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古祠堂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8-09 09:45:58

|

徽州多祠堂。清代徽州先贤程且硕在一篇从扬州返乡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一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千余年来,在徽州这样一个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中,宗族为了团结族人,不仅在经济上广辟族田,而且还在精神和心理上,以建立和拓展祖先魂魄所在的祠堂为纽带,增强宗族血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相逢何须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徽州的祠堂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地被兴建起来。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我接触了一部发黄的明代典籍,专门描写徽州祁门某村宗族组织管理,该宗族每逢重大节日,全体宗族成员齐集被称为“崇恩堂”的宗族祠堂里,祭祀祖先,并倾听族长的教诲,肃穆地向祖宗的容像和灵位跪拜,以期换得祖先的保护。后来,我翻山越岭,来到了位于祁门北部山区的善和,崇恩堂已经破败不堪,祠堂大门左右一对石狮尽管历经数百年沧桑,风化得触手即可捻出一抹石粉,但依然不失往日的威严。走进祠堂,数十株木质圆柱,撑起了前后三进的门庭、享堂和寝堂,远远望去,显得是那般的阴森巍峨。

在徽州,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各类祠堂尚有不下千座之多。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各类祠堂中,规模最大的大概要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徽州区呈坎村的罗东舒祠了。

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罗东舒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前后历时70余年才竣工,它系罗氏子孙为祭祀宋元之际隐士罗东舒而建的家庙。该祠堂整体上是按照山东曲阜孔庙的格局兴建,共四进四院,且一进比一进高。通面阔达26~30米,总长达79米,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照壁、棂星门、左右碑亭、仪门、两庑、拜台、享堂、后寝等。结构上轴线对称、布局十分严谨。祠堂大院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前阶檐石是用长6米、宽1米、厚15厘米的花岗岩石铺成,这一结构和规模在江南地区是极为罕见的。一株400多年的桂花树依然枝繁叶茂,花香四溢。祠堂内的石栏板上,装饰有64块青石浮雕,画面内容无一雷同。

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由三个三开间构成,加上两头的楼梯间,共11开间,天井与楼宇间由黟县青石板栏杆相隔,石栏板上饰有花草、几何图案浮雕。三道台阶扶栏的望柱头上均饰以浮雕石狮。台阶上10根面向内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几十根圆柱拱立其后,架起纵横交错的月梁。圆穹形的屋面和飞扬的檐角,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横梁上彩绘色彩绚丽,虽历四百余年,至今仍鲜艳夺目。因宝纶阁是该祠堂的精华,故在当地成了罗东舒祠的代名词。

罗东舒祠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整个建筑融古、雅、美、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徽派建筑的典范。

徽州另一处国保单位的祠堂,是位于今绩溪县城东偏北约8公里的龙川胡氏宗祠。

这座祠堂系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于嘉靖中叶所建,以后历经多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最后一次重修,基本上奠定了今日的规模。该祠堂位于登源河与龙传河的交汇处,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共三进七开间,整座祠堂分别由照壁、泮池、平台、门楼、天井、廊庑、祭堂、厢房、寝堂和特祭祠等十大部分组成。祠堂纵深84米,宽24米,建筑总面积达1570平方米。祠堂由前至后,高度依次递增。

龙川胡氏宗祠的照壁跨龙传河而立,祠堂门楼是徽派建筑中典型的五凤楼式结构。楼顶十个翼角,对称谨严,如五对展翅而飞的凤凰,这种类型的建筑一般称为“五凤楼”。五凤楼式的祠堂门楼建筑,在徽州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

龙川胡氏宗祠的仪门上彩绘有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个门神,仪门两侧石鼓相对,并有一对石狮蹲峙拱卫。门楼与正厅之间和左右两廊庑相连,门楼、正厅和廊庑构成了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天井。正厅即享堂系龙川胡氏宗祠的主体,是旧时胡氏宗族祭祀祖先和议决族中大事的场所。它由48根立柱和54根梁枋构成,正厅祭龛前一排22扇隔扇门裙板,全系木雕组成,千姿百态的鹿雕图案,栩栩如生。至于各种荷花和百花瓶图案的木质浮雕,更是形态逼真。此外,龙川胡氏宗祠的雀替、斜撑、斗拱、染托和浮驮等部件也都雕刻精致。由于木雕图案精细奢华,集各种木雕艺术为一体,故龙川胡氏宗祠又被古建筑学家誉为“中国木雕建筑博物馆”。

徽州还有大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

在徽州一府六县中,徽州府治歙县包括祠堂在内的各种地面文化遗存是最丰富的。从歙县城乘车东行约10公里,有大阜潘氏宗祠和北岸吴氏宗祠。潘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清同治年间重修。其结构为三进五凤楼式建筑,两侧八字墙上以细腻的砖雕为装饰,中进五开间,大厅梁柱粗硕,雀替、平盘斗拱等处雕刻百骏图,俗称“百马图”,月梁上悬有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后进高出地面一米有余,七开间,青石檐柱。该祠气势壮观,雕饰精美。

从潘氏宗祠东行约2公里,我们就抵达了北岸村,北岸不仅以著名的廊桥享誉遐迩,而且木石雕刻精致的吴氏宗祠也驰名远近。这座建于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的吴氏宗族祠堂,从村前开阔的广场远远望去,凌翼翘角的五凤楼气势非凡,大门两旁的石狮怒目以视。该祠八字墙的须弥座石刻与祠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都极尽华美。中进台面高出前进达2米之多,石雕栏板上的百鹿图造型生动,憨态可掬。

歙县昌溪的木牌坊背后的吴氏宗祠是徽州又一代表性祠堂,本来,徽州的木牌坊能够保存下来的大概也不足一二,而以门坊即棂星门的建筑形式出现的祠堂,在徽州实在是所剩无几了。木牌坊门面的祠堂,徽州也许只有歙县的昌溪保存了下来。但是,以石质牌坊为祠堂门坊的,在徽州还是有两处。歙县郑村的郑氏宗祠和徽州区潜口的汪氏金紫祠牌坊,就是徽州仅有的两处祠堂的门坊了。如今的郑氏宗祠以及祠坊已经修葺一新,而潜口的汪氏金紫祠以及坐落在田地中的金紫祠牌坊,却因被当地的一家单位占据而显得破旧不堪,曾有“金銮殿”之称的汪氏金紫祠前进尚在,两座龟驮石碑以及石碑亭还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祁门渚口的倪氏宗祠—贞一堂,是徽州倪姓仅有的最大规模的宗祠。祠堂门前至今还散落有数十方旗杆石,祠堂的享堂的枋额上,依稀还可以看到当年倪姓宗族成员科举中第时张贴的捷报。三进祠堂中的后进寝堂祖宗灵位上,摆满了左昭右穆的牌位。青石栏板上的浮雕和碑刻文字,可清晰地辨识。

徽州的最南端婺源,素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之誉,鳞次栉比的古村落星罗棋布般地分布于山间盆地或潺潺流水旁。汪口俞氏宗祠和黄村百柱宗祠,早已被江西省列为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离县城紫阳镇北约30公里的汪口村,一座古色古香、气势雄伟的俞氏宗祠耸立在永川河畔。早春时节,祠堂天井里参天的百年古桂树,浓密的枝叶跃过了宗祠的房顶,向祠堂的两边伸展。这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俞氏宗族的祠堂,布局严整,尤其是木雕工艺相当精湛,祠堂的斗拱、雀替、脊吻、梁枋和柱础,都十分考究,精雕细琢,其雕刻工艺刀法应有尽有,举凡浅雕、深雕、镂空雕刻等,图案细腻,层次分明。

从婺源县城向西北,经清华古镇,便到了古坦乡的黄村。这里黄姓宗族的祠堂——经义堂,因整个祠堂用百余根杉木支撑,故又有“百柱宗祠”之称。百柱宗祠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前临流水,背倚青山,风景秀丽。整个祠堂为九脊顶五凤楼式建筑,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上等杉木制作的大门,正厅木柱共3排,每排4根,每根粗围有1.5米之巨。从正厅进入寝堂,要登上九级金阶。不过,由于触犯皇帝之禁,黄氏宗族还是撤去了两阶,成为七级金阶。

徽州的祠堂还有许多许多,而且在一些规模稍大的村庄里,祠堂的建筑往往还不止一处,既有一族一姓的总祠,还有各个房派的宗祠,甚至数姓之祠并存的现象也较为普遍。黟县南屏村,至今尚有包括叶姓和程姓等宗族在内的祠堂8座。曾经以讲述乡约驰名的祁门文堂陈氏宗族,至今也还有5座祠堂分布在上中下文堂村中,尽管这些祠堂已经被岁月的风雨剥蚀吹打得摇摇欲坠。歙县西部上丰蕃村大姓鲍姓祠堂规模宏伟,而小姓许氏宗族的祠堂,干脆就直接成为许氏家庙了。

徽州独有女祠。祠堂向来是男性的专利,专门为女性建造祠堂,在全国大概也是不多见的。歙县棠樾牌坊群后面,除鲍姓宗族的祠堂敦本堂还源源不断地接待游客外,作为女性祠堂的清懿堂也是游客纷纭,香火缭绕。该祠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系两淮盐法道员鲍启运筹划和主持兴建,与敦本堂专奉男主不同,清懿堂则专女主。从此,鲍姓宗族中的贞烈女主有了专门被祀的祠堂。类似的女祠堂,在徽州歙县的潭渡和徽州区的呈坎等村,依然还有保留,呈坎罗东舒祠中的“则内”,即是呈坎罗氏宗族的女性祠堂。

延伸阅读
高一学生入团申请报告模板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申请的场合越来越多,利用申请书我们可以
2023-05-30
学生积极入团申请报告范本五篇  通过听课我认为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
2023-05-27
青少年入团申请报告四篇  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
2023-05-26
高中学生入团志愿书锦集五篇  如果我被录取了,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用力求完善的态度来完成团教给的任
2023-05-22
学生入团志愿书借鉴3篇  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我将按照团的章程,认真履行团员义务,按时交纳团费,
20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