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校区管理模式

工作计划 |

时间:

2021-10-07 09:50:58

|

摘要:文章讨论了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形成,以及因此产生的不同的管理模式,并结合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管理工作的实践,对目前国内多校区办学高校在校区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多校区 高等院校 管理模式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 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0)06-0005-05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点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多校区办学已成为高校做大做强的一个必经阶段。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大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区域内的高校资源整合和扩建,与全国其它地区高校一样,也通过高校联合重组、新建校区等途径,扩大办学规模,形成了多校区办学的新局面。高校多校区办学,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多校区办学高校在校区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模式,也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比如管理难度加大、办学成本提高、校园文化难以融为一体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多校区高校的健康发展,必须创新校区管理模式。本文针对国内尤其是广东省内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工业大学校区管理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校区管理普遍采取的模式

校区管理普遍采取的模式主要有下面两种:

第一,条式管理。该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权,管理的重心集中在校本部。校本部各职能部门在校区设立派出机构,由派出机构负责校区管理工作,直接对学校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此举有利于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对各校区进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避免了校区间由于相互竞争、各自为政而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综合性、多科性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展;各校区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进行,活动相互渗透,形成一体,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融合,从而形成学校整体的、固有的文化氛围;各校区管理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校区间资源可以共享,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益,避免了重复购置资源而造成浪费的现象。

第二,块式管理。该模式的特点是相对分权,各校区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学校只是在总的方针上给予指导,管理重心下放到校区,校区各学院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校区职能部门对校区管理工作直接负责,其与校本部相应部门的关系是平行的。每个校区有一整套结合校区实际而形成的管理体系,上至行政机关,下至后勤服务等部门。校区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固定,开展校区管理工作不需与校本部相应部门协调,避免了多头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节省了校区间处理工作而支付的交通费、通讯费、网络费等。校区教职工相对固定,避免了其在校区间来回奔波、消耗体力而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研究进行直接指导,有利于形成有校区特色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

二、多校区管理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50年代,在全面学习原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我国将一些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和地域进行拆分,按均匀分布的原则建立高校,形成了高等教育系统,教学管理等活动在单一的校区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条块分割、学科单一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大学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该历史阶段形成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新发展阶段的要求。1985年出台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体制长期存在的弊端,打破高校单一的隶属关系,加快高校向规模大、学科全的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我国院校进行大规模的、实质性的合并与重组,形成了一批由多个校区组成的新大学;同时,有部分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积极寻求外部空间,建立新校区。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行政力的推动下,大学合并与重组继续推进,全国各地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规模大、实力较强的新型多校区大学,如新北京大学和新复旦大学等。据统计,1992--2001年,我国高校进行了275次院校合并,先后有612所高校进行了合并与重组,组建成250所新的大学,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格局已真正形成。

目前,在校区管理模式上,许多多校区高校倾向于采取条式管理,例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和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中山大学四个校区面积最大的一个,从建成开始就保持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风格。校区的所有教师全部由校本部派出,所有学生由中山大学统一招生,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培养模式实行全校统一。校区设有党政办、教务办、学工办、财务办、基建办、后勤办、团工委、实验中心、保卫办、IT服务部、图书馆、心理咨询中心等派出机构,负责校区管理的相关工作,由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指导。华南师范大学对大学城校区实行“统一领导、直线指挥、职能延伸、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设立了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财务管理办公室、后勤管理办公室、安防保卫办公室等职能办公室。各职能办公室的业务,归口学校相应职能部处统一领导。其他职能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在大学城校区设立了个别管理岗位,做到工作延伸,有力保证了校区正常运行。但条式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该模式中,校本部对各校区进行统一领导和规划,但为了精简人员,加上校区管理工作由校本部相应职能部门垂直负责,各派出机构权力有限,很多工作需请示校本部职能部门,再进行协调处理,使管理难度相对加大,管理效率不高。除此之外,校区之间往来的交通费、通讯费、网络费等费用使办学成本增加。教职工每天在校区间来回奔波,消耗体力,花费时间,且交通堵塞等原因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教职工下班赶班车回家,与学生的交流相应减少,导致校区缺少大学氛围和人文关怀。各校区重复购置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总体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学生在校区间借阅资料、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支付额外交通费用。开展名师名家讲座等素质教育活动时,校本部和各校区需分开进行,活动费用大大增加。

对于高校因自身发展而在异地自建的校区,以及由高校与政府或社会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区,大多采用块式管理模式。比如暨南大学珠海校区,1998年暨南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暨南大学珠海学院,2009年4月珠海学院更名为珠海校区。全面实行校区化管理。目前,珠海校区除了原珠海学院的20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外,还有暨南大学文学院等十个院系在校区开设的33个本科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促进产学研发展,

珠海校区设有5个研究所和5个实践中心。校区在办学实践中坚持招生标准与校本部统一、教学组织和管理与校本部统一、师资招聘及培养考核与校本部统一。校区设有党政办、教学管理办、学工办、团工委、学科与实验室管理办、财务办、总务后勤办、安全保卫办、图书馆、体育部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各项管理工作。该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校区间容易产生竞争意识,滋生各自为政的思想,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也容易使一些重大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难以开展。各校区的校园文化各成一派,活动相对独立,在校区间缺少相互渗透,难以融为一体,导致整个学校缺少整体的、固有的文化氛围。各校区管理相对独立,存在校区资源不共享的现象,从而造成资源重复购置,没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益。

三、关于多校区办学的校区管理的思考

综上所述,条式管理、块式管理都各有优劣势。如何做到既充分发挥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又尽量避免其缺陷呢?为了更好地促进多校区高校的健康发展,必须创新校区管理模式。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的管理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东风路校区管理实践及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现已发展成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大学城校区、东风路校区、龙洞校区、番禺校区和沙河校区。东风路校区在合并组建后作为学校的校本部,2006年学校主体搬到广州大学城后,东风路校区结束其校本部的使命,大学城校园成为了学校的校本部。东风路校区现有东风路校区办公室等派出机构,有艺术设计学院等四个学院,有东风路校区后勤中心等独体单位。东风路校区是广东工业大学现有的最老的校区,校园内设施相对陈旧一些,但老校区又最能反映一个学校的传统和精神风貌,因此,学校特别重视东风路校区软硬环境的建设,使校区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充满活力。校区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共约20000人的生活和学习任务,还承担部分研究、交流任务,校区的资源虽然紧张,但能有效地进行配置,充分发挥其效益。

在校区管理模式方面,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条式管理和块式管理都各有优势和劣势。广东工业大学结合东风路校区的实际,对该校区采用“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该模式是指学校根据校区功能定位、地理位置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不同,针对校区实际而采取的管理模式,以条式管理为主,块式管理为辅。所谓“条”就是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是校本部机关部处向校区实施的延伸管理,校区职能部门只作为校本部相应部门的派出机构,对校本部相应部门负责。所谓“块”就是校区内部的横向管理,学校直接在校区设立职能部门,实施本区化管理,此类职能部门在工作上与派出机构协调沟通。该模式既具有条式管理的优点,在校区设立职能部门的延伸机构,有利于全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同时又具有块式管理的优点,机构设置齐全,人力配备到位,有利于校区的协调管理,满足校区发展的需要。

东风路校区办公室、党群办公室、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学生工作部)、计划生育办公室、财务处、保卫处(武装部)、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总务处、研究生处、图书馆、档案馆、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医院等都是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等校本部相应部门的派出机构,在校本部相应部门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开展校区管理工作。比如东风路校区办公室,作为校长办公室的派出机构,负责校区的管理,以及与校区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对学校和校长办公室负责。而艺术设计学院、文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是独立的实体单位,其人事安排、学科发展、教学计划、学生管理、学生就业等工作在学校相应部门的统一规划下进行。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学报与期刊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工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部门,是学校设在东风路校区的职能部门,负责全校相应工作,受学校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以上所提到的校区职能部门工作和实体单位涉及的共性工作,都是采取条式管理模式进行开展。而东风路校区后勤中心采取块式管理模式,中心下设中心办公室、学生公寓服务部、膳食服务部、维修服务部等工作部门,负责本校区学生宿舍、饭堂、水电维修等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为本校区的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撤消学校原后勤产业集团,成立后勤集团、东风路校区后勤中心和龙洞校区后勤中心,全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由条式管理变为块式管理,各校区后勤中心负责本校区后勤工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东风路校区整体运转及发展态势良好。校区管理工作有三个特点:第一,学校和领导高度重视,从细处着手,做好日常管理和宣传等工作,保持校区的稳定与安全。一名校领导负责联系校区工作,关注校区发展,不定期主持召开校区工作会议,对校区工作进行指示。学校大力支持校区建设,在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多媒体课室的增建、运动场和其它体育设施改造、学生活动中心改造等,确保校区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井然有序,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校区重视安全保卫、总务、后勤等工作,加强与校区所在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的协调,使校区卫生管理、治安管理等工作顺利开展;第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时,充分展示校区工作,以取得学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校区办公室负责校区管理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或派出机构加强沟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收集师生对校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各部门以师生为本,高度重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各学院针对自身难题,结合学院实际,做好教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取得多项标志性的成果。通过校园网将校区纳入学校信息系统,有利于校区与校本部和其它校区的信息传递。通过《东风简讯》及时将校区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出版发放到所有校领导、学校各单位以及校区所有部门,并通过校园网发布,使校领导和学校各部门及时了解校区的发展和特色,以取得其对校区工作的支持;第三,校区各学院花大力气抓教风学风,将学院特色与校区特色相结合,共同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校园。一方面,将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作品展、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实践、省高校法学专业辩论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快题设计竞赛等活动,融合成校区的特色活动和固有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度关注在校区举行的、学校层面上的品牌活动,如教授讲坛、文化艺术节、女生节等系列活动,做好各方面的宣传报

道工作,努力打造精品校园。

(二)校区管理建议

第一,学校要因地制宜,对整个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各校区的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并重视校区管理工作。如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为了便于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将艺术设计学院、文法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设在该校区,四个学院所设置的专业与社会联系密切,比如环境设计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等。学校指定一名校领导负责校区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校区发展。校区高度重视安全保卫、总务、后勤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等渠道,收集师生对校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使校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结合校区实际,采取合适的管理模式。从校区定位的角度看,距离校本部较近的校区,或将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放在不同校区进行培养的高校,可优先考虑采取条式管理模式;对于高校因自身发展而在异地自建的校区,以及由高校与政府或社会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区,可优先考虑采取块式管理模式。从学校职能部门的角度看,工作内容体现共性的宜采用条式管理模式,比如学生管理工作、教务管理工作等;工作内容体现个性的宜采用块式管理模式,比如后勤服务工作、安全保卫工作等。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可根据校区实际情况和管理模式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必要的调整。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后勤中心成立后,专门负责校区后勤服务工作,运作效果良好。而校区保卫办和总务办,可参考后勤服务中心改革方式,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上进一步优化,结合老校区地处市中心、人多车多、教职工多、情况复杂等实际情况,实行独立管理,直接对学校负责,简化事务协调步骤,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明确校区部门责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在开展校区管理工作过程中,要与学校多个部门协调,工作难度相对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学校可进一步明确校区办公室的定位,予以其更大的管理协调权力,以便在开展校区管理工作时,能做到执行更坚决、协调更通畅、开展更顺利、落实更到位。在制度建设方面,为了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校区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

第四,突出校区特色,力争取得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广东工业大学有着固有的文化氛围和品牌活动,比如教授讲坛、文化艺术节、女生节等,而东风路校区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学校品牌活动,传承学校校园文化的同时,突出校区特色,努力开展校区特有的文化活动,比如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作品展、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实践等,并通过校园网、校报和《东风简讯》等渠道加强宣传,扩大特色活动的影响力和学生的参与面,取得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校区工作的支持。

第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越性。为了提高校区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通过网络建立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查阅系统、通知新闻发布系统等,及时收集和传递各类信息,使学校与各校区间的信息传递能做到及时和准确。广东工业大学所有校区都统一使用校园网,共用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图书查阅系统和通知新闻发布系统等,工作效率高、效果好。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管理模式决定了校区管理的成效,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综观国内尤其是广东省内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状况,以及通过对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管理模式的个案分析,可见,多校区办学没有统一固定的管理模式,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管理模式,无论是条式管理或者块式管理,还是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利弊。至于采取哪一种管理模式,使管理效率最优化,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办学规模、办学定位、师资力量,以及校区功能定位、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谢志芳,宗伯君,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摸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4-6

[2]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概况[OL].[2008-03-31].http://zhuhai.sysu.edu.cn/News_View.asp?NewsID=1888.

[3]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概况[OL].[2006-03-11],http:∥dxc.scnu.edu.cn/xqgk/intro/2006-03-11/48.htm.

[4]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简介[OL].[2010-06-11]].http://jd.jnu,edu.cn/yxsz/default.asp?see=elg&id=33.

[5]广东工业大学年鉴(1996-1998)[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5

[6]胡继明,对中外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新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7(3):108-110

延伸阅读
小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021,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
2023-06-20
2021初中学期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
2023-06-20
大学学期个人思想汇报范本  培养辩证思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关注党近发生的热点时
2023-06-17
高中新学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
2023-06-15
大学学习委员学期总结报告  目标、计划、行动和勇气、恒心、毅力都具备了,也许很我们很多人就热血沸腾,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