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池西汉石刻看中国早期环境雕塑艺术

文秘知识 |

时间:

2021-08-05 09:43:42

|

[摘要]昆明池西汉牛郎织女石刻是我国已知的大型人物石雕像中最早的制作,亦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期的环境雕塑。它开中国环境艺术运用象征匠意之先河,与同时代的西方环境雕塑艺术在美学形态上风格迥异,传达出中国早期环境艺术崇尚自然和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西汉;昆明池;石刻;环境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于宫宛或陵墓前置雕刻造像以为仪卫,有文献可考者当自秦汉始,如“秦始皇初即位,尽收天下兵器,铸为铜人十二,列置咸阳宫司马门前。汉世犹在长乐宫门见之”(《三辅故事》),“汉武帝时治太液池,于池中雕石鱼、石龟以为饰。又治昆明池,池中雕石鲸,长三丈,并雕牛郎、织女石像,置于池之东西以象 天汉”(《三辅故事》),“汉五作宫青梧观前有石麒麟二,头高一丈三尺,刊其胁为文字,是秦始皇骊山冢上物也”(《西字杂记》),“汉大将军霍去病墓在茂陵旁,冢上有竖立,冢前有石人马者是也。”(《前汉书,霍去病传,颜师古注》)。“文景之治”后随宫苑建筑兴起而繁荣的大型雕塑中,都城长安的建章宫有青铜凤凰、神明台上有高大的青铜仙人承露盘等作为装饰,上林苑的台观因有青铜飞廉像而命名“飞廉观”。这类大型青铜雕像后来大都毁于兵火或熔铸为兵器,以上皆出自于历史上的文献记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组大型石刻是西汉时期上林苑昆明池的牵牛、织女像。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征讨西南诸国在长安“发谪史穿昆明池”。池中置石鲸、长三丈,又雕牛郎、织女像,分置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汉。牵牛石像高 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作跽坐状;织女石像高228厘米,作笼袖姿态。这组石刻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它们为整石雕刻而成,石像形体高大,造型简洁、动态含蓄,点明了传说人物的身份,并分别安置在昆明池东西岸,体现出中国园林雕塑最初就运用的象征匠意。这是我国已知的大型人物石雕像中最早的制作,亦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期的环境雕塑。西汉昆明池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细柳镇一带,池水早已干涸,仅牛郎、织女石雕像尚存。

史书记载西汉时期的昆明池是在西周灵池的基础上挖掘和扩大的,一直到唐末由于供水系流受到破坏,池水才逐渐干涸。昆明池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时的昆明池周长40里,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亦是西汉时著名皇家园林上林苑内最吸引人的游乐区。这一点可以从《汉书·三辅故事》的记载中看出:“昆明池盖三十二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鱼,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鬃尾皆动。”又记“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风盖,建华旗,作倬歌,杂以鼓吹,帝御章临观焉。”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西汉时的昆明池除操练水兵外,也可用以载歌载舞,皇亲贵族常常乘舟听箫妓,真可以说是游乐临观,其乐无穷了。

中国早期的环境雕塑从功能上可分为纪念性及装饰性的雕刻。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刻是现存的西汉时期人物石刻遗存,从功能上看这组人物石刻当属装饰性雕塑,作为非纪念性的汉代早期人物雕塑可算是绝无仅有,这组石刻也是中国最早期环境雕塑艺术的新创造。

另一方面,“汉昆明池石刻”的艺术手法继承先秦石雕的遗风,将圆雕、浮雕、线刻融于一体,不加缕空,以外形线条的饱满显出浑厚的体量与宏阔的气度,传达出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将现实与浪漫完美统一的艺术效果。整个汉代大型石雕都沿袭了这种风格,因而汉代的著名大型石刻都受到了昆明池石刻的影响。

纪念性人物雕塑在中国早期环境雕塑艺术中没有大规模的出现。先秦时代的人物形象常常和动物形体合而为一,构成各种工艺制品的造型,而这些器物具有装饰功能和某种文化的象征意义。如前所述,我们从一些历史文献中了解到在我国的秦代曾出现过一些纪念性人物雕塑如《水经注》卷19“渭水” 中说,“秦始皇造桥,铁墩重不胜,故刻石作力士孟贲等以祭之,铁乃可移动也”。孟贲是古代的大力士,这些巨型力士雕像应该是秦代为纪念修建横贯咸阳城的渭水大桥而制作的。最值得一提的是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之后曾收缴天下的兵器,聚之于咸阳,加以销毁,并以此铸造十二座巨大的铜像,各重千石,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前。这类大型人物雕塑可以说是典型的纪念性雕塑,遗憾的是这些大型人物雕像在汉末与十六国时期全部被毁未能留存至今。

汉代大型石雕多在陵墓前起纪念性和仪卫作用,题材分石人、石兽两类。陵墓前开神道约起于西汉中晚期,现存石人像主要为东汉作品。著名的有1974年在修葺四川都江堰时发现的东汉时代的李冰像和头部残缺的持插人像,原在鲁王墓前、后移放山东曲阜孔庙前一对人像,高近250厘米,分别作佩剑、握枪状,胸腹上刻“府门之卒”等字表明身份。河南中岳庙前一对人像,山东邹县匡衡墓前一件石人,体形大度、造型端庄肃穆,与所处环境气氛相符。

汉代除以上几件仅存的大型纪念人物雕塑外,还在一些帝王、贵族的陵墓周围发现了一些仪卫性和纪念性的表饰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动物雕刻,其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了人物雕塑,这一时期的大型纪念性石刻占主导地位的,且多以动物为主体。

中国早期的陵墓雕刻本质上都具有纪念性的功能。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是最具代表的纪念性动物雕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主体雕塑《马踏匈奴》,被表现为一匹昂首屹立,神态自若,肌肉丰满而充满胜利者自信的战马,将战败的匈奴人踏在马下。霍去病是西汉时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汉武帝为了表彰其攻打匈奴的成绩,特令陪葬茂陵以土堆起的坟冢象征攻打匈奴战场祁连山作为纪念,并雕刻马、牛、虎、象等大型动物石刻,这批动物石刻散落地放置于坟冢上,加强了“山”的气氛,给人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霍去病墓动物石刻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石料的原始形状稍作加工、雕凿而成。作者通过高度提炼使整个作品浑然一体、气势粗犷雄浑,充满强大的生命力,与西汉初期社会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息息相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为这样一位功绩卓著的历史人物制作主题性很强的纪念性雕塑,汉代艺术家也同样回避对真实人物的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表现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来达到对功臣名将的歌颂和纪念目的。这种纪念性的陵墓雕塑群及其文化空间与希腊罗马以人的主题为中心的城市雕塑所构成的文化空间是极为不同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公共环境雕塑艺术的产生及发展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这一时期的古罗马帝国,各主要城市公共建筑和其它公共场所如广场、街道、市政厅、神庙、剧场、竞技场、大浴场、府邸等处都放置有纪念性人物雕像和装饰性神像,而中国早期的公共环境雕像主要服务于皇族,因而形成中国早期环境雕塑往往依附于帝陵和宫殿建筑以及皇家苑囿。加之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使其本来并不多的与宫殿建筑相辅相成的雕塑作品,随着战争及岁月的剥蚀早已难寻遗痕,人物雕塑一直以来是西方城市公共环境雕塑的主流。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已经借造神的名义,将雕塑从神的世界引向现实的世界,雕塑成为城市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全体社会所共有的财富,而在中国任何一座古老的城市都难觅历史遗留下来的公共雕塑痕迹。西汉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型人物石刻作品也仅有昆明池牛郎织女石雕像,这种装饰性石雕像就数量而言根本无法与同一时期的动物雕刻相提并论,如果与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城市雕塑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中国早期环境雕塑一向以陵墓中纪念性雕塑和仪卫性雕塑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长期的君主专制政体,将皇权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国家的中心一向是以皇帝所在的宫殿建筑为核心,通过皇宫内部的空间安排,环境设计,建筑装饰来烘托皇权的至尊与威严。处处体现“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的思想,这使得中国的公共建筑难以发展,自然公共环境雕塑也就没有生长的土壤。这一现象与中国早期的封闭性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需要、经济状况以及工艺加工水平都有着密切关系。根本就没有形成公共环境中大型人物雕像的所必备的先决条件。

首先,中国的西汉时期是一个宗教观念淡薄的时代,没有形成偶像崇拜和制作的传统。在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以前,一直没有出现公众膜拜性质的造像艺术高潮,罗马帝国继承了希腊雕塑艺术的传统,并把雕塑与现实的政治需要结合在一起。原来用于表现神祇的雕塑艺术很自然地就会被用来表现和赞颂帝王的丰功伟绩和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巨大的儒家和道家思想都不强调造像的价值和意义,儒家思想强调人在现实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认为人的名誉和精神生命是最重要的,并企图通过现实个人理想的人格目标来达到不朽。早期道教也不重视通过造像的方式来传播道教思想,认为“道本无形”,越是神圣、高雅的事物,越不能用有形的物质实体加以表现。

其次,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来对天有一种神秘的崇拜意识,儒生们更是把“天”和“命”提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程度。西汉时的大儒董仲舒把春秋战国以来的所谓“天人感应”、“五德终始”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总结并上升为“天人合一”的理论。而至高无上的皇帝则是“天”的代言人,因此在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中,用具体的雕塑形象来表现作为天子的皇帝是远远不足以表达其神圣的本质,皇帝要想宣扬自己的神威和君权,往往采用间接和象征的手法。可见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天是唯一能在空间上趋于无限,又尊卑分明、秩序井然的对象。不过,汉人眼里的“天”并不是单纯的客体,而是他们心中理想的宇宙模式。

西汉时期的这些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直接影响着中国早期公共环境雕塑崇尚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与西方环境雕塑艺术相比,其艺术魅力在于他们采用了“因势象形”的抽象技法,简括而又传神地表现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这种象征风格使我们联想到先秦的雕塑传统。而且,这种追求以形写神的象征主义风格,一直在左右着汉代的各种石雕创作。渴望以粗犷的形式,表现精神的世界,这成了汉代大型石雕的艺术主流。这种追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大美与超然的精神追求在西汉早期环境雕塑艺术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在表现手法上这一时期的雕塑家更注重雕塑的整体体积,而不在细节上过多地雕饰,昆明池牛郎织女石雕极有代表性,雕塑家抓住人物神态,面部及衣饰用线刻手法加以概括处理,整个雕塑体积浑厚,造型粗圹拙朴,充满勃勃生气。这组石刻与环境的结合创造了中国最早期园林景观雕塑如诗般的绝妙境界。西汉时的昆明池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艺术家还赋予它特殊的象征意义。用以来象征天象,而分置于昆明池东西的牛郎织女石雕像则象征茫茫宇宙中的星辰之神。艺术家将优美的明间传说,以象征的手法表达出宇宙与自然,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博大而深邃的艺术境界。

从西汉昆明池牛郎织女石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出中国早期环境雕塑的审美取向对于后世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一点对于中国环境雕塑艺术具有独特意义。它不仅再一次阐释了中国早期环境雕塑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也使中国早期雕塑与环境中具有了人文般诗意的关照,与自然之间具备了更通达的空间,传达了中国早期雕塑艺术家直接亲近大自然的理想,这使中国早期的环境雕塑艺术有力量摆脱具象的束缚而显得更加自由和开放。

[参考文献]

[1] 王子云.陕西古代石刻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2] 黄宗贤,吴永强.中西雕塑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3] 常宁生.权利与荣耀——罗马帝国与中国汉代雕塑艺术比较.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 周均平.现实与浪漫的统一秦汉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论之一.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5] 李裕.李中国美术史纲术上卷.辽宁美术出版社出1984.

[作者单位]陈雪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延伸阅读
2021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社会实践是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
2023-06-11
会议记录格式与范文  文秘必不可少的是工作就是会议记录,那么今天小编带来了会议记录格式与范文。欢迎大
2023-06-06
编辑本人概况姓名:XXX性别:女民族:汉政治面目:团员学历(学位):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联系电话
2023-05-2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个人述职报告格式及例文,供大家参考。2021年个人述职报告格式及范文
2023-05-23
小学生写信格式及范文  我不送您一束鲜花,也不送您一张贺卡,更不送您一个吻。我只送您一颗感恩的心。这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