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秦岭(下)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8-09 09:46:22

|


打开文本图片集

震惊世界的秦兵马俑

在秦岭山脉上,曾经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长安。它就像一颗镶嵌在秦岭山脉上的耀眼明珠,从西周起,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3个朝代以这里为都城。从这里出土的文物几乎跨越了自新石器时代起的各个朝代,其中又数西周、秦、汉和唐4个朝代的文物最为丰富,而最震惊世界的发现就是在秦始皇陵中发现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南面骊山,西向咸阳,北临渭水。当年这种对皇陵的设计是为了让秦始皇在身故之后,还能继续“守护”他的“大秦帝国”。而位于陵寝东方的兵马俑坑,则是守卫秦始皇遗体的“禁卫军”,更是守护“地下秦国”的“国防军”。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推进,相信我们会对这个庞大的“地下王国”了解得更加透彻。

超炫酷的“地下军团”

目前,考古学家共发现了4个兵马俑坑,1—3号已被完全发掘出来,4号坑还在挖掘中,并未完工。专家研究发现,这4个兵马俑坑的布置,完整地再现了当年大秦帝国的“地下军团”。

1号坑是前锋兵团,是由前锋弩兵、步兵与战车组成的主力部队,属右翼部队;2号坑为机动兵团,由弩兵部队与战车、骑兵联合部队与战车、随车步兵部队、战车部队四大部队混合组成,属左翼部队;3号坑为司令部,负责总指挥,考古学家认为这个总指挥其实就是秦始皇自己;未发掘完毕的4号坑为中军,负责主要的攻击。这4种兵团相互呼应,因地因时变化,形成“雁行阵”。进攻时,通常先以右军和左军的弩兵出击扰乱敌军阵势,再由右军的步兵做正面攻击,左军的骑兵和战车队则从侧面奇袭,协助中军主力攻击。

弩兵

弩兵是秦帝国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弓箭手们面貌强悍,手持十字弓弩。其中的跪射俑和立射俑就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大秦弩兵的风采。立射俑头挽发髻,身着轻便战袍,左腿拱起,右腿紧绷,上身挺立,右臂微抬,似乎要将手中的箭在顷刻之间发出;跪射俑塑造了士兵们防守或埋伏时的一种射击状态,左腿蹲曲,右膝跪地,上身挺直,头微向左偏,双手紧握弓弩,双眼凝视前方。

战车

战车也是秦国“地下军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战车又称驷马战车,由4匹马牵引行走。一般每乘战车上有军士3人,包括驾驶战车的驭手、负责远战的弓弩手和近战的士兵。秦始皇陵中出土的战车均为真实马车,比例约为真车的1/2。

骑兵

秦人善骑,兵马俑中的骑兵身穿短裙,外套铠甲,腰束革带,足蹬皮靴,头戴小皮帽,整副装束灵活潇洒。他们训练有素,手牵战马,仿佛随时准备飞身马上,驰骋疆场。骑兵身下的陶马也异常精神,它们高1.72米,马肩距地面1.33米,身长2.03米,腹肌饱满而有力,马尾似长鞭,马背上覆着马鞍,仿佛在等待出发的号角。

两千年历史的铜车马

1980年,兵马俑坑上挖掘出了两乘做工精细的铜车马,这一大发现再次震惊世界。这两乘铜车马由约3000个部件构成,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考究,采用了锻接和铸造等高级工艺,被誉为青铜器制作史上的最高杰作。

一号铜车马中的车是由站立的驭官驾驶的立车;二号铜车马中的车为包厢式的安车。考古学家推测,一號铜车马为前导车,二号铜车马则供秦始皇的“灵魂”在死后出游时乘坐。最神奇的是,虽距今已有2200多年,但铜车的门窗如今仍能顺畅开关,车轮行走时也不会发出声响。

在秦始皇陵的百戏坑中出土了很多百戏俑。在古代,中国杂技被称为“百戏”,秦宫廷举行宴会时,通常会表演角力或绳索等“百戏”来助兴。

文官俑于2000年出土,共有8尊,这8尊文官年龄各异,面貌也各不相同,不过还是可以明显看出,他们都长着典型的东方面孔。

秦始皇的地下臣民

在秦始皇陵的设计中,除了满足秦始皇战争需要的兵马俑和出巡需要的铜车马,还有帮助秦始皇完成日常工作的文官俑和具有游乐功能的百戏俑。

秦始皇陵的设计忠实地为我们再现了秦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是我们了解秦国历史的重要参考和史料。

兵马俑的制作

据估计,整个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马俑有6000—8000尊,这一尊尊陶俑都是真人大小,他们的衣服及饰品花纹细腻,每一尊陶俑都是姿态优美、充满动感。那这些兵马俑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兵马俑制作方法

1. 首先就是选料,要从地下1米以下挖出不含有机物的黄土;

2. 在黄土中混入数种不同的土壤以增加黏性;

3. 用手捏的方式塑造形状,在底座上由脚向上堆出空心的身体;

4. 依次捏出俑的头部、手臂及其他;

5. 分开煅烧;

6. 将烧制好的身体部位装到躯干上;

7. 整体上色,完成制作。

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取“三皇五帝”之意,称始皇帝。秦始皇姓嬴,名政,出生于七国争雄的战国时期。秦始皇13岁登上王位,39岁统一全国,47岁修建万里长城。从登上王位起,秦始皇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寝,想要为自己建造一座永恒的帝国。秦始皇害怕死亡,自统一天下后就开始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

巧夺天工的麦积山石窟

除了名扬天下的秦兵马俑,秦岭西段还有世界闻名的佛教石窟——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以其精美的雕塑及壁画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一起被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2014年,麦积山石窟被成功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后秦时期,之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对石窟进了再开凿与重修。麦积山上保存到现在的石窟共有194个,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44号、78号和133号石窟。

78号窟

78号窟位于西崖的中部,是现存最早的石窟。据说由后秦的姚兴开凿。它和74号、90号和165号石窟是一组,分别是姚兴为自己、父亲、爷爷和哥哥修建的石窟。在这些石窟的旁边,还建造了十几米高的摩崖造像,被称为“西方三圣”。

133号窟

133号窟位于麦积山石窟西崖东侧上部,占地100余平方米,是麦积山石窟中空间最大的洞窟。同时,133号窟还是专门安葬西魏文帝的皇后乙弗氏的洞窟,里面是左右两室的夫妻合葬的形式,还有15个小龛和精美的壁画,是一座皇陵式石窟。

133号窟自北魏晚期建造,经五代、宋、元重建,里面藏有丰富的泥塑、石雕和石刻。其中泥塑27尊,佛像3400余座,石碑18块。所以,133号窟又称“万佛洞”或“极乐堂”。

在133号窟中,有一座微笑的小沙弥雕塑,小沙弥天真无邪,稚气未脱,脸上喜悦和羞涩的表情刻画得惟妙惟肖。遗憾的是,这座塑像目前并不开放参观。工艺师依据这个形象复制了“东方微笑小沙弥”的陶艺作品,在国外屡屡展出,非常适合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44号窟

44号窟建造于西魏时期,据说窟内主佛像是以西魏皇后乙弗氏为原型建造的。佛像高160厘米,头顶高高的水涡纹髻,身披通肩袈裟,胸前系结。佛像圆润而圣洁,眉宇间透露出睿智而深沉的灵气。最吸引人的是慈祥的面容和神秘的微笑。尤其是联想到乙弗皇后悲剧的命运,则更令人觉得这一微笑中蕴藏了深深的苦难、悲悯、怀念、智慧和虔诚,因而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

这就是秦岭——中华民族的脊梁,横贯东西,孕育了瑰丽的自然风景,汇集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滋养了八百里秦川,造就了无数的文人學者。从这里诞生并创造的历史,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带领着中国走向世界。

中华孝文化的美丽传说

秦岭地区还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王顺葬母》。故事发生的具体地址为陕西省蓝田县的王顺山。王顺山原来叫玉山,因王顺葬母的孝行而得名王顺山。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叫王顺的青年和父母住在玉山脚下,王顺的父母辛苦持家,对儿子却非常溺爱。父亲死后,王顺的母亲更是辛苦耕作、纺麻织布,从不让王顺受一点苦。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王顺从小就调皮捣蛋,不好好读书习字,直到20岁仍然一无是处,对自己的母亲更是毫不尊重。后来,王顺的母亲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临死前母亲请求王顺将自己葬在玉山山顶。王顺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将她的遗体背到了山顶,可是山顶上光秃秃的,没有能掩埋遗体的黄土。王顺便从山下一箩筐一箩筐地把黄土挑到山上,在挑土上山的过程中,他一边想念母亲生前对他的种种照顾与付出,一边悔恨自己以往对母亲的不孝言行。最后,他终于挑完了足够掩埋母亲遗体的黄土,他一边掩埋母亲,一边仰天大哭。王顺的悔恨之意感动了上天,在他母亲的墓边长出了两座高山。从此,王顺便在母亲的墓旁结草为庐,为母亲守坟,最后,他终于羽化升仙。后人便将玉山改名为“王顺山”。

这些虽然只是传说,但是如今的王顺山是秦岭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多变,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在沐浴自然风景的同时,感受一下中国传统的至善至孝的文化,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延伸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新时代
2023-06-20
个人入党申请书范例3篇  入党申请书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向党组织提交
2023-06-13
2019入党申请书范文  01  THEFIRST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
2023-06-08
2020最新护士入党申请书范文3篇  虽然我的自身条件距离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我将继续努力。
2023-06-05
入党申请书写作的“小套路”  经过了军训期间的启蒙课,听说许多学弟学妹们都表
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