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7-18 10:17:57

|

【摘 要】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玻片离心法收集脑脊液细胞,经迈-格-姬(MGG)染色法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在80例患者中,其中38例化脓性脑膜炎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病毒性脑膜炎32例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结核性脑膜炎2例以混合性细胞反应为主,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红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 临床价值。

【关键词】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65.24【文献标识码】 B脑脊液(CSF)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支持及营养作用,在发生病理情况时,脑脊液发生生理、生化的改变。脑脊液的改变,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及脑血管病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1]。本文章主要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12-70岁。

1.2方法80例患者通过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新鲜送检。先按常规方法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然后取0.5-1.5ml的脑脊液加入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500转/分进行离心沉淀,待细胞沉淀后,制成涂片,冲洗、晾干,经迈-格-姬(MGG)染色法染色,最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片可清晰呈现在显示屏上,对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有关的特殊染色,为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病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2结果

通过对80例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分析可得出,其中38例化脓性脑膜炎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病毒性脑膜炎32例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结核性脑膜炎2例以混合性细胞反应为主,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红细胞。结果见表1。

正常脑脊液细胞中不含红细胞,无白细胞或含少量白细胞,通常婴儿白细胞计数为(10-20)×106/L;儿童(0-10)×106/L;成人为(0-8)×106/L。以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其中淋巴细胞占40%-80%,单核细胞15%-45%,中性粒细胞0-6%,其他细胞较少见。粒细胞系统最多见的是中性杆状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微米,球形,核杆状或弯曲,核内染色质粗大,呈块状,胞质淡蓝色充盈,富含中性颗粒。红细胞系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多见,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9微米,椭圆形或圆形,胞内核圆且居中,直径是细胞的1/2,核染色质块状,副染色质透亮,有泼墨感,不见核仁。胞质充盈无颗粒。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9微米,规则圆形,圆形胞核居中,核染色质高度凝集,胞质丰富,淡红色内无颗粒。淋巴细胞系统常见小淋巴细胞,圆形胞体直径6—8微米,圆形胞核可见切迹,核染色质聚集成块,无核仁,胞质浅蓝色微量,外形玲珑。单核细胞系统多见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18微米,不规则有伪足,胞核扭曲多变,核仁不见,胞质毛玻璃状不干净。浆细胞系统多见浆细胞,胞体直径9—14微米,和小淋巴细胞近似,容易认错,胞核圆形,胞质蓝色且丰富有泡沫感。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通常为(1000-10000)×106/L,严重的化脓时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阳性率在60%以上,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在80%以上。

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可达(10-1000)×106/L,早期为多形核细胞,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可见大量激活的淋巴细胞,急性期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出现数量不一的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重症病例的急性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为主。

结核性脑膜炎: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为混合细胞反应,以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常为(50-500)×106/L。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可见均匀一致血性的脑脊液,脑脊液中的白细胞在不同时期有3个特征性演变过程:(1)6-72小时脑脊液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血细胞反应,72小时后逐渐减少,1周后消失;(2)3-7天出现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反应,免疫激活细胞明显增高,可出现红细胞吞噬细胞;(3)3-7天脑脊液中开始出现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14-28天达到高峰。

3讨论

3.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脑脊液诸多检查项目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传统的脑脊液细胞计数只是在暗视野下观察1微升脑脊液,收集细胞较少,辨认各类细胞除红细胞外,一般只能辨别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两类细胞,对恶性肿瘤细胞的辨别比较困难,而细胞学检查则是通过玻片离心法收集1ml左右的脑脊液,进瑞-吉常规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逐个细胞的辨认和分类。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肿瘤疾病、中枢性白血病等)检查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2,3]。

3.2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发病时脑膜对不同性质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大致相同,但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中的细胞学检查明显不同。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脑脊液白细胞增多为其特点,伴有少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在细胞内见病菌有助于病因诊断。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占总数的80-90%或更多)。病变早期可见少量的嗜中性粒细胞,1天内可被激活的淋巴细胞所替代,当所有异常细胞消退或正常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则说明病情好转,反之加重[4]。结核性脑膜炎:在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即可诊断此病,但是一般脑脊液中不易找到结核杆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混合细胞反应,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居多,也存有激活的单核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特别是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该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脑寄生虫病:可见典型的淋巴细胞反应,还有一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另有少量的单核细胞,慢性期主要以浆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一般在48小时内消退,这诊断意义不大。单核-吞噬细胞反应是诊断该病依据,其中巨噬细胞的有无及胞浆内吞噬物的种类,可估计出出血时间,出血是否停止,是否发生再出血等,对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起到重要作用[5]。

通过对以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析不难看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梁春燕,刘晓光,曾然,韩博.常规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6):648-649.

[2] 柳青梅.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13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4-55.

[3] 张芝芬,沈亚娟,刘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疾病的典型脑脊液细胞学表现[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2,13(4):219-221.

[4] 陈卓,李晓民,刘艳,黄辉,孟庆森,赵德明.脑脊液细胞学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578-579.

[5] 张聚澜.老年人与青壮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3):147-148.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委宣传委员抓支部党建工作简要述职报告,供大家参考。支委宣传委员抓支部党建工作
2023-06-21
集团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06-20
银行党支部会议记录范文3篇  围绕四风问题,查摆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民主测评。工作范文网小
2023-06-20
总工会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述职以及对照检查材料  进一步树牢为民、为企服务的初心,鼓干劲,高
2023-06-19
支部对照检查材料范文参考  党支部成员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对照检查,认真对个人进行检查剖析。工作范文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