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谷围陈氏宗祠的修复与利用

条据书信 |

时间:

2021-08-23 11:23:30

|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对传统建筑文化日益重视,使得一大批的历史建筑得以保护,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再利用。以此,来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陈氏宗祠,位于广州番禺区小谷围岛北亭村。据历史记载,岛上居民大多是宋代中原迁徙于此开村。然而由于近代对传统建筑的忽视,加之自然现象及人为的破坏,使得一大批传统建筑遭到破坏。如今大学城在此处落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建筑的保护也势在必行。本设计方案立足于保护,对陈氏宗祠进行修复和再利用,同时结合现代元素赋予传统建筑新的生命力。改造的目的致力于打造一个文化空间(不以盈利为目的),另外要兼顾娱乐休闲的功能需求。我们的亮点就在于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现代元素如何与传统建筑进行柔和的结合。

关键词:保护;修复;利用;文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4-0000-00

1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特征与原理

1.1 岭南自然环境特征

“五岭北来风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形象地描述了岭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岭南是指五岭以南地区。岭南范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地区。

岭南气候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湿、热、风、雨四个字概括了岭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由于位于赤道附近,因此日照时间长。这种气候特征就要求岭南建筑具有隔热、防潮、通风、防风的物理功能。

1.2岭南传统居民建筑的主要特征

岭南民居建筑的空间形态主要表现为小开间,大进深。为了可以利用更多的外界有限的气候资源,获得更多的自然采暖和降温效果。

建筑内部必须要开敞通透,才能适应岭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建筑内部设置有大小不同的天井,使其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建筑单体通风,室内特色空间对室外自然风的引入以及室内空间组合对户内穿堂风的导流。以天井为主的特色空间带动的户内热压通风气流流动。

建筑表皮遮阳(高墙窄巷),例如蚝壳墙:外墙形成片片蚝壳阴影,从而增加外墙上的阴影而积,减少受太阳照射的面积。陈氏宗祠也正是利用这种墙面达到给建筑降温的目的。

2小谷围岛概况分析

2.1小谷围岛地理环境

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海拔约为20-30米, 西北高东南低, 其中山地、丘陵基本为果树林木所覆盖。全岛面积18.9平方公里。

由于小谷围四面环水,且形成了一片幽雅宜人的岭南田园景观。因此, 保留了完整的庙宇、祠堂、桥梁、民居及古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

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提高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增加多元交通需求;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小谷围及其周边地区天然界线明晰, 具有相对独立完整性, 有利于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和管理。小谷围及其周边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良好, 有利于建设花园式、设施完善、特色明显、功能优化的人才知识技术密集的一流广州大学城。在小谷围建大学城, 岛上的艺术家村、生态农业园区和自然村不仅不需搬迁, 而且还可以与小谷围的大学城相得益彰。

2.2小谷围历史建筑

小谷围岛的历史建筑分布在10个自然村中,其中北亭村有12处。这些历史建筑的种类有祠堂、庙宇、古街巷门楼、古旧民居和古桥等。这些历史建筑都具有浓厚的传统岭南建筑特色。

3小谷围——北亭村概况分析

经调查, 该村的历史建筑是个11自然村中数量最多的, 且大多集中在北亭大街和渭水大街一带。北亭村祠堂建筑有10处, 分别为陈氏宗祠、崔氏宗祠、显扬梁公家塾、南园崔公祠、愚庵崔公祠、梁氏宗祠、东林梁公祠、元始梁公祠、诚斋梁公祠、荐祖家塾另外还有渭水石桥与门楼、青云大街古民居群。

4陈氏宗祠概况分析

陈氏宗祠堂号“世昌堂”,人字山墙,龙船脊(船头已断),第一进檐下梁架木雕、石雕、山墙樨头砖雕保存完好。

4.1 陈氏宗祠的地理位置

本方案所改造的“陈氏宗祠”位于小谷围北亭村。南邻大学城中环西路,宗祠大门距离入口约30米。西邻大学城星光下道。位于大学城中环西路公路的交叉口,可以说交通非常的便利。

4.2 陈氏宗祠的现状分析

陈氏宗祠坐北朝南,进深23.0米,面阔25.7米。两进三开间,单层,砖木混合建筑结构,现存约591平方米,宗祠前广场面积约400平方米。

祠堂前约十米左右各站立着一尊翁仲,翁仲本应置于高等级墓葬前墓道两旁,作守墓之用,祠堂前放置翁仲并不合形制,故此处翁仲应该是原墓地毁坏,村人将其守墓翁仲搬至此地安放。两尊翁仲左为武将右为文官,风格古朴,估计为明代或清初遗物,经风雨侵蚀,面容模糊。

通过对当地村民的采访,我们知道了,宗祠面积原本达到600平方米,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土地都被村民分了去。有些部分就改造成了私人房屋,或者改造成了餐廳,边上的耳房用于私人仓库了。村民经常把生产工具啊都堆放在这里,陈氏宗祠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仓库”。现今,陈氏宗祠仍归属于村中陈姓人进行管理,由村民内部投票选出管理人。在每年的清明节依然会有祭祀活动,所以原建筑的祭祀区需要保留,空间功能方面需要满足娱乐休闲,因此在后期的利用方向需要打造一个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以展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为主,娱乐休闲为辅。

本方案改造内容:(1)建筑空间优化;(2)对原建筑构架进行整理、维修,重视原建筑特色装饰的修复;(3)由于要满足文化娱乐空间的需求,需要布置电器设备,如:照明设备及空调等。

宗祠前的广场周围搭建有很多临时建筑物,在后期的改造规划中可拆除部分。宗祠内部主要用来堆放杂物,一些是当地村民的房子装修,一些杂物没有地方安置,便堆放在这里。建筑厅堂内部,可以看到有许多杂乱的电线和和成堆的凳子。在后期的方案改造中都需要对此统一的整理清扫。

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厅堂的拜祖处,在清明节的时候,陈氏宗祠仍然需要举行祭祀仪式,因此这里在后期的修复工作中需要进行保留。

不难发现,第二进的山墙材质与第一进不同,为蚝壳墙。蚝壳墙是岭南珠三角地区特殊的墙体做法,外表与青砖墙大异,阳光照射下光影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效果。同时又可以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蚝壳墙局部现已遭到破坏,需要我们重新修复起来。

对于现存的耳房,现在被用作废品收购站,在后期的修复利用中会对其外立面及室内功能进行改造,是建筑更加具有整体性。

4.3 陈氏宗祠文化价值

陈氏宗祠为了挽救历史文化遗产,开始准备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的修复工作。陈氏族人一直想恢复祠堂原貌,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祭祀祖先是宗祠最重要的活动。祭祖,就是崇奉祖先,“认祖归宗”。秋尝冬蒸,族人一起聚在宗祠里,行庄严肃穆的礼拜,赋予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以神圣的意义,使他们牢牢记着。宗祠便成了宗族的象征、宗族凝聚力的标志,表明他们互相间的亲密关系。陈氏村民的祭祀集中于清明节,由族长带领众人到祠堂,备三牲,行大礼,过程庄严而神圣。

4.4陈氏宗祠修复设计策略

保护原则:(1)原真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永续性原则。在这三种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我的修复计划。

龙船脊的船头已经断裂丢失,由于长时间裸露在外,又疏于保养。屋顶破裂的地方可以根据现存的花纹样式进行修复。要注意的是所选材料需要更好的防潮防腐性能。屋顶的瓦片从室内看也有缺损。

修复方法:首先将灰塑表面污迹进行清理,将灰塑风化酥碱层剔除,对灰塑进行排盐处理。对灰塑的裂缝、空鼓用桐油灰浆灌浆并修补。按照灰塑图形原状记录,用纸筋灰对灰塑残损、残缺的部分进行修补或按原样重做,按照灰塑原状色彩记录,用天然颜料和石灰膏,制作色灰,用上述色灰对灰塑表面进行抹灰。按照灰塑原状色彩记录,用相应的天然颜料对灰塑上色。

通过对比北亭村现存的其它宗祠。可为陈氏宗祠的细节修复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示例。

广府祠堂建筑中有一类独特的驼峰斗栱梁架,即前堂前檐的檐枋梁架,该处梁架历时性特征突出。檐枋梁架主要在前堂用于连接心间檐柱与次间檐柱或侧边山墙的梁架,不仅能在横向上起到拉结作用,而且梁上的隔架科可以通过调节高度纵向地起到承托作用。梁架隔架科呈现,一个从“木直梁木驼峰斗拱”形式向“石虾弓梁石金花狮子”的明显规律。

前堂是祠堂最重要的感官视觉重点,心间大门作为祠堂的唯一或主要入口处成为一个祠堂的脸面,显然又是重中之重。木门面指的是祠堂前堂心间整间为版门所构成。

采用屋宇式大门的基本形式,采用梁架结构,上承屋顶,盖瓦起脊。都属于“三间一启门”的样式。大门两边都配有耳房。

建筑体正面外部砖墙破坏并不严重因此修缮工作相对比较简单,樨头石雕花纹保存完整清晰,部分外框脱落丢失。

修复方法:建筑墙面需进行清洗,粉刷绘制外墙花纹样式。

北亭村的宗祠都有“门石枕”结构,分为左右两块,朝向门框内侧,可出竖向凹槽来安放门槛。由于位于门下轴,除了要固定门轴还要承受门的重量,因此一半用石料制作。内侧门石枕一般不做装饰。外侧装饰花纹各异。其中梁氏宗祠的门石枕还雕刻成“抱鼓石”,外观优美。陈氏宗祠的门石枕保存完整,只需要进行清洁工作便可。

檩间连系构件是驼峰斗栱梁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檩间连系构件在宋代营造法式中称为托脚,“置于下一层梁的梁头和上一层檩间的构件,其功能主要扶持檩木”,到脊檩间斜置的木构件。“元代对托脚的使用还较普遍,明代则少见,在清式建筑中,已托脚”。而在广府祠堂建筑中檩间连系构件这一古制,形式上较为丰富,常见为 C形、S 形、龙鱼形等形式。

陈氏宗祠的大门破坏严重,需要仿照原样式进行更换。此外,室内大门上有很多电线盒,在后期的修复工作中需要重新的统一规划和整理。

陈氏宗祠中有柱础是使用咸水石和花岗岩的,外观稳重。础整体线条比较简单,层次也比较分明。

清中期柱础。清代中期以后,础石的材质和式样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材质上倾向于花岗岩。咸水石属侵入岩的花岗岩质地坚硬、抗压性能强、易于雕刻,而属喷出岩的咸水石则因而抗压性能弱、易于碎裂。花岗岩渐渐取而代之。

陈氏宗祠柱础石材部分都保存完好,承重负载功能没有收到影响,只是局部出现雕饰纹样风化现象,不需要修复。制作测量和统计工作。部分结构破损,需要仿制完善的柱础,找到相似材料(咸水石或花岗岩)来修补。

此外,对于柱子木结构破损严重的部分,且不能满足承重需求的木柱和木梁,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梁构件先用千斤顶支撑起来,将原先破损的木柱抽取出来,换上新柱。此类修复方法需要找专业人士进行,由于过程中会对原结构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善后工作也非常重要,需要重视。

木柱腐朽多发生在根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腐朽部分做局部修缮处理,首先除去朽木进行清洁,之后在表面包上新木并用金属箍缠箍结实。

对于只是表面腐朽,但依然可以满足承重需求的木柱,第一部首先需要将腐朽部分剔除干净,用干燥木材依原样和原尺寸修补整齐,并用耐水胶粘接。

破损的窗格,所用到的材质是砖石。修复方法:依照现存完整的部分对缺漏处进行复制填补。

由于房顶漏水,墙面留下的水印非常的不美观。在修复工作中屋顶的修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注意瓦片粘结,以及材料选用的防水防潮性能。

墙面的重新粉刷防潮同样重要,局部的花纹修复可根据建筑现存的花纹进行复制。修复方法:对现有建筑进行清洁,更换霉坏的构建局部修补破碎部分,重新按照原样式油漆,更换补齐缺少和破裂的瓦片和瓦当。

另外住房内部两个驼峰斗拱丢失,需要依照现存样式进行复制补齐。

美丽的肌理——蚝壳。破损原因:风化以及人为开发破坏,由于墙上的蚝壳都很大,规格也很整齐,近年来已经很难找到同等大小的蚝壳,想要再修补难度会很大。

据资料记载,蚝壳墙是由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甚至还能抵挡枪炮的攻击。蚝壳墙凹凸不平,阳光斜射在墙面上,极具线条感和雕塑感。

蚝壳墙多半出现在众人景仰的祠堂或是有钱人家的宅院里。之所以被大户人家格外青睐,是因为蚝壳墙七菱八角、凹凸不平,若有蝥贼黑夜之中冒然翻墙入院,必割得他"损手烂脚"不可,具有防盗功能。另外,选用蚝壳做建筑材料,多半还因为那時靠海吃海,吃蚝跟养蚝都较为普遍,蚝壳材料十分丰富,就地取材足够方便。

5结语

基于对岭南建筑的共性进行研究,从中找到修复陈氏宗祠的历史轨迹,利于对小谷围历史建筑的分析和调研,从而更加具体的为陈氏宗祠的修复工作找到依据。通过对北亭村当地居民的采访,制定陈氏宗祠修复后的利用方向。对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出与之相适应的修复方法。

通过这次陈氏宗祠的修复工作,使我对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被岭南建筑中雕刻艺术深深地吸引。站在宏观的角度,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对砖木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冯志丰.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广州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贺欢.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3.

[3]韦松林.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武群.广州近代建筑砖砌体墙保护与修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5]薛颖.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陈涵(199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古代艺术。

延伸阅读
房地产邀请领导发言范文五篇合集  地产是一个需求价格弹性大的行业。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面对诱惑,
2023-06-10
毕业同学聚会邀请函四篇  年光阴荏苒,我们都从少男少女走到了人生中年,师恩难忘,桃李芬芳,因为您当年
2023-05-10
招标邀请函  XXXX商场拟从XX年XX月XX日对XXXX开荒保洁,日常保洁服务进行邀请投标,经现场
2023-04-16
邀请函    尊敬的: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多年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
2023-04-16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六一的天空湛蓝如水,六一的梦悄悄绽放在我们身边,这是孩子们的节日,是所有小朋友
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