夏葆元与海上画派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7-29 09:44:27

|


打开文本图片集

夏葆元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本科油画系,后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艺术指导。198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研究室任西画部主任;1985年始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任油画创作组负责人,1988年年初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88年4月移居美国纽约,至1991年修习于纽约亨特学院及普拉特美术学院。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黄河忿》等。

2013年7月26日,上海油画雕塑院举办了“薪火相传——夏葆元作品展(1968-1988)”,在公开展出期内,我去了三次,每一次面对夏先生的作品时,都有不一样的感怀,所见展览汇集了夏葆元先生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优秀作品,包括油画、素描和水墨连环画三个门类的80余件精品。其中包括由上海油画雕塑院收藏的《部长与我》《清贫——方志敏》等,许多作品都是首次对外公开。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上海对夏葆元先生是“不公”的,而夏先生却没有辜负上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我有一半的时间是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这样就经常在各地跑。在艺术界,我注意到每当说到夏葆元时,几乎没有不佩服他在艺术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没有不知道上海的神笔圣手画家夏葆元的。尤其是夏先生的造型艺术和轻柔相济的素描艺术,业界中可以说是公认的一座高山。在我看来,夏先生的素描基本特点就是:静中取其神,由着线形的穿越,虚以委蛇;在明快节奏中,自然地带出了点面的张力;精准、精妙、精灵,力透纸背,这大概就是大家敬佩夏先生的原因了。

以个人角度来看夏先生:我以为,夏先生清纯、高洁的个性很难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生存。首先,他是不会为几斗米折腰的一个人;其次,是很不善于与圈外人交际的,更不会去打理自己的所谓艺术指数。当然,他的名气之所以还这么响亮,还能让大家竖起大拇指,让众人口服心服他扎实与细腻的绘画。由此来说,夏先生最适合生存的时代,应当是在中国的魏晋时期吧。因为在那个朝代,是崇尚个性自由的“魏晋风度”。

在夏先生的朋友圈中,我可能属小字辈,但是我们的交情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他话虽不多,但是往往会直直地把心里想说的话,浓缩成几句,一一地如实倾吐,讲的一些事或是师生轶事,或是“文革”旧闻,或是画友情趣等,总之有的是奇事、有的是糗事,也都拿出来聊聊。

由于这层关系,我对夏先生的作品多多少少还有是点发言权的。单就技巧和绘画语言来说,夏先生在洋派盈盈的上海乃至泱泱华夏也是自成一派的。他的作品无论是前期的精巧,还是后期的精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质;不像谁,不似谁,不占谁,是当然的“葆元画派”。“葆元画派”在这里提出来,也并不是孤立的,其基因早在刘海粟、颜文梁、孟光、俞云阶等前辈那里就已种下了;后来花开夏葆元、陈逸飞、魏景山、陈丹青等。

我一直在想,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海上画派”的指向,往往是国画方面的;事实上,油画一直以来都是“海派”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百年前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但让人不解的是常常被国画艺术边缘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头面人物。实际上,就夏葆元的艺术风格、画坛地位来讲,无论多少年下来,只要有人说到、议到、聊到上海的油画界,都无法跳过夏葆元这个名字的;无论将来上海的美术史、油画史怎么写、什么人来写,甚至于陈逸飞传、魏景山传、陈丹青传等传奇传记怎么写,都无法避开夏葆元这个名字。同样将来夏葆元的传记也不能不传他们,丢下谁都不真实。所以夏葆元的艺术形式、成就、情怀已与上海的美术历程、背景深深地融为一体了。谁想剥离夏葆元与上海油画艺术的发展、贡献等关联节点的作用,那注定是白费力气的。《孟子》云:“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否夏葆元先生也遇到这种情况了,我感觉好像有股力量在阻止其出来!

油画艺术是外来艺术,说到画派,外国可就热闹多了。比如:佛羅伦萨画派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威尼斯画派的提香、乔尔乔内;巴洛克风格的鲁本斯、伦勃朗;巴比松画派的柯罗、米勒、卢梭;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列宾、列维坦;印象画派的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后印象时代的画家,像梵高、塞尚、高更等;巴黎画派的夏加尔;立体画派的毕加索、波拉克;野兽画派的马蒂斯;表现派的蒙克、诺尔德等。这些著名画派的诞生,其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城市去创造它、接纳它、拥有它。而上海作为油画艺术的重镇,也是最早接触油画艺术这个外来品种的城市之一。发展至今,可谓名家辈出,但是仍然没有任何名目、名义来诠释上海的油画,一直以来都是散兵空降各画各的画。当然,上海不是没有这样的画家,而是没有人愿意启动、激活那个按钮罢了。

虽然夏先生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还不像一些画家那样高得离谱。但是,你只要一提到夏葆元这个名字,那些高价位的画家立刻就会敬重起来;这就是夏先生人格魅力和绘画魅力之使然了,人家就是服气夏葆元。然而,夏先生的作品究竟拥有怎样的艺术价值?概括地说,夏先生的作品基本上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笔触

笔触是夏先生作品的重要元素。在人物肖像画上,夏先生的笔调往往以稳准和传神来开局,争取在精绘之前,基本出定势、定型,然后再以缓慢的笔法,加以修饰,让虚的虚到位,实的实到点。因他的素描功底本来就好,在透视、光学、色彩关系上,自由转换,该用笔时,一笔流过,一通百通;在无需用笔时,则又大胆地放任自然光,自然地透过来,使要表现的物像在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投射下,轮廓分明,精神焕发,一目了然。比如《慰(孕)妇》《执扇女子》《北窗》等作品,都是自然而然的佳作。

风格

关于风格,我个人认为夏先生的作品具有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油画艺术是色彩、用光和技巧,同时还包含了艺术家的个性、激情和创作态度,所谓明心见性嘛。这样由于夏先生具有高清的人格个性,而这种个性或多或少在创作时会情不自禁地的生化开来;于是就产生了夏氏作品清幽、古雅的氛围,并强调了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的挥发。比如《清贫——方志敏》《部长与我》《孙中山伦敦蒙难记》(连环画)《徐悲鸿往事录》(连环画)《冰大板的厨师》《民国女子》《读信》等都有这种情愫的加入。如果我的解读成立,那么新古典主义这个风格将是夏先生终身的印记。因为他的性格告诉我,创新技法也许会继续探索下去,但是大方向的风格估计变化不会太大。事实上,一个成熟、定性的艺术家都是如此,比如徐悲鸿、程十发、吴冠中等大家,无论怎么变,其个人符号始终如一。

精神

精神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夏先生对作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二是追求殉道精神。夏先生好像生来就是做艺术家的人,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做到精雕细刻。反过来他对主题又不以为然,他主张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情节化以及戏剧性的结构,注重现实生活的自我感受,注重情景状态和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不在乎、不迎合、不强求上层以及某些人的审美需求。只在乎绘画的独立性精神和美学观念,只在乎艺术。比如《黄河忿》《早起的女裁缝》《艺术家——周小燕》等都体现了这种独立精神。

兼容

兼容,也是夏氏画风的艺术主张,是其革新的重要途径;他崇拜的艺术家徐悲鸿、林风眠等都是中西兼容(“兼容”而不是“合璧”)的有力推手,对绘画革新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所以夏先生的国画《孙中山伦敦蒙难记》(连环画)《徐悲鸿往事》(连环画)《鲁迅》等又将国画创作推向一个高度。在展览现场,油画艺术家周长江先生由衷地对我说:“夏老师大师也,他的这些连环画里,一部《孙中山伦敦蒙难记》都是馆藏级的,精彩至极,这才是艺术,无人可比;国家应该收藏起来,国家应该收藏。”

以上四点解读,是相互依存的。我在此写葆元先生,解读葆元的画,那是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迷人的风景。要看风景,唯有走近风景;当走近时,我们才知葆元是如此的精彩纷呈。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延伸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企业比较常用的薪酬结构,其设计的基础是岗位评价。本文介绍了岗位绩
2022-02-22
摘要: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班级”的具体案例,认识到教师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起的关键性
2022-02-18
流量至上、眼球经济、平台效应、渠道为王……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自媒体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分享平台的同
2022-02-09
【摘要】本文论述“互联网+教育”下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分析了高职生的心理危机现象及形成原因,提出
2021-10-26
“生而为人,抱歉!”——日本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台词,乍听,一惊。像马车驶在冰河上发出“嘎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