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相对论的星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7-04 10:14:48

|

太阳系有着许许多多的奥秘。如果你想要知道其中那些最大奥秘的答案,那么越接近太阳越好。建议你最好到水星去,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谜星”,而且还是一颗能——

夜空中有一颗明亮的星,依偎在太阳的身旁。它在我们的眼前晃来晃去,我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得见它,但却很难见到它。对于我们来说,这颗星拥有太多的秘密:它离太阳不远,位于太阳系最热的一端,蕴藏着许多太阳系形成时期的古老信息;它是一颗地球型行星,和地球连理同根,“血缘”相近,拥有大量尚未知晓的地球型行星的秘闻;它最接近太阳,只要能精确地测量它的运动,它就可以被看作是检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优质“杆秤”。如果我们把这颗星比作太阳系中的一只“麻雀”,那么解剖这只“麻雀”,对于天文学、地球科学和基础物理学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颗星,西方人叫它“麦邱立”,而我们中国人则称它为“水星”。

五个极端

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同金星、地球和火星一道,属于内行星。不过,与其他内行星相比,水星显得很特殊,表现在它明显存在五个“极端”: 离太阳极端近,温差极端大,体积极端小,密度极端高,人类对它考察得极端少。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太阳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最近时只有4600万公里,最远时有7000万公里,平均5800万公里,约等于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1/3。由于接近太阳,受到强大的太阳引力吸引,水星时时都有被拉向太阳的危险。为了抵御强大的太阳吸引力而不至于落到日面,水星依照万有引力定律在轨道上快速奔跑,利用奔跑产生的离心力平衡太阳的强大吸引力。据计算,水星的运行速度平均为每秒47.89公里,88天就绕太阳运行1圈。

由于接近太阳,水星深深地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之下,还“游弋”在太阳强大的“引力海洋”之中。因此,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在空间,我们都很难观测水星。在地面看水星,它与太阳分开的最大角度是28.3度,只能在清晨太阳出山前或黄昏太阳落山后不久的时间段内看到它。所以,虽然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知道水星的存在,但迄今为止,对于水星的地面观测资料依然很少。而在空间探测水星,由于强烈的阳光照射和巨大的太阳引力,飞船很难进入环绕水星的观测轨道,即使借助其他力量进入了观测轨道,飞船及其上面的仪器设备也难以承受时而高温、时而寒冷的巨大温差变化。由于接近太阳,水星的表面温度差异很大。在阳光照耀下,水星表面温度能高到427℃;而在水星两极常年照不到阳光的陨击坑中,温度却低到零下183℃。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水手10号”和“信使号”两艘飞船考察过水星,其中“水手10号”只拍摄到44%的水星表面图像,而“信使号”只探测过水星一回。此外,这两艘飞船还都是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接近水星的。因为被观测得太少,难怪水星至今在许多方面都还是谜。

水星的直径是4880公里,不到地球的2/5,仅比月球大一点,比太阳系里最大的两颗卫星——木卫三和土卫六还小。以前说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水星仅比冥王星大,现在冥王星已被逐出“大行星”行列,水星便成为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大行星”。

别看水星体积小,它却是太阳系里星体物质最稠密的天体。水星密度为每立方厘米5.43克,略小于地球。这里所说的密度不包含“引力压缩效应”,也就是说,没有考虑行星引力对行星密度的影响。如果考虑“引力压缩效应”,水星密度为每立方厘米5.3克,地球为4.4克,水星密度比地球大。因此,可以说水星是太阳系天体中密度最大的天体。

铁石“心肠”

假如我们像切西瓜一样飞起一刀将行星切成两瓣,那么在其剖面上,从里到外将分为核心、幔和壳层三部分。核心是行星最里面部分,因为那里温度很高,所以核心常常是熔化的流体;壳层是行星的固体外壳,一般由岩石矿构成;幔位于核心与壳层之间,熔点比壳层低,幔里的物质推测也是熔化的。

据推算,水星的核心很大,其体积约占水星体积的40%以上,而地球核心则只占到17%。相比之下,水星核心在水星体积中所占比例比地球核心大1倍多。这个比例在其他大行星中也是最高的。有这样高的密度,水星的核心就一定含有丰富的铁。地质学家估计,水星组成中约70%是金属,30%是硅酸盐矿(岩石)。最近的研究表明,水星的核心是熔化的,在核心周围是厚600公里的幔。

水星的巨大铁核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提出了以下三种理论。

A.水星是由太阳周围的热气体云形成的。在那里,高熔点金属可以凝结成固体,而岩石物质却因温度高而浓缩不到一起,最终留下了金属含量丰富的行星胚胎——原始水星。

B. 在太阳系形成初期,一颗质量为原始水星1/6的微行星穿过原始水星,将其壳层和幔撞碎,从而留下巨大的铁质核心。

C.原始水星形成于太阳剧烈加热以前。在年轻的太阳热起来时,水星外层的岩石物质被蒸发。最近有科学家对水星的形成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在早期的太阳系周围,有巨大的小行星状天体穿越、撞击和聚集。科学家据此推测,或许有一颗从火星或火星轨道外来的天体非常猛烈地撞进水星,把许多水星外层物质撞到太空中,留下的行星只有原来的一半大小,后来就变成了今天的水星。

水星的巨大铁核产生了磁场。“水手10号”观测暗示,水星的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场强虽不大,但显示为全球磁场,而且像地球磁场一样是偶极场,磁倾角近似为零。前不久,射电望远镜测量出,水星幔内的物质处于熔化状态并且在激烈地搅动。内部有运动的熔化导电金属铁,周围有薄薄的绝缘岩石,这表明水星确有可能产生磁场。

什么是磁场?它具有吸引铁的性质。我们都知道,吸铁石能够吸引含铁物质,表明它有磁场。中学物理告诉我们,通电的螺线管也能吸引含铁物质,所以通电的螺线管也有磁场。行星磁场产生原理与通电螺线管相同,都是电荷流动的结果。行星磁场通常产生于行星的核心,这里有导电区域,有熔化的金属铁,而且熔化的金属铁还在作环流运动。也就是说,这里有电荷流动,因此能产生磁场。

我们说水星有巨大的铁核,是指它的铁核相对于它的体积而言的。同地球核心相比,水星的铁核依然很小,其直径只有地球核心的一半。因此,在水星内部导电区域产生的磁场是比较弱的。

磁场是行星的保护伞,较强的行星磁场能够在行星周围形成磁层,保护行星不受太阳风粒子和宇宙线粒子的轰击。地球上的生命能够安然无恙地生活、活动和工作,全靠地球磁层的保护。“水手10号”的测量结果表明,水星磁场强度有足够能力反射太阳风等离子体,在水星周围形成磁层。

但是,也有人提出,水星的自转很慢,59天才自转1圈,几乎只有地球自转速度的1/60。这样慢的自转不太可能产生大的环流,因此难以在水星上产生较强的全球磁场。另外,至今我们还没弄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使水星内部保持熔化状态?因此,水星磁场仍是一个谜。

表面如月

太阳系的天体都是46亿年前由一团原始星云演化而来的,因此它们连理同根,“血缘”相近,有许多相似之处。“水手10号”观测表明,水星表面很像月面,有“月海”似的宽阔平原和严重撞击产生的陨击坑。但是,“水手10号”毕竟只探测到44%的水星表面,还有56%的水星表面隐匿在神秘的深空。因此,下面只能描述已得到探测的水星部分表面情况。

水星表面大部分为平原所覆盖。大多数平原撞击严重,是古老平原;也有一些年轻平原,它们很少遭到严重撞击。水星平原可分为两类:撞击坑交错的平原和光滑平原。前者的陨击坑的直径大多在15公里以上,表明它们是古老的;光滑平原则是年轻的,上面的陨击坑很少,这种平原出现在卡洛斯盆地周围。科学家在这一盆地的对面观测到一种“古怪地形”——一大片多山地形,他们认为是由撞击形成的。撞击期间产生的冲击波环绕水星传播,然后聚集到一起并形成高压,将水星表面撕破,最终形成了“古怪地形”。

“水手10号”的观测资料还显示,水星表面散布着许多撞击形成的“麻点”,其中有巨大的多环盆地和许多熔岩流。撞击坑的直径在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之间,最大的撞击坑是卡洛斯盆地和斯基纳卡斯盆地。前者直径1550公里,周围有山环抱,中间类似月海,有平坦的黑色熔岩平原;后者是已知最大的水星盆地,直径1600公里。这些撞击坑是不同年代留下的,一些年轻撞击坑有明显的周围地带,有明亮的“射线”射出。另一些撞击坑则已高度退化,流星轰击点周围地带已变得光滑了。

在“信使号”之前,地面望远镜和“水手10号”在水星表面上观测到6种特征,分别是:返照特征(标志反射率不同的区域)、山脉、平原、山脊、悬岩和山谷。2008年1月14日,“信使号”从水星附近经过,对水星表面再次进行了探测,目前观测资料尚未全部公布。

水星表面的主要特征同撞击有关,同太阳系其他行星一样,水星所受的撞击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期:一是在46亿年前的行星形成时期,二是在38亿年前开始的所谓“最近严重打击时期”。在前一时期,整个水星表面都遭到撞击并引发火山活动,从行星内部喷发出来的岩浆填进盆地,产生了“月海”般的光滑平原。

为了全面了解水星面貌,“信使号”已于2008年1月14日开始拍摄另一半水星表面图像,还将于2008年 10月6日第二次接近水星,探测那些未被探测过的水星表面。

水星周围没有空气,流星和小行星可以长驱直入撞击水星表面,而这些撞击痕迹完整地保留在水星表面。因此,只要画出完整的水星表面图,就能推断自它诞生以来太阳附近碰撞的频率和可怕程度,进而分析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

极地坚冰

由于水星距离太阳很近,所以光学望远镜在观测水星方面作用不大。从1991年开始,天文学家用雷达测量水星,即先向水星发射雷达波,然后用接收机接收从水星反射回来的回波,分析这些回波以获取水星知识。

在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雷达波射向水星极区后,接收到很强的回波,而且是反射信号。这种信号与从火星极冠和木星的冰卫星上反射回来的波相似。这暗示水星反射物质很可能是冰。雷达回波还给出另一种信息:雷达屏幕上的亮点与在水星极区陨击坑中见到的其他特征相同,这表明冰存在于水星极区陨击坑内,这些陨击坑是“寒冷的陷阱”。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在极强的阳光照耀下,水星表面热得能将铅都熔化掉,为何在水星极区还有冰沉积呢?原来,水星没有大气保温,在太阳直射的地区,温度很高,能热到427℃,而在没有太阳照耀的地区,温度骤然降低到零下183℃。水星极区陨击坑内长期处在阴影当中,所以温度很低不足为怪。

水星上有水吗?水星的名字很可能会让人误认为水星上也有水,但事实上水星是一个无水的世界。那么,水星上的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水星冰的组成。可惜的是,目前还不知道这些冰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可能是水冰,也可能是其他物质,例如硫结成的冰。如果水星极区的沉积物是水冰,那一定是彗星撞击留下的;如果是硫结成的冰,则可能来自水星内部,是火山活动的结果。由于雷达测量的精度较差,测不出细节,所以目前还无法对此下结论。

“信使号”飞船上装有伽玛射线和中子频谱仪,能探测水星极区沉积的氢,从而确定极区可不可能有水。而这艘飞船上的紫外频谱仪和高能粒子频谱仪,则能直接测出沉积物蒸发的硫。换句话说,这些仪器有可能揭示水星极区冰的组成。

“信使号”于2008年1月14日接近水星时,飞船位于水星赤道区域上空,探测不到极区陨击坑。为了探测极区陨击坑里的冰,科学家将调整“信使号”的控制装置,使它在接近水星时把探测器指向极区,以寻找冰上蒸发物的泄密信号。按照计划,“信使号”将于2011年接近水星,对它作进一步探测。2013年,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宇航局将联合发射一艘专门探测水星的飞船——“毕匹科伦波”。利用这些飞行器,人类或许最终可以揭开水星极区冰体之谜。

检验相对论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的轨道是最奇怪的,它不像其他大行星轨道那样近似为圆形,而是扁扁的椭圆形,轨道周长很短,88天就绕太阳转1圈。此外,其他大行星轨道都位于黄道面附近,而水星的轨道面则同黄道面交成7度角。更有趣的是,水星轨道面还在摆动:从太阳向右摆动4.6万~7万公里后,再往回摆。

古怪的水星轨道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人认为它是水星遭受撞击的结果,但多数人认为它是引力造成的:引力轻轻一推,看似影响不大,但在太阳系形成时期,一颗行星体连续近距离通过另一颗行星体,就可能产生如此明显的作用。水星的这种奇怪的轨道摆动现象被称为“水星轨道进动”,而且还被科学家看作是检验广义相对论的三大证据之一。

为什么研究水星轨道能够检验相对论呢?爱因斯坦指出:广义相对论效应总是要改变行星轨迹的。水星最接近太阳,在太阳质量造成的弯曲时-空内外遨游,对太阳引力最敏感,水星所处的这种特殊位置必然要改变水星自己的轨道。

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宇航局计划联合发射新的水星探测器——“毕匹科伦波”,主要目的就是检验广义相对论。

要检验广义相对论,关键在于精确测量水星的运动,而这又主要取决于能否精确控制飞船的位置。按照计划,利用飞船上的无线电装置,“毕匹科伦波”能把自己的位置控制到精确度达到10厘米以下,而这样推算出的行星运动可以精确到10米以内,比现在的精确度(精确到几千米)提高几百倍。因此,科学家热切期望“毕匹科伦波”能够成功。

届时,“毕匹科伦波”不仅要检验广义相对论,而且还要检验超越广义相对论的新物理理论。目前,引力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越来越相信,测量精度一旦超过一定的水平,广义相对论就可能被打破!新近提出的“新能场”就是一个例子。

“新能场”是在讨论宇宙论时提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宇宙论是由广义相对论推断出来的,它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爆炸后慢慢向外膨胀。随着宇宙的扩大,膨胀速度逐渐减慢。也就是说,宇宙是减速膨涨的。这个结论早在1929年就被著名天文学家哈勃的观测结果所证明。总结这些观测结果,哈勃还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理。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超新星观测中,科学家发现,宇宙不是减速膨胀,而是加速膨胀。这一结论得到了包括“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的探测结果在内的许多观测结果的证实。

为了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新能场”(例如暗能量)假设。可是,引进的每一个“新能场”都同广义相对论预计的引力行为发生了微小偏离。如果“毕匹科伦波”能够探测到这种偏离,就有可能为发现这些神秘的能场性质找到有力的线索。

水星殖民地

航天事业的发展向人类展示出美好前景,将来人类不仅可以环绕别的行星作轨道旅行,而且可以走出地球,到别的行星上安家落户。地球人走向别的星球,犹如资本主义国家向外寻找殖民地。借用“殖民地”这个词,西方学者把人类走出地球、在太空建设的生活区称为“空间殖民地”。同火星、金星、月球和小行星一样,水星也是内太阳系空间殖民地的目标之一。

乍看起来,极度高热的水星根本不是适合人居之地,但开发水星殖民地其实有诸多有利条件。正因为水星很接近太阳,所以可从太阳获取大量能源。据推算,太阳在1秒钟内发射37亿亿亿焦耳热量,这么多热量足以将太阳和地球之间一座长达3000米的冰桥融化成水!这些热量散发到行星际空间和太阳系天体上,其中来到地球的约为其中的22亿分之一,可就是这小小的22亿分之一能量,就够供地球上的汽车使用2万年!水星比地球更接近太阳,水星上每平方米接收到的太阳能是9.13千瓦,相当于地球上接收到的6.5倍。相对来说,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它将为开发水星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目前,科学家已在地球附近进行了“太阳帆”试验。如果能将“太阳帆”发射到水星附近,一个水星“太阳帆”就能得到6.5个地球“太阳帆”的热能。

有资料显示,水星土壤里含有丰富的“氦-3”。这是重要的核聚变原料,开采它,利用它,对未来发展太阳系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阿波罗”飞船登月过程表明,人类上月球会遇到微重力难题。宇航员在月面走路只能像袋鼠那样一跳一蹦地前进,原因是月球表面引力只有地球的1/6。宇航员在微重力下生活不仅不方便,而且长期处在微重力下还会导致骨质疏松,影响健康。而在水星上,这种情况有所改善。月球直径只有3476公里,而水星直径是4880公里,水星的体积比月球大得多,加上水星有巨大的铁核和很高的密度,结果造成水星表面引力是月面的2倍多。

当然,作为太空殖民地的候选地之一,水星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缺乏明显的大气,过于接近太阳,自转缓慢。这些都是在水星上建殖民地的不利因素。

能否成为太空殖民地,大气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行星的“保护伞”,不仅能为“殖民者”提供呼吸的氧气,而且能散射阳光,调节温度,保护行星表面不受外来宇宙线的袭击。在一颗行星上能否建设殖民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具不具备大气。而一颗行星有没有大气,则同它自身的质量、表面温度和大气成分有关。只有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行星才有能力保存大气。水星是太阳系内最小的大行星,没有能力保存周围的气体,因此水星周围的大气在很久以前就逃进行星际空间去了。“水手10号”当初3次接近水星时,对它的大气进行了多次检测,结果发现水星大气的气压只有地球表面气压的万亿分之一。如此稀薄的大气没有能力散射阳光,因此水星的天空是漆黑的,就像罩上了一层黑色的天鹅绒。在“天鹅绒”上群星璀璨,相互争辉,但见不到星星“眨眼”,因为星星“眨眼”是大气造成的。

水星很靠近太阳,这是建立水星殖民地的最致命弱点。在水星周围飞行的飞行器将深深淹没在强烈的太阳光辉里,“游弋”在浩瀚的太阳“引力海洋”中。在阳光照耀下,水星表面温度高达427℃,而常年位于阴影中的水星极区陨击坑内温度却低到零下183℃。环绕水星作轨道运行的飞行器时而处在高温下,时而落入寒冷中。巨大的温差将使飞行器上的仪器设备寿命变短,性能变坏,甚至无法工作。而飞行器处在巨大的太阳引力之下,将被拉向太阳,很难进入环绕水星的轨道。

有科学家说,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航天器会发狂似的飞向太阳。因此,对于在轨道上环绕水星飞行的飞行器来说,没有极为高超的控制技术是不行的,而这就要求有强大的控制火箭,这种火箭的体积不能小于发射飞船的火箭。要知道,美国在1973年发射的“水手10号”在飞向水星的途中,虽然借用了金星引力援助(关于“引力援助”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本刊2007年第9期文章《引力援助》),也未能进入环绕水星的轨道,只是环绕太阳飞行。

除了飞船难以环绕水星飞行外,人类移居水星还要受到温度制约。在昼夜分明的水星赤道地区,表面温差太大,显然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水星居民将只能生活在常年结冰的极区陨击坑中,最多能偶尔到赤道区域作短期旅行。

(本文图片由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提供)

相关链接

“毕匹科伦波”飞船

虽然发射环绕水星飞行的飞行器在技术上有很多困难,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宇航局还是联手研制并准备在2013年发射环绕水星的“毕匹科伦波”飞船。这艘飞船将用高科技设备对水星进行最全面、精度最高的探测,包括拍摄水星表面像,测定水星表面成分和水星结构,探索水星大气和磁场,进而考察内太阳系行星。

“毕匹科伦波”是以20世纪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朱塞佩·科伦波的名字命名的,以彰显他对水星所做的先驱性研究。“毕匹科伦波”由两个独立轨道站组成,一个是欧洲空间局研究水星的“水星行星轨道站”(MPO),另一个是日本宇航局研究水星磁层的“水星磁层轨道站”(MMO)。另外,“毕匹科伦波”还将携带一个转移舱。

“毕匹科伦波”的飞行将采用两种轨道。它将在日心轨道上飞行6年、行程70亿千米,然后于2019年8月抵达水星。在飞往水星途中,它将利用月球、地球、金星以及水星本身的引力对轨道进行调整。在水星附近,飞船将运用太阳能推进力和化学能推进力抵消太阳的吸引力,降低飞行器速度,使之顺利进入观测状态。在观测期间,MPO和MMO两个轨道站将分开飞行,在各自的极轨轨道上环绕水星飞行。MPO轨道的近星点(轨道上距离水星最近的一点)为400千米,远星点(轨道上距离水星最远的一点)为1500千米,2.3小时运行1圈。MMO的近星点为400千米,远星点为12000千米,9.2小时运行1圈。

“毕匹科伦波”将力图回答关于水星的以下12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探测水星来了解太阳系原始星云成分和行星系统的形成?

2.为什么水星的无“引力压缩密度”明显高于其他所有类地行星和月球?

3.水星的核心是液体还是固体?

4.水星现在有板块活动吗?

5.为什么水星有磁场,而金星、火星和月球却没有?

6.为什么光谱仪的观测没有揭示水星上任何铁的存在,而这种元素却被想象为水星的主要成分?

7.水星极区长期有阴影的陨击坑中的冰,是水冰还是硫结的冰?

8.尚未看到的水星那半个表面,跟“水手10号”拍摄的那半个表面明显不同吗?

9.水星外逸层的产生机制是什么?

10.在没有电离层的情况下,磁场如何同太阳风作用?

11.水星磁环境是由极光暗示的特征来表征的吗?

12.既然水星近日点进动可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那么我们利用水星接近太阳的优势就能提高检验广义相对论的精度吗?

这些探测意义重大,不仅有益于澄清水星谜题,而且有助于破解地球乃至太阳系所有内行星的奥秘。然而,要实现这项计划是困难的,它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技术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飞船要飞到太阳附近,要经受强大的太阳引力吸引和强烈的阳光照射。就算利用月球、地球、金星以及水星自己的引力,再加上太阳能和化学能,飞行器克服了太阳的强大吸引力,最终进入环绕水星的轨道,但飞行器也还需要战胜极强烈阳光造成的高温影响。在极强烈阳光暴晒下,探测器部分表面的温度将达到350℃。要保障科学仪器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就必须使用多层绝缘系统和高效率的散热系统。然而,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只能在250℃以下温度正常工作,所以,必须引入新手段,保证太阳能电池板正常供电。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干部2021最新述职述廉报告,供大家参考。精品文章《村干部xx最新述职述廉报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军人述职述廉报告例文2020,供大家参考。2021军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供大家参考。安全生产管理个人述职述廉报告时间转瞬
2023-06-21
2020镇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  我叫xxx,现任双溪桥镇党委委员,今年经镇党委、政府工作分工,分
2023-06-21
职工个人在岗工作感想体会总结3篇  通过书写工作总结,找出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的去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