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出发的现代演进之路

文秘知识 |

时间:

2021-07-28 10:07:22

|

当代潮的区域解读(1990—1999)

1990年有两件作品非常地引人注目。一是石向东的雕塑《胜与败》,二是雷德祖的连环画《邓小平传奇》。石向东从这一件作品起,完成了对现代雕塑语言的创作转换,并由此走向成熟和辉煌。雷德祖在这件作品完成后一年病逝,于是,《邓小平传奇》成为他生命历程中的绝唱。

石向东的《胜与败》专为“第二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而作,它引起人们注目的地方就是巧妙的构思、大胆新奇的材质运用和简洁强烈的造型力量。我们知道,“软雕塑”的概念,在80年代中后期已广为人们所熟知,但此时真正成功的作品除法国万曼教授带入的壁挂纤维材料外,尚无出现完整的让人为之一振的作品,广西尤其是空白。因而石向东采用人造革材料缝制的两个超大的拳击手套,在展场上一亮相,即刻得到美术界的普遍好评,而且是来自全国美展的肯定,从此,也标志着一种新型雕塑出现了。紧接着,他又另辟新招,用废钢铁材料焊接的《最后的防线》再次入选了“第三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并走上了该展最高奖——特别奖的领奖台。他本人也犹如雕塑界闯入的一匹黑马,在以后的艺事动态中备受人们的关注。平时我们总认为“山高月小”是很美很和谐的意境,其实,小体格的人倘若总是能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力量型的大作品,也不失为一道难得的艺苑风景。石向东就是这样的风景线中的主角。他是有名的小体格,生性腼腆,属谦谦君子一类,但他内心里装着的志向却大得不得了,满身心充溢着一股强悍、新奇的创造力。

当然,“第二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中,刘绍昆的油画《天地正气》、黄道鸿的版画《亚运之前》也是够水准的作品,以较强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内涵打动着观众。

这一年应该说一说雷德祖。我理解的雷德祖,是少有的用生命画画和玩命画画的人。雷德祖在全国连环画界是有名的多产作家,在有限的五十余岁生命里,一共出版一百余种连环画,如果说从二十五岁开始发表连环画,那么平均一年也要出品三种。这种工作量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当然也包括超常的绘画能力。但也正是这种工作量,加速了他生命的结束。面对这种惊人的业绩,人们没有理由不对他肃然起敬,他的《035号图纸》、《斯巴达克斯》、《高山下的花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邓小平传奇》等永远是中国连环画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中国现代连环画史上,票友太多,当然佳作也不少,但以职业许身的终究是少数,原因很简单,一是地位不高,二是这碗饭不好吃,它需要娴熟多变又深厚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要画得快,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杂家的知识;要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因此,如果说画界里有重点保护的“稀有动物”者的话,雷德祖就是一个。可惜天年不假,这一年他画完《邓小平传奇》就撒手人寰。自他一走,这种扎实又可随心自如的造型功夫,几乎成了一个不可再成为事实的神话。那种与连环画相随相伴,共渡“银婚、金婚”者更是后无来者。

这一年版画的创作成绩也格外的引人注目。黄道鸿、容洲合作的《夏日》和王剑创作的《晴带雨伞》分别获得了“全国青年版画大展”的创作奖和鼓励奖。黄道鸿与王剑也由此成了90年代广西版画界锋头正劲的新锐。几个月后“全国第十届版画作品展”在浙江、武汉举办,广西又有六件作品入选,其中除王剑、雷务武、傅俊山之外,老资格的版画家、水彩画家覃忠华、苏秀玲夫妇的水印木刻,集多年实践之功,也在这一年发出光耀。

严格讲进入90年代,广西的版画相对自己和其他画种,在一定程度上是逐渐失去了从前的那般热闹,持续从业者所剩无几。人各有志,大浪淘沙,这也是情理中的现象。然而这一年,雷务武创作的《红云》,开独版套色的先河。由于这种套色方式替代了过去一色一版的繁杂费版的程序,效果又有独特的厚实感,因而经雷务武率先在广西实验成功后,迅速传播开去,在版画作者圈子内被不少人效仿。一时间雷氏套版风格占据了广西的校园、展览,维持了几年的时间。这是版画意想不到的一个活跃期。同样是版画,老资格的版画家区焕章此时已从广州军区转业到地方工作,但军人情结早已注入血脉,因而此时虽然已脱离军旅生活,但仍然挥不去淡不化画兵的激情。《晨曦初渡》是他作品中少有的一幅表现过去革命战争题材的套色木刻作品。他与雷务武一样,属于坚定的版画事业捍卫者,对时下不景气的版画可说是爱得没商量。他60年代毕业于广州美院版画系,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多年的创作经验,所作版画往往是刻一张成一张,很少有拿不出手的作品,更少有废品。创作态度若非严谨制之,不会有这般成功率。

说来也巧,这一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和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六十周年,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了“中国新兴版画六十周年回顾展”。在这个画展上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向七十四位尚健在的老版画家颁发突出贡献奖、贡献奖和纪念奖。广西的陆田、陈更新、龙廷坝、易琼四位老先生从40年代就开始木刻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在版画界辛勤耕耘。这次他们均在耄耋之年捧回了四个贡献奖。不久,韦智仁的丝网版画《在田野上》在日本获得中日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女神金奖”,另外“中国当代版画精品邀请展”又在宁夏举行,广西有九件作品参展。90年代一开头的这两年,真可说是广西的版画年。不管是回顾的,还是现在时的版画展事,都让版画人着实热闹了一阵。

这一年,恰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中国美协相应又举办了专题美展。雷务武创作的版画《宫女》和张复兴创作的中国画《侗乡秋高》入选展出。雷务武的《宫女》是他继《红云》之后又一件单版套色的好作品,其中形式美感和技法运用,较前一件作品更上一层。画面内容则来自侗族的民俗节日的舞蹈,其中的巫文化色彩给他添加了更强烈的视觉形式美感的因素。他的学生罗炜自1989年毕业后,一直坚持从事黑白木刻的创作,而且不改变风格方向,几年下来,便逐渐完善了他偏好的那种略带装饰味儿的硬派密体风格。从感染人的情调来讲,罗炜的黑白木刻属阴柔抒情的一路,像小夜曲一般让人安静,但其处理方式,却是强烈的黑白构成和干净利落的刀法,版味十足。由此罗炜也成为了广西版画队伍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那个在学生时代就画过《瑶山春》,后来又是“开始画展”重要成员的黄箐,这一年风格又变。他在去贵州苗族地区采风过程中受民族民间蜡染艺术或图案的影响,别出心裁,画了一组与常人概念相去甚远的《桂林山水印象》,与谢森的《水中阳光系列》一同在1992年的首届广西国际民歌节期间展出,让人又领略了黄箐那种常变常新、对探索永远充满兴致的个性。不错,黄箐的确是广西美术界的头号变色龙,稀有的鬼才者之一和才气十足的多面手。如果有心者把他的作品做一个历时性排列,一定会被他那颗永不安定的心所震动。他对每种语言域的转换也都很自然地与他不同时期的想法连在一起来展开,而且很有把握的达到目的。不论形式或内容表现上,谢森都是一个着意于追光寻影的人。这一年他画《水中阳光系列》,使他的画风有了更进一步的转变。

1992年的国画也有不少新气象。阳山在山水画中苦耕多年,画出的作品不少,但就是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这一年“全国首届山水画大展”开幕,他的《秋韵》入选展出,还获得了优秀奖。虽说获奖并不是一个画家良莠之间的标杆,但对阳山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里程碑。因为由此往后,他固守了这种饱满雄浑、依靠点皴条皴密集烘染的样式,并有所深入发展。刘益之在山水领域里,一直是执著的写生派,尤其心仪黄独峰,追摹黄独峰先生的写生经验,讲求抒写性和腕下的笔力。但其风格相对黄独峰先生的简率而言,显得繁复一些。然而这一年画的《浪石》则出奇的简洁:寥寥数笔,稍加皴染,即神采毕现,有小画大手笔之感。这种神来之作,往往可遇不可求,若遇到兴致和感觉,便可一挥而就,画成一幅好画,若时过数日,再回过头来画,那种好感觉也许再也找不回来。蒋振立的水彩画《村寨》也属这类不可复得的神品。他虽然在画中有做工的成分,但却给人轻涂漫写之感,所表现的对象极普通,却像诗境一样迷人。

张复兴是广西90年代无法绕开的一个带有话题式的人物。他长期在桂林八桂斋工作,此时已因成就斐然,调入了桂林画院任专业画师。这一年他画的《侗乡秋高》是他受人注目的一个标志,那种生活气息加写生实录性的密体风格由此与张复兴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时也添加了广西山水画在全国的神采。

进入90年代,中国有一股被称之为新生代的创作思潮或现象。这批出生于60年代的画家,无论是思想、学画的年代及人生经历都不同于上一辈的知青画家,他们更关注自身的个性状态和着意于回避过去崇尚的集体意识,他们不理解有些绘画为什么能那么沉重,一些在上一辈画家看来很严肃的东西,到了他们那里却成了调侃对象。对此,广西也有新生代的画家群落,他们没有地域特色这样先入为主的创作概念,只管画自己的生存体验,也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普遍地比较深沉,但在画什么这一点上,他们的精神也确实是自由自在的在画面呈现。陈毅刚、黄少鹏、雷波、张力绘等均是在这一年受到画坛关注的新生代画家,《海边独行》(雷波)、《灰烟》(陈毅刚)、《涠洲岛的精灵》(黄少鹏)是这一年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是比较有新生代思想的三件作品。陈毅刚的《灰烟》后来成为他持续了一年多的一个创作主题;黄少鹏则发展到更为苦涩的境地。

浑身充满创造力的石向东,这一年又成了人们关注的人物。他对应着时下举国上下的足球热,用沉重的旧钢铁材质创作的《最后的防线》夺得了“第三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的特等奖并被国际奥委会洛桑总部收藏。

祁海平1992年由中央美院油画研修班回来,逐渐放弃了他一直追求的德加风格,向另一个更形而上的语言体系转换。那就是后来标志着祁海平成熟风格的抽象黑色主题系列。他的气质和教养与德加想象,学德加对他而言可说是对号入座。转入黑色主题后,虽然画面的抽象表现因素和形式意味明显加强,但仍然保持了从德加那里带来的对语言的讲究和高雅的追求,诗与音乐的成份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他的每一幅画里,让观者在与画相对的过程中始终能感到这种情绪情调的存在,但又看不到具体言说的痕迹。

帅立功是广西极优秀的工笔画家,这几年转到水墨写意,同样表现了很强的土地关怀。这一年他将这批成果展出于中国美术馆,其中就有他费时数年的心血之作《榕颂》,要知道,这是巨幅长卷,集中了帅立功近期的思考和笔墨功力的最高水准,故无论如何,这一作品在他自己的绘画生涯中、在1993年都算是力作。

1994年的“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广西入选十五件,其中有余永健的《溢香图》、李明伟的《月夜》、张复兴的《一溪寒水出秋山》、刘绍昆的《一方水土》、张冬峰的《这里的山林静悄悄》、石向东的《行进》等。评选结果,张冬峰的油画《这里的山林静悄悄》、张复兴的中国画《一溪寒水出秋山》、李明伟的《月夜》和石向东的雕塑《行进》还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同年,“首届中国静物展”在北京举办,张冬峰的一件小品《菜篮子》入选并获了奖。石向东在创作《最后的防线》后不到两年,又用钢铁焊接形式做了他最有艺术分量的名作《行进》。他已非常有把握地自觉地在矛盾的对比手法中寻找到古今时空里蕴藏的文化问题,以此牵动人们对当代问题的一些思考。有的批评家用“新解构主义雕塑”来概括他的艺术风格。我们似乎也可以用“文化雕塑”或“理性雕塑”或“新文物主义雕塑”来概括石向东作品的文化命题,因为他的作品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太多了,即便作品中透出了过人的创造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这一切与人们的欣赏连在一起时已被悄悄地融化在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之中。

张复兴继1992年画《侗乡秋高》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获二等奖后,这一年画《一溪寒水出秋山》又获“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当然,他的获奖作品远不止这些,这几年已是地道的获奖专业户。只是令人信服的是,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反复推敲、三易其稿所得的结果,其过程可说是严肃到了家。桂北山乡是张复兴创作的素材基地,那里大山的一切在他眼里犹如“天上的街市”,既美丽又遥远,他往返多次,也卧游神驰,最终将桂北山水于现实之中画出了几分神圣。正因为这种神圣,使他对画中的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角落都不敢怠慢丝毫,整个画面构图在他笔下是那么的胸有成竹、慢条斯理地铺展开去,最终画出了密而有致、聚而有疏的大山水效果。

此外,用装饰手法画重彩国画的李明伟,这一年凭借一幅《月夜》也开始跻身全国青年山水画强手的行列。他过去虽然一直笔耕不辍,画风也大抵如此,但均未像这次获全国美展优秀奖给他带来那么大的荣誉和机遇。刘绍昆的《一方水土》明显是一种幸福生活的情绪化流露,他作画过程中始终拥有的良好精神状态保证了该画的成功。刘绍昆自从往象征性的含蓄风格发展后,《一方水土》是其中技术发挥最好的一幅。温文尔雅中既有暖意,也有一些苍凉。大概他是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寓意,来言说或象征一方水土中也有另一方人的欢乐。

有了《最后的防线》和《行进》,石向东的的激情直升巅峰状态,这一年他再用钢铁焊接的手法创作了《战争与居民》大型雕塑,作品构思的来源是备受世界关注的波黑战争。他塑造的一家三口人终日靠铠甲度日的战争世相,显然是一种在当今全球性呼唤的和平主题。你看,这一家三口在沉重的铠甲包裹下躲得连脖子也不敢伸出来的那副夸张或象征形象,不是让人一睹难忘、心灵震撼吗?石向东采用钢铁、铠甲这种材料和造型符号去表现战争气氛,既贴切又不失他贯有的风格,可谓妙矣。

说到雕塑,这几年好像在南宁市的街心公园或居民小区多了一些装饰环境的“大家伙”,这就是广西城市环境雕塑端倪的所在。石向东、黄月新、何镇海、朱光忠、朱连城等都投入了城雕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架上雕塑一统天下的局面和功能,使雕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创作空间。就连石向东那件象征着由过去迈向现代、具有当下问题意识的《行进》,都放大装置于公共环境之中,可见,艺术家们除了用纯视觉的形式感雕塑作环境装饰之外,具有严峻气质或一定思想深度的创作性雕塑也在公众场合中为人们所认可。遗憾的是城雕的发展受牵制的地方太多,不能完全具备艺术创作的主观条件,很多时候考虑市场或长官意志,百年大计无法顾及。

从具象到抽象似乎已是许多成功的美术创作者最通常的一条发展之路。个中道理因人而异,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共同的,那就是创作者的思想空间发展到一定时候势必会感到具象空间局窄的不足,进而产生向简洁甚至抽象转化的要求,事实上也是一种审美自律的结果。画史和现代画坛上这种例子太多了。广西的黄箐、谢森、祁海平、刘绍昆、刘南一等均如此。刘南一的《海风》、《海上风景》系列就是这一年在向抽象表现尝试后形成较为成熟风格的。他以阳光、大海、船帆为主题,追求一种源自法国画家波纳尔但比其更主观更强烈斑斓的油画美感。刘绍昆画《女人的歌》又在描绘一种世外桃源或是天堂般的境界,他的画面总是那样笼罩着一种暖洋洋又略带伤世感怀的情调。也许这是人过中年的一种精神向往。的确,当代中国画坛的不少人逾过中年之后都有一种由现实回归意境,由沸腾回归天籁的现象。

相反,重视个性张扬,表现当下生存感觉和具有揭示现实问题情绪的是三十多岁的画家。陈毅刚的《斜坡之二》是他继《灰烟》系列后的又一个系列主题画。他顾及不到亲和自然或天人合一的老年境界,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当下的生存体验,以此表达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新生代的这种狭小的自我题材的范围,与中年画家崇尚教化意义和注重时代主题的创作思想格格不入。黄宗湖、黄宗海和黄宗祥画《决策者》不仅是重大历史题材,也是近期里美协倡导的主旋律力作。他们长于用素描手法塑造人物的中国画,在表现主题人物画中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当然,如此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得他们坚实的塑造人物的笔墨技艺已入纯青之境,成了中国画人物创作的一座高峰。可惜,后来未再坚持这种慢工出细活的风格。

雕塑在90年代的发展令人振奋。这是几代人积累的结果,也是雕塑语言整体向现代转换后带动起来的繁荣景象。这一年“广西首届雕塑展”开幕,较全面展示了广西雕塑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近期的创作成果。新语言、新形式在展场里风光耀眼,新人新作脱颖而出,引来广西美术界普遍的关注。似乎雕塑界的新人新作比绘画的新人新作还有些冲劲。也许是雕塑材质和创意自由、空间更大,也更容易张扬个性的缘故,广西艺术学院雕塑专业的学生作品在展览里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譬如罗银烈用普通农家的锄头焊接而成的《一家子》,就有让人沉思良久,又忍俊不禁的效果。当然,教师的敬业也起了很大的表率作用。何镇海埋头苦干两年,在不声不响中忽然开了一个以民居门闩为主题的名为《临界点·门闩系列》的木质雕塑展,给当年的广西美术界带来很大的兴奋。门和闩原本是一些地区民居里常见的门锁结构,但却很有传统的文化意味和造型美感。何镇海独具慧眼,突发奇想用它来做现代雕塑,化腐朽为神奇,给传统符号注入了新意。

雕塑的崛起令人振奋,油画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进入90年代,广西油画已建立了可在全国排位的尤其是中青年的创作队伍。其作品在全国美展和单项油画中入选数直线上升,作品也受到中国油画艺委会和油画学会的好评,跻身到了油画强省的行列。这一年“第一届中国油画学会作品展”中,谢森的《影子》、张冬峰的《留住好时光》、黄箐的《自然的召唤》、雷波的《美院95一号》、黄少鹏的《手·作品第7号》、刘绍昆的《一个日子》等入选。张冬峰仍是那样的亲近自然,陶醉于桂南的绿荫诗境里,在手法上贯于小巧中见大气象。黄箐则是童心未泯,他总是预设一扇大窗,然后由窗里及外地展现窗外葱茏的缤纷世界,这一视域里的红黄蓝绿,像童话世界一样富丽迷人,画面中的色块、造型都有一种成熟的形式美感的视觉架构。自打画了这张《自然的召唤》,那个有精灵出没的小窗后来就成了他创作时经常出现的一个借代物,也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以窗口为符号的个人系列创作方向。雷波是新生代画家群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画家。1995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期间,恰逢美院搬家,迁出了多年经营的校尉胡同的地盘,师生员工的惜别之情朝夕可见。有感于此,他在这一年创作了《’95系列》作为结业作品,表达一种当下的个人情绪。

杨晓村的重彩国画颇有自家风貌,在90年代的国画中独具一格。在形制上还时有巨构。他从古代墓室壁画和书法残片的形式中看到了某种对自己有用的语言,于是细心揣摩,多年实践,融入了自己的想法,最终画出了一些有现代感和民间情调的作品。

90年代的广西版画已逐渐的新老交替,因为老画家队伍已慢慢放弃了画展舞台,代之而起的参展者是更多的在校学生和年轻教师。这一年的“全国第十三届版画展”再次证明了这种趋向。雷务武带领的版画新军占去了广西百分之九十五的入选份额。而且由此往后,版画的创作阵地也越来越学院化。

继“门闩”系列之后,何镇海转向陶艺创作。说是陶艺创作,其实他还是借陶艺做他的门闩木构雕塑。的确,随着创作的深入,他干脆用木质门闩与烧陶结合,创出了另一番光景。他原本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学的就是陶艺,后来又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雕塑,故而他最终寻找制陶与雕塑结合的某一种方式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这一年有“全国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览”,石向东自然又成为大家看好的夺牌主力。他果然不负众望,历时半年拿出了一件铸铜的《走向奥林匹克》,再次夺得该展的最高奖——特别奖,成为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中两连贯特别奖的获得者。但我认为该件作品多少受“命题作文”的制约,作品并没有发挥出石向东应有的创作长处,视觉冲击力也略逊于《行进》和《最后一道防线》。尽管从制作来说《最后一道防线》尚显稚嫩。

张冬峰为这一年的“全国青年油画展”画了油画《父老乡亲》,其情调颇为贴近生活,把一个山乡小镇的民生状态表现得平实有味,绘画性也很强。不过他在画题上过多动了一些文学性的脑子,倒有些添足之感。如他画静物,名曰《菜篮子》;画丘陵丛木,名曰《这里的山林静悄悄》,现在又题上一个《父老乡亲》,总觉得有些附意的修饰。

90年代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策展人及其学术展事的出现和盛行。过去广西美术创作一直疏于与策展人及其展览有互动。这一年由王林策展的《‘97都市人格》邀请了广西艺术家谢森、王琦、石向东、黄少鹏参展,其中,谢森的油画为此有了一个不小的当下关怀的转变与尝试。

桂林一直是广西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的重镇。这一年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学术性画展“中国山水画、风景油画展览”在美术界引来很大的参展兴趣。光参评作品就多达四千余件。最后经过严格的学术评选,参展数为三百一十四件。中国画部分广西入选的三件作品全部出自桂林,张复兴的《家在翠微》、徐家珏的《人家都在图画中》和肖舜之的《高秋》代表了桂林山水画当下最上乘的艺术实力,而且在这届大展中也是上乘之作。三位画家的风格虽然都取之密体,但却各有风貌,手法纯熟。肖舜之近期来一直是以藤蔓杂卉为符号、题材来表现桂北的华滋灵秀,形成了很独特的表现风格,他往往能在一幅反复皴点得密不透风的画面里,做到疏密有致,既文又新。此外,油画风景部分还有张冬峰的《知足者》入选。桂林的赵松柏转道风景,在这一年也尝试一些重色不重形的以南方花木为主题的油画,由此步入一种意象色彩的视觉世界。戴延兴早期在创作上也是一个游牧主义者,各种风格甚至画种均有涉及。这一年他囿于清宫旧影,慢慢体味,寻找其中的画意,逐渐凸现了他在清宫题材方面的风格和优势。他显然不是粗枝大叶的画家,个性中没有肖舜之那种逾矩的豪情,更多的是一种温文尔雅和理性缜密的个性。他游牧杂食一阵之后,最终选择了清宫题材作为一个时间段的定居地,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

广西中国画界的黄格胜和梁耀这一年各有不小的绘事动作。黄格胜在桂林有“黄格胜山水近作展”,梁耀东瀛归来,出了一本《梁耀画集》,开了一个“梁耀艺术研讨会”。其中黄格胜的山水近作再次展现了他崇尚写生、注意本土生活表现的作画理念,我们也由此看到一个在政务缠身的间隙仍能勤于创作的黄格胜游艺爱艺的艺术精神。

创作最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何镇海这几年从“门闩”这一对基本的母题出发,演绎出了很多有意味的构思和造型,可以说他围绕门闩,思路开阔,左右逢源。这一年他应邀参加了“’98国际长春雕塑节”。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现场制作的大型雕塑盛会,参加的艺术家均来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而且作品方案都是经过半年的征集预选而确定的。广西独有何镇海一人入选。他到现场后费时数月,制作了一件三米多高的石雕巨构《友谊的纽带》。整个作品的造型理念就源自门闩原理,但却被作者赋予了新的造型意义,而且是非常切题的造型意义。

1999年广西美术家的头等大事,恐怕就是备战“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广西是边域地区,靠体制拉动展览和创作是其有效的推进美术发展的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的创作,美术家们拿出的精心之作,着实让画坛兴奋了一阵。因为画坛毕竟沉寂两年了。有了这种大展的驱动,画坛借此获得了一次巡礼的机会。唐玉玲的中国画《抗洪日记》就一改她过去留给人们的长于山村小调的印象,第一次向画坛展示了她驾驭大场面构图、气氛和熟练的塑造人物形象、动态的能力,这种极具张力的主旋律的巨构,出自一个弱女子之手,真有点不可思议。就像周思聪当年画《人民与总理》和《矿工图》一样,让人感佩不已。李明伟的《暮月渐去月明时》也在追求一种大气象,与他过去的小景色格调已略有提升。这也许就是全国大展带给画家们普遍的一种势态。

前面说过,刘绍昆在超越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气息这种创作风尚的层面之后,逐渐转向神秘化和理想化。这一年画的《赞美北部湾》就是个例子。进入90年代,美术家们因时尚的改变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下乡体验生活和找创作素材,对眼前的生活也因为都市的匆忙节奏而变得熟视无睹。于是,关注情绪,偏于想象,着力于理念的表现,成为美术家们新的创作冲动或新的创作追求,于是,“生活气息”的失落自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长于钢焊雕塑的石向东创作《动力》,其形态仍旧是力量型的大家伙,寓意、造型及创意都非常切合当代的文化思想,构思也大胆、新奇、高明。不过,石向东这种钢焊雕塑一出,随即在雕塑界引来一片尾随的钢焊之风。可见,频频获奖的结果和宽广、自由的创造天地,对青年雕塑创作者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因而,人物雕塑逐渐被创作者疏远,由此,形成了广西雕塑的一种独特现象。黄月新的《国泰民安》、孔庆坚的《罪恶》和何镇海的《福·寿·门》都是钢焊雕塑较有代表的作品。《国泰民安》用一件民间剪纸作主体,再用小桌小剪刀作主体点缀,充满着喜庆祥和的民俗气氛,想法真是绝妙。何镇海的《福·寿·门》也有类似的民间色彩和象征性构思,只不过,何镇海的个人符号更鲜明一些。这一年,他应邀参加了“’99中国青年雕塑邀请展”,携作品随渡轮从重庆漂流至武汉,整个展示过程和学术研讨会全在长江上完成,这大概是中国雕塑艺术展最惬意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该展的成员大部分均是去年何镇海参加的“’98平台雕塑展”的人马。何镇海为这两个展览都专门创作了不同的作品,加上这几年他举办过的个人展览和参加全国美展,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忙碌的创作状态者的形象,如果用“拼命三郎”来形容他的敬业状态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说广西90年代最活跃、最外向型的雕塑家是谁?我以为首推何镇海。

谢麟也在这一年完成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研修学业,画了一批大块黑白构成、色层坚实的侗乡主题的组画,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个展,完成了他油画风格、语言的彻底转型,以侗族民居生活为结构性图式主体的这种油画,在广西凸现亮色。谢麟是继张冬峰之后第二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油画个展的画家。谢麟这一步跨出的风格变化,无论是对其个人,还是广西油画来讲,都可谓是有意义的一大步。■

(刘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教授)

延伸阅读
中止申请书在案件中起着请求裁定中止审理的作用,之后还可以恢复审理过程,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止
2023-06-21
产业对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员工离职现象却越来越普遍。下面第一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员工离
2023-06-20
有关遗属补助申请书3篇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申请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申请书的时
2023-06-19
执行异议申请书范文3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都会用到申请书,申请书可以使我们的愿望和请求得到合理表
2023-06-19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范文3篇  奖学金的意义旨在鼓励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专心向学,在德、智、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