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育新苗勤耕耘,桃李相映更争春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7-05 10:18:11

|

摘要:国家发展的需求及就业现状促进了石油高校地质学专业的增设,但目前石油院校的地质学专业建设面临经费、师资结构及就业等诸多问题。地质学专业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定位。一方面突出课程建设特色,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需突出重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坚持投入,培育优秀团队,打造新兴师资队伍,构建教学梯队,以促进石油专业与地质专业的互补互进。

关键词:石油高校;地质学;新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07-02

一、前言

随着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老资源的逐渐枯竭,我国在资源勘探、资源环境评价及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方面面臨的问题日益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要有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利用创新的科学技术[1,2]。因此,具备地质学基本知识,又对相关学科理论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成为社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急需人才。地矿、石油等艰苦行业属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的专业,地质学专业毕业学生均可在这些专业范畴内就业。一方面,全国石油院校各层次的毕业生均面临行业饱和的就业困境,而另一方面,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指出,国土资源中长期地勘行业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国内高校培养的地勘毕业生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3]。因此,国家专业发展及拓宽就业面的需求亦要求传统的石油高校开设地质学专业。

二、石油高校地质学专业现状

目前石油高校的地质学专业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非石油院校石油专业增多的现状对石油高校的冲击越发明显。石油高校对油气勘探、石油工程、石油地质等传统油气“龙头”专业以及新兴非常规油气领域研究的投入较大,以确保优势专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而对“老”的地质学专业投入则明显不足。相关的教学、科研设备及仪器向“优势”学科倾斜的情况下,地质学专业面临着教学设备不足或不先进的境地。

(二)教学团队及师资不足

石油高校相关核心课程和主干学科的教学团队和师资是在数十年间发展并积累的团队,其学科方向有效搭配、团队人员结构和梯队配置合理,而地质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负责人或学术带头人则相对匮乏甚至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以石油行业老教授带头地质学专业,则存在学科差异大的问题(如石油地质教授带头矿床学与矿相学);中年骨干教师在自己石油学科教学及科研方向稳定的情况下,不愿意教授相关地质学基础课程。因此,教学重担落在极少数年纪较大的地质学专业教授和部分青年教师身上,以至于出现一名老教师讲授多门地质学课程的情况。另一方面,刚踏入教师行业的青年教师难以熟练掌握地质学相关基础课程的方法技巧,且面临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而新引进的地质学专业的教师则面临石油专业方向为主体、个人发展平台不足的现况,且家庭、生存及发展等压力使其难以稳定从事地质学的教学及科研。此外,引进人才鉴于安家费用偏少、科研平台不高、发展空间及科研团队不足等情况,多难以留任长期发展。因此,目前石油高校的地质学专业团队和师资力量不足,相对地质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讲,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就业方向不确定性

地质学专业学生身处石油高校,石油高校的主体学科、课程、理念及就业方向等无形中对其产生影响和冲击。学校的主流及主导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今后就业方向的判断,学生可能会质疑自己的培养方向,从而影响对所学课程的热爱,降低学习积极性。

总体来看,地质院校和石油院校专业交叉、相互协作已是必然趋势,但是如果缺乏科学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把学生培养成“万金油”。如何调整教学理念、有效开展地质学专业建设及发展,需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及改革。

三、专业教学建设及改革

(一)明确目标,合理定位

地质学专业重点院校的专业队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石油院校中石油专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复合型人才的提出使石油高校地质学专业更具先天优势。因此,石油院校地质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尤其重要。地质学专业既不能拚弃原有石油专业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也不能过度强调地质学单学科的深度拔苗助长。以国内院校为例,具备地质学专业的院校以多科性大学居多(13所,占54%),其次为综合性大学(9所,占38%)及独立学院(2所,占8%),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存在差异性。因此,石油高校的地质学展业培养既需沿袭传统地质学理科专业的教学模块,也应结合本校多年地质教学的成果积累及其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4,5]。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可胜任国家综合基础地质研究、金属及煤田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油气田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等相关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的地质专业人才。

(二)强化特色课程建设

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是突出专业优势、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6]。

以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学专业为例,课程的设置包含了传统地质学专业作为支撑的结晶学与矿物学、地层古生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等主干课程,还增加了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等特色专业课程,突出石油院校地质学专业特点。专业课程增设了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石油地质学、沉积盆地分析、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地质学等工科的优势课程,能够使毕业生在专业发展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了传统地质学理科专业所不具备的测量实习,设置大地构造与成矿、宝石学、灾害地质学等系列选修课程,注重毕业生以理为主、理工结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重基础、宽专业”的办学理念,能够使毕业生具有更加宽广的知识面。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校特色,利用峨眉和北碚实习基地、旺苍实习基地、攀枝花等地系统开展地层、构造填图及生产实习等,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三)突出重点,改革教学方式

传统地质学课程多属专业基础课程,如结晶学与矿物学、地层古生物学、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基础学科相对比较枯燥,要求理解及记忆较多,若将教学重点由“教”向“学”引导,突出地质兴趣的培养,则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室内教学过程中,可结合石油专业和地质专业进行穿插教学。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讲授为例,可结合粘土矿物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展开教学,以结晶学中晶体结构差异导致白云岩和灰岩油气储层差异开展讲述,触类旁通、相互补充。此外,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7],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通过开放实验等第二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在专业平台上组织管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统筹的能力。

(四)持之以恒,保障教学质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教学管理的透明性及公平性需不断完善。在教学平台管理及经费投入上,一方面可通过教学管理平台的系统化强化纪律、增强管理,保障教学结果的公平及公开,同时提供多种多媒体平台使学生学习多元化。另一方面,为保障教学质量,购置岩石标本、薄片、教学模具,添置偏光显微镜及高精度分析化验设备等经费的投入也必不可少。此外,教学梯队的培养是专业持续性发展的保障。青年教师授课水平可通过老教授的“帮、传、带”提升,也可结合青年教师赴重点院校参加精品课程的培训来实现。

地质学專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求学校持续投入和教师数十载心血的付出。在高校教师生活和事业压力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石油高校教师需乐于付出,将地质院校的老专业当成石油院校的“新”专业发展,以“油气”带“地质”,以“地质”促“油气”。按照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坚持不懈地进行发展,才能提升教育质量,办好高水平地质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国伟.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地学教育,培养新型地学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7,(6):10-12.

[2]张立军,龙泉.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34-135.

[3]余际从,段怡春,赵连荣,等.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1):3-12.

[4]赵鹏大.在新起点上推进地质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10,(4):1-5.

[5]赵鹏大.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回顾和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6.

[6]赵鹏大.提高中国地质调查战略地位的若干问题思考[J].地质通报,2003,(1):860-862.

[7]钟文丽,陈翠华,陈学华.从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13,3(3):12-16.

延伸阅读
第一季度思想汇报  近期我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全面”。&ldquo
2023-06-21
2020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精选  自从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以来,我个人觉得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
2023-06-21
为提高廉政意识,我们结合国家、省、市廉政工作会议部署和有关领导讲话精神,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以下是小
2023-06-20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添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和大家分享相
2023-06-20
坚持从生活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影响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践行绿色理念、全面迈入绿色生活新时代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