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构主义在地理教学中的融合与运用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7-23 09:56:30

|

【摘要】无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新型的学习理念,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及实用价值。二者的融合必能为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的视角出发,分析其了二者在地理教学中融合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的特征,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融合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指导下的教学以它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在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理念都与当前的地理基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与其他学科不同,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认识地理事物、地理规律各种关系之间的能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抽象、分析、描述能力,地理事物之间的对比鉴别和地理成因的推断能力等。地理学科这些地理基本能力的要求正好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符合。在地理学习中,学生经常要运用地图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得出相关结论。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地理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将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内在教育目的性,强调课堂情境的创设,学习的互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一、建构主学习理论义在地理教学中的融合

1、建构主学习理论义与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的可能性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较多。盲目追求教学设计的客观性和可控性,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建构主义成为行为主义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引起不多的关注。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将书本所有知识单纯的罗列在自己的教学材料中,如“多媒体课件”中,上课的时候也只顾着照着课件讲,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简单地将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代化的“机灌”。可想而知,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在地理教学领域的广泛使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合作、会话以及认知的多样性、具有实践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能够满足建构主义理论的诸多需求。在早期就有人批评建构主义无法实践,不能实证,但是现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思想有了实现的可能。例如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仅仅只是运用地图、挂图、板书板画等工具,并不能达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生动课堂情境,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教学重点之一,由于学生地理空间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地表形态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提出观察重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逐步明确,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来源,它为地球提供了热量基础。

2、建构主学习理论义与地理教学中融合的必然性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最新的教育理论[2],提升教学效果,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特点的研究,重视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满足。各种迹象表明,地理课堂教学与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融合,不但具备可能性,而且终将成为必然,在地理教学中同样如此。随着地理课程在不断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而要将建构主义理念来指导地理课堂教学,并真正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中去,从而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就必须要结合先进的学习理论的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恰好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地理教学理论截然不同的新式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成为了地理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情境的理想认知工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在讲授“地表形态的塑造”如果单纯的展示图片,教师不加以引导的话,学生只能看到地球的“表面”现象,如地貌、发育过程,却并不能分析地表变化进程等现象和成因到底有什么关系。同样地,仅仅靠讲授,而没有形象的地表形态特征的展示,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到底是是什么发生发展的,所以教师需要展示生动的“地表形态”,一边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

3、建构主学习理论义与地理教学中融合的实用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包括各种类型的资源。包括教学资料在内的各种信息化资源。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自主建构对自身有用的知识体系理念,将产生强大的教学生命力,甚至可能颠覆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和意义生成的过程[3]。然而,在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下,传统地理教学通常是非情境化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过程。通过开展“活动性”教学,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课外地理教学效果,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理想学习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但让学生总是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有时又是很难实现的,“活动性”教学开展可以创设出拟真的教学环境,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讲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时,可以一边展示不同规模聚落在河流的分布情况,边解释聚落分布的特点及河流对聚落分布的的影响,让学生边观察边总结聚落在主要河流两岸的分布的规律,然后与学生共同探究“聚落的位置与发展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聚落位置的选择时,在河流的上游和河流中流布局时主要考虑的是什么?而如果分布在河流下游呢?情况又是咋样?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很早与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这种基于自我建构式的教学和自主学习的理念也已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它给及更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学习空间、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习得地理知识。这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地理自主学习兴趣,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灵活性,给地理课堂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单单在45分钟的教学中就明显不够了。还有很多地理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环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来实施自主性学习来完成地理内容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能够有效地克服仅依靠课堂来获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另外,地理学抽象名词概念比较多,经常需要借助地图或者挂图来进行归纳、理解,实现图文转换并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地理教学中最基本的地理理念,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实现我国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重视地理教学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等地理内容的有效利用[4]:“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活动”性地理教学的特征

1、地理学习情境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创设情境作为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5],而活动性教学方式正是需要创设情境尤其是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实现方法。活动性教学具有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所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地理文本、地图、地理视频、等集成的地理资源,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地理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真实的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构建出逼真的学习环境,使课堂生动有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活动性”地理教学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自主学习,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经验,去探索新的知识。

地理课堂教学都在于学习环境的创设。于学生为中心,把教学课堂还给学生。传统地理课堂由于受条件所限,不能有效的提供实际情境,学习者对相关知识有意义建构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高时。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活动性”教学的环境中,利用学科的资源优势能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地理课堂情境或问题情境[6]。这些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而,从优化教学情境的角度出发,“活动性”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者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

《山地的形成》一课,首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可以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播放不同山脉形成的图片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山脉景观的差异,同时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然后组织讨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顺理成章地进入山地的形成问题的学习。还可以追加播放一些地球火山爆发的现象。

2、学习活动互动化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要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认为学习者与周边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起着关键性作用。自主、主动构建新的学习体系支持下的地理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认知手段和学习途径等,并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化、协作化,突破传统地理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方式,而生成一系列带有互动特点的以活动性教学为媒介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提供各种信息资源[7]。

在讲解“山地的形成”时,展示动态“褶曲示意图”,指导学生从图中大致从形态上判断出向斜和背斜,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并且启发学生分析向斜和背斜形成的原因。然后可以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重新展示“褶曲示意图”,让两位同学分别判断向斜和背斜,并分别说明其判断的依据。其他同学观察、思考并及时纠正单纯采用从形态上对向斜和背斜判断中出现的问题。要采用更为科学的判断方法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对向斜和背斜进行判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交流自然,印象深刻。

3、地理学习个性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由于每个人的经验都是多样的或有差异的,对现实的解释和建构也都是多样的,因此强调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活动性”教学和“主动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为实现地理学习个性化提供了保障。从多媒体软件到资源丰富多样的互联网络,以及包含众多地理知识的实际生活体验等,都促进了实现地理学习个性化的可能。广宽的互联网是一个适合于地理个性化学习的有效工具。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多层次、创造性的学习目标。教学空间大,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个性化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学习者可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每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爱好,从网上自由选取合适的学习资源,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只要具有了“自我活动”意识在真正进行自我体会后所学习到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也就是建构主义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机的融合,教师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教学资料,从而为学生提供信息化资源和学习的方向性,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根据自身爱好进行个性化学习,并且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的知识。

布置《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课的预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资料,他们认为是由于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地理现象。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各种山脉图片,还有的从网上找到主要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变化的各种形态:(海水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海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对各种地貌特点进行比较或者是对各中地貌所起作用物质进行比较,当然也有同学会搜到一些现象是由于内力作用而产生的地貌形态。于是在讲解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地理现象后,这些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刚开始找的那些现象其实是受到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从而加深对地球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理解和印象。

4、促进高级地理思维技能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促进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培养,如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等,而不只是识记等低层次的思维技能。所以,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活动性”地理教学也具备促进地理学习者高级思维技能培养的潜能。

传统的教学经常把课堂上教师知识的“灌输”当作是的有效教学的标准,极大否定教学价值[8]。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在教师的地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融入“活动性”,互动方式的落实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地理学习者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这主要包括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提供对附加学习资源的接触;满足多种学习风格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创造性等。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地理教学中,运用“活动性”手段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这一课中讲到“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教师可将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地表的不同形态产生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各异地表形态特征的欲望。河流地貌的发育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通过补充一些图片资料、故事等,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他们会很想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河流地貌是地球内力外力产生的地理现象,全世界各地的河流都有其发育的规律,但也有不同的河流地貌。最后,有兴趣的同学便会在课后继续进一步了解其他地球内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为地理活动内容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活动性”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所提供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建构主义提供理论指导,其为地理课堂的有效提高以及更有效地促进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建构主义对地理教学创新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活动课程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二者对于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将二者融合在地理教学中,将能更进一步的促进地理课堂的发展,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9~139.

[2]卢世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19~221.

[3]郭桃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6):81~82.

[4]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3~196.

[6]赵秀芳.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地理新课程教学[J].福建地理,2006(6):146~149.

[7]刘正雄.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11.

[8]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6~28.

延伸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在当今社会,领导力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让培训课程的丰富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众多课程
2022-02-22
打开文本图片集自1946年2月14日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以后,计算模式
2021-10-24
为了加快《新编汪氏通宗世谱》编修进度、确保编修工作质量,并将修编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汪氏宗亲网、黄山
2021-10-16
摘要:延安民族学院抗战时期创办的高等院校,它以培养少数民族青年为己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誉为
2021-10-15
[摘要]重庆寒衣分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一个为前线将士和难民募集御寒衣物的机构。作为一个公办的社会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