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8-03 09:58:04

|

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立足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校园文化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作出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如果把在企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硬件,那么包含着“敬业、专注、创新、精益”的工匠精神则是中国品牌腾飞的软件。在此背景下,如何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校园文化作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精神的“隐形推进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校园文化视角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做几点探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专业的生产者在工作过程中具备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四个层面体现:

精。意味着精益求精,要求工作者对从事的行业与工作具备充足的兴趣、不懈的追求以及严谨的态度。工作者只有永远对工作怀抱着充沛的热情,将工作当做信仰来追寻,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在枯燥的工作中专注于自我、执着坚守,最终超越极限,成就完美。

细。意味着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德国制造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其中德国匠人职业精神的作用必不可少。德国职业教育中有大名鼎鼎的“七圈半”精神,意思是拧螺丝不能多也不能少,正好是“七圈半”。工匠精神也正是需要这种“大到飞机零件,小到螺丝钢笔”一丝不漏,精确仔细的职业精神。

敬。意味着爱岗敬业。真正的工匠,对自己的行业都具备一种敬畏之心。在日本纪录片《寿司之神》中,被人称之为“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谈论自己成功的原因,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 “是热爱工作,将一生投入其中”。只有真正的去热爱自己的行业,不忘初心,才能寻找人生最大的乐趣。

新。意味着突破因循守旧的躯壳,追求突破,追求革新。中国制造的产品这些年在世界市场上声誉不高,一方面是由于质量不过关,另一方面则是产品低端缺少竞争力。国内不乏手艺熟练的匠人和先进的工业生产线,但真正决定中国品牌竞争力的永远都是突破与创新。

(二)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当前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和全民共识的重要一环。首先,这是复兴中国梦的需求。当我们将“专心致志、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敬业”、“诚信”联系起来,可以为中国梦的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其次,这是中国制造发展的需求。只有重视工匠精神,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生产与工作的精神准绳,才能保证中国制造业从量到质进行转变。最后,这是个人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对工匠精神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身精神面貌,不但能促进个人道德和精神的进步,还能升华认识,最终达成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

二、当前工匠精神在高职校园内培养现状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在国内,高职教育发展仅有二三十年,文化积淀还不够丰厚。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活动主要侧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专长方向,对职业精神、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体现不够。

学校理论课程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当今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企业的需求随市场改变,学校专业理论和课本知识的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更新得速度,这使得学生走出校园还需花时间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导致学生陷入时刻追求学习最新技术,而荒废对自身职业素养培养的怪圈。

社会文化缺失。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比起苦读三年毕业的高职学生,急需用人的市场和企业更青睐“短、平、快”的速成生,同时部分大学生过分追求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迷失了自己。

三、校园文化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备着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的特性,对培养职业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进行探析:

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增加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精神文化有着传承性的特性,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增加高职学生在校园接触、了解企业文化,为他们今后工作奠定基础。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导师和优秀工作者进入校园,采用面对面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直接了解到企业所需要是怎样的优秀人才,更深入地接触企业文化,增加见识,磨炼技能;通过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树立工匠典范,自觉培养工匠精神,最终实现对学生细致、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职业氛围。校园文化具备渗透性和互动性的特性,对高职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物质文化条件,运用校园各项环境设施,如教学楼、公寓、运动场、图书馆等等,和使用如宣传栏、布告栏、横幅、广播、电视台等媒介,在校园内塑造“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可以灵活运用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作用,校团委通过组织各类学生社团、学生会④,经常举办各类与人文素养、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相关的活动,如职业竞赛、情景式模拟教学、辩论会、读书会、暑期实践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深入了解学習和弘扬工匠精神。

发挥互联网作用,打造网上校园文化。网络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学生每天使用网络在3小时以上,超过40%的人使用时间在5小时以上。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成为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多种网上媒体平台,开展如编辑微信公众号、工匠精神大讨论、网络慕课学习、就业信息分享等活动,拓宽学校与学生的交流渠道,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及时掌握学习动态,构建利用网络培育“工匠精神”的精神家园。

延伸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企业比较常用的薪酬结构,其设计的基础是岗位评价。本文介绍了岗位绩
2022-02-22
摘要: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班级”的具体案例,认识到教师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起的关键性
2022-02-18
流量至上、眼球经济、平台效应、渠道为王……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自媒体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分享平台的同
2022-02-09
【摘要】本文论述“互联网+教育”下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分析了高职生的心理危机现象及形成原因,提出
2021-10-26
“生而为人,抱歉!”——日本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台词,乍听,一惊。像马车驶在冰河上发出“嘎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