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材料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7-04 09:39:27

|

摘 要:按照我校“三实一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为适应湖北省战略性新型产业计划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应用性人才,强化材料物理专业特色—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通过实验体系的合理改革,以及实现3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的“3+1”式的培养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该文对材料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总结,提供一种新的材料物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关键词:材料物理专业 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平台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c)-0163-02

材料物理专业属于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培养初步掌握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开发的高级人才。根据学校定位不同,每所学校的材料物理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内涵并不完全相同,研究性大学偏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普通大学偏重于应用方面。我校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考虑到学生就业,专业方向偏重应用,因而实践教学对学生培养质量乃至专业方向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近年来,许多高校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保证本科生培养质量[2.3]。该文是在该校材料物理专业实践教学多年累积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够对同类专业建设有所借鉴。

1 实验体系建设

该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在材料物理专业的专业实验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材料物理专业成立之初,材料物理专业共有10门课程开设课内实验,总学时数80,实验项目共20项,在材料制备、合成与加工,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组织结构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开展实验室建设,有综合性试验的课程比例67%,综合性实验学时占总实验学时比例为56%。存在问题是实验项目分散,内在联系不强,不能很好突出材料科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校根据教育部高教改革精神,针对社会对人才不断提高的现状,在2009年提出了“三实一创” (“三实”指:实训、实验、实习,“一创”指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计划[4]。材料物理专业为贯彻学校教改精神,并突出本专业特色---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系列改革。对于整个实验体系重新规划,将原来分散在各个课程中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开设单独的实验课程,制定统一大纲,整合实验内容,避免重复内容,整合后的试验包含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使实验体系更加完备,并能反映材料科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整合后的实验课程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物理专业实验》以及《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实验》3门课程,总学时由原来的80个增加到108个,能反映材料科学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数达到80%以上。同时,为强化专业特色,在实验内容上进行创新,将与专业方向一致的部分可转化为实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在材料物理开设的3门实验课中,《材料物理专业实验》以及《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实验》全部实验均为科研转化而来。通过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研设备进行实验教学,一方面弥补教学经费不足;另一方面,让学生接触科研前沿,激发从事科研工作兴趣,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方式,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由于该校材料物理专业是依托学科而建,科研方向正好是专业培养方向,因此,实验体系改革能够强化专业特色。

2 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验平台的支持,针对该专业特色--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利用学校教学平台建设经费,通过成功申报《新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建设工程,搭建等离子体产生、诊断、应用的实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了解等离子体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应用方面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供了物质支持。除了进行《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实验》实验课程外,该平台还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学校设立的大学生校长科研基金,以及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对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方法,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充分利用依托学校的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作为创新实验平台的补充。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师科研项目,为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提供素材。将有些比较大的科研项目分解成适合大学生知识水平的小课题,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选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

3 实践环节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作用重大,创新之本在于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通过在企业实地教学,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2010年以前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鼓励学生采取“宜化模式”作毕业论文。所谓“宜化模式” 就是指课题来源于企业,结合工厂实际,其研究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即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真题真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有效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本专业近年来在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中有20.3%的学生采取“宜化模式”作毕业论文。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为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6],材料物理专业成功入选后,对课程体系又进行改革,实行“3+1”模式,即3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含工程实践和毕业论文,工程实践在合作企业进行,强化了办学与市场结合度,使培养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日益提高,除了掌握材料组成、结构、性能与应用等方面基本知识外,还要具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探索材料物理专业教学规律,兼容并蓄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才能培育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该文针对该校材料物理专业的特色,并结合科研平台条件,对材料物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改变了过去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教学模式,完善了实验教学的知识结构,丰富了实验内容,同时,大幅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实行3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的“3+1”的培养模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华.浅谈实践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15(7):147.

[2]杨迪武.材料物理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41.

[3]赵春霞,周静,韩京.材料物理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1):77-79.

[4]武汉工程大学以“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Z].

[5]王迎军,项聪,余其俊,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27-131.

[6]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通知[Z].

延伸阅读
2021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作为基层党支部,必须突出围绕职能、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好党的工作
2023-06-21
XX局党史学习教育2021上半年工作总结  按照建党100周年活动方案,开展好重温入党誓词、党课、诗
2023-06-20
2021年办公室人员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
2023-06-18
2021上半年医院党建工作总结  你知道总结怎么写么?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叙述,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客
2023-06-17
区商务局2021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围绕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rdq
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