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计划 |

时间:

2021-08-04 09:47:27

|

【摘 要】在新媒体技术创造的网络文化中,高校的校园文化与异质文化发生了交流和碰撞,新媒体文化的兴起和恶性信息的泛滥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不同程度影响。因而,增强对媒介的本质认识,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媒体 手机 校园文化 建设

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提供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数据中,庞大的网民最大的构成群体就是学生,高达60%。

一、校园网络媒介使用情况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讯设备的不断完善,新媒体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在陌生,而最为常见的就是手机。手机综合症又叫手机依赖症,它作为现如今高校最为普遍的一种生活态度已经深深地印入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这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一)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以发放问卷为主要的调查模式,对象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在校学生,发放问卷为300份,本次调查采用分元素随机抽样的方法,为使调查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样本的选取力求全面覆盖到不同专业、年级、生源地、家庭背景等学生,以此达到项目研究的全面性。

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和对手机的使用情况,第二部分为受访学生对网络媒介传播的影响、认识和期待,以及手机应用于高校管理的态度和接受范围等,并且对所有调查问卷数据采用SPSS 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高校大学生机不离手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代病根,“拇指一族”正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随处可以看到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场景。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对于接受调查的300人中,76%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长度是5个小时以上,其次22%是在3个小时以上,只有2%的学生上课自习是不带手机(主观克制)。甚至有的学生手机流量包月,每月250个小时的流量,但是月月都能用完,这说明一个月至少有整整10天的时间是白白浪费到了手机上。

二、校园媒介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特征

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制度因内含一定的价值理念,因而会对个体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体在制度化的校园文化组织活动中获得价值的统一性,从而达到制度对大学精神的整合功能。因而,从功能作用上看,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育人功能,从宏观上形成了育人的氛围,在微观中形成具体的育人格局,这是校园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引入媒介素养教育

所谓媒介素养的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的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對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而在我国这正是绝大部分的青年学子所欠缺的。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而它建设的最终指向就是育人,它重在以制度引导价值观念,通过对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提供强有力的指引和保障。而校园媒介文化建设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价值引导作用

所谓的价值导向功能,是高校内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教育的作用。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校园文化的渲染,来发挥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发挥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有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现在90后和00后的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本身就具有“心理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干扰,没有评判是非能力”等特点,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就必须来营造一种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校园媒介价值观念来引导和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使用媒介的行为能力,最终使大学生自觉地接触媒介、解读媒介,利用媒介更好的为自己的学生和生活服务,形成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的价值导向。

2.行为规范作用

制度通常作为衡量学生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载体,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必须遵守学校的准则和规范。例如,《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是学生惩罚的主要形式,对大学生具有约束支配的功能。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校园媒介文化的建设使得文化制度化的校园风气变成一股隐形的约束和规范的力量,潜移默化的支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自觉的遵守和执行显性的规章制度,有效的抑制错误的观念,促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方向发展,逐步的内化为正确的网络观和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

3.目标激励功能

显性的校园媒介文化制度被认同后,就会被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从而形成集体意识,荣誉意识,责任意识等等内在动力,这些都会激励学生刻苦努力,而不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因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育人的载体,更是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的激励体。

4.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校园媒介文化的建设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的得到和改革和创新,网络媒介文化的不断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空缺,尤其是理工类的高职院校不免会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就业,轻素质”的教育理念,但是网络媒介文化传播快,覆盖面广,普及性高的特点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它不仅为人文素养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为学生开放式的互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深层次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媒介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施对策

在我国,媒介素养的关注始于90年代中后期。近几年来,我国有很多高校已经渐渐的开始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媒介素养的培育。例如,复旦大学创建了大陆第一个媒介素养网站,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开设媒介素养的公开课,但大多高校观念依然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机制,甚至处理问题方式仍是简单粗暴的说教和强制,更别说灵活的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

由于手机、电脑的普及,每个公民都具有自由发布信息的权利,其中不免一些不良信息的流出,甚至有些学生正是这些不良信息的发布者和制造者。大学生使用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关键是教育和引导。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我们应采取了“禁”不如“疏”的管理手段管理措施,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网络,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是非分辨的能力,理性、科学、有效地认知和享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成果。

(二)趋利避害,培养大学生正确认知媒介信息

通过周点名制度开展相关知識讲座和主题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从身体构造、身体疾病(颈椎疾病)、眼部疾病等多方面身体危害和心理危害入手,传输手机依赖综合症的危害,并且正确的了解媒介的相关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三)加强校园媒介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为了不让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之后于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首先要建立专属的校园媒介文化传播的广播电台,校报及网络中心,例如建立校园内部的网络广播,传媒中心或者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的参与、制作和传播健康的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建立健全的校园信息传播制度。例如,通过微信平台,电子显示屏等多媒体工具来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这也是加强大学生媒介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校园内的每个人都遵守传播制度,那也将有力的优化我们的校园环境,从而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大力重视,增加师资配比,在课程设计中开设有关校园文化建设及媒介素养的公选课,使得学生在这个方面形成良好的、系统的、权威的学习和解读,这样有利于通过媒介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和价值共识,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新媒体视阈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当今信息时代的新需求,更是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升的新挑战、新征程。

参考文献:

[1]张伟佳.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

[2]颜秉忠,王晓玲,葛春颖.论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构建[J].传媒观察,2012(9).

[3]康志贤.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大观周刊,2012(41).

[4]李红霞.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2010(09):14~17.

延伸阅读
【摘要】当前企业界和管理理论界对团队概念都热情高涨,热衷于探讨团队建设的要义,希图在团队建设和运作方
2022-02-19
摘要:幕末变局中,倒幕派发起王政复古,实现了权力革命,强化皇权的同时,又对其限制,以一君万民构造冻结
2022-02-10
印象中,他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身利落整洁的运动装包裹着高大挺拔的身躯,颈间挂着一只小巧的银哨指挥
2021-10-26
摘要: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浙江省属公立医院在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诸如财务监管人员派驻制度、资产清
2021-10-26
乡长、副乡长的选票分别为红黄两种颜色。相对于红选票来说,黄选票属于早熟品種——结果先出来。但江春雁却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