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理学理论导引,第2版等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7-21 10:08:22

|

固体通常仅限于晶体(周期性材料),而固体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40年。那一年Freidrick Seitz著名的《现代固体理论》(第1版)一书面世,成为划时代的标记。该书第一次把冶金学、结晶学、磁学和固体的电导等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固体物理学领域。20多年后,术语“凝聚态物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包括了固体物理,而且涵盖了液体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论题。在本书中,作者集中论述了固体物理学的传统内容,但是在最后一章也讨论了一些更普遍的领域,比如非晶、液晶、高聚物以及凝聚态物理所包括的其他新的子领域。

本书的最早版本出版于1977年,书名为《固体物理导论》(《Introduction of SolidState》)作者为多年从事固体物理学教学的Patterson。自那之后近30年中,固体物理不断取得重大的发现,包括准晶、量子霍尔效应、高温超导等,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从而引起了固体物理研究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作者极大地扩充和改进了原书的内容,于2006年出版了《SohdState Physics》(第1版),这里介绍的是2010年出版的第2版。在这一版中又添加了许多新发展起来的论题,扩充了大量不同难度的习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一些挑选出来的习题解答。

全书内容分成12章,各章题目分别为:1.晶体的键联和结构;2.晶格振动和热性质;3.周期势中的电子;4.电子与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5.金属、合金与费米面;6.半导体;7.磁性、磁子和磁共振;8.超导电性;9.电介质和铁电体;10.固体的光学性质;11.固体中的缺陷;12.固体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些前沿论题。

本书内容新颖,材料丰富,理论深度适当,可读性强,非常适合选作物理及材料、工程领域大学生固体物理理论课的教材。对于希望更多地了解固体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师及研究人员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

经典和量子场论讲义 H.Arodz等著

场论在当代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从宇宙学到基本粒子及凝聚态物理,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量成功的应用检验了这种重要性。与此同时,关于它的基础仍然存在着许多解答不了的问题。人们甚至不清楚究竟什么是表述这一理论的最合适的数学框架,也不知道如何精确求解相互作用场的方程。作者们认为场论的这种状态,即许许多多的成功的应用与薄雾笼罩的基础共存,使得准备一个场论介绍性的课程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本书是一本关于经典与量子场论的教科书,是作者们在波兰克拉科夫大学给理论物理专业的学生讲授场论所用的讲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旨在把经典场论与量子场论统一于一门紧凑的课程。读者对象为刚开始进入理论物理学习的研究生。他们应该学过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物理课程,以及相关的数学课程。

本书既提供了场论主要的基础性内容,也考虑到了这一科目当代的最新观点,对于理论物理中场论应用以及其前沿研究相关的最基本概念给出了简明介绍。对于作者们精心挑选的这些论题,给出了其细节的仔细的解释。全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1—5章)用于经典场论,6—10章介绍量子场论,而11—14章介绍一些现代发展。全书的详细目次为:1.导言;2.EuIer-Imgrange方程和N0nher定理;3.标量场;4.矢量场;5.相对论旋量场;6.自由场的量子理论;7.‘P44模型的微扰展开;8.重整化;9.重整化群;lO.相对论不变量和G(2)的谱分解;11.量子场论中的路径积分;12.非阿贝尔规范场的微扰展开;13.简单超对称模型;14.反常。

本书每一章末尾都附有一些不同难度的习题,并有选择地对于一些题目给出了解题提示,有些则给出了完整的解。这是一部选材适度、内容详尽而叙述简洁的高水平的场论教材,对于从事经典场论和量子场论教学及研究的相关人员,特别是理论物理的研究生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

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用的矩阵运算线性代数基础导引 A.Jefhy著

对于工程师和物理学家来说,矩阵运算是他们最常使用的数学工具之一,但普通线性代数课程提供的知识对于实际应用远远不够,需要有一本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讲法详细介绍矩阵理论基础的书,本书的写作宗旨正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详细地阐述了矩阵基本知识以及对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的应用。

本书作者Alan Jeffrey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荣誉数学教授。他在英国和美国多所大学给学习工程和应用科学的大学生主讲过许多工程数学课程。本书就是他在课程讲义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尽管没有明显的划分,但本书却自然地分成了两个部分。前4章和第5章的绝大部分,阐述了普通大学基础数学课中与矩阵理论相关的知识,但内容要详细得的多。在第3章还增加了实验数据的最小二乘法拟合以及矩阵在差分方法求解微分方程中应用的介绍。从第5章的最后一节开始了本书的第二部分,深入细致地讨论了矩阵理论在微分方程、线性矢量空间以及线性变换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本书每一章都有一些清晰和细致的演示实例,并附有许多习题,所有的习题解答都列在了全书的末尾,一些困难的题目均给出了求解的细节。本书没有系统地讨论矩阵的数值计算,但考虑到读者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了几个与这方面有关的重要应用。

另外,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读者运用计算机代数软件的能力大为提高,这样的软件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者认为在学习矩阵理论的时候,在亲手推演一些实例从而得到对于基本理论的初步理解之前,用这些软件可能会限制读者在应用矩阵知识解决新问题时的实际能力。而且你会发现,这些软件所用的方法往往不同于本书介绍的方法。这是因为本书采用的都是一些直接的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并没有注重数值计算技巧和精度的提高。

全书内容分成了8章,它们分别为:1.矩阵与线性方程组;2.行列式,线性无关性;3.矩阵乘法,逆矩阵和分块矩阵;4.线性代数方程组;5.本征值,本征矢量,对角化,相似性,Jordan正则形式及估算包含本征值的区域;6.线性微分方程组;7.矢量空间导引;8.线性变换和平面几何学。

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工程类和应用科学类大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现有的线性代数课程的补充教材。它还可以用于自学或者更新和扩充读者关于矩阵理论的知识。

曼哈顿计划的物理学 Reed著

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指的是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工程。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

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余人,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该过程长期处于绝密状态,至今人们对于核武器科学的真正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是一些物理与工程类的研究生对原子弹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比一个典型的高中学生深不了多少。比如:为什么有临界质量?如何才能确定它?反应堆如何不同于核武器?为什么常见的金属,如铝或铁不能作为核武器“活性成分”?各种铀的属性和钚同位素怎样导致二战中的“内爆”武器?怎样才能估计这些设备的能量产额是多少?当一个炸弹达到引爆的临界质量时如何安排组装时间?等。这些问题对绝大多数人都还是神秘的谜团。本书正是作者力求在本科物理专业大学生的水平基础上对解答这些问题所做的一种尝试。它是一本给物理专业本科高年级大学生全面阐述“曼哈顿计划”制造裂变武器所涉及的各种物理基础知识的完整和细致的教材。是在作者在美国阿尔玛学院讲授的3门课程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本书在引言中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核物理和核裂变过程之后,依次讨论了炸弹的临界质量、填塞物影响、炸弹效率、反应堆物理、铀同位素分离、微量元素杂质的影响以及炸弹引爆前的一些问题的处理等。作者并没有接触过机密资料,而只是参考了一些公开出版的教材、杂志和网站。书中论述的大部分内容是作者利用为学生们所熟知的数学与物理独立导出的。在做了许多计算的简化基础上,作者仔细地推演,最终,使用一些非保密文献得来的信息估算出结果。作者所收集的参考文献也是本书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本书所涉及的许多深入的物理理解和大量的定量结果对于任何一个物理学学士或同等知识水平的人都具有启发性。从教学的角度看,本书涉及大量有趣的物理应用,对于高年级的物理本科生是一本理想的教科书。对于那些对核炸弹和核反应堆感兴趣的学生,这门课程将不仅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且是令人激动的。

原子核模型利用核子点阵达到统一 N.D.Cook著

这是给那些对原子核结构感兴趣的读者写的一本非专业性的书,并附有非常直观的和物理上精确的核模型可视化软件。作者希望能以一种像化学或细胞生物学那样的描述方式来解释原子核物理。和许多其它科学领域相比,原子核物理知识的普及,一般而言是很不成功的。究其原因在于,即使历经70多年的研究,核物理知识的基本方面,仍然保持非常传统的水平,核结构的统一理论还未能建立起来。到上世纪70年代,一些理论家甚至宣称,核结构物理学已经是科学史中“终结的一篇”。然而,从那以后,人们不断地发现这个“终结的一篇”必须重新续写,以解决一些老的问题和解释许多新的实验现象。

本书的第1版出版于2006年,在该版本中作者强调了核物理中现存的各种核结构模型的每一种只给出了原子核全貌的部分描写,它们完全可以在“核子点阵模型”的框架内集成为一个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整体。该模型把核子视为一个“反铁磁面心立方(fcc)点阵”,它能重新得到气相(壳模型)、液相(液滴模型)以及类分子(集团)模型等各种模型所赖以建立的性质。同时,它能很好地显示出作为原子核传统描述的基础的量子数的对称性。在第1版附录中给出了与该书配合使用的软件包,它使用户通过一台计算机的图形界面,以已经在化学中可以应用的分子可视化类似的原理,对于原子核做可视化的互动体验。

我们现在介绍的是本书的第2版。新版本的主要变化有两点,第一是更广泛地讨论了fcc点阵模型是如何在wigner关于原子核的量子力学描述的基础上构建起来以及它的强大的能力,使其能够成为统一以前许多看似矛盾的原子核模型的强有力的候选者。第二是更细致地考察了fcc点阵模型对于原子核裂变的预言。既包括了实验的发现也包括了利用fcc点阵模型的模拟。此外,新版还完全更新甚至重写了上原子核模刑相配合的可视化软件。

全书内容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含第1—4章,1.引言;2.原子物理与核物理;3.核理论简史;4.核模型。第二部分为长期存在的问题,含第5—9章,5.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自由程;6.原子核的大小和形状;7.核力与超重核;8.核裂变;9.低能核反应。第三部分为点阵模型,含第10—12章,10.点阵模型:理论问题;11.点阵模型:实验问题;12.可能的影响。

本书的附录对于原子核可视化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计算物理学经典和量子系统的模拟 P.O.J.Scherer著

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物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帮助狭取、储存和处理极大数量的实验数据。数值计算程序现在已经变成物理学家的强有力的1:具,它们代替了许多手工进行的解析运算。计算机模拟帮助物理学家发展模型并研究模型的的性质。实际上,传统物理学今天已经分成了3大部分:观测世界发生的各种现象的实验物理;利用数学方法和简化模型解释实验的发现以及预言未来实验的理论物理;用计算机把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快速发展的计算物理。

本书是作者在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几年来给物理系学生讲授两门计算物理课程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教材。作者力求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起数值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计算机实验,把那些可以通过解析求解的简单例子与那些复杂而有助于深刻基本物理应用的例子连接起来了。

全书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物理学需要用到的数值数学的基本方法,略去了数学证明,细致地揭示了基本算法和精度的限制,并用数字计算机实验演示了这些算法。第二部分专门用于介绍各种物理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方法,主要讨论的对象为物理系统的时间演化。从刚性转子或中心力场中的质点开始直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量子系统的研究,特别是量子比特的处理。大量的计算机实验都给出了Java小程序,它们很容易在浏览器中运行,不需要任何编程技巧。对于源代码更为深入的学习和修改可以在免费的“netbeans”环境中进行。(网址为:www.netbeans.org)

全书的这两大部分内容分成19章叙述,各章分别为:第一部分,数值方法,含第1-11章,1.误差分析;2.内插;3.数值微分;4.数值积分;5.非齐次线性方程组;6.根与极点;7.Fourier变换;8.随机数与蒙特卡洛方法;9.本征值问题;10.数值拟合;11.运动方程。第二部分,经典和量子系统的模拟,含第12-19章,12.转动;13.热力学系统的模拟;14.随机游走和布朗运动;15.静电学;16.波;

17.扩散;18.非线性系统;19.简单量子系统。

本书不仅是物理系学生学习计算物理的很好的教材,对于想要了解计算机在物理学上应用的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交互式量子力学在计算机上做量子实验,第2版 S.Brandt等著

学习经典力学的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大量经验以及简单的实验和计算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力学概念;学习波动光学也有很多日常经验可以借鉴,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直观的图像;量子力学的初学者却发现,由于量子现象发生在原子或亚原子尺度,从日常生活中得不到任何经验,因而也谈不上直观性。原子物理实验的仪器都很复杂,而作为量子力学核心的Schrfidinger方程,求解以及对解做出解释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即使能够找到这样的解的解析形式,涉及的数学也都很复杂,对于理解量子力学形成很大的障碍。

随着计算技术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蓬勃发展,人们发现强大的计算机图形能力使得量子力学的学习和应用、甚至非常抽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都能得到强有力的帮助,从而引发了量子力学教学上革命性的变革。在计算机上可以相当直观地模拟各种情况下量子系统的演化,借助于图像可以描绘出在原子、分子、固体、原子核甚至基本粒子等人们看不见的各种微观系统发生的复杂现象。研究各种理论模型参量变化时系统相应的反映,模拟各种实验的进程,检验理论模型的预言,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于物质结构的深层次的了解。基于这样的背景,本书作者们产生了尝试利用计算机进行量子力学可视化教学的动机,探索通过在计算机上做实验来学习量子力学,为此他们从事了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与大量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本书利用由S.Brandt与H.D.Dah—men两位作者开发的量子力学交互式程序“INTERQUANTA”(简称“IQ”),以可视化手段简明地介绍初等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这个程序最早见于作者们于1994年出版的《微机上的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on the Personal Computer》1994,第3版)和《图解量子力学》(《The Picture Book 0f Quantum Mechanics》1995,第2版)。这里介绍的是最近出版的《交互式量子力学》一书的第2版(第1版出版于2003年),是对前面提到的两本书的扩充与更新。程序IQ是基于Java编程语言提供的工具研制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该程序不仅可以用于演示初等量子力学的传统内容,还可以用来求解一些简单的量子力学问题。本书进一步扩充了IQ的能力,使其可以显示一些电影,对量子系统随时间演化的物理现象得到更直接的深刻印象。用户通过改变相关的参量取值可以对应用实例有更为丰富的选择。

全书正文分成12章,内容分别为:1.引言;2.一维自由粒子的运动;3.一维束缚态;4.一维散射;5.两粒子系统:耦合谐振子;6.三维自由粒子的运动;7.三维束缚态;8.三维散射;9.自旋与磁共振;10.杂化;11.数学物理中的特殊函数;12.补充材料和练习题的解答提示。

正文之后有两个附录。附录A是关于本书所附的软件IQ的系统指南,附录B为如何安装和运行IQ。该程序能力很强大,使用很方便,对于初等量子力学的入门学习非常有帮助。

量纲分析 J.C吉宾斯著

在科学实验中,量纲分析可以纠正实验设计的缺陷,检验实验的有效性,调整实验步骤,综合处理实验数据。此外,不同于普通的实验数据分析,量纲分析还可以指出实验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这种对于科学和工程技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分析方法日益在广大学生、教师及学者之间得到普及。量纲分析方法有着广泛的用途以及严密理性的思想内涵,它也包含所有分析过程所应当包含的逻辑阶段,所以即使应用时只有很少的限制条件,也要小心并注意不违背逻辑原则。本书的作者吉宾斯教授更是认为这些逻辑原则是量纲分析基础理论的前提。

与以往的课程教材有所区别,本书包含有用一般方法没有得到结果的实例,并通过精确分析,纠正了许多已有文献中的错误。本书还包含有作者本人的一些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共分为11章。1.基本介绍;2.概念、量纲和单位;3.订定理;4.量纲分析的发展历程;5.量纲的选择;6.推导的补充;7.系统实验;8.分析结果;9.模型试验;10.估计实验关联;11.相似系统;附录A.物理量量纲的推导。

本书适合于所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分支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课程基础教材,以及相关学者作为参考。本书的作者J.C吉宾斯教授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名誉退休教授,还著有许多和量纲分析有关的文章和书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

力学的最新进展 E.E.Gdoutos等编著

本书是一本论文选集,收集了2009年9月17—19日在希腊雅典的雅典学院召开的最新力学进展研讨会会议文章。此次会议由P.S.Theocaris基金会为纪念P.S.Theocaris教授逝世10周年而举办。

P.S.Theocaris教授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最具代表性的杰出实验应力分析家之一,是希腊力学界的传奇人物。他曾是雅典学院的成员,也是希腊最有名望的教授,同时在欧洲的其他学院亦保有盛名。他生前获得过许多的奖项和荣誉,还在1979年当选为实验力学学会(sEM)成员。作为一名实验力学专家,他的主要工作在莫尔圆、光测弹性力学和焦散线方法方面。如今在SEM,设立有以P.S.Theo—Caris教授名字命名的奖项,表彰那些在光测实验力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

本书共收录了24篇文章,由行业内公认的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撰写,作为未来本领域发展方向的参考。书中内容可分为3个主题:1.应用力学中的数学方法(含9篇文章)。2.实验力学(含9篇文献)。3.断裂力学(含6篇文章)。涉及的主题包括:激光一超声波互惠关系的应用;弹性力学理论中的边值问题;接触力学中的优化设计;准脆性结构的寿命分配和无量纲强度;塑性条件下的定向畸变硬化;系统振动;阻尼系统中的失稳现象;稳态弹性力学和弹性动力学中的变分方法;加速Newmark方法求解时域内的运动方程;光测弹性力学中的断层扫描;电子散斑干涉方法;复合材料的明火燃烧;莫尔纹抽样分析;微一电力学系统;纳米实验力学;高级水泥基纳米复合材料;脆性岩石机械加载下的压电原子能变化;焦散线方法研究裂纹尖端的三轴应力状态;有裂纹缺陷的弹性板的加固;一些实际问题中的断裂力学;钢结构极低周疲劳应用中的循环塑性;高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断裂。

本书适合于涉及实验力学的研究生、

教授和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中的计算方法固体和多孔介质 A.Anandarajah著

本书介绍了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建模的最新进展,这种建模可用于固体、多孔介质和压力相关的材料和结构。它涵盖以下课题:固体力学的数学基础;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固体的弹性理论;用于弹性和弹塑性分析的非线性迭代法;固体和多孔介质的有限元方法;塑性理论和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实现;最后讨论了多孔介质和相关材料分析的最近进展。

全书共14章和12个附录,1.引论;2.数学公式;3.固体力学中的控制方程;4.弹性本构定律;5.固体和结构的有限元分析;6.多孔介质的控制方程;7.多孔介质的有限元分析;8.非线性分析的方法;9.率无关的弹塑性理论;10.积分弹塑性方程的方法;11.米塞斯模型和它的积分;12.修正的Cam—clay模型和它的积分;13.德鲁克一普拉格模型和它的积分;14.滑动一滚动颗粒模型和它的积分。

附录l_虚功原理;附录2.弹性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关系;附录3.算法8.2的计算机编码指南;附录4.函数的凸性;附录5.利用弹性预测法测定的加载/卸载事件;附录6.基于对称性的张量运算简化;附录7.屈服/势能函数的一般表达;附录8.Cam-Clay模型相关的方程;附录9.平面应变分析的参数;附录10.对指数弹性关系的确切弹性预测;附录11.计算米塞斯模型增量的计算机编码指南;附录12.与滑动一滚动模型相关的方程。

本书内容丰富,可供固体力学、岩土力学、地质和地震工程相关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仰望夜空 Patrick Moore著

Patrick Moore爵士在英国BBC主持“仰望夜空”专栏电视节目已经超过50年了,期间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月,这是任何一个电视系列节目无法打破的记录。“仰望夜空”节目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航登月到日食观测,从最新天象到人物访谈,诸如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业余天文爱好者Brian May等等专业、非专业人士都会被邀请到该节目。“仰望夜空”之所以长盛不衰50余年,第一个原因是夜空本身具有的神秘感始终吸引着观众;第二个原因是天文学是少数几个可以让普通大众参与的学科之一;第三个原因是主持人的深厚修养和独特魅力。

依附于这个电视节目,每3年或更久会出版一本涵盖这些年来天文和空间研究重要事件的同名书籍。本书是第13册,不仅仅是对电视节目的简单记录,还包括期间在诸如日月食、彗星等方面的重大发现和研究进展,还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诞生15周年纪念天文学家Priers Sellars和其他上过节目人士参加的“The Sky atNight”节目50周年纪念。所有的章节都是独立且内容丰满的。

本书共分42章,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前25章目次为:1.宇宙上的眼睛;2.骚动的太阳;3.彗星撞击;4.寻找地外生命;5.绘制星空图;6.关于行星的新闻;7.西班牙团伙;8.恒星尺寸;9.太阳系边缘;10.莫纳克亚山望远镜;11.土耳其的喜悦;12.被环绕的世界;13.我们看不到的物质;14.γ射线爆炸者;15.漫游的巨人;16.冥王星问题;17.非全同双子星座;18.恒星的声音;19.宇宙人;20.火星探索;21.泰坦湖;22.15周年纪念;23.超级大视场行星搜索;24.天空中的蝎子;25.八月英仙座流星。

本书作者Patrick Moore爵士是英国业余天文学家,集作家、研究员、电台评论员和著名天文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一体。他是英国天文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皇家天文学学会的院士,出版了70多本天文学著作。

陀螺仪技术的最新进展 M.N阿米尼斯著

陀螺仪作为现代导航系统中的关键传感器件,可以使车辆能够计划、记录及控制其运动方位。在空间工程、宇航、兵器工业、自动化、机械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欧洲、美国、亚洲等)对陀螺仪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非常重视。

本书收集并以专业性的眼光评价了近期在科学界陀螺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包含在文献中出现的角速度传感器的系统架构、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将微机电系统、微光机电系统、光学和机械技术融合在一起讨论其可实现的性能。书中还讨论了本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涵盖了一些特殊的应用方向。

本书内容分为7章。1.陀螺仪技术简介;2.陀螺仪中的相关物理效应;3.氦一氖及固态环激光陀螺仪;4.光纤陀螺仪;5.集成化光学陀螺仪;6.微机电系统陀螺仪;7.新兴的陀螺仪技术。

本文作者近些年一直在一些航天部门的资助下从事特殊项目中的光学角速度传感器的研究,以其专业性的眼光为读者开拓了陀螺仪制造设计领域的视野。

本书适用于对陀螺仪的建模、设计、制造感兴趣的相关研究者及博士生参考,还适合于陀螺仪相关专业及从业人员作为补充资料。

现代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基础 Guluat署

在地球上人类生存的约数百亿年前,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飞行动物。从20世纪开始,正确的升力分析提供了动力和载人飞行的可能性。20世纪的空气动力学进展无疑成为航空学和航天学的基础。本书介绍非定常气动力学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原理,为读者全面回顾该学科的基本物理学、术语和空气动力学基本方程等,书中还包括在最近几年发展期问的现代议题,尤其是涉及推进器的机翼拍动。

全书含9章和1个附录,1.序论,介绍各种有关的定义,以便在研究非定常气动力学中建立一个固定的术语;2。基本方程;3.绕机翼的不可压缩流,对于绕薄机翼的外部流场,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4.绕薄机翼的不可压缩流,论述三维空气动力学分析的物理模型;5.亚音速和超音速流,在线性速度位势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可压缩流;6.跨音速流,叙述流动速度接近声速的外部流动;7.高超声速流动,讨论高超声速粘性流和高温气体动力学知识;8.现代的主题,介绍静态失速、动态失速、涡升力、机翼摇动、扑翼理论、灵活翼型的拍动、有限机翼的拍动;9.空气动力学:未来的前景,讨论空气动力学发展方向。附录:一些数学公式。

本书的每一章均有大量的例子、疑问分析、问题和有关参考资料。叙述由浅入深,是为学习空气动力学的大学生所写的著作,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师、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延伸阅读
高一学生入团申请报告模板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申请的场合越来越多,利用申请书我们可以
2023-05-30
学生积极入团申请报告范本五篇  通过听课我认为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
2023-05-27
青少年入团申请报告四篇  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
2023-05-26
高中学生入团志愿书锦集五篇  如果我被录取了,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用力求完善的态度来完成团教给的任
2023-05-22
学生入团志愿书借鉴3篇  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我将按照团的章程,认真履行团员义务,按时交纳团费,
20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