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比研究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8-03 09:58:04

|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兴衰,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重视校园文化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外高校由于受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时代精神和理论基础的影响,存在着领导体制、管理模式与办学传统等方面的不同,校园文化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基于对中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高校校园领导体制、管理模式、办学传统三个方面,对比国内外高校校園文化建设案例,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校情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转变到内涵建设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界定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以校园人(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不断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包括学校的传统习惯、校园风貌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及一定的物质形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位概念,它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定教育类型,由高职院校的校园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称。

三、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比

(一)在领导体制上

在国外,有“一长制”、“委员会制”、“董事会制”等,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一长制主要是指决策权力集中于一位首长身上,在高校主要是校长负责制,比如日本。委员会制是高校通过设立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的一种类型,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高校。董事会制是指高校设立由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等校外人士组成的董事会作为集体决策机构的一种领导体制,普遍实行于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的各国高校中。国外大学领导体制一旦确定就相对稳定,这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和稳定。与国外大学不同的是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历经多次变革,自1950年至今经历了六个阶段,先后经历过“一长制”、“委员会制”,目前主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的不同,决定了大学校长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大学行政事务之外的学术研究、高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

(二)在管理模式上

管理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好的管理对高校的全面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处理和平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目前世界各国的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和二者并重模式。管理模式不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不同。典型的集权模式是指国家政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确定高等教育法规,制定高等教育规划,运用中央政府计划、命令、拨款、监督、行政等手段直接调控全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法国是实施这种管理模式的国家。分权模式是指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分散于地方政府和高校,地方政府拥有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制定高等教育管理法规、监督高等教育活动和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权力;同时高校拥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力;相形之下,中央政府没有绝对地调控全国高等教育的权力。

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大学实行集权管理模式。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全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承担全国高等教育经费,管理高等教育事务。因此,导致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特色不突出,甚至是“千校一面”。自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但由于思维定势和惯性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雷同现象。

(三)在办学传统上

侧重点不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底蕴不同。国外大学,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大学都有着非常好的人文传统,在注重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重视人文教育。牛津大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为英国乃至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柏林大学以尊重学术自由、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作为办学的原则,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的学术声望和教育质量,欧美各国竞相效仿。国内大学除少数名校能够坚持大学的根本理念和办学传统外,大多数大学都在市场化、功利化的市场经济中走向“功利化”了,而偏离了大学的文化本质。

四、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尽管国外大学与中国大学存在着领导体制、管理模式与办学传统等方面的不同,但是通过对中外校园文化的比较,我们仍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优秀而独特的“校长文化”、勇于坚守“办学传统”、始终秉持大学精神等诸多理念,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1.积极培养优良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作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在核心集中体现了高校及其全体师生追求的一种办学境界,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了学校及其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术自由精神作为大学精神中的精华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国内大学无一例外均受到国家不同程度的控制,但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教育性质本身和高校都存在着自由性与独立性。一所成功的高校必须与纷繁的现实环境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必须为师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思考、自由讨论、自由探究与自由协作的充满自由精神的学术空间与学术环境。

2.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导向

国外高校校园价值观教育的引导方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可以为我国所借鉴。在这一方面,我国高校应尽量避免用完全灌输的方式来给师生们树立价值观,而是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组织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师生们深入社会,亲身感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师生在高校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导向。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国社会发展前进的精神旗帜,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

3.转变教育方式,优化办学理念

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活动中,渐渐形成的用来指导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发展的理性认识。对于同一所高校的发展,办学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高校发展的各要素进行优化。每所高校都应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并在特色优势学科领域力求创新,从而形成优秀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锁茜.刍议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几个核心问题[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07-29.

[3]阙明坤.警惕高校功利化办学趋向珍惜象牙塔精神[N].光明日报,2010-09-28.

[4]刘向信.漫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六个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

[5]王冬艳,沈进.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及启示[J].文教资料,2008,(5).

作者简介

杨洋(1985—),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教学管理。

课题来源:2017年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SZJG-1718)。

延伸阅读
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入党谈话记录两
2023-06-20
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为我们党的事业出谋划策,用更多的热情和更好的务实精神
2023-06-20
入党志愿书大学新生参考  自入学以来,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与系里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和集体
2023-06-18
建党百年入党心得体会范文3篇  砥砺前行践初心,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奋斗力量。面对波澜壮阔、气壮山
2023-06-18
入党申请报告精选3篇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