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文秘知识 |

时间:

2021-07-17 14:52:14

|

摘要:在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统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可以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开放性等特征。借鉴复杂性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可指导我们树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构建心理教育大系统,以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复杂性科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杂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S(2007)10-0115-02

如何按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来的复杂性系统去认识、把握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杂性科学为我们研究和认识此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一、复杂性科学的复杂性理论

复杂性科学或复杂性研究在近年来的国际学术研究中,被称为“21世纪的科学”,它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学和分形学等内容。复杂性科学认为,世界从本质上讲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的复杂性系统,是事物一种普遍的存在方式。复杂性科学的基本原理要点如下:

第一,非线性、整体性与动态生成性。普利高津曾指出:“线性律与非线性律之间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叠加性质的有效还是无效。在一个线性系统里两个不同因素的组合作用只是每个单独作用的简单叠加。但在非线性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因素能导致它的幅值无法衡量的戏剧性效果。”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非线性系统,只能从整体把握而不能采用叠加的方式。复杂性系统的演化有时间变量的参与,是动态生成性的。

第二,不确定性与内随机性。复杂性系统表明:一方面系统存在着随机概率事件,具有不确定的性质;另一方面,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和非制度因素,它们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仅靠规律推断不能揭示其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而且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系统的运行轨迹出现巨大的偏差,如著名的“蝴蝶效应”。

第三,自组织性。自组织是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进行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能够自主地从混沌(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结构的系统的过程。通过自组织作用系统向更高级的有序化发展,涌现出独特的整体行为与特征。

第四,开放性。复杂性系统也是开放的系统,自组织是在环境中运行的,与环境之间不断发生能量和信息的交互作用。

第五,不可还原性。诸多部分按照某一方式形成系统,会产生出系统整体具有的而部分或部分总和所不具有的属性、特征、行为、功能等,一旦把整体还原为互不相干的各部分,这些属性、特征、行为、功能便不复存在。因而,对复杂性事物的认识,不能把整体分割为局部或要素。

从以上对理论要点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复杂性思维方式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事物是有机的整体,其内部各组成要素、部分之间非线性的作用会“涌现”出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的整体的特性;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附着的非线性、多层次错落的结构关系,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事物的变化服从复杂因果反馈规律,包括互相关联的因果性、反馈、协同作用等,系统具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它善于在随机涨落中把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起来;时间作为变量参与事物运动发展,事物的不断生产和消逝,都有其演化发展的过程并且是不可逆的;事物与所处的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不断与环境进行着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偶然性、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长期预测是不可能的。这种思维方式既吸取了早期科学整体论思维和现代科学原子论思维的长处,同时又摒弃了二者的不足,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复杂性科学探讨复杂性事物的全新理念和科学思路,也不是以往的简单科学所能相比的。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特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和元素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性的复杂性系统。这个系统由学前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多个不同层面的子系统组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心理健康教育客体、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媒介四个要素,各个要素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以分解为更多的小系统。从功能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培养、开掘、预防和补救四个方面的任务,具有促进个体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等功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一起构成教育这个更大的系统,与其他教育子系统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运用复杂性观点来统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的复杂性系统,而非封闭性系统、简单性系统或机械性系统。其复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非线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涉及许多的因素(变量),如教师、学生、课程、教学、环境、事件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变量)间又形成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些因素间的机制不是简单的因果联系,而是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存在着双向甚至多向的构建方式,这些因素间发生联系还取决于具体的时间、场景等随机出现的条件。我们难以区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哪个因素的作用大,哪个因素的作用小。

2.不确定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复杂性系统中,精确预测教育结果在实际上和理论上都是不可能的。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复杂性与不充分信息的存在,教育者面对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收集到的零散数据、凌乱信息,常常手足无措。再加上随机事件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要想制定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理教育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目前教育的许多结论都不是实然研究的结果而是一种应然研究的结果。

3.自组织性

自组织是一切系统演化的基本形态,也是人类教育的根本属性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无疑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个体心理世界所表现出的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适应和主动实现目标的能力不仅来自作为个人的目的性,而且还来自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内在自组织机制。除此之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展现给我们的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学校体系、逻辑较为严密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都是教育系统以自组织方式趋向有序的,是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学校心理教育系统还在不断通过吸收、反馈、复制等活动,进行着自组织,使自身系统的结构、层次、功能等不断丰富和发展。

4.开放性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一个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中自我发展。在教育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使命。在学校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团队工作一道完成育人的工作。因此,我们不能割裂心理健

康教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运用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思维,变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复杂性心理系统在发展中与复杂性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心理的发展既非渐进的,也非平稳的,心理发展的间断、跳跃及突变性实属心理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心理系统可以通过自组织进行评价、分析与恢复。我们既不能将心理的平衡与稳定当做心理健康的标志,也不能把不平衡转化为平衡、更不能把不稳定转化为稳定作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因素参与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使得我们必须摒弃线性思维所导致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天真梦想,摒弃“分析了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就能认识心理现象整体”的错误观念;我们要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层次及其因果关系,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四方面的心理教育资源,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避免学校、家庭、社会要求的不统一而产生的矛盾。这样,必须改变过去的简单线性的决定论思维方式,不能把对某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作简单的归因,也不能对即将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作断然的预测。

2.协调多层次、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大系统

首先,学校要协调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心理健康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教育环境、教育媒介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关系等,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各子系统之问的有机衔接和有效沟通,切实增强各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学校要协调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与学校其他各育的关系,树立“六育”协同发展理念。“六育”是指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在一个系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要实现各自的目标,当它们都通过某种方式合作时,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产生“协同效应”,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六育”是素质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必须树立“六育”协同发展的理念,消除割裂“六育”的分科型教育体系的消极作用。

最后,学校要协调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与校内外环境的关系,坚持把课内心理健康教育和课外心理健康教育连为一体,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在专家指导下的以校长、德育管理人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员为骨干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育教育队伍格局,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协同合作、互补共进的关系,形成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核心、学校为枢纽、家长和心理热线为心理源的心理健康网络系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全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目标。

3.借鉴复杂性科学的自组织理论,树立“以生为主、以生为本”的新学生观

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者教、受教育者接受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只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的过程,而应是在“以生为主、以生为本”的观念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的设计都纳入这个新的组织系统,使之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构建内心世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和学会自我完善。

4.整合多种研究范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研究范式此消彼长的争论。前者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强调科学应以经验或现象的观察为基础;后者是以哲学为基础的解释学,“理解”是其核心的方法。这两大研究范式都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它们的二元对立中,各自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得到确认,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就应整合多种研究范式。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研究方法是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一种“事理”研究,即探究人所做的事情的行为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它不同于一般的“现象”研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不能不是整合的。

延伸阅读
共青团是初高中时期需要进入的团组织,将会伴随我们很多年,工作范文网整理了共青团入团申请书范文,工作范
2023-06-21
学校食堂经营调研报告模板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
2023-06-20
开展党员谈心活动是做好先教活动第二阶段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这里是工作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
2023-06-20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锦集3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
2023-06-20
2021宿管个人工作计划模板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一定有不少可以计划的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