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巨古城调查研究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8-10 09:51:27

|

摘要:在科尔沁草原腹地,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巨嘎查北约2.5公里处,在一处沙质台地上,沉睡着一座千年的遼代古城遗址。通过地表勘察、文物标本采集研究、周边古河道研究、周边古城遗址比对,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辽河流域考古中心李鹏教授提出“福巨遗址是辽代龙化州”及“通辽是契丹人的祖源地”的科学观点,将龙化州定位福巨古城,依据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最符合文献记载,定论为科尔沁这座美丽的草原名城,有添加了“龙兴之地,契丹故壤”两个重量级的“历史文化符号”。

关键词:福巨古城;龙化州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由通辽市博物馆、科尔沁区文管所闫洪森,刘伟臣,赵伟东,刘辛宇,王明佳等组成的科尔沁区文物普查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巨村北约2.5公里处发现一座大型辽代城市遗址,当地百姓称之为土埋城,文物普查队将其命名为“福巨城址”,福巨城址地处一沙质台地上,地理坐标43.657°N,121.898°E,最高点海拔高度210米。城址南距西辽河(土河)约19公里,北距新开河(潢河)约35公里,北距北老河古道约2.5公里。由于20世纪农田基本建设的破坏以及风积沙土的掩埋,城墙遗迹已经从地表上消失。2011年起,笔者跟随内蒙古民族大学李鹏教授,通过对其地表勘察、文物标本采集、周边古河道以及周边古城遗址的比对研究、运用遥感考古等方法,对该古城进行了深入的考古调查与研究。李鹏撰文《辽代永州、王子城、龙化州与木叶山通考》,将福巨城址考订为辽代龙化州。他的观点得到中国辽金史学会韩世民会长等一批知名辽史专家的认同。2018年7月,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政府拨专项经费,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准,通过政府招标程序,由内蒙古察右前旗金元勘探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承担福巨城址考古勘探作业,正式开始对福巨城址进行考古勘探作业。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前期提供的遥感影像,城址区域三维模型、高程图、等高线图等科学数据,考古钻探工作异常顺利,第一铲便打到城墙夯土层。截止2018年8月20日,考古勘探面积约十万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为3.2万平方米。探出了城址(内城)的四面城墙、城门、主要道路以及外城东、南城墙残段等。

该城址为内外双城式结构,内城居东,其中:

(一)内城:大体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北宽南窄,东宽西窄,不太方正,总周长1007.5米,总面积约为62800平方米;开东、南两门,各有瓮城;东北、东南、西南角各有角楼。

(1)北城墙总长320.5米,有马面(注:军事防御设施)两个。其中东马面距东北角121米,西马面距西北角132米,两马面间距72米。

(2)南城墙总长303米,有一城门和一马面。其中城门居西,距西南角90米,有瓮城,瓮城探出南墙18米,门道宽8米。东马面距东南角106米,西距城门85米。路面距地表1.9米深发现层次分明的路土,厚度为0.6米,内含少量青砖渣、陶片及烧土颗粒等。

(3)东城墙总长196米,居中开一门,有瓮城,瓮城探出东墙20米,门道宽8米,在门道南侧探有柱础石一块。门口南侧中部发现一处形状不规则,直径0.8米,深度1.5米石块,用途不详。路面距地表2米左右深度发现层次分明路土,厚度0.6米。

(4)西城墙总长188米,居中有马面一座。

(5)中部城墙位于马面之间,呈南北走向,在北城墙东马面与南墙之间南北走向夯筑有一道城墙,底宽约6米,开二门,门宽约8米。其中北门距北城墙78米,路面距地表1.9米深发现层次分明路土,厚度为0.7米左右。南门距南城墙21米,两门间距68米。南侧发现一处东西长6米,南北宽1米,深度为2.4米发现青砖墙体。底宽6米,路面距地表2米深度发现层次分明路土,厚度为0.6米。门口北侧发现一处东西长4米,南北宽1.8米,深度1.8米的石块垒砌而成的墙体。

城墙为外运来黑褐色冲积土,经过人工夯制而成的夯土城墙层次分明。四周的马面按比例绘制在勘探平面图上和城墙融为一体。夯土每层厚度为:8-11cm(厘米),土质较硬。四面城墙深度不同,北城墙和西城墙深度3.8米,底宽6-8米。东城墙和南城墙及中部城墙深度为2.6米,底宽6-7米。

(二)外城墙残段

在城址南墙外侧发现有一段墙体,呈“L”形,总长约600米。其中,南北走向一段位于南墙的东南角楼与马面(注:军事防御设施)之间,东距角楼约35米,总长约110米;东西走向墙体位于南北走向墙体南端,并与南城墙呈平行走势向西延伸,总长约490米。该段墙体上部距地表2.6-3.2米之间,墙体残高0.2-0.5米,宽8-10米。城墙为外运来黑褐色冲积土,经过人工堆放夯制,在夯土层上发现有纯净白沙层,厚度约0.2-0.3米。

(1)基于地表调查、钻探及钻探所携带的遗留陶瓷器残片推断该城址始建于辽代,因未见其他历史时期遗物,故应当属于辽代城市遗址。福巨城址规模庞大,在方圆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表分布有大量的遗物。1.建筑构件:地表大量的分布,尤其在西北内城区域,呈高密度分布的态势。种类包括沟纹砖、灰砖、布纹瓦、滴水、鸱吻、各式建筑装饰构件和彩色墙皮残片等。2.陶瓷器残片:地表大量的分布,可分为陶、釉面陶和瓷器残片等三类。3.金属器:铁铧犁、冶铁残渣、铁钉、铁车輨(残片)、六耳铁锅(残片)、铁箭矢、铜铃、萨满教翁衮、银簪、银头饰等。4.石器:石蝉、石臼、石磨盘残块等。5.铜钱:可见唐开元通宝、北宋太平通宝(976—984年)、祥符通宝(1008—1016年)、皇宋通宝(1039—1053年)、治元平宝(1064—1067年),崇宁重宝(1102—1106年)、元代至元通宝(1335—1340年)等。

(2)该城址属于内外双城式结构,内城居东,东门瓮城明显大于南门瓮城,城内主干道沿东城门展开,表明该城址以东西走向轴线布局,故应当属于辽代早期城址。

根据《辽史·太祖纪》记载:902年,“秋七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九月,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904年“岁甲子,三月,广龙化州之东城”。《辽史·地理志》记载:“龙化州,兴国军,下,节度。本汉北安平县地。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称龙庭。太祖于此建东楼。唐天复二年,太祖为迭烈部夷离堇,破代北,迁其民,建城居之。明年,伐女直,俘数百户实焉。天祐元年,增修东城,制度颇壮丽”

“增修东城”和“广龙化州之东城”,说明龙化州属“内外双城式结构,且内城居东”。考古勘探结论,刚好契合了龙化州筑城时间与城市形制的记载,为福巨城址是龙化州的认定,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支撑。

为配合福巨城址考古勘探作业,由勘探队、通辽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调查隊,对城址周边展开拉网式地表考古调查,以理清城市周边附属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历时近三十天,又获重要考古发现。

经调查,新发现大型建筑基址一处、寺庙遗址两处、窑址两座、房址十座。在福巨城址周边近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表遗物呈连续分布的态势,构成了庞大的城市附属功能区体系。其中,两座辽代寺庙遗址的发现,尤显重要。

(一)1号寺庙遗址,位于城址西南约1300米处。表层被风积沙土覆盖,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0米,东西长约40米,残高约3米。地表遗物包括筒形瓦、板瓦、莲花纹饰瓦当、残留有阴雕石刻文的经幢碑残块五件、柱础石以及石雕残块等遗物。

(二)2号寺庙遗址,位于城址东约500米处。表层被风积沙土覆盖,呈圆形,直径约15米、残高约2.5米,由于早年间被当地村民围在牲口圈内,损毁严重。地表遗物包括筒形瓦、板瓦和彩绘墙皮残块等。几位专家初步推断,该遗址很可能属于又一座辽代寺庙遗址。

根据《辽史·太祖纪》记载:902年“九月,(阿保机)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909年“夏四月乙卯,诏左仆射韩知古建碑龙化州大广寺以纪功德”,说明辽代龙化州至少有两座寺庙,即“开教寺”和“大广寺”。福巨城址周边附属功能区内辽代寺庙遗址的发现,为福巨城址是龙化州的学术观点,又添新证。

作者简介:

孙健(1992年—),男,蒙古族,内蒙通辽人,中国史硕士在读。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安民警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公安民警培训心得体会目录第一篇:公安民警教育
2023-06-21
党员集中培训学习个人心得体会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紧紧围绕社会
2023-06-19
党课培训心得体会3000字范文  作为一名党员是需要进行党课培训的,那么对于本次的党课培训会有怎样的
2023-06-19
教练培训协议范本甲方:乙方:根据员工与企业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理念,现就甲方对乙方进行教练培训的相关
2023-06-16
人力资源培训心得体会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