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尧伊及其人物画浅析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7-27 10:02:23

|

沈尧伊,1943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李桦工作室。先后在天津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任教,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六、七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沈尧伊创作了大批的优秀美术作品。其中宣传画、木刻及油画作品发表展出400余次,插图作品500余幅,连环画作品33部,共计5000余幅;画册专著28件,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1966年创作完成的木刻作品《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1994年完成的连环画创作《淮海大战》、1988年至1993年历经6年时间创作完成的长篇史诗性质的巨幅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1994年至1997年创作的大型油画作品《遵义会议》等。其中《地球的红飘带》被誉为“前无古人的连环画巨作”、“连环画有史以来新的高峰”、“现实主义红飘带”、“中国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及“连环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等。该作品曾荣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沈尧伊也为此于1992年被誉为“文化部优秀专家”,1999年年荣获“国事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沈尧伊的人物画,涉及画种很多,有版画、油画、连环画等,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兼擅油画、版画、连环画以及插图,且作品颇丰。因此,将沈尧伊人物画艺术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专门的探讨和研究,从而揭开其创作实践过程,挖掘其艺术价值和成就,对我们学习和借鉴、继承和发展前辈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才能是艺术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探究沈尧伊人物画,必定要对他本人的个性特征及思想性情给予把握。

一、酷爱音乐

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和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应当说是最基本的两种艺术形式,虽然二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但联系紧密,前者是通过点、线、面来表现节奏、规律,而后者则是通过音符来表现。优美的音乐,其格调与情趣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审美意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发灵感的闪现,所以对绘画创作情绪影响很大。沈尧伊推崇“能大则美”的审美追求,追求一种整体的、高远的视角,而交响乐的宏伟、纵深、起伏跌宕与此相得益彰 。

二、恩师影响

沈尧伊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时学的是国画专业,三年级时,著名版画家李桦的文学插图工作室成立,他最后选择了版画。李桦先生解放前是国统区版画界的代表人物,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经常监督学生学习、创作。他心胸开阔,提出了很多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尤其是“以小代大、以量代质”的教学方法。他要求学生刻很小的木刻作品,画幅虽小,但要求每张的构图、艺术处理、刀法乃至印刷技术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才有资格创作大型作品。李桦先生从未轻易表扬过自己的学生,然而当他看到沈尧伊的作品《地球的红飘带》后对旁边的人说:“鲁迅先生曾在《‘连环画’辩护》一书中说过,连环画可以出像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那样的高手,沈尧伊就是中国的米开朗基罗。”这让沈尧伊很是震惊,自觉不敢当,决定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回报恩师、回报祖国。

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意识

凡是能意出古今、独树一帜的绘画大师,除要学识渊博、气格高尚、见解独步也必定具有强烈的民族、社会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及时代意识。长征是上世纪人类文明史册上无与伦比的奇观,红军的英雄主义正像是我们这个以刻苦耐劳、坚忍不拔而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再为难环境中的闪光。它以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中国历史光辉的一页,体现着一种崇高的革命精神。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这种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然而目前,我们国内表现长征的优秀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加之现在社会被很多消极甚至低级的东西充斥着,长征历史、长征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日趋淡化、逐渐消失殆尽。沈尧伊忧虑不已,决定选择长征题材进行创作。以极其严肃的创作状态五次奔走长征路,连环画《跟随毛主席长征》、大型油画《革命理想高于天》和《而今迈步从头越》及数百幅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大型油画《遵义会议》等一连串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问世,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心和高度的社会民族责任感。

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创作态度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优秀作品的问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骄傲,殊不知它更是背后制作者无数滴血汗的浇灌,强大毅力的支撑。一件美术作品的完成步骤极其复杂,其中包括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定稿、创作等等,这其中无一不是画家经过千辛万苦、跨过重重阻隔来完成的。正是这种对艺术理想和艺术创造孜孜以求、兀兀穷年的真诚态度和执着精神,内在地激励他经年累月地焚膏继晷、艰辛创作。沈尧伊的作品渗透出来的不仅仅有可见可感的震撼心魄的生命与灵魂,也有可察可探的发人深省的昭示与思考。

沈尧伊一生钟情于革命历史主题的人物画创作,是自“文革”始一直活跃于画坛的颇有影响的实力派画家;一个忠诚、坚定、痴迷的“红色”革命主旋律画家。青少年时代,恰逢新中国革命教育的繁荣和高峰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人生观的形成,致使他的绘画创作在敏感于扎实的绘画技法和鲜活的视觉形象的同时,也敏思于对革命历史所蕴含的价值的求索。他创作的一部部革命历史主题作品,是他艺术创作思想上的一步步自然涌动,或者说是适时性的自然爆发。下面就沈尧伊反映这一主题的人物画(包括油画、版画、连环画等)分别从其选题、内容、人物刻画及周围环境处理等方面逐一分析。

(一)选题——顺应时代要求

早在1984年,76岁高龄的美国名作家索尔兹就越洋过海、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深入长征沿线,写出了30余万字的著作,他认为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而在中国,象征着乐于吃苦、不畏艰险、勇于战斗、无坚不摧、求实务实、独立自主、勇于创新、顾全大局的长征精神却在日趋被淡化,遗忘,不得不说这是民族的悲哀。“我不来拯救,恐怕不会有人”,沈尧伊决心一定要让后代重新看到形象化的长征,用视觉艺术——绘画手段再现那一段光辉的历史。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举国悲痛,全世界人民都为之哀伤,祈祷。灾区倒陷的房屋,无数名战士、志愿者舍身救人的事迹,各级领导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沈尧伊再也无法按捺内心悲痛和感动,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创作了《2200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时代赋予他的内心的召唤。

(二)内容——真实朴质

沈尧伊崇尚自然,追求朴质,要求摒弃一切技巧的卖弄,再现真实。他说自己有责任给后世一个真实的革命历史形象,细节的描写对历史真实性至关重要,他不遗余力地对帽子、衣纹、枪支、大炮、开会打仗的地点背景甚至毛泽东的“白玉龙烟”等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关乎全局的细节的研究,极大的烘托了作品基于文献性的历史真实性。有一幅描绘陕甘支队所有团以上干部在长征结束后开会合影的画面,为此沈尧伊去当地博物馆一一查出参与者的姓名和照片,访问他们的子女。因此展览时健在的老红军们还能清楚地辨认出其中的60个人。

(三)人物刻画——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在刻画人物方面,沈尧伊力求摆脱照片翻版痕迹的同时注重增强人物性格的特征和视觉形象感,不仅形似,更在神似。《地球的红飘带》中,人物肖像64人,其中历史真实人物出现77名,虚构人物23名。真实人物中,大都是中共领袖和红军高级将领。为了正确地把握历史时期的特定形象,他对同一人物的不同时期照片进行研究。画毛主席,参照1931年至1934年苏区照片及斯诺在1936年拍的照片来进行创作使之既有强烈的历史感,又给人新的形象感受。他还把典型人物与特定历史下的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如硝烟弥漫的战斗拼杀,波涛汹涌的江河飞渡,崇山峻岭的天险奇袭……渲染长征这一历史奇迹。

在形象塑造上,通过对比环境衬托、共性化的整体烘托和个性化的典型塑造、“淡化外在深化内心”等手段,使坚毅乐观的人物形象与严峻恶劣的环境形势之间取得辩证统一,从而塑造了英明傲岸、诙谐幽默的毛泽东,忠实耿直、横刀立马的彭德怀,精明干练、睿智深邃的周恩来,以及朴厚威严、坚毅果断的朱德等活灵活现、令人难忘的视觉形象。

(四)周围环境的处理——烘托主体

作为革命历史纪实创作,故事发生的自然社会环境及人文元素作为创作的基本内容,沈尧伊进行了严谨而生动的描绘,还把典型人物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典型环境结合起来:硝烟弥漫的战地拼杀、崇山峻岭的天险奇袭、雪山草地的风云变幻等,恢宏开阔、气势磅礴,强有力地烘托了长征历史奇迹。有艺术家评论这是沈尧伊在历史革命主题创作思想的成熟,游离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注释】

[1]孙玉洁.以长征精神绘史诗长卷—访著名画家沈尧伊.第1页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委宣传委员抓支部党建工作简要述职报告,供大家参考。支委宣传委员抓支部党建工作
2023-06-21
集团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06-20
银行党支部会议记录范文3篇  围绕四风问题,查摆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民主测评。工作范文网小
2023-06-20
总工会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述职以及对照检查材料  进一步树牢为民、为企服务的初心,鼓干劲,高
2023-06-19
支部对照检查材料范文参考  党支部成员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对照检查,认真对个人进行检查剖析。工作范文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