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守望阅读的乐园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7-29 10:00:31

|

在我小的时候,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书迷”。那时的我。一有空闲,就从暖暖的怀里、袖筒里、书包里、床头柜里、枕头底下摸出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如饥似渴地捧读着。让我如醉似痴忘记了孤独,忘记了时光,忘记了下地割草喂羊以及周围喧闹的世界。即便是课间十分钟,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想离开小人书。“小人书”是我小时候一个特殊的玩伴,它陪我度过欢乐的童年,伴我一天天长大。

童年的全部阅读生活,就在文字与图画之间一页一页地流过。鲁迅在百草园看绣像版小说是他那个时代的读图行为,绣像小说是他的小人书,他获得的阅读快感,在今天我依然能够体会得到。打开记忆的闸门,英雄情结、儿时梦想、善恶美丑、功过是非、正邪义利,都随着小人书扑面而来,它是我们的成长密码,承载着我们幼时的无数欢乐与欣喜。

起初我喜欢看小人书插图,后来我学习绘画,买小人书不太注重看文字内容,只重视画面,就是在那时,我积攒了上千册的小人书。临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我参加全国师范生绘画邀请赛,我创作的连环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便得益于小人书。时至今日,我积累了大量的小人书,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也有六、七十年代的老版本、名家名作、获奖作品,大开本、小开本、精装本、线装本、折叠本等种类繁多,几十本的全套书如《东周列国故事》、《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西游记》、《兴唐传》等。通过分类、上架、统计数目、输入电脑,20多年来我积累的小人书已有近万册。闲暇时,我喜欢冲一杯茉莉花茶,翻看带给我阅读享受的“小人书”:课外时间,我的儿子常常在书橱前流连;美术课、阅读辅导课上,我的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捧读着它们。

我是充实的,因为我是一个阅读守望者。

“我只想当一个麦田守望者。”霍尔顿说。他想象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个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每一次读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感动,霍尔顿这个心地纯净美好的“麦田守望者”,他的愿望就是希望那些快乐游戏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永远在麦田里快乐地奔跑、嬉戏。“守望麦田”真是一个伟大的举动,他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恬淡和平凡。由此,我联想到我的职业,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像“麦田守望者”一样,在恬淡和平凡中守望学生生命中成长的绿地。

我是闲适的,因为我拥有一万本“小人书”的绿园。

当下的我是幸福的。

我始终认为我国的小人书是一种很能体现绘画技巧和文学欣赏的艺术载体。不像时下流行的卡通、漫画书等流水线产品,时下充斥于市场的日本卡通读物,我个人感觉在艺术性上远不及小人书。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娱乐形式在多元化。街头书市再也见不到小人书了。孩子们的新式玩具却换了一茬又一茬,对那些昂贵的玩具,他们极容易腻味,腻味之后就束之高阁,堆满了纸箱和橱柜。孩子们又能在这些玩具面前停留多久呢?这些玩具,又能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什么呢?日本的漫画、美国的卡通片纷纷登陆中国,现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漫画形象都是《机器猫》、《灌篮高手》、《忍者神龟》、《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中的人物,现在的孩子封闭在钢筋混凝土造成的阁楼里,沉浸在奥特曼、六神合体等稀奇古怪又空泛的动画片里,他们失去了很多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失去了童年大量阅读的好时光。

然而,现代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哪里呢?

一片片生活的花絮,让我沉思许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一天,一个农家小院里。身穿蓝布裤褂的小男孩,正端坐在小板凳上,腿上平放着一本小人书,右手不停地翻页,左手拿着细长的竹竿不时地挥动一下,为了院子里的玉米不受鸡鸭鸟雀的侵袭。

二十一世纪初的某一天,年轻的父亲正津津有味地给孩子读故事书。孩子却不乐意地嚷着:“我不听。我不听。我就是不听。”他急切地想看电视里的动画节目《奥特曼》。

同样是懵懂天真的孩子,对书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呢?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孩子被太多的“精彩”搅扰。甚至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不能自拔。“救救孩子!”这不是骇人听闻。我们要把孩子抢回来,给他们书香的浸润,教他们在书海里遨游,作为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一个阅读守望者,引领孩子们走进广阔的阅读世界。从孩子爱读的书开始,从班级的图书角开始,从我的一万本小人书开始,让阅读逐渐改变孩子的生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享受,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时尚。从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和思考去预设和生成各种教育活动,让小人书生成大主题,用小人书开展主题活动,让小人书这种图画读物激发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促进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发展,让这种动态的图画读物去熏陶孩子的身心,使小人书所蕴涵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行为。

据研究发现,爱书的孩子其人格特征是温柔、善良、开朗、快乐、幽默、自信、有气质、有同情心,语汇丰富。人际关系良好,在学业上的表现比较好。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从小亲近书籍。崇尚学问。尽早养成阅读习惯。

学校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办学品位。明代的于谦在《观书》中说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读书可以使精神充实,可以使人远离蒙昧和低俗,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让读书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引领他们终身与书籍相伴。

出于这样的思考,我开始把一万本小人书有选择地进行挑选并分类:军事题材的有《外国海战故事连环画》,有《中途岛大海战》、《击沉阿锡尼亚号》、《攻击塔兰托》等,其中抗日战争题材的有《烈火金刚》、《平原枪声》、《吕梁英雄传》、《关东响马》等;历史题材的《封神演义》、《东周列国故事》、《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朱元璋演义》等,还有建国初反特题材的《蔷薇花案件》、《虾球传》等;侦探题材的有《福尔摩斯探案集》、《古代破案故事》等;神话题材的有《一千零一夜》、《西游记》、《哪吒闹海》、《洞仙外传》等;根据电影、电视剧画面剪辑的小人书有《红孩子》、《小兵张嘎》、《红楼十二官》、《血疑》等。我开展了“小人书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教的班级进行尝试。

一开始我尝试家庭作业的变式——由“写作业”变成“说”作业。我把推荐读的小人书分批借给孩子们,让同学们一睹为快,读后互相交换。我迫不及待地把我的阅读愉快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每位同学人手一册,让他们读给家长听,遇到“拦路虎”勤查工具书。在第二天的晨读时间,把读小人书的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我们的读书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通过阅读,孩子们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同龄孩子的生活:小亮、孙大兴、李建华、赵志燕、细妹、虎崽、冬伢子、水生、潘冬子、小玉、二丫、张嘎、刘胡兰……也结识了许多可敬可爱的大人:保尔、列宁、马克思、岳飞、杨家将、水浒人物、三国人物……还认识了一些亲切智慧的编剧、画家:雁翼、李心田、乔羽、俞士梅、吴祯祥、吴同椿、刘永凯、赵文玉……虽然有的同学的读书感受还只是片言只语,但是,他们的读书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课间,同学们忙着换书看,图书管理员认真地做好记录。有的同学在静静地读小人书;有的同学在说小人书。说书中的精彩情节,论故事中的人物,聊自己读书时的快乐感受。

我把单行本的小人书分类推荐给学生,如人物类《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再把套书推荐给学生,如《三十六计》全套6本、《东周列国》全套50本、《水浒传》全套16本、《红楼梦》全套12本等,让他们同读一套书,排编情景剧,开展故事会。读小人书已经成为我们班级的一种时尚。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之后,我又把家庭作业的形式变了成由“说”到“写”,如写摘抄笔记、写随笔、写感受、写评论。班级的作业栏上,每周都有精彩的生成,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了,从习作训练时的“要我写”到“我要写”,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小人书虽小,却是浓缩的精华。百十幅画面讲述一个故事,每幅画都要有连续性和独立性,文字的叙述讲究文质兼美、言简意赅,寥寥数语缀于图下,图文紧密联系。不知倾注了画家和作家多少心血和汗水。小人书多是作者深入生活,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再创作的作品,那里有鲜明的地域感觉,或是房屋瓦舍。或是茶杯碗盏,尺许画面中纳天地之大,虚实交错。不着一墨处,你绝对感觉得到,那是一片蓝天或是苍茫的大海。小人书《李双双》中有一处在门上留言的画面,不会写钥匙,就画了个形状,孩子不会写名字就画了个孩子头,你真的能感受到作者当时那份深入农村后对生活细节的把握。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的画风或细腻、或粗犷、或行云流水、或凝重刚劲。但无论哪种画风,都画出了人物的神采,把孩子们牢牢地吸引住了。

利用小人书做中介,我还进行了学科渗透的教学尝试。美术课上孩子们画起了连环画,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用几幅图画下来。再配上文字。有的是独立创作,有的是多人合作,孩子们每天一次的日记就成了日记画。记得那一段时间,孩子们口袋里揣着速写本和我一起实地采风,他们的心中都有了强烈的创作冲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演讲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人书让孩子们初尝了读书的乐趣,为他们打开了朝向未知世界的一扇小窗,也让他们从此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新奇和向往。

接着,我又让孩子们用word把自己画的连环画作品和读书笔记输入电脑,进行图片编辑、排版,并上传至我设计的“振华教育在线”网站(http://),进入“小人书阅读论坛”进行展示、跟帖点评等,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展示,使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分析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电脑技术操作能力等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提高。我的网站也成为孩子们交流的平台和点击热点。

我没有什么渴求,只希望孩子们从小喜欢阅读。阅读,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主旋律。教室的布置也是他们从阅读中得到的灵感。“作业园地”换成了“书香门第春常在”;图书角的标志改成了“书非借不能读也”;板报栏有一个固定的读书栏目——我对小人书“说三道四”。班级岗位的设置也是全体讨论通过的。班长是大家最信任的“图书管理员”,他带领多位“书长”为同学们服务——负责借阅和收缴记录。“护书使者”负责监督同学们的爱书行为。小人书在借阅过程中不仅没有丢失,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原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读物也带到了班级与同学交流。

许多“连友”(连环画爱好者或收藏者)都知道我是一个业余小人书收藏爱好者,说我业余,因为我的小人书从来都是只买不卖,我收藏它们,是为了阅读,不是为了待价而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人书《三国演义》累计发行194万套,其当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每本小人书的单本印量不尽相同,套书中的单本印量也不一样,如一套上海版50本的《东周列国故事》,其中《卧薪尝胆》单本只印10万册,而其他单本印量多达100万册,这就造成缺失套书。能配齐的人就很少,套书中的大缺本被“连友”们称作“筋书”。《卧薪尝胆》这本“筋书”是我在无锡旧书市场偶然间寻到的,如获至宝。再如一套上海版16本的《红楼梦》中的《红楼二尤》也是“筋书”,我拜托上海的一位朋友几经周折才觅到的。小人书收藏者知道我让孩子们翻看这么珍贵的“筋书”,一致认为太可惜了,想出高价从我这里“淘书”,都被我断然拒绝。

通过几年来的深入探究实践,小人书已经把我的学生们带进了一片广阔的阅读天地,这片天地精彩无限。孩子们翱翔在语言的天空、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释放着他们的灵性,展示着他们的才华。几年来我们班有46名学生参加全国级征文比赛获一、二等奖;我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级绘画比赛有1008幅作品获奖,2名学生获得了“故事大5E"称号,吴可蒙同学的300多幅日记画还被一家出版社看中,近日还要出版呢:小人书阅读已经成为班级的一种时尚,现扩展到整个学校成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我的小人书阅读实验研究课题《基于小人书图画读物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也立项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2007年6月《人民教育》杂志编辑胡久红亲临课堂考察,对小人书进课堂的做法大为赞赏,以《小人书情缘》为题刊登了我们的做法。

我多么希望这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底蕴的小人书不再绝迹,不再成为收藏家的珍馐,而是重整旗鼓,重新占领书店的一角,重新回到孩子们的手中,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伴侣。

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夜深人静时,我偏居于家中一隅,悄悄捻亮台灯,翻阅那些承载着我童年欢乐、唤起孩子们阅读热情的小人书,这个时候已不单单是在看书了,而是在重温一份成长的历史:一份成长的快乐,一份久逝的宁静。

延伸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企业比较常用的薪酬结构,其设计的基础是岗位评价。本文介绍了岗位绩
2022-02-22
摘要: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班级”的具体案例,认识到教师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起的关键性
2022-02-18
流量至上、眼球经济、平台效应、渠道为王……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自媒体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分享平台的同
2022-02-09
【摘要】本文论述“互联网+教育”下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分析了高职生的心理危机现象及形成原因,提出
2021-10-26
“生而为人,抱歉!”——日本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台词,乍听,一惊。像马车驶在冰河上发出“嘎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