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雕琢,大写人生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8-06 09:44:27

|

人生不能等待,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刘能风

他是一位农民。

他又是一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作为农民,他拿过锄头种过地,握过屠刀杀过猪,也东转西跑当过小商小贩,人世的艰辛,他饱饮遍尝,而最终,用一把雕刻刀,雕琢出璀璨光辉的人生。他,就是享誉中外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刘能风。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12年6月,当刘能风捧着国际职业规划鉴定中心颁发的“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证书时,眼前浮现的是人生几十个春秋艰难跋涉的身影,激动与辛酸,自豪与荣耀刹那间象奔涌的潮水瞬时填满了心怀,这样的荣誉对于他,有如泰山压顶般的沉重与伟大。

是啊,凡是知晓刘能风的人,都为他高兴与欣慰,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一种激励与鞭策。而时光影像也慢慢回到56年前的那个晚上。

1957年冬,在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山区一户农家低矮的穿斗屋内,一个男婴的到来,对于躺在床上的刘能风的母亲——何中杰来说,无疑是她长期晦暗生活的一道亮光,虽天寒地冻,但何妈妈内心却倍觉温暖,然欣幸之余,她又觉些许惆怅……

时光再次追溯及1944年,19岁花样年华的她与相识仅5天的中学书生王章经媒妁之言草草成婚,从此一个旧社会时尚又顺理成章的名号便冠之于她——“童养媳”。有名无实的婚姻,充当着世俗中为病重老人冲喜的话柄,正是这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将一朵花样的生命恣意折磨并摧残。

嫁人后的何妈妈,开始在夫家暗无天日的悲苦生活,夫在外继续求学,她在家操持家务,侍奉公婆,没有丈夫的疼爱,没有家庭的温暖,甚至于连夫妻间本该有的幸福美好的欢爱也没有,有的只是超负荷的劳累和付出。如同机器般不停运转的她在夫家艰难熬过了整整12年,此时,俊俏的童养媳已容颜渐衰,美好青春已不复存在,一晃成了30岁上的已婚老姑娘。终于,盼天盼地,盼得有知识有文化的丈夫王章学业有成,志愿军转业又分得好工作的他回到自己身边,原想本该结束的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就此逆转,却不想,仅与丈夫有过一次短暂团聚后,远赴青海任职的丈夫不久便用一纸“离婚书”,将她所有的恩情、所有的希望一下掐断。尽管自己已身怀六甲,可尝尽了苦难,眼泪早已哭干的她,没哭没闹,坚强而果敢地同意了无情郎的离婚协议。

而今,这个未享受到父亲关爱的小生命降临人间,他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更是何妈妈她的寄托所在。然而,没有父亲的孩子姓氏从哪里来,思来想去,便随口取名为“毛娃”。由此,左邻右舍的乡亲也就“毛子,毛子”地叫开来。

毛子的命运,并未象何妈妈希冀的那样,能在她坚强的羽翼呵护下顺风顺水的成长起来。幼年时代的“大跃进”,“总路线”,以及“浮夸风”和“冒进思潮”的影响,在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更是极度的摧残,何妈妈又被刮进这样的大运动里,因童养媳的苦难经历,再者有少量文化又身为贫农的她被力挺为村长,她成天忙里又忙外,哪里顾得小毛子的成长,东奔西跑,有时甚至外出几天也不能归来。有一次,身为村长的何妈妈到毗邻的安岳县石羊场买红苕渣回来为百姓充饥又几日不能归,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毛子交与邻里一个瞎子照管,可那瞎子连自理生活的能力都不具有的人,哪能顾得了毛子的死活,饥饿困顿的小毛子差点命丧黄泉。

险些送命的毛子,依旧在自然灾害中过着食不裹腹的生活,除了饥饿,还是饥饿,饥饿象瘟疫一样蔓延,人们吃光了粮食、野菜,树叶树皮也被扒光来吃,甚至连田地的观音土也成了人们充饥的粮食。贫穷,困顿,大饥荒,自然灾害将人们推向生死边缘,为此,为让毛子能有一个更完整的家庭,能尽量生活得好一点,1962年,何妈妈带着5岁毛子无奈地改嫁给本地城西公社的刘成高。说是重新找寻的依靠,可刘成高家一贫如洗,住的是用高粱杆架成的茅草屋。而此时,刘家已有收养的一儿和生养的一女,加上毛子的到来,一家5口就挤在狭窄的茅草屋下。到刘家后,没名没姓的毛子,才取名刘能风。

都说苦命的孩儿早当家,贫穷让刘能风更多地品尝着人间的苦难,也磨就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加之本就处于物质极度匮乏的困难时期,从6岁上,说是进入小学学习的他,学习似乎为副业,劳动却成了主业,刘能风更多的时间却是用在了家庭劳动之上。到11岁,便参加到生产队的农业劳动之中,每天挣着一分的工分收入。11岁啊,羸弱的身躯,稚嫩的肩膀,就承受起家庭的压力,但为求生活,也不得不这样做。

就这样,依旧过着贫穷日子的刘能风,便一半求学一半参加农业劳动,日子艰难的熬着。然而仅凭自己那点劳力,在队上评工分又最低,纵使天天出全勤也仅三五工分,到年底仍摆脱不了缺吃少粮。为解决温饱,13岁那年,刘能风开始跟着别人学着做生意。而在当时那个高吼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月,一切发展副业的事情都得挨批斗,即或是正当生意也会被冠之于“投机倒把”。这期间,刘能风时常冒着被市管会人员追赶和强收的危险,东躲西藏、风餐露宿,尽管路途艰难,但只要是能赚取一分钱,能多赚一分钱的活,他都会想方设法去做去挣。这一年,又因自己是反革命的儿子(此时父亲已被打成反革命遣送回乡)未享受到生产队一年一斤猪肉的福利被继父毒骂,带着极度的愤懑和绝望,跑到后山的岩洞里彻彻底底痛哭一场后,他果断地作出决定:自己分家独立过!

独立生活的刘能风,经受着更艰辛更大的考验,他又冥思苦想着如何挣钱盖房子填肚子,还辗转流离的去到成都等地做着小生意,尽管年岁幼小,但在他坚强果敢的生存法则下,又意外的生存下来。

16岁时,继父刘成高撒手人寰,此时,刘能风看着身体羸弱的母亲和年幼的两个弟妹无人照管,又痛惜的回到一起重新开始大家庭的生活。回归之后,他更加卖力地在生产队劳动,脏活、累活、重活抢着干,哪种活儿挣工分多,必能看到他的身影,然而,这样的努力,仍是难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

时光荏苒,转眼至1977年,刘能风20岁。这年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第69队招募人员抬石头,这是一个能挣钱但却很苦很累的活,刘能风想尽办法得到了这一工作。一年的工时,他出得全勤,共挣得320元。回家后,他买了头牛,喂了370多天,转手卖得690元,一下赚了近一倍。自此之后,方才逆转了他家经济的窘况。

小有积蓄后,刘能风便寻思着干起了杀猪匠的行当。提起干这行业,他总是沉重地说:“一是因为当初吃不起肉,拼命想吃肉;二是因为杀猪能挣钱。”有了一身力气的刘能风,就这样开始做起杀猪匠来。没有工具,他就地取材用一节铁棍,自己锤打成刀样,杀猪刀做成;没有砍肉刀,家里的砍柴刀将就着用,即或如此简陋的工具,但丝毫没影响他杀猪的热情和本事,一头两三百斤的猪,他一人就可独自操作。有了正当“职业”的刘能风,又开始想,如何杀猪才能找更多的钱。于是,他总结出一绝招,就是去市场买来生病的架子猪,回家,去山坡上采来草药医治,如果能治好,就喂大杀了卖,如果治不好,马上处理立即卖肉,这样的好处,省了很大部分本钱。但生病的猪不是时时处处在市场上都有,他得翻山越岭,熬更受夜的走乡串村去到农户买,为此,吃的苦头那是数也数不过来。

也正是因为他的走乡串户,让刘能风的人生阅历和经历更丰富起来。有次,他在一个村子买病猪杀肉卖时,一位医生告诫他:“杀生害命,后人不会发达,你应该学门真正的手艺,这才是长久之计。”这句话,在他脑子里久久回响,让他深深的陷入了思考之中。

从此,刘能风象人生道路有了指路的航向,岁月风尘的洗礼中,刘能风增长着年龄,也成长着认识。艰辛,赋予了他坚强的意志;困苦,磨砺出了他果敢的性格;磨难,给予了他正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重庆大足石刻旅游业勃然而兴。大足的开放,对一直以来苦苦寻求命运转机的刘能风来说,无疑充满了无限的良机。大足,千年的佛都文化,5万余尊的摩崖造像和精美的雕刻艺术让刘能风自小就着迷和喜爱。他想起小时候割草,放牛及上下学都要经过的北山石刻,那些美仑美奂的雕琢工艺,他痴迷了,他沉醉了……尤其是受某一日他的小儿子拿着一个小石像在门口玩,一外宾看中并高价买走这一事实的触动,刘能风便当机立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谓的“立地成佛”,无非是他要专门搞雕刻了,而且是从雕刻佛像开始。

他的这一决定,无疑在平静水面掷下一枚石头,瞬间激起千层浪,家人的不理解,邻里的讥讽嘲笑象潮水般袭来,但刘能风是个说干就干,说一不二的果断之人,纵有万般阻挠,他也决不放弃!

就这样,他放下了手头蒸蒸日上的生意,也放下了早已提着顺手的杀猪刀,而是粗拙地拣起陌生异常的雕刻刀。

雕刻,是工艺,是艺术,更得具有思想,哪象杀猪宰羊般容易。怀揣着万般激情的刘能风,没有专业工具,就找来铁条锤打,自己创造;不懂构图,就去揣摩古人留下的精美石雕;为便于造型,他找来松软的材质……无数困难和问题,他费尽思量,一步一步地克服和解决。面对雕刻,他殚精竭虑、苦心经营,一如当初应对生存那样努力、那样卖命。

第一件作品,他选择了雕一个罗汉像。三天三夜,罗汉像出来了,本该笑容可掬的罗汉,可却让人哭笑不得,怎么看怎么不像罗汉,于是比哭还难看的第一件艺术品,未能完工便被他激愤毁弃。

第二件作品,他想到雕刻观音像。大足石刻,很出名的就有媚态观音,日月观音,水月观音等,而于观音像众风采中,总能获得些许灵感吧?10天过去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刘能风,却将精妙绝伦的观音像雕得雅致尽失,风观了无。

……

难道是自己真的不适合雕刻吗?继续走下去自己真能找到一条出路吗?他沉默了……

正当他沮丧之时,周遭反对之声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尖锐:

“刘能风,疯了,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非去搞不伦不类的雕刻,他那手,哪是拿雕刻刀的,生就是拿杀猪刀的……”

“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行了,看你刘能风逞能的,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

……

面对外人的讥笑和嘲讽,面对亲人的不解和埋怨,刘能风痛定思痛,将心一横:闭关修行!

闭关场所,他选择老家所在的岩洞里,幽暗,潮湿,又多蚊虫,甚至连空气中也透出一股浓浓的霉味,这些,刘能风都不管,他带着红苕和干粮,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小天地,心便也沉静下来,冥冥中他觉得这里似乎就是一个佛国天堂,呆在这里,他的思想与灵魂便与诸佛融合在一起,有“一念石雕,诸佛皆见”的快感。于是,他更加虔诚地全身心钻研起雕刻技艺来,夜以继日,孜孜不倦,脑子里除了石雕还是石雕,除了佛还是佛。如果雕着雕着有哪些不能参透或者领悟,他立即会痴癫若狂般奔往北山的石刻区,驻足于那些精美的石雕造像前,凝神定气,虔心参悟,悉心求索,直至真切明了个中缘由,方又痴癫若狂般奔回山洞内,继续之前的雕刻。

一个月的闭关修行结束,刘能风早是逢头垢脸,状若野人的他抱着自己心爱的佛像走出了岩洞,面对世人非议的目光及妻子暴跳如雷的指责,他无暇理会,此时,他唯有的念想便是自己的心已经与佛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笃定自己有颗“佛心”的刘能风,念念不忘的是如何提高雕刻技艺。他学艺不分辈分高低,不论资历深浅,只要是自己想学的,认为有必要学的,都谦虚地学,也由此不断地拜师,只要听谁说某某雕刻技术好,他就去请教,观摩别人的技艺,纵使路再怎么遥远,他也在所不惜。当时,大足旅游刚开放,石雕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当地政府也看到这一朝阳产业,为提高本地民间雕刻艺人的技能,政府时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批工艺匠人进行培训,每每刘能风也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

他孜孜求学的精神,缘由他顶礼膜拜一个人,那就是清苦造佛70余年的僧人,大足石刻的开创者——赵智凤。赵智凤一生造像70余载,开凿出宝顶大佛湾这一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赵智凤的品格、毅力和情怀都影响着刘能风。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刘能风认定今后就坚定地走雕刻这条路了。

光阴流转,时过境迁,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刘能风在雕刻技艺与思想水准层面均达至一定高度,并在大足这块能工巧匠云集之处脱颖而出。

随雕刻技艺的提升,刘能风的作品也如数家珍般多了起来,然仅凭坐守门前静候游客上门购买石雕的时机终归有限,如在旅游淡季,几乎很难看到游客,可堆在家里的石雕作品总得想办法推销出去。如此想来,刘能风便决计主动出击,要去大足以外的世界闯荡闯荡。主意打定,他收拾起自己的宝贝,约上同乡的另外两人,前往旅游名胜地杭州探寻出路。

本就带钱不多的他们在杭州呆了不久,带去的90元钱眼看快用完了,雕刻的石头却一个都没有卖出去。同来的人没有信心了,打起了退堂鼓,意见产生了分岐,是回还是留?刘能风内心也很是纠结,可是剩下的钱不够买三个人回重庆的车票,而另两个人又是自己带出来的,既然随行两名同伴回乡之意已决,刘能风只好掏出剩余钱替他们买好回重庆的车票,自己则滞留在杭州。

待同乡走后,刘能风也有些坚持不下去了,可转念一想,如果就此回去,又如何甘心?!他想:干脆到桂林去试试!于是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张到桂林的车票,买了车票后身上还剩一元二毛钱,就买了一个西瓜,称了半斤白糖,以此充当他从杭州到桂林两天两夜的“干粮”,此时刘能风口袋仅仅只剩两毛钱。

机运对智慧而又执着的勇者恒久青睐,天可怜见刘能风。到桂林后,刘能风从一搬运工口中得知一处名为阳桥的地方游客颇多,工艺品好卖。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至阳桥,所幸身带全部雕像俱售一空,净赚500元。也就在桂林,刘能风遇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对刘能风后来系统学习雕刻技艺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他就是四川美术学院的袁友河老师。

孜孜求索,破茧成蝶

在桂林时,袁友河老师看了刘能风的雕刻作品后,便问刘能风:“这是你雕的吗?”刘能风说是。继之又问:“你想不想到四川美术学院去?”刘能风想:他是不是开自己的玩笑哦,自己要文化没文化,要画画又画不来,能去美院做什么啊?但刘能风还是回答说“想去”,于是,袁老师便开了一封介绍信给他,叫他回去后就到美院去上班。等到了美院后刘能风才知道,四川美院有个雕塑工厂,里面有个城雕办公室,而这个城雕办公室的主任正是袁友河老师。至此,刘能风遇到人生路上最重要也对他最重视的恩师,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里的工作及拜师学艺中。

在工厂里,刘能风自知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得来之不易,他从最基层及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即或是自己很拿手的小艺术作品,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多久,他便在雕塑工厂里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袁老师看他如此上进和投入,内心认定这个年轻人将来一定有所作为,所以也特别嘱咐工厂里的其他老师对刘能风多一些关注。

待刘能风到雕塑工厂的第二年,就遇上“歌乐山烈士群雕”这个大型群雕活动,他便幸运地参加了这个群雕的雕刻;第三年,要在他们新招的这100多人中选13人到广西南宁去雕烈士群像,刘能风又有幸被选中;雕完后又要选5个人到黑龙江去雕“八女投江”,又选到他……

到美院后,好运时伴刘能风左右。刘能风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幸运中,提升着自己,锻炼着自己,检验着自己的雕刻技艺。正是这样的雕刻,检验,再雕刻,再检验的过程,令刘能风这样一个出自山野的民间工匠日益向一个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完成着蜕变。后来,刘能风在回忆起这段岁月时,很是充满感激的说:“我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大足石刻之乡;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一是我遇到了很多机遇,最重要一点,是我的师傅们交给我很多宝贵经验,这是人生最难忘的。”

如果说,在到美院雕刻工厂之前,刘能风的雕刻技艺尚处于“匠人”阶段的话,那么,经过美院老师的指点以及他本人的刻苦摸索,7年的系统学习、艺术熏陶、技术打磨,他的雕刻技艺于此时业已如日中天,为他后来有能力成立大足第一家石刻艺术品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美院教授都把我当成故事摆,用我的成功来鼓励学生。说,你们看这个人,以前是我们的石工,现在自己开公司。人家也没有多少文化,但人家的成就却很大,他身上主要有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吃苦。”面对刘能风,一提及他的雕刻及他开的“重庆市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他总爱如是说。

如今,当走进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南刘能风的“重庆市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便如走进一个大足石刻的展览馆。可以说,这是一个大足石刻微缩陈列馆,也是一个佛的国度。

刘能风,是一个用凿刀与石头对话的人,所以他的话就变成了手上的活,活做精美了,话便少了。话虽少了,然语出之际,却如其活般精美至极:“我想给大足石刻留下点东西,给世人留点东西,千年以后,当人们说起大足石刻,除了记得大足石刻的祖师爷赵智凤,还记得刘能风这么一个人吧。”“1999年昆明园博会我的石刻成功打进‘巴渝园’;2006年沈阳园博会,我的作品又成功打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受重庆市的委派,在‘重庆宣传周’表演石雕技艺;我雕刻出两百件大足石刻微缩精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进行展出,让世界人民更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忆及过往,刘能风淡定、沉稳又满怀自信。

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对刘能风曾有如下评价:“刘能风主要有四点特别值得一提。一是他的艺术修养好,比如打胸大肌,你一看就是胸大肌而不是别的。我曾经看过一个老石工打石头,只见他一下一下的打,打得很认真,你感觉他打的是磨子,又像是栏杆,最后打出来了,是个人脑壳,这就是有没有艺术修养的表现。二是他的技术精湛。三是他这个人的人品,不仅仅表现在能吃苦、坚持。有的人是为了钱,但他把石雕当成事业、当成他的艺术生命,这对大足是个贡献。四是他是把大足石刻缩小的第一人,其他人很难超过他。”

取得卓越成就的刘能风,从1990年11月至今,他的雕刻作品在国内国际各项比赛中获得金奖达51次,他设计制作的汉白玉“佛头”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而刘能风本人也曾多次被中央领导人接见,不少石雕作品已成功入驻中南海。

现在,刘能风不仅是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而且也是大足石雕艺术向世界传播的文化使者,曾经多次代表重庆市乃至国家到美国、德国、加拿大、西腊、蒙古等国进行石雕技艺传播和展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足石雕,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走出国门,亦技压群雄;而作为大足石雕现如今的代表人物——刘能风面对当下他所取得的众多斐然成就,他并未止步,他依然不断挑战着自身能力的极限,他又继续为自己传奇而又大写的人生设计着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一直想再造一个‘大足石刻’,让传统的石雕艺术发扬光大,千百年后成为新的文化遗产。”

延伸阅读
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入党谈话记录两
2023-06-20
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为我们党的事业出谋划策,用更多的热情和更好的务实精神
2023-06-20
入党志愿书大学新生参考  自入学以来,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与系里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和集体
2023-06-18
建党百年入党心得体会范文3篇  砥砺前行践初心,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奋斗力量。面对波澜壮阔、气壮山
2023-06-18
入党申请报告精选3篇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