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梦

工作计划 |

时间:

2021-07-30 09:44:19

|

我的学生时代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那个年代物质还不丰裕,农村里没有什么游玩设施,更谈不上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泥巴、石头、秸秆、玉米棒子,甚至冰棍吃掉后剩下的小竹棍就是我们的玩具,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乐园。除了在学校安分一些,我和其他农村小孩一样,上山探险,下水摸鱼,东遛西逛,四处撒野,没有一刻消停,弄得乡邻鸡犬不宁。但这些经历对那个年代的农村男孩子来说不值一提,因为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学生时代的三个梦。

异想天开侠客梦

1989年,彼时我还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个老先生在我家门口摆摊租小人书。我家在镇上,临街。因为和爷爷很熟,每次收摊以后老先生就把五个大书箱寄存在我家。作为答谢,他允许我可以随便取阅他的宝贝,于是我就“拥有”了一座小小的图书馆。这在那个贫乏的年代,是很少有孩子能享受到的资源。我的记忆——确切地说是我的阅读记忆,就从此发端。

记得第一次拿到的是《隋唐演义》。那是一套连环画,精致圆融的笔触,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为我打开了一个陌生而奇特的世界。我尤其喜欢里面英雄排行榜上的十八条好汉,到现在还记得排名第一的是李世民的弟弟,使一对重逾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天下无敌的李元霸。看完一本,我就跟小伙伴炫耀,讲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比武,讲秦琼卖马、程咬金的三斧头……玩伴们敬佩的眼神和崇拜的目光激励我半图半字地看完了《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和《西游记》。很快连环画看得差不多了,我不再满足于看连环画,反倒觉得全是字的大书看着更有劲。《聊斋志异》当时是看不懂的,好在有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白话聊斋志异》,其中的好多故事还看过连环画,也就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记不清书箱里有没有《红楼梦》,也不记得自己有没有翻看过,反正一点印象也没有。就算有翻过,当时也不感兴趣吧。

不到一年,五个书箱里的书我已经看得八九不离十了。这时班里转来一个城市户口的同学,她经常带一些童话故事来学校看,我就蹭着看。印象比较深的是《洋葱头历险记》和《安徒生童话》。现在看起来,我读书的顺序和现在的孩子刚好相反,先看经典名著然后才是童话故事。不管怎样,这些西方的童话故事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中国之外还有別的国家,还有别样精彩的故事。

正当我为书摊没有新书可读而懊恼之时,老先生不知从哪里买来一大套新书,那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老先生怕书被损坏,特地用牛皮纸自己做了一套封面,仿着金庸的笔迹用毛笔写上书名。这套书比其他书受欢迎得多,一套四本的《射雕英雄传》常常是看了上一本等不到下一本,无奈之下只好换别的书。别的书也往往看不到开头,只好从第二本或者第三本开始看,等第一本还回来这才从头开始。即便如此,也丝毫没有影响我读书的热情。

武侠对男孩子可能天生就有种吸引力吧。更早一些,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的热播在我们这代人心中播下了对武术好奇的种子,每个男孩子的心都骚动起来,一心想要成为武林高手;金庸武侠的流行,则给这颗种子适宜的温度,让它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再晚一点,根据金庸武侠拍出的电视连续剧占领了我们学校以外的生活,男孩子们开口闭口黄药师、洪七公,动不动就比画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乐此不疲。

回想起来,少年时代做过的最荒唐的事也跟武侠小说有关。

那是1990年,我上五年级时候的事儿。那个时候小学升初中无须择校,也没有升学压力,只要每学期末的成绩单上不要太难看,父母一般都不会太在意。这种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我们一帮男孩子不知是谁从家里翻到一本少林拳拳谱,如获至宝,于是我们商量要练成这门功夫。一番议论之后,大家决定每天晚上11点等父母睡着以后到河边沙滩上去练功。具体怎么练的已经模糊了,无非就是脚上绑上沙袋练轻功,按照拳谱练招式,还要学挨打——就是站在那里被另外的同伴用脚踹,以不倒为上。这件事最后当然是暴露了,因为我们每天上课都打瞌睡,老师找了家长,每个人回家挨了一顿打。挨打之后我们明白了一件事:即使武功再高,爸妈打你还是一样得挨,而且一样也会疼。

难以抗拒明星梦

遭遇这次失败之后,武侠梦很快被我抛诸脑后。升入初中,又有了一件新事物吸引了我,那就是流行歌曲。

随着牛仔裤、口香糖的风靡,流行歌曲势如破竹占领了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初一新生而言,他们对新的学段还没有什么概念,中考还远,升学压力也无从谈起。于是这群无忧无虑、后知后觉的大孩子学习之余就一心扑在流行歌曲上。

《新白娘子传奇》正在热播,于是就时不时会在校园里听到“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四大天王如日中天,于是到处都是印着刘德华、郭富城头像的贴纸和笔记本;《雪山飞狐》好看,那么《雪中情》的歌词就传抄起来。就连我们的班会课也会变成这样:先由学习委员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大家争分夺秒,奋笔疾书抄在自己的小笔记本上,再由文艺委员教大家唱。一个班唱开了,另外的班也毫不示弱,嗓门更大,于是偌大一个校园在这一刻变成了一个盛大的合唱比赛场地。

爱屋及乌,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自然延伸到对那些歌星的喜爱。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小虎队、四大天王、翁美玲、周慧敏,都在笔记本上抄写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在寝室贴明星海报,连送朋友礼物都是有明星头像的笔记本。更有甚者,开始模仿明星的一切:男生不再满意板寸,蓄起头发将其三七分开,这样最酷;女生也不再扎辫子,纷纷剪了短发,向港台的女星们看齐,大胆点的还偷偷地烫了发,这样最潮。而学生中最受欢迎的往往是模仿明星模仿得最像的人,从邓丽君到林忆莲,从悲情王子到四大天王,凡是港台的明星,几乎个个都有追随者。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热度持续下降,但这种风气似乎在每一届的新生中都保留了下来,成了一种传统。或许这正是每一代处于懵懂时期的少年,对美、对自由、对成功的最初也是最纯的渴望吧。

在每个少年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成为偶像、成为明星的梦。也许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太浅白俚俗了,不够耐人寻味,在别人都还沉迷流行歌曲、做着这个年龄特有的不切实际的明星梦时,我却开始移情别恋。不知从何时起,我又对宋词感起兴趣来,起因是有同学从家里带了一本很厚很厚的《宋词鉴赏辞典》。之前读的金庸小说里面就有很多诗词:《射雕英雄传》里岳飞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神雕侠侣》中元好问柔肠百结的《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和苏轼如泣如诉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侠客行》里李白那首荡气回肠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这些诗词在我读小说的时候不知不觉扎下了根,以至于到现在每当我看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会想到风流倜傥的陈家洛;想起瑛姑,脑中就浮现“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的句子;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眼前就是阿九那幽怨的眼神……可以说,武侠小说为我进一步阅读诗词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底子。当时流行的琼瑶小说也颇爱引用诗词,两位作家把我对宋词的兴趣激发到了顶点,自此一发不可收。我找来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喜欢的词一首首抄下来,半个学期下来,竟也抄了大半本!当别人继续追星、大唱流行歌曲时,我却一门心思扑在了辞书里。这样莫名其妙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现在回想起来都难以置信。

半途而废作家梦

上世纪90年代初,中专要比大学吃香,因为中专学制短,出来就可以工作,而且多是包分配,读高中则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大学对农村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我庆幸自己选择了后面一条道路,顺利升入了县一中。

文理分科时,我选择了文科,原因自然是兴趣偏好。宋词和武侠小说,看似毫不相关的两样东西,机缘巧合,在我身上融合在了一起。它们不仅使我领略了文字之美,还让我看到了大千世界里纷繁复杂的人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

文科需要很大的阅读量,幸好学校里小小的图书室满足了我这个需求。从《黑骏马》到《平凡的世界》,从《红楼梦》到《史记》,从《牛虻》到《红与黑》,借到哪本读哪本,一路走来,阅读量竟也颇为可观。这个阶段的阅读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也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使我在后来的文科学习中游刃有余。

读的书多了,我对写作也越来越热衷,开始尝试第一次写诗,第一次交笔友,第一次向杂志社投稿,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不安分的心又有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如果我自己能写书该有多好!算起来我尝试着写过两本书——如果也算得上是书的话——一个是小说,另一个是一首长诗。

小说只开了头,没有完成。那是一本武侠小说。当时古龙小说打破了传统,俨然与金庸小说分庭抗礼,文科班里也是金庸古龙各有拥趸,常为谁更高明吵得不亦乐乎,甚至有古派粉丝自己写了一本武侠小说。虽说篇幅不长,但模仿古龙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班里就有一个人被热血冲昏头脑,发誓也要写一本金派风格的小说。那个人就是我。我清楚地记得从书名到主角再到故事,很费了点心思,还给它起了一个无比豪气的名字——《风华绝代》。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原因是古派那个同学的大作《剑花·烟雨·江南》被同学发现根本就是古龙的作品,(那时根本没有电脑和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检索)于是我的小说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诗倒是写完了。说起写诗这件事,它其实和两个事件有关,一是那时刚读完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它满足了一个少年人所有的诗意情怀和冒险想象,更让我对sonnet (十四行诗)如痴如醉,以至任何文字在我眼里都恨不得转换成sonnet。二是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上映。这部影片在当时轰动一时,不知引发了多少情窦初开的少年人浪漫的幻想。就影响力来看,说它是那个时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恐怕也不会有人反对。反正就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突发奇想,有了将电影改写成sonnet的念头。凭着记忆,我将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从画面转换为文字,再从文字转换为诗行,同时还要考虑押韵和字数。在我写作的时候,《唐璜》里海黛与唐璜相见的情景与电影里杰克和露丝相见的场景重合叠加,让我难以区分。就这样凭着一腔热情,大约一个月后,我完成了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现在回想,这两本东西实在是不像样子。武侠小说没完成就不必说了,那本所谓的“长诗”也就是分行押韻的文章而已,借了sonnet的壳,并不高明。

作家梦在繁重的学业负担和高考压力下不堪一击。高中生活其实是紧张而忙碌的。我所在的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加之周末补课,我们每月只能回家一次。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老师们在分科之后就在我们耳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词——大学。从这个词里,我们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虽不小,却也产生了无穷的动力——对未来的憧憬让人跃跃欲试,我产生了想要去看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的冲动。至于外面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则根本没有去想过;而改变现状的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年轻的心又有了新的梦想——大学梦。

当然,这是另外的故事了。

结语

我们回望过去时常常有种错觉,认为它们乏善可陈、暗淡无光。然而一旦回忆开始,你会发觉那些沉寂在记忆深处的过往鲜活而又生动。思绪所及之处,记忆的水波不断泛起涟漪:一件事牵出另一件事,一个人引出另一个人,甚至你觉得本已遗忘很久的某个人的一颦一笑、某个旧物的一道印痕都历历在目,清晰无比。这时你才发现,啊,我所经历的比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我的回顾里并没有过多谈到学业。不是它不重要,也不是我不热爱学习,而是学习生活本就单调,上课——考试——上课,往复循环,一成不变。而我认为,不同的时代里的少年们本就各自怀揣梦想,这些或奇怪或幼稚或缥缈的梦想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少年身上最具创造活力和热情的部分。那些没有实现的梦虽然看起来幼稚荒唐,但却引人回味,令人向往。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因为少年时期本就是一个有许多时间可以做梦、有很多机会可以犯错的人生阶段。有了这样的经历,人生才会打开,之后的道路也才能更为广阔,前进的步伐才会更为坚定。如果没了这样的记忆,人生不知该有多么无趣呢。

学生时代是个很神奇的时代,它是一个人最平庸而无力的时候,但同时也是最勇敢而无畏的时候;它代表着最乏味和单调的体制化与最珍贵的精神自由的融合。就像一张课桌的抽屉,即使被各种课本填满,总可以找到一个空位放上一本文集抑或是塞进一个画板。那些在学生时代透过各种栅栏照进我们心灵的阳光总会久久地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譬如,其实曾老师的侠客梦从来没有远离他,还记得那次为我们话剧演出演员争取权利的抗争,他眉宇间展露的正气,言辞中的血性,平静的语气中夹带着的一股傲气,恍若一名侠客,横眉冷对孤城戈壁。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时光让那个曾经锋芒毕露的少年成为了现在沉稳淡然的书生,将冷静与成熟嵌入了灵魂之中,但是当他俯仰吟诵之间,当他笑着和我们说起江湖武林之时,他心中那片天地中,梦想的种子早已经生根发芽,芳草萋萋了。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3)班 孙汐墨]

当我们提到“老师”这个词时,习惯性地会用“严肃认真”“不苟言笑”这样的词去修饰。然而事实是,老师也是从一个孩子长大起来的。当我看过这三个梦后,就更认识与了解曾老师——一位至今仍在坚持他的侠客梦的侠者。我认识的曾老师会在课上兴致勃勃地谈论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会在课余时间与我们分享他写的诗,会在iphone(苹果手机)发布会的第二天与我们讨论iPhone的美学。

三个梦看似只是年少时转瞬即逝的流光,但事实上这三个梦至今仍如北极星一般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老师的三个梦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熠熠生辉,它们是青春的热情与活力慢慢蜕变成为性格乃至人生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它们就是老师的“黄金时代”。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3)班 顾璐杰]

在讀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心里一直在说:“我不也是这样吗?”虽然曾老师和我看上去隔着近20年的代沟,但中学男生的爱好却并没有体现出丝毫的时代感。金庸武侠、港台音乐、古典诗词也同样令我着迷。尤其是我也很爱摘抄金庸小说里的诗词,闲着的时候在白纸上一遍又一遍地书写,心里一遍遍体会着年轻时瑛姑的百转柔肠,想象着杨过苦候小龙女16年的“尘满面、鬓如霜”。只是不同在于当我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少林易筋经》的时候不过是草草翻了几页,并没有依照着去练;而过早被繁重学业压着的我也无法拥有这么大的阅读量,更不必提当真模仿金庸去创作一部小说了。

不过,正因为两个时代的学生有很相像的课余生活,曾老师对我们来说显得更加亲切一些。他似乎总是知道我们在想些什么。我自然也更愿意去将自己的困惑与曾老师分享,其中当然也包括对武侠小说里某个人物的评析或对某个细节的理解。在上语文课时,曾老师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我们兴趣的了解,总是能吟出一首精彩的诗词或者讲一段新奇有趣的故事,我们也因此能被牢牢地吸引在语文课里。

学生时代的故事自然不只是简单的三个梦,但曾老师的这三个梦只怕是替万千中学生道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3)班 江闻涛]

时常回顾之前的学习生活,不免心生遗憾。爱好也好,梦想也罢,不过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留下的均是不深不浅的印记。少年时代的想法往往飘浮不定,找不到令人深刻铭记的信念和事。阅读此文时,消失在记忆中的零碎片段竟又涌现出来,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几个相似却又不相同的梦。我想起最早时厌倦金派武侠中的书生气,偏爱古龙小说的写意和画面感,却又在几年以后翻开《射雕英雄传》,从此抛开少不更事心浮气躁所产生的偏见。想起自己沉迷于《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正内容,几次试图探佚研究,却碍于工程浩大线索缺失只得放下。抄写背诵宋词对照着词谱填下几阕蹩脚的词句,还有坐火车只为听一场演唱会的追星时光。虽然时代不同,少年时对侠客英雄主义信条与生活的执着,对文字世界创造的向往却极为相似。成长的过程像是一点一点泯灭了荒唐可笑的梦,转而面向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与可能;但这些浅显幼稚的回忆里,却又蕴藏着最纯粹的理想主义。

何其幸运,在高中看似紧张的时光中还能逃离题海片刻,享受阅读,享受文字所带给人的慰藉。学生时代的故事里总是存在着一些启蒙者、引路人,给懵懂的少年以指引——也许在我的学生时代中,曾老师便是这样的人吧。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4)班 王 和]

延伸阅读
妇产科年度工作计划3篇  计划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标准有:计划的重要性、时
2023-06-15
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篇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工作职责,确定一下工作目标,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
2023-06-15
2021财务年度工作计划模板3篇  财务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的
2023-06-13
镇调解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模板范文3篇  人民调解工作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
2023-06-13
校园禁毒年度工作计划3篇  开展预防毒品、禁止毒品入侵专项宣传活动。举办两次禁毒知识专题课。通过上好
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