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印度教毗湿奴石雕像

条据书信 |

时间:

2021-08-06 09:47:33

|

摘 要:泉州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在历史上不仅仅是海外贸易的集中地,还是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各种外来宗教纷纷传入泉州,在泉州留下了丰富的宗教雕刻艺术。文章主要介绍泉州的元印度教毗湿奴石雕像。

关键词:印度教;宗教雕刻;毗湿奴雕像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自先秦以来,生活在泉州的闽越先民就以海为生。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代晚期泉州已成长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在政府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影响下,泉州的海外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这里出发的海上航线北连朝鲜半岛、日本,南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国,西抵印度洋地区、非洲东岸。海外贸易的繁荣使泉州聚居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外国侨民,泉州成为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被中国文人和西方旅游家描写成一个“无比繁华的贸易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等各种外来宗教纷纷传入,为泉州留下丰富而独特的宗教雕刻艺术。

泉州外来宗教雕刻艺术最精美的是印度教石刻。目前泉州作为中国唯一发现印度教遗存的城市,共发现印度教石刻300多方,主要收藏在开元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天后宫等处。这些石刻中最精美、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毗湿奴雕像。它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尊印度教神像,其充分体现了石雕艺术与历史价值的完美结合。

元印度教毗湿奴雕像,1934年出土于泉州南教场,建设泉州旧汽车站时发现。神像高1.15米,挺然直立,赤裸上身,腰部似着有一带,头戴尖顶宝冠,两眼下视,鼻梁高聳,长耳及肩,宽肩细腰,一副慈祥模样。它长有四只手臂,上两臂举起,右手持宝轮,左手持法螺;下两臂右手伸出,手掌已断失,应作无畏手印,左手倚一根棒形矛。双足立于半月形的束腰方台上,方台束腰处上下面雕刻莲瓣纹,台座底部有榫卯。雕像身上有数道浅浅的线纹,似为尚未完工的衣服。神像除头部和束腰方台外,其余如手掌、脚掌、法螺、宝轮、棒形矛等部位均较模糊,各部位均只雕刻出一个轮廓,特别是神像背部,雕刻尤为粗糙,未曾细琢,似乎是一件尚未完工的雕刻品。神像与方台各由一块辉绿岩整石雕刻而成。石像整体造型保留印度本土风貌,显得高贵、静穆。该雕像收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印度教又称新婆罗门教,它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吸收佛教、耆那教、祅火教等教教义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流行于南亚次大陆。

泉州与印度地区自古以来交往密切。南朝时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便来到泉州,欲由泉州港出发,航海回印度,在泉州九日山上留下了“翻经石”遗迹,成为泉州与印度地区交往的开始。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两地之间的往来更为密切,文献也多有泉州与印度往来的记载。《诸蕃志》载:“南毗国在西南之极……时罗巴、智力干父子,其种类也。今居泉之城南。”“注辇国,西天南印度也。……自古不通商,自昔未尝朝贡。大中祥符八年,其主遣使贡真珠等。”“天竺国,……雍熙间(984—987),有僧啰护哪航海而至,自言天竺国人。番商以其胡僧,竞持金缯、珍宝以施;僧一不有,买隙地建佛剎于泉之城南,今宝林院是也。”[1]泉州的《开元寺志》载:“东塔……天竺讲僧乃作第五级及合尖,凡十年始成。”[2]这些文献记载充分说明了泉州与印度地区往来密切。所以印度教随之传入泉州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了。

目前泉州共发现印度教石刻300多方,除了毗湿奴雕像外,其余石刻均为印度教寺庙的建筑构件,既有神像,必有教寺[3],毗湿奴雕像的出土说明了当时泉州至少存在一座信奉毗湿奴神的印度教寺庙。神像出土于泉州南校场,从历史情况看,该地区附近已出土了多方印度教石刻,比较著名的有舞王龛状石刻、拉克希米龛状石刻、十六角形石柱、人面眼镜蛇石刻等[4],这些石刻的出土印佐证了在此地附近应有一座印度教寺庙。然而由于文字资料不足,只零星提及未曾有详细的记载,致使对印度教寺庙的规模、建筑格式以及存在的时间等等一些关键问题仍处于推测的地步[5]。

据泉州民间传说,元代泉州南校场附近有一座番佛寺。所谓番佛寺,可能是寺宇的建筑、雕刻、寺内布局以及祭拜对象等与一般佛刹不同,于是人们称其为“外来的寺庙”。据《晋江县志》载:“番佛寺池在城南隅。”[6]明代的《清源金氏族谱》收录了一篇与金氏相关的文章《丽史》,记载了元代末年泉州城十年战乱的事实,在书中提到“(那吹纳)即据城,大肆淫掠,即乔平章宅建番佛寺,极其壮丽”[7]。如果民间传说属实,那么这座番佛寺建于元代末年,可能正是供奉这尊毗湿奴神像的印度教寺庙,因建寺者那吹纳据城时间较短,故此该神像极有可能因他失败而停工,所以造成该神像是一件尚未完工的作品。这也与此地附近发现大量的印度教石刻相符合。

元印度教毗湿奴雕像姿容端庄,躯体匀称有力,雕刻完美,不愧是泉州印度教石刻的代表作。它的出土不仅说明了元代泉州具有高超的石雕艺术,也证明了当时泉州有一座信奉毗湿奴神的印度教寺庙。

参考文献

[1](宋)赵汝适.诸蕃志校注[M].杨博文 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0:68,74,86.

[2](明)释元贤.泉州开元寺志(民国十六年重刻本)[M].台北:明文书局,1980:27.

[3]王连茂,陈丽华.中华海洋文化的缩影[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59.

[4]吴文良.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M].吴幼雄 增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王丽明.泉州印度教石刻研究回顾与思考[J].海交史研究,2016(1).

[6]道光晋江县志:巻8:水利志:番佛寺池[Z].

[7]明嘉靖抄本:清源金氏族谱[Z].

【作者简介】傅恩凤(1974—),男,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研究方向:泉州文物考古研究。

延伸阅读
小学生感谢信范文3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感谢信,感谢信是我们用来表达谢意的信件。怎
2023-06-20
图书捐赠书籍活动感谢信3篇  在越来越重视感恩意识提升的今天,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感谢信,请注意
2023-06-18
释解人员对企业领导的感谢信3篇  公司领导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不仅仅耐心地指导我们,对公司的业务
2023-06-18
致献血者的感谢信范文3篇  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献血前几天应该
2023-06-18
写给捐款人的感谢信  全体师生衷心感谢您的关心和帮助,决不辜负您的殷切期盼。我们教师一定更加努力地工
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