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楼与潞王陵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8-08 09:55:04

|

中原大地,人文荟萃,名胜古迹,联玉缀珠,仅新乡方圆数十里内就有比干庙、望京楼、潞王陵、王妃墓、镇国塔等闻名景点,寻古思幽,真让人们流连忘返。望京楼位于新乡东的卫辉市内,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王陵位于新乡市北13公里处的凤凰山下,作为全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藩王陵墓,也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在我国漫长悠久的封建社会里,至高无上的皇帝居住京城,天威远震,使宦游外地的官员们诚惶诚恐。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忠诚,他们常借诗词表达这种思君情愫:“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不见使人愁”。基于这个原因,有的便在为官地修建“望京楼”,登高远眺京城,以表达自己的忠君情怀。“望京楼”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修建既体现出宦游外地的官员们对君臣关系的重视,对国运兴衰、民族兴亡的关注;也反映了古人对贬谪的惧怕、对京职的留恋,对中原文化的眷恋和对落后地区为官的畏惧。“望京楼”历代都有修建,尤其繁盛于宋代。古往今来,多少“望京楼”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来的也只有残垣断壁和凄楚的传说,但矗立于卫辉市区东北隅的望京楼还算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

卫辉即旧时的河南汲县,因明代在这里曾设过卫辉府。卫辉望京楼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惟一同胞弟弟朱翊镠修建的。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子,年仅两岁即受封潞王,在父兄的庇护下受尽恩宠,封地即在今卫辉。朱翊镠擅长书法,喜好音乐,但玩世不恭,史载他22岁时就藩卫辉府,胞兄万历皇帝曾赐田万顷供他享用,“王店王庄遍畿内,有‘诸藩之首’之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潞王生母、孝定皇太后李氏驾崩,讣告传至卫辉,朱翊镠闻讯后昼夜嚎哭,哀痛不已,不久即病逝。他在卫辉藩王府生活了26年,享年仅47岁,死后被谥为“简”,故又称为“潞简王”。

民间传说朱翊镠当年因在京城时欺男霸女,所以被贬到卫辉。有一次他在卫辉郊外围猎,到中午时又累又饿,最后躺在地上再也不想动了,随从找来了一块年糕解饥,潞王一尝,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年糕。回府后他想,母亲肯定也没有吃过这么好的年糕,我要送给她尝尝。于是便贴出告示:规定每户必须按数上缴年糕。告示一出,三天之内凑齐十船年糕。便派专差从古城卫辉押船启程,由水路通过天津运往北京。因时值春天,从卫辉运到北京时已将近五月,年糕全部发霉变质,臭气熏天。潞王的母亲一看到这些霉变年糕,大放悲声:“我儿在卫辉生活得真苦,吃的竟是这些东西。”她忙叫打开国库,搬出金银财宝,装满十船运往卫辉。潞王得到银两之后,更加思念母亲了,但没有皇帝诏命,藩王是不能随便进京的。于是他下定决心筹建一座很高很高的楼,以便在卫辉登楼就能望到北京。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望京楼”。据说望京楼建成后,潞简王朱翊镠在随从的拥簇下登上了巍峨的望京楼,遥望烟雾弥漫的北方,仔细搜寻那梦牵魂绕的京城,但“回首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侍从为了满足潞简王思母意愿,悄悄地让一侍女穿戴宫装,在望京楼北远处的一座楼上来回走动。当他登楼远眺时,侍童便遥指此处,以博得藩王一笑。

据史料记载,卫辉望京楼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冬动工,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秋竣工,历时约两年。楼高达33米,宽30米,进深19米,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砖石结构,共分两层。外壁用青石砌筑,内壁用白石镶筑,外壁中间还有一道白石腰檐。第一层东、西、北三面共有四窗,为券顶,青石窗棂残迹尚存。在东、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门,青石门框,由两门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一层楼。首层建十字拱券,四面辟门,高大宽敞。每券门上有两道木栏杆槽,下有一道石栏杆槽。北券有四门,均为青石门框。由东西两门沿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二层楼。第二层原有五间歇山式大殿,名“崇本书楼”,是潞简王父子藏书和习书画的宫室,可惜崇本书楼已毁,平阔的台顶上大殿柱础至今尚存。大殿正前方有石坊一座,名曰“诚意坊”。诚意坊平面呈一字形,为青石结构建筑,以四柱三楼四间顶的结构形式组成,每柱下前后以如意形抱鼓石围绕,抱鼓石下为须弥座,上有折枝花卉,上端雕一昂首挺胸、傲视一切的蹲坐石狮,造型逼真,雕琢精美,四阿顶筒瓦瓦珑,清晰地延伸到飞檐的瓦当,下为仿木制结构的昂,昂与昂之间分别有三块镂孔石作装饰,下为“二龙戏珠”横额,正面横额有线雕呈现出阳文《诚意坊》三字,下为“童子拜寿”图,四柱分别有龙衔华表式挂轴对联。明间联:“雕檐接碧汉会合风云,画栋耸青霄依凭日月”。次间联:“云楼壮万国雄观,宝殿建千年胜概”。两边为“海兽人物”图,下为“鹤禄同春”图等。背面横额上为“二龙戏珠”图,下为“八仙庆寿”图。明间联“高阁端严沐九天雨露,崇台镇肃瞻万象光明”。次间联:“南联地脉嵩衡秀,北观天枢斗极辉”。两柱间横额均雕“二龙戏珠”图,左边为“迎宾”图,右边为“携子访友”图,石坊的左右两侧均雕有盆景牡丹作为装饰。

卫辉望京楼历经四百多年的雨雪侵袭,尤其经过十年浩劫,早已斑驳陆离,青石砌筑的外墙墙面大片脱落,嵌石裸露,夯层清晰可见;楼内台阶年久失修,残破不整,加之两侧缺乏攀附设施,颓境令人失望;楼顶荆棘丛生,使人顿生一种黍离之感。尤其地处闹市之中,四周民房紧逼,道路狭窄,视野不宽,假如潞简王尚在,恐怕连“宫装女”也见不到了。但卫辉望京楼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有着美丽的民间传说和人文历史,而且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石刻艺术,生动呈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它不仅显示了封建皇室生活的骄奢淫逸,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血泪筑成的历史丰碑。

离卫辉望京楼西北行数十里,就会看到茫茫平原上兀现出一座山陵,同行人遥指:潞王陵到了。因陵区紧靠山峦,时人称赞“头枕凤凰山,脚蹬老龙潭,左手揣着金灯寺,右手托着峙儿山”。潞简王陵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北十三公里处的凤凰山脚下,人们简称其为“潞王陵”,这里虽地近纷繁嘈杂的新乡市,但陵区泉壑幽深,景色十分秀丽。

潞王陵墓区占地80余亩,竣工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完全仿照潞王胞兄、万历皇帝的定陵修建,因“营造逾制”,耗资巨大,所以无比壮观,被誉为“中原定陵”。建筑用材除极少数的砖木外,几乎全部采用了青石和白石,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为“中原石头城”。整个潞王陵由神道石刻仪仗群、潞简王墓和次妃赵氏墓组成,两墓东西并列,坐北朝南,神道石刻仪仗群设置石兽14种,营造布局大大突破了制度等级森严的明王朝陵寝规定,也大大超过了历代帝王陵寝镇墓瑞兽6种的规制。

潞王墓区前是一座雕工颇精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书。石坊东西两侧并列两座石华表,上雕云龙图案。进入陵区的两侧有抄录的历代游人诗碑,其中一首有云:“楼台巍峨夕影流,屏山带水问来幽。松杉曾是当年树,风雨凄凄几度秋。”

过石坊便是长达近两百米甬道,两旁排列石人、石兽15对,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骆驼、象、羊、马及神化了的其他怪兽,或立或蹲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石人、石兽均采用整块青石雕成,虽经四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细部纹饰清晰,实为难得的一批艺术珍品。十数对动物挤在甬道两侧,左右种类虽完全一样,细节与同时代的其他陵墓有别,风格简单粗朴,不拘一格,寄托了丰富的想象力。据专家介绍,既似走兽又似鹦鹉的石刻,其喙部及翅膀的创意就比较大胆。似犀牛却没有角的动物,基盘甚稳,头部又斗志昂扬,浑身遍布螺旋形卷毛,整体显得粗犷大气。或许是潞简王墓离同在河南的北宋帝陵不远,虽时隔数百年却仍受其影响。再看角端,这种倾向更加明显。作为大宋国的瑞兽,寓意国力昌盛,怀柔远人。不同的是宋陵角端多为走兽,此处则蹲坐而长啸,更加富有动感。骆驼通常是瘦骨嶙峋的,而这匹却线条圆润、光滑,连背上一对驼峰也退化到了马鞍大小的水平,实在令人称奇。大象在明清帝陵也是很受欢迎的动物,但这里的大象却比一般要写实得多,无论脸型,还是象牙、象鼻、象耳,都棱角分明。也许因为驾驭石材的水平较高,不怕相对单薄的四肢支撑不住,才不用刻得上下浑圆粗壮。还有大象披着的那件毛毯,细处花纹的雕刻也见功夫。最后一组驭马官则纯粹是明代宦官风格了,尽管马也和象一样有些瘦弱。后面是一座石牌坊,上书“维岳降灵”四字。

过甬道,就是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三孔御河桥,再北行百余步便是潞王陵的正门,一座宏伟壮观的“潞藩佳城”便展现面前。城门高达10米、面阔21米,为规模宏大的无梁殿建筑,为历代帝王陵寝建筑所罕见,墓区内分布有华表、高大的祭碑群。据有关资料记载,佳城外墙南北长324米,东西宽147米,城墙高达6米,全部用青色石条垒砌。整个城垣坚固而规整。城内从南到北由三个院落构成,即自“维岳降灵”石坊至棱恩门为第一院落,自棱恩门北至享殿基台构成第二院落,自享殿基台后面的石坊,明楼至坟园的最后部分“宝城”为第三院落。在三层院落之间,东西横向有内城墙二道相隔。圆立式的“宝城”在第三个院落的墓碑和五供的后面,内有石阶可登临立顶。“宝城”下为地宫,即安放潞简王朱翊鏐棺椁的地方,地宫总面积达 185平方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殿堂组成,全部为石结构的拱券式,潞简王的棺椁即安放在后殿。墓前一组巨大的石五供也很注目,大得连石台上都放不下,只能摆在石台前面。石雕五供、焚帛炉及各种石建筑上的雕刻,代表了明代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两对花瓶上浮雕有荷叶水鸟,显示一派田园池塘风光。

从潞王陵西行百余米,便是次妃赵氏墓地,建于万历三十年,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与潞王陵大体相同。据说明代对皇室严格规定,各藩王不得擅自回京、不得参与朝政,潞王当年到卫辉任藩王时,潞王之母怕儿子思亲情切,就把贴身赵姓丫鬟派到潞王身边侍奉。该女聪慧善良,潞王对其十分宠爱,二人相依相伴12年,年仅32岁时就先潞王而去世。赵姓丫鬟的去世使潞王悲痛不已,他请求皇上追封其为“次妃”;并恩准超越规制,按亲王标准为其建造了墓地,让其墓同自己的墓并立,以便“共枕一山,同蹬一水”。据说为了死后能相见,还在两人的陵墓之间修建一条地下通道,二人感情之深,可见一斑。次妃赵氏墓建筑和布局大体与潞王墓相似,不同的是其原建筑工艺更加精良,保存也较为完好。而且还有些建筑是潞王墓中所没有的,如梳妆台、丫环墓等等,其宝城和地宫较之潞王墓更为高大宽敞。陵墓入口处是一座三开间石牌坊,乍看低矮且比例刻板,但细节上却浑身浮雕龙纹,十分醒目,两侧立柱的龙纹也采取高浮雕形式,跃然“石”上,气势张扬。

明史记载:“翊鏐居藩,多请赡田,食盐无不应者”;“景藩除,潞得景故籍多达四万顷”,可见潞王占地之广,资财之丰。工程浩大的潞王陵建筑,是明代皇亲王族腐朽生活的一个缩影,但精美的石刻品却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历经近四百年的几度兵火,风雨侵蚀和十年动乱,两墓地表几处高大巍峨的木结构建筑陵恩殿、棱恩门、配殿明楼和众多的附属房屋都已不复存在,墓室内大量珍贵的金银铜瓷、珠宝玉翠和织锦刺绣等随葬品在上世纪30年代被新(新乡)辉(辉县)一带土匪盗掘一空。古人王廉曾作有《七律·再游潞王坟》一首:“秋暮重游潞邸坟,茑花过眼几经春;兰舆细把鸿泥认,竹杖仍将鸟道遵;衰草荒山风飒爽,佳城享殿石嶙峋;凄凉最易生人感,不待雍门泪满巾。”尽管当年王廉面对衰草荒山、凄凉享殿顿生感慨,但潞王陵现存的古代建筑,大量石雕塑和碑碣等仍在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明代藩王陵墓中独占鳌头。潞王陵作为新乡地区著名的名胜古迹,近年来,国家已陆续拨出专款对陵区进行全面整修,如果王廉尚在,再游潞王陵时,再也不是“衰草荒山风飒爽”的境况了,作为新乡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正在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延伸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企业比较常用的薪酬结构,其设计的基础是岗位评价。本文介绍了岗位绩
2022-02-22
摘要: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班级”的具体案例,认识到教师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起的关键性
2022-02-18
流量至上、眼球经济、平台效应、渠道为王……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自媒体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分享平台的同
2022-02-09
【摘要】本文论述“互联网+教育”下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分析了高职生的心理危机现象及形成原因,提出
2021-10-26
“生而为人,抱歉!”——日本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台词,乍听,一惊。像马车驶在冰河上发出“嘎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