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神道石刻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8-06 09:52:27

|

【关键词】河北廊坊;明代;刘体乾墓;石刻

【摘要】2003年,为配合公路施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地的石刻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搬迁,共清理出被淤埋地下的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等石刻14件(座)。这些神道石刻种类较多,雕刻手法多样,体现了明代石雕艺术的风格,是研究明代雕刻艺术和官员墓葬等级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2003年9月,廊坊至沧州泊头公路拓宽工程西北—东南向穿过廊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体乾墓地,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刘体乾墓地石刻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搬迁。由于公路走向不涉及刘体乾墓葬,且工程时间紧、任务急,加之刘体乾后裔有特殊要求,故墓葬未做清理发掘。

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地位于廊坊市安次区仇庄乡东储村东南,光荣村(原安次县故城)东北,西邻廊泊公路(图一)。地貌为南北向洼地,西高东低,东缘低于现地表约1.6米,向西为渐高的缓坡。该地为永定河泛区,1950年、1953年永定河两次泛溢决口,刘体乾墓地石刻被淤埋于地下,1956年修筑廊泊公路时,又被掩埋于路基之下,因此这些石刻才得以保存下来。多年来,地表仅暴露神道碑碑首、东侧石望柱及一个石牌坊柱的柱头。此次清理出土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等神道石刻14件(座)。

刘体乾墓占地总面积约17500平方米。神道为南北走向,长113米,宽20米,长方形青砖铺砌而成。石刻均取材于北方地区的砂岩石,色泽灰白,质地略疏松。神道南部为石牌坊1座,中部左右两侧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石望柱、石狮、石虎、石羊、石马、石翁仲各一对,北部为神道碑1通、谕祭碑2通(图二)。

石牌坊1座,残。四柱三间三楼柱出头式,长方形条石铺底。石柱为倭角方形,边长45厘米,边柱高327厘米,中柱高370厘米,石柱承托小额枋处浮雕荷叶纹。柱下部由抱鼓石围护,边柱各有抱鼓石3个,分别高149厘米或115厘米,底长93厘米,厚26厘米;中柱各有抱鼓石2个,高156厘米,底长105厘米,厚32厘米。抱鼓石中部均雕刻转角莲纹(图三)。柱头残(部分缺失),满雕流云纹。明间门道宽210厘米,两柱间由下向上依次为小额枋、垫板、大额枋、檐楼。小额枋下部两端雕饰雀替;垫板宽50厘米,厚18厘米,楷体阳刻“敕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刘公神道”;檐楼为歇山顶式仿木结构,戗兽、垂兽部分缺失。次间门道宽185厘米,两柱间由下向上依次为小额枋、垫板、大额枋、檐楼。小额枋下部两端雕饰雀替;垫板宽47厘米,厚17厘米,双面雕如意云纹各三朵(图四);檐楼形制与明间檐楼相同。额枋、垫板与四根石柱以榫卯相连,缝间填以白灰、碎石片。

石望柱2件,一件残断,另一件完整。由方形石基座、八角形须弥底座、柱身、承托、望兽五部分组成。底座每面宽38厘米,对角径97厘米,高63厘米,底沿雕有卷云纹。柱身为八面柱体,每面宽18厘米,对角径46厘米,高298厘米,素面。承托直径80厘米,高32厘米,呈束腰状圆形,浮雕仰莲、覆莲及连珠纹。望兽呈蹲坐式,宽25厘米,通高78厘米,其中一件望兽佚失。

石狮2件,圆雕,完整。为卧式,身长146厘米,宽48厘米,高70厘米;底座长110厘米,宽55厘米,厚11厘米。狮面相凶猛,两前爪向前卧于石座之上,伸颈昂首,嘴微张露齿,颈部、颌下、前肢肘处均雕饰卷曲鬃毛,尾贴于身体一侧,鬃毛飘逸,动感十足,狮爪紧抠地面,关节清晰,健壮有力(封二,1)。

石虎2件,圆雕,完整。通高118厘米,宽50厘米;底座长80厘米,宽55厘米,厚17厘米。蹲坐式,两前爪着地,嘴微张露齿,双目圆睁,神态威猛,虎尾穿过一侧后肢内侧伸向前爪处,似在摆动(封二,2)。

石羊2件,圆雕,有裂痕。身长122厘米,宽47厘米,高70厘米;底座长94厘米,宽50厘米,厚11厘米。卧式,四肢屈于腹下,膝盖与蹄呈平行状卧于长方形底座上。两弯角呈半圆形将耳环绕,四蹄腕处各饰一绺绒毛,绵羊形尾贴于臀部,体态略显肥硕(封二,3)。

石马2件,圆雕,一件完整,另一件残。身长190厘米,宽60.5厘米,高147厘米;底座长165厘米,宽65厘米,厚15厘米。卧式,四肢屈于腹下,膝盖与蹄呈平行状卧于长方形底座上。鬃毛呈波浪式垂于颈两侧,尾贴于身体右侧,四蹄腕处各饰一绺绒毛(封三,4)。

石翁仲2尊,圆雕。北距神道碑24米。东侧一尊为文官,完好,通高225厘米,底座长95厘米,宽53厘米,厚15厘米。立姿,人座一体。宽面长须,戴文吏帽,双手执笏于胸前,长袍宽袖,露足(封三,5)。西侧一尊为武官,腰部及下身断裂,通高215厘米,底座长90厘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立姿,顶盔束甲,双手按锏拄于双腿之间,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图五)。

神道碑1通,又称为圣旨碑。由碑体、座两部分组成。碑额身一体,通高330厘米,碑身宽100厘米,厚25厘米;座长255厘米,宽107厘米,高72厘米。碑额浮雕双蟠龙纹,阳面圭形额题宽44厘米,高76厘米,无字。碑文楷书,竖排10行,首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主要记述了刘体乾的政绩、官职、卒后追赠为太子少保及刻碑时间——万历五年(1577年)四月(图六)。石底座平面呈“凸”字形,周边为方形砖砌散水,底座下铺青砖一层,边缘为竖砌,顶面错缝平砌,基础为长方形石板。

谕祭碑2通。一通位于神道碑西16米、北6米处,由碑首、碑身、座三部分组成。碑首高127厘米,宽120厘米,厚33厘米;碑身高284厘米,宽114厘米,厚32厘米;座长254厘米,宽106厘米,高76厘米。碑首浮雕双蟠龙纹,阳面圭形额题高76厘米,宽44厘米,篆书“谕祭”二字。碑身顶与碑首相连接的凸榫残损,碑身右上角斜竖裂。碑文竖行,内容为明万历五年(1577年)皇帝遣顺天府通判祭奠刘体乾的祭文。座早年竖裂,两侧以束腰形铁锔相连接。座下为各宽84厘米和80厘米、长153厘米的条石,条石下为砖砌基础。

另一通谕祭碑位于神道碑北10米处,亦由碑首、碑身、座三部分组成。碑首高118厘米,宽122厘米,厚34厘米;碑身高286厘米,宽115厘米,厚31厘米;座长253厘米,宽119厘米,高75厘米。碑首浮雕双蟠龙纹,阳面圭形额题高71厘米,宽44厘米,篆书“谕祭”二字。碑身与碑座相连接的凸榫已残。碑身完整,碑文竖行,内容为明万历四年(1576年)皇帝遣顺天府通判祭奠刘体乾的祭文。碑座下为各宽103厘米和92厘米、长133厘米和150厘米的条石,条石下为砖砌基础。

刘体乾,字子元,直隶东安(今廊坊安次)人,生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进士,初授行人,掌管传旨、策封等事,改兵科给事中,在内廷服务,秩从七品。嘉靖三十年(1551年)转左给事中,秩从六品。嘉靖时期,“帝以财用绌,诏廷臣集议”,多数大臣建议“追宿逋、增赋额”,惟独刘体乾上疏陈述只有革除冗官冗费才能“国计自裕”,他提到的冗费即为光禄寺(主掌膳食、帐幕器物、宫殿门户等事的官署)之费,可见其为官之“耿介”。后积功升任通政使,迁刑部左侍郎,秩正三品,改户部左侍郎,总管国家的仓库、物场。隆庆初(1567年)晋升为南京户部尚书,秩正二品。隆庆帝在位期间,“诏取太仓银三十万两”,刘体乾相劝,其他官员也“交章乞如体乾言”,皇帝只好“命只进十万两”,却夺刘体乾半年俸禄。隆庆皇帝多次向太仓取银购丝帛、奇珍异宝等物,刘体乾清正刚直,每次上疏均据理力争,最终“积杵帝意,竟夺官”。神宗即位(1573年),重新起用他为南京兵部尚书。万历二年(1574年)卒,赠太子少保。刘体乾一生供职三朝,谕祭碑记载其“持身耿介、任职清勤”,万历皇帝先后两次派遣顺天府官员谕祭并立圣旨碑,也体现了对刘体乾生前政绩的充分肯定。

刘体乾墓地神道石刻形式多样,数量和种类也较多;雕刻手法粗犷简洁,线条流畅,线刻、浮雕及圆雕无不俱备;人物形态庄重大方,肌体丰满,神情自若;动物造型逼真形象,体态硕大稳健,生动传神;碑刻语言典雅、凝练,镌刻字体端庄秀美,独具风采;石牌坊结构匀称和谐,造型美观大方,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这些石刻集中体现了明代石雕艺术的风貌和发展脉络,为研究明代雕刻艺术和官员墓葬等级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资料在整理过程中得到张兆祥先生的帮助,并提供了拓片,在此表示感谢

绘图:李明琴

〔责任编辑:许潞梅〕

延伸阅读
新人入伍工作材料  蓦然回首,往事尽显眼前,但我想得最多的却是这段从军的日子。“既然选择
2023-06-17
新人入职第一个月工作总结3篇  作为新人,企业公司工作了第一个月,我们要对第一个月的工作作出一个总结
2023-06-10
销售新人年终工作总结  20xx年马上就要年尾了,作为销售新人在这一年自己的销售能力锻炼不少,同时也
2023-05-31
新人销售工作心得分享范文合集  销售是个很有趣的工作,每天都会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客户说&ldquo
2023-05-24
新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
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