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猜读识字”的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范文大全 |

时间:

2021-07-29 09:48:30

|

统编语文教材自一年级上册开始,前三册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全文注音,它体现了拼音辅助、自主识字的语文教育理念。但《小蜗牛》《咕咚》等5篇连环画课文并没有全文注音[1]。在此基础上,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还有两处《语文园地》,有意呈现一系列学生不认识的字,让学生练习阅读。

没有拼音,学生该用什么方法自主识字呢?没有拼音,教师应如何开展识字教学呢?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没有拼音也能进行猜读识字。在猜读时,需要具备以下要素。一是基础性。猜读识字应以一定数量的熟字作为基础。二是语境性。猜读是构架识字与阅读的桥梁。因此,猜读一定离不开语言环境。语言环境越丰富,猜读线索就越多。同一个生字在不同语境中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利于猜读。三是生活性。猜读是连接阅读与生活的纽带。因此,生活经历是猜读不可或缺的元素。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猜读起来就简单,与生活联系较远的,猜读就比较困难。四是不确定性。猜读识字是学生基于阅读的语言环境,根据生活经验、上下文等猜测出来的,因此,字音、字义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查字典、请教他人等方式进一步验证。

一、教材解读

“猜读识字”的编排,在统编教材中一共出现了8处,要求猜读的生字大约有56个左右。这些字与儿童日常生活接近,以形声字为主。

1.图画、拼音逐渐减少,注重梯级编排

随着年级增高,课本中的插图数量逐渐减少,篇幅也逐渐降低。体现了“插图”识字“拐棍”的作用。 与插图减少类似的,课文的注音也逐渐从少到无。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为个别难字注了拼音,然而,到了二年级上册,连环画课文不再有任何注音。

2.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贴近生活

据统计,部编语文教材前四册要求猜读的生字有56个左右。猜读的生字不仅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词语,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而且这些生字也是学生阅读中的高频字,不少生字可以借助图画、生活进行阅读,具有形象性。

3.课文都是童话,上下文联系密切

童话充满着丰富绮丽的想象,故事前后联系紧密,一波三折,能满足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需求,易激发阅读的兴趣。5篇猜读课文都是童话文体,《咕咚》《小壁虎借尾巴》等故事耳熟能详,为学生识字带来安全感。 其次,课文字数在两百字到五百字之间,篇幅不长。

4.课文与练习契合,承擔不同的任务,循序渐进

统编语文教材在前四册都编排了猜读内容,根据年级的不同,数量不断增加。除了数量上,统编语文教材还利用课后练习,有序设计猜读任务。主要体现为:从图画猜读到语境猜读,从单项猜读到整合猜读。例如,一年级上册《小蜗牛》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连一连图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一年级下册《咕咚》,课后练习提出“在课文找到‘咕、咚 ’等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声响,猜读字音;《小壁虎借尾巴》课后练习提出,找到不认识的字“墙、蚊、咬、赶、房、转”,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其用意是:除了借助图画、声音猜读,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规律等其他方法猜读。

二、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2]具体到识字,就是要利用插图、生活、语境等线索,认识生字。

1.凭借图画,认识事物与猜读融合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连环画课文中生动传神的故事形象、色彩美丽的景物,都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借助图画,认识与人物、事物、景物有关的汉字,有利于学生抓住主要特点认识事物、猜读汉字、发展思维。因此,聚焦事物的主要特点,图文对照,与文字建立对应关系是猜读识字的有效策略。教学《小蜗牛》,首先请学生按顺序阅读所有的连环画,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小蜗牛”。接着,教师呈现“蜗牛、草莓、蘑菇”等相关事物的生词,请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将生字与图画连一连。然后,聚焦生字“蜗、蘑菇、莓”的读音,根据“蜗牛、蘑菇、草莓”的名称猜读生字的读音。最后,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再次确认“蜗”的读音。

2.借助表演,动作演示与猜读契合

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读名词,还能帮助学生猜读动词,尤其是对人物的动作描摹。结合低年级儿童乐于表演的天性,可以把平面、静止的图画与立体、生动、富有生命力的动作有机融合,再现文本情境,根据字义猜想字音。例如,猜读动词“拦”时,可先请学生根据形声规律,猜读字音,接着,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做做“拦”的动作,再次猜读,然后,将字音代入语境读一读,进一步确认是否正确。最后,还可以联系学过的带提手旁的字,譬如“把、找、护、捉、接”,发现形声字共同的规律。

3.利用声音,观察思考与猜读吻合

统编语文教材从保护儿童天性出发,编排了各种故事。为了让学生读起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语言往往浅显明白,而且有不少象声词。象声词是学生识字的兴趣点。学生回想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结合形声字的规律,猜读识字。如“咕咚”一词可以采用联系生活的方式猜读识字。首先,运用形声规律猜字。在屏幕上出示课题“咕咚”,让学生猜猜这两个生字的大致读音和意思。根据形声字的组字规律,学生想到了读“gǔ dōng”,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形声规律来识字。其次,在其他语境中再次猜读,确认读音和意思。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请学生猜猜“咕咚”的读音和意思,旨在引发学生再次尝试猜读,并确认“咕咚”的读音。

4.调动经验,工具使用与猜读整合

课文中还有不少多音字,它们往往是识字的难点。恰当地运用学生的学习经历也就能够帮助学生猜读多音字。事实上,在不断猜读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不断得以训练,语感增强,猜读能力也随之提高。《风娃娃》中生字“纤”是一个多音字,在词语“纤绳”中读“qiàn”。 词语“纤绳”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如何帮助学生猜读呢?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借助部首查字法的学习经历,进行猜读。先出示词语“纤绳”,引导学生运用构字规律猜读“纤”的读音,再呈现字典中“纤”字的两种不同读音和对应的意思,辨识在词语中的读音,从而知道借助字典中的字义,猜读多音字。

5.借用构字规律,识记运用与猜读糅合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字形中蕴含着文字意义的线索。在阅读中有不少汉字可以借助构字规律猜测读音和意思。因此,学生对象形、会意和形声等汉字认识越充分、越深入,猜读基础就越牢固[3]。例如,教学《纸船和风筝》中的“漂”,就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进行猜读。借助“漂”的字形,从三点水学生可以知道 “漂”的意思是“水上漂”,再借助熟字“飘”,根据字族识字规律,猜出“漂”与“飘”的读音一样。

6.勾连语境,阅读理解与猜读整合

在阅读时,当难以通过构字规律、高频词来猜读时,还可以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推测字的读音和意思。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意,读准字音,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例如,猜读词语“难过”时,可以联系上文和下文来猜读。可以关注上文“吵了一架”“看不到飘荡的风筝”“看不到漂流的纸船”的相关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心情变化。再朗读下文“高兴得哭了”,体会松鼠的心情变化,最后猜测小熊当时心里很不舒服,就是“难过”,进而猜读“难过”一词。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是一个猜读识字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轶﹒低年级连环画课文的编排思路及实施策略[J]﹒小学语文,2017(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郑宇.教是为了不教——略谈部编语文教科书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J]﹒小学语文,2017(12)﹒

[责任编辑:陈国庆]

延伸阅读
大学生旷课检讨书范文3篇  在不小心犯错后,为了避免再犯,我们要通过写检讨书来反省,在写检讨书的时候
2023-06-21
学生抄作业检讨书模板3篇  作为一名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是我们的责任,抄袭作业是不对。面对这种情况,那
2023-06-18
学生卫生检讨书范本  经过这次的错误我也意识到了很多的事情,也认识了很多自己在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2023-06-13
打架检讨素材报告五篇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老师,希望您不要生气,我
2023-06-11
小学生犯错检讨材料四篇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长得比班里所有人都要高,要让他们都抬起头来看我,要让以
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