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快乐老家”

合同范本 |

时间:

2021-07-04 01:24:04

|

秦岭大熊猫是中国大熊猫的一个新命名亚种。佛坪境内有秦岭大熊猫110到130只,在缓冲区和核心区平均每0.48平方千米就有一只大熊猫,自然分布密度和野外可遇见率居全国之首。

大坪峪是陕西佛坪县境内一条风景秀美的小山沟,距离县城约20公里。

2009年9月16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在佛坪大坪峪建成使用。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宝、小宝、城城三只大熊猫的“新家”。

2010年4月1日,首届秦岭大熊猫旅游节在佛坪县拉开帷幕,至此,中国秦岭大熊猫有了自己的旅游节日。

在此次旅游节开幕前夕,本刊记者率先走进了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和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秦岭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调查。

贪吃的“小馋猫”

3月17日早上8点,记者准时到达大坪峪,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简称野化基地)的潘广林和他的同事已经上班了,正在为大熊猫准备早餐。

大熊猫的早餐当然还是它们最爱吃的竹子。面对新鲜可口的美味,大宝、小宝、城城姐弟仨儿吃得很投入,十几米外就能听得见它们啃食竹子的清脆响声。

早晨的山谷非常宁静,除了基地大熊猫吃竹子的声音,还能听见不远处传来的轻轻的流水声。大坪峪的野化基地建在一面向阳的山坡上,山下有清泉流过,四周是茂密的森林。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海拔、气温、湿度等与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栖息环境非常接近,基地内的树洞、秋千、木桥几乎完全模拟自然条件。为了方便大熊猫饮水,基地特意将溪流引入大熊猫活动区。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三只大熊猫先后从工作人员为他们搭建的“餐桌”上走下来。一只来到溪水边喝了几口水,回去继续享用自己的早餐;还有一只则乘机到山坡上遛了一圈。从投食区到山坡上要越过一道很高的坎儿,坎儿上有几个不大的窗户,里边是基地的工作通道。那只大熊猫径直走过去,攀着窗户上的钢筋条,轻而易举就爬上了山坡,那种敏捷劲儿与它笨手笨脚的样子形成很大的反差。

除了短暂的活动,大熊猫上午大部分时间都在啃食竹子。三只大熊猫时而坐着,时而躺着,时而侧卧着,时而斜倚在小树上,坐无坐相,站无站相,一副懒洋洋的贪吃贪睡的顽皮样子。不过,近距离观察才发现,它们虽贪吃,却并不贪睡。即便是悠闲地躺在地上,它们的嘴也一刻没有闲下来,爪子上仍然握着竹子。据饲养员介绍,野外的大熊猫昼夜兼行,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有专家做过统计,大熊猫每天约55%的时间在觅食,43%的时间用于休息,仅有2%的时间在玩耍。基地里的熊猫因为食物充足,睡眠和玩耍的时间要多一些。

“集体生活”很快乐

去佛坪之前,记者在位于周至县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简称抢救中心)了解到,在佛坪野化基地组成“临时家庭”的三只大熊猫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大宝和小宝就出生在抢救中心,为雌性,城城则是一年前经抢救中心救治的雄性野生大熊猫。

据佛坪野化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大熊猫的雌性个体在3到4岁才开始性成熟,雄性个体的性成熟要到5岁左右。这三只熊猫只有一岁多,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分辨它们的性别。

野化基地的负责人潘广林告诉记者,三只大熊猫“入住”基地半年多来,已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特别是“小弟”城城,体重从最轻时的19公斤增至目前的近70公斤。而一年前,城城在野外被发现时左腿骨折,健康状况很差,不仅生长发育缓慢,似乎心理创伤也比较严重。经过在抢救中心和野化基地的恢复,城城腿部力量增加很快,尽管腿上的钢板尚未拆除,但已经恢复了憨态可掬、顽皮好动的天性。

记者了解到,大坪峪野化基地不仅仅是个饲养场所,还承担着大熊猫适应野外生存的训练、观察及有关科研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给大宝它们补充营养和增强体能,它们的饮用水中有时会加入一些维生素或其他能量物质,有时还会将苹果当点心给它们吃。

饲养员说,大熊猫特别喜欢吃苹果等甜食,但这类食物和野外食物有很大差别,因此,饲养员常把喂食苹果和一些训练科目结合在一起,严格控制喂食数量和次数。记者注意到,在接受饲养员提供的饮用水时,三只大熊猫还能保持平时的“绅士风度”,一熊一盘,分餐饮用。但一看到苹果,它们立马原形毕露,吃着自己碗里的,还要抢别人碗里的,争抢中不时发出令人捧腹的嘶叫声。工作人员说,在后肢力量训练中,他们有时会把苹果洗净切成小块吊在竹竿一端,并有意举高,让大熊猫站立起来抢食。这个训练过程。常常也是工作人员和前来观光的游客最开心的时刻。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野外,大熊猫多为独居生活,但这三只大熊猫很快就习惯了“集体生活”,而且能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训练一结束,三只大熊猫便不记前嫌,又心平气和地围坐在一起共进午餐。

我不怕打针了!

三只大熊猫何时能放归秦岭,返回大自然?记者向基地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感兴趣的话题。

“现在做的各种训练,都是为了帮助它们尽快适应野外生存。”工作人员说,“将人工繁殖和长期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自然,是一件很严肃、很谨慎的事情。放归之前需要做大量细致的训练和测试,至于什么时候实施,现在不好说。”

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主管动物保护的一位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将长期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自然,目前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四川的卧龙保护区曾经尝试过一次,但不成功,放出去没多久,这只大熊猫就死掉了。“主要是还不太适应野外的生存条件。”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大坪峪基地的野化训练还是卓有成效的,主要体现在对大熊猫的力量训练和医疗驯化方面。以前对大熊猫采血必须在麻醉状态下才能进行,麻醉前后还必须禁食12小时,这对大熊猫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和影响。但是,经过医疗驯化,大坪峪基地的三只大熊猫已经变得“勇敢”了许多。“最初做体检时,三只大熊猫看到针头显得十分害怕,现在它们已能配合科研人员,主动伸出前臂。”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2009年11月份,科研人员首次在非麻醉状态下从三只大熊猫身上成功采取12毫升血样,这是陕西省在保护研究大熊猫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给大熊猫让地盘

凉风垭保护站是距离107国道最近的一个保护站,也是从周至进入佛坪的第一个保护站。赵雷刚是常年守护在保护站的一名工作人员。

据赵雷刚说,这个保护站所辖的范围基本属于无人区,“如果不是为了保护大熊猫,我们也不会上这儿来。”

赵雷刚1995年参加工作,2003年来到这个保护站。他和他的同事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度过,主要工作是八区管理、动物保护宣传和日常的巡护等。

赵雷刚告诉记者,根据省上的规定,

1998年以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常住人口已陆续迁出。2004年搬离的三官庙村民是最后一批。目前,除了一些养蜂的和种植香菇的临时居住者外,保护区的各个保护站内已经没有常住人口,所有的地盘已经属于大熊猫了。

记者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保护区设有凉风垭、三官庙、大古坪、西河、岳坝、龙潭、小南坪等7个保护站。自1978年国家批准成立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30多年持续不断的保护和宣传,保护区内受保护的动植物数量稳中有升。据最新的观测估计,佛坪县境内有秦岭大熊猫110到130只,在缓冲区和核心区平均每0.48平方千米就有一只大熊猫,自然分布密度和野外可遇见率居全国之首。

在大坪峪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工作人员除了每天投放新鲜竹子,还须清理大熊猫吃过的竹子。工作人员说,春夏两季,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可以吃掉近40公斤的竹子和竹笋,其他两季每天进食量也在30公斤左右,由此估算,一只大熊猫一年大约要吃掉上万公斤竹子。而且,大熊猫最喜欢吃的恰恰是竹子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从这个角度看,大熊猫本身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换句话说,大熊猫的健康成长,必须要有一个高质量的生存环境作保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无人区”,对大熊猫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最美的大熊猫

2006年,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保护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基因保护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方盛国率领的研究小组,通过对秦岭和四川六大山系的大熊猫进行DNA图谱、微卫星、mtDNA控制区分析,以及遗传基因和形态学分析,证明秦岭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系数较高,分子分类生物进化树上体现两个类群互为单系群,最终确定秦岭大熊猫是新亚种。作为国家“973”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这项研究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鉴定,获得高度评价。

接着,美国动物分类学权威刊物——《美国哺乳动物学杂志》也将中国大熊猫定名为四川指名亚种和秦岭亚种,这意味着大熊猫秦岭亚种的发现得到了国际动物学界的公认。

与四川大熊猫相比,秦岭大熊猫脸部更圆、鼻骨更短,圆头圆脑的,格外招人喜爱。更让人惊喜的是,秦岭大熊猫并非“单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间),佛坪自然保护区已经多次发现白色或棕色大熊猫。

1985年3月26日,佛坪县岳坝乡大古坪村村民吕国友在海拔大约为1200米的竹林深处的河滩发现一只棕白色相间的大熊猫。这只大熊猫当时身体极度衰弱,后来经抢救才转危为安,病愈以后寄养在西安动物园,取名“丹丹”。大熊猫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大熊猫”。不幸的是,”丹丹”后来病逝,动物学家将其做成标本,陈列在佛坪的熊猫博物馆里。

1990年、1991年和2009年,佛坪自然保护区又有3次分别观察到棕色大熊猫的两只成体和一只幼仔。

最早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这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宝”。此后在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两只白色大熊猫。

毫无疑问,秦岭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形成大熊猫天然庇护所的重要因素。一本名为《继续生存的机会》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东西走向的高大山梁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北方的寒流:适宜的山地寒温带气候,造就了良好的森林——竹林生态系统;海拔1350米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上限,限制了人类在中高山地区永久居住,从而保留了大熊猫最后的栖息地。”

如今,为了保护大熊猫这块最后的“快乐老家”,很多人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更多的努力还在延续……

延伸阅读
房屋赠与合同新东西赠与他人,就怕会后悔,特别是房屋,所以一定要签好协议,避免在今后乙方反悔,伤了感情
2023-06-17
生产设备保管合同承租人(乙方):
2023-06-17
公司形象墙制作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甲方: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依
2023-06-17
小车车辆租赁合同出租人(甲方)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6
农村土地租赁协议(简易版)出租方: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承租方:_________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