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易砚的发现及其传承初探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8-19 10:50:55

|

【关键词】河北易县;东汉;石黛板;易砚

【摘要】2006年易县南北林墓区13号墓出土的一组石黛板是东汉时期的石砚,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易砚。从其选料、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分析,东汉时期已有了易砚的制作和使用,从其工艺和技术上也可找到自北福地文化以来当地在雕刻技术上的传承和发展脉络。

2006年4~6月,为了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河北省易县旅游文物管理局联合组队,对易县南北林墓区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共发掘汉代墓葬19座,唐代墓葬7座,出土瓷器、陶器、铜器、古代钱币等240多件,其中13号墓出土了一组石黛板(图一),被有关专家认定为东汉时期的石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易砚,从而为易砚的悠久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也是研究易砚衍进过程的珍贵实物资料。南北林墓区位于易县塘湖镇南邓家林和北邓家林村西,南易水北岸,与南岸的易砚主产地台坛等村隔河相望,相距约4000米。

这组器物由两块石板和一块研石组成,石质光滑细腻,研石的玉带石层次清楚,与现在制作易砚所使用的玉带石质地相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表明这一组器物就产自易县当地。两块石板呈长方形,边沿切割整齐,其中一块长14厘米,宽6.3厘米,厚0.7厘米;另一块长14.7厘米,宽7.2厘米,厚0.5厘米(图二)。研石为方形,圆钮,底边长3.7厘米,钮高1.2厘米(图三)。石板的中部微凹,四周尚残留有墨迹,据此推断,这组器物很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实用器。

出土石黛板的13号墓平面呈刀形,结构为青砖券制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及墓室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北侧,平面呈长方形。在墓道和墓门之间有自底部直接掏空生土而成的拱券形甬道。墓门为三层斗式砌筑的拱券式。墓室长方形,券顶,青砖砌券,周壁用青砖一斗一卧垒砌。墓室南端有生土台一处,外层包边砖残存3层,为“五”字砖,墓底用砖不规则铺砌。此墓具有东汉晚期墓葬的典型特征,除出土石黛板外,还出土了铜带钩、陶鸡、陶狗、陶猪、陶楼、陶圈及五铢钱等东汉时期的典型器物,从而确定了石黛板的制作年代。

出土文物和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成,最早用于研磨或破碎矿物颜料,以绘制彩陶和岩画。汉代以前称砚为“研”,汉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代最常见的石砚是一种长方形的平板砚,研石大多琢制成方形或圆形,除研墨外,也研朱砂或黛青,朱砂用以点书,黛青则用以画眉,故又称其为黛砚、黛板砚。

与以前发现的石砚相比,河北易县出土的这组石黛板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制砚工艺特征。

首先,改变了石料随机选取,以使用石料自然形态为主的状况。此前发现的早期石砚多为随机选取石料,依据其自然形态,简单加工后使用。如1975年湖北江陵县凤凰山出土的西汉石砚,形如磨盘,石质较粗,边沿也不齐整,显然未经过刻意修饰,加工工艺较为简单。而这组石黛板选料非常讲究,用的石料为玉带石,质地细腻,表明易砚所使用的石料早在东汉以前就已经定型,远早于端、歙等砚。石料被加工成了长方形,完全改变了其原始的形状,体现了明显的人为加工制作意图。

其二,这组石黛板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表明加工工具已经大为改进。从其采用的技术手段分析,金属工具在当时的制砚领域已经广泛使用,在制作时采用了剖层、切割、雕刻、打磨等多种技术。现在易砚制作的几种主要工艺和技术,都能从这组石黛板中找到传承的脉络。

其三,已经具有了实用性的设计意图。将研石下部设计成方形,上端设计为圆形,既可以有效增加研磨面积,又可以利用方圆连接部位,防止手指触墨。

其四,这组石黛板的出土,表明易砚在当时已经成为倍受珍爱的文房用品。战国至两汉时期厚葬风气甚盛,与13号墓同时发掘的东汉墓中,大都出土了陶楼、仓、圈、井、猪、狗、鸡、俑等,这与当时的人们向(下转50页)(上接29页)往封建地主的生活方式有关,而以黛板随葬,则表明东汉时期易砚在易水流域的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也说明了这组器物与墓主人的密切关系。

距今8000年的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文化遗址,出土了较多的石磨盘、石磨棒、石刻刀和刻陶面具,表明当时研磨器已经广泛使用,平雕和镂空雕刻技术亦基本成熟。易县尉都乡孝村东部的孝村遗址是一处商代遗址,2007年冬易县文物普查队在此采集到石铲一枚,长约7.5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1厘米,略呈楔形,石质为玉带石,边沿和两面均为磨制,石铲中部有一圆形孔,钻孔规范整齐。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在生产活动中使用玉带石,并且掌握了在石料上钻孔的技术。战国时期的燕国已经掌握了块炼法和淬火技术,冶铁技术发达,易县燕下都不仅出土了大量铁制兵器和工具,出土的石饰件更是雕刻精美,表明当地的雕刻技术随着工具的改进在不断传承和进步。从这些不同阶段的出土文物分析,自北福地的雕刻技术,历经商、周、战国、东汉各个时代,随着青铜、铁制工具的出现而不断提高,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和确切的实物佐证。可以说,这组珍贵的东汉黛板砚,正是北福地时期的研磨器和雕刻技术不断传承、演变、相互作用和结合而产生的经典作品。

摄影:方华

—————————

主要参考文献:

1、段宏振:《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文物出版社,2007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延伸阅读
致居委会社区感谢信范文3篇  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感谢信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写作上,感谢信具有一定的要
2023-06-18
关于对社区工作者的表扬信3篇  表扬信是对他人的行为表示赞扬的信函,社区工作者每天站岗工作,维护社区
2023-06-18
社区无烟日活动方案范文3篇  世界无烟日创造良好的无吸烟环境,教育培养现有烟民不吸烟或者减少吸烟,减
2023-06-18
社区公益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是传播先进文化、引领
2023-06-18
社区治安年度总结范文3篇  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必须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