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秘史

范文大全 |

时间:

2021-08-22 10:52:10

|

印刷术的起源

读过历史课本的小学生,都能随口说出雕版、活字等印刷术的关键字。而印刷术的想法是从何而得到的启蒙呢?让我们把镜头转向西安。

在西安有个好地方——碑林。碑林里大概有1800多块石碑,上刻无数名家的作品。作为一个遵纪守法兼有素质的旅游者,你只能看着王羲之的墨宝流口水,却不能搬一块儿回去。实在想收藏也不是没有办法,碑林附近的大叔大妈会把一张张微微湿润的宣纸覆在石碑上,先用软锤敲打,让刻字部分的纸张微微凹下,再用沾好了墨的布团轻轻拍打,仔细地将石碑上的文字和画作拓下来。这样,你就能拥有一份石碑上文字和图案的复制品,用专业点儿的话说,这叫拓片。中国古人尤其喜欢在石碑和自然山体上刻字,不管是“始皇帝到泰山一游”还是名篇佳作,统统刻在石头上。刻在石头上的,这是正版。但是这种正版只一份,又拿不走,在真正的印刷术发明之前,无数名篇名作就是通过这种叫“拓片”的山寨货自发地流传开来的。这种直接利用石板的拓印技术,为之后的雕版印刷技术提供了灵感和基础。

除了拓印技术外,雕版印刷的灵感来源还有出现得相当早的印染。印染是指在木板上雕刻出花纹图案,涂上染料之后再印在布上。印染技术的发明相当早,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件公元前一百多年的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印染技术的出现当然比长沙马王堆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但是,要说到灵感,连印染技术也算不上最早——还记得任何一部宫廷戏里都会出现的玉玺么?不管再牛×的玉玺,说穿了它就是大印。而印章这个东西早在先秦就有,还不是皇室专有。官员们的印上一般都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等。印纹当然是反体的,等公文写好,用绳子扎上,再往扎绳子的地方摔一块湿泥巴,用印一盖,做个泥封。泥上就印清楚了印上内容,不光可以标明来信的对象,还有保密作用——西方也很喜欢玩儿在封口上滴蜡盖家徽这一套。等纸张出现之后,泥封变成纸封,印章自然就盖在纸的封口上。在北齐时(公元6世纪中期)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做得很大,雕个大木印跟雕个雕版相去无几。晋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里写道,道家当时用的大木印有四寸见方(13.5cm×13.5cm左右),上刻120个字,实足一块雕版。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要从印章和印染技术想到雕版,甚至从印章想到活字,这简直就是显而易见、一拍脑袋就能想到的东西。但这无非是我们已经知道了活字印刷,用现代的思维套在古人身上充当事后诸葛亮罢了。印章、印染技术和拓印技术为雕版印刷打下了基础,但或限于使用、承载的材质,或者限于它们的使用方式,都只能称之为印刷术的源头,而并非真正的印刷术。古代的雕版印刷

印刷术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尤其是雕版印刷的发明历程,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线。和碑文的拓印技术一样,雕版印刷并非作为印刷行业出现,而是最初在小范围内开始应用,再逐步推广与传播,进而形成产业。我们无法推断雕版印刷具体发明的时间,只能通过目前仅存的文物来推断它的大致年代。目前一般认为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现存最早的有年月可考的印刷品,是一卷在敦煌出土的《金刚经》。这卷经书用雕版印在七张纸上,七张纸粘连起来长约16尺,宽约1尺,卷首印着木刻的佛教图画。从卷末的“仙童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可推断,这件印刷品印制于唐代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距今约有一千多年历史,但这并不能说明雕版印刷发明就是成通九年。这卷《金刚经》无论是字体、图画还是用墨的墨色都具有极高的技术水平,同时雕版和印墨的配置都相当讲究,因此不会是雕版印刷的初期作品。可以推断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应该要比这部《金刚经》早得多。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相当盛行,印书点遍布陕西、河南、四川、江苏、浙江、江西一带,长安和成都是当时印书业的中心。到了宋朝,印刷所用的纸张和墨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在图书的装帧上也从唐朝和五代的卷册装发展为册页装和散页装,在雕版上更是多采用唐朝颜真卿、柳公权等人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不论官刻、私刻还是坊刻,页页都字迹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到了明朝,在官刻、私刻和坊刻中最为突出的是坊刻,他们不再像宋朝一样大量采用书法家的字体作为雕版字体,而是创造出了被称为“匠体字”的标准印刷字体。使用这种字体,写工和刻工只需要掌握横轻竖重的姿态特点,就可以刻制书版,而不需要再请书法高手,降低了写工和刻工的门槛,使得工效大大提高。虽然这种又被称为“宋体字”的“匠体字”和我们现在的宋体字有很大不同,但同样起到了统一印刷体印书用字的作用。此外,明代将起源于元代的套印技术发扬光大,在双色套印之外,还采用三色、四色甚至五色来雕版套印图书和版画等图画作品。

Tips 谁发明了雕版印刷?

现今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在韩国出土的《无垢净光大陀罗经》,经卷上没有标明年份,但根据经文中出现了几个武则天在位时期创造的新字可以推断,这部经文大致印刷于公元704~751年间。虽然宇宙第一种族认为这是他们自己印刷的,但大部分中外学者还是认为这部佛经是公元8世纪初期唐朝的印本,由中国带往朝鲜当做礼物的。总之,说到雕版印刷术起源于中国的观点,除了韩国人,想必是没多少人会反对的。

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尽管雕版印刷术为图书的生产和传播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但雕版印书依然有着巨大的缺憾。雕版的刻制技艺难以掌握,对工人的水平要求极高;而每刻制一套书籍需要耗费大量的书版,一旦中间出现错漏,往往整块雕版都需要重置,对人力、物力浪费极大;刻好的雕版的保管、管理也相当困难。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著名的Geek沈括童鞋的《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北宋年间(11世纪中期)毕异发明陶活字进行印刷的过程,其中对活字的尺寸大小、制作、使用、管理以及材料选择的优劣等均有非常详细的记述。从沈括的记载中看出,毕异曾经用自己制作的陶活字印刷过图书,但是图书未能得到流传,连他制作的活字也已经失传。在毕昇发明陶活字之后很长时间,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得到推广运用,也没有活字印刷图书的留存和活字印书的记载,活字印刷术一直沉寂下来。到了宋末元初,有人发明了用锡来铸造金属活字,这比古登堡在15世纪中期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早了200年。然而锡活字本身硬度不够,不够抗压,当时中国使用的水溶性墨和金属锡的粘合也不好,导致用锡活字印刷的效果不佳,且活字本身寿命不长,因此,也未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西方不承认中国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也大多基于这些理由。

毕异在发明陶活字时,也曾对木活字进行过实验。但他认

为木活字易和纸板的蜡灰粘连不易起出,且木质沾水后容易发生形变,导致印刷效果不佳,而最终选择了陶活进。他先是选用木质坚硬、较难形变的木质制作活字,再舍弃了毕异用蜡药固定活字的方式,而采用竹片塞垫和挤紧的方式来对活字进行固定,以解决木活字排版后不易起出的问题,并发明了便于活字工人捡字的转轮排字架。相比毕昇发明的陶活字和元初的锡活字,木活字与当时的中国墨结合得好,印制清楚,也不易破损,可谓优势巨大。

到了明代,木活字才开始被大量使用作为书籍印刷的手段,印小说,也印家谱。到了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北京出现了木活字印刷的《邸报》,开启了我国活字报纸印刷业的开端。此外,明朝开始用铜和铅制作活字。其中铜活字因为其印刷精美而得以盛行。但美中不足的是,铜活字的制造成本极为昂贵,并非一般的小型作坊和私人负担得起。因此,铜活字印刷的书籍为当时读书人极为珍视。到了清代,铜、锡、铅、陶、磁等活字在印刷中都有使用,然而最为盛行的还是木活字,《四库全书》就是用木活字印刷的。

西方近代的印刷术

我国自唐代起就和日本、朝鲜等国有着密切的交往联系。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亦随着文化交流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地,而被广泛的运用。而在印刷术之前,中国的造纸术就通过各种渠道传人西方,其造纸工艺方法类似于中国,这为印刷术在西方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元代,中国和欧洲的交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蒙古人的远征,将东方的文化带到西方,一是西方的传教士也多次来到中国,回国时也带去了中国的印刷技术。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旅居多年,在他的《游记》中,叙述了中国印刷纸币的情况。他的这些介绍,使欧洲人知道了中国的印刷情况。据说,在这一时期,也有人把中国的印刷品及雕版带到欧洲。

铅活字凸版

在毕异发明陶活字之后约200年,德国的约翰内斯·古登堡在欧洲发明了铅活字。他先挑选出一种和手写体区别不大的歌德字体Texfura作为范本,再制作出字母和符号的钢模,将钢模压制在软铜块上形成空心的铜模。铜模压好之后,倒入混合了锑、锡和少量铋金属的铅溶液,溶液冷却之后就制成了铅活字。在制作工艺上,中国的铜活字多为刻制,铜活字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方能刻制。而铅活字采用浇铸法进行铸造,铸字的速度大为提高。而这种加入了多种金属的铅合金活字在抗压和印刷的清晰度方面也有着极佳的表现。活字的问题解决之后,古登堡又对油墨进行改良,发明了脂溶性的印刷油墨,以解决金属活字对水溶性墨吸附性差,易导致印刷不清的弊病。为了进一步提高印刷效率,他又发明了木制印刷机。

由于古登堡发明的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较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效率更高,并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印刷,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大面积推广。因此,国外不少学者倾向于认为古登堡才是活字印刷术的真正发明人。毕竟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起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技术上的确落后了不少,而且这门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几乎没啥应用。不仅如此,中国近代的铅活字制作技术和印刷机还是19世纪初期由西方传人的,难怪西方人不认可老毕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

泥版、纸型铅版(凸版)

铅活字大大提高了书籍传播的速度,但如果在不同地方需要同时大量印刷同样的内容的话,活字的排版和捡字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凸版印刷术中的泥版和纸型铅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泥版、纸型浇铸铅版制成的印版,通常称其为“复制版”。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是首先按要求排成与铅活字版直接印刷完全相同的活字版,再以活字版为母版用泥或专用厚纸压制成称作泥型或纸型的阴文型版,然后用泥型或纸型浇铸铅版。一副纸型可以浇铸铅版十余次。这样,铅活字版排好后,一经打成纸型,即可拆版还字,留存纸型待用。纸型不仅便于保存,且因其轻便,可以运往遥远的外地后,再铸为铅版,进行多地印刷。纸型是法国人谢罗于1829年发明的,这种发明为书刊尤其是报纸的印刷与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石版(平版)

无论是雕版印刷术还是活字印刷术,乃至于近代的照相铜锌版,都属于着墨部分高于制版平面的凸版印刷。而平版印刷技术是用图文与空白部分几乎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印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石版印刷、珂罗版印刷和间接平版印刷三种印刷方式。

1798年,被尊称为“石版或平版印刷之父”的阿罗斯·塞纳菲尔德发明了平版印刷中的石版印刷。他先选取质地细密且吸水性强的石版,在上面用脂肪性的油墨书写和绘画反向的文字和图案。再将石版用水和树胶的溶液进行润湿。没有沾染油墨的部分将吸收水分,而有图案的部分则因有脂肪性的油墨而排斥水分。经将白纸放于版上加压后,油墨就转印到了白纸上。利用水和油脂的不相混合的原理,从而实现了印刷的目的。这种印刷方式和以往的凸版印刷不同,被称为化学印刷。

雕刻凹版

1460年,意大利人菲尼格拉发明了雕刻金属凹版印刷、祛。这种印刷祛是指在金属版材上用手工雕刻出原稿图文后把油墨填入凹槽处,再将纸张覆盖在版材表面重压以让油墨转印到纸张上。凹版印刷出的图案油墨微微向上凸起,印刷效果相当精美。最初的雕刻凹版是手工雕刻,1613年德国人格雷夫发明了腐蚀式凹版印刷,采用药水来腐蚀版材,大大提高了制版效率。后来又演变出机械雕刻凹版,可直接作为印版,也可用电铸法及压制法复制多块印版。此种方法主要用于印制票证等,亦可用于印染。在清朝光绪卅一年(1908年),著名的商务印刷馆聘请日本技师来教授雕刻凹版印刷术,对我国的印刷术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照相铜锌版(凸版)

照相铜锌版不是指铜锌合金,而是照相铜版和照相锌版的合称,这种技术由法国人稽禄脱发明于1855年,19世纪末传人中国。制作时先把原稿拍摄成阴相的底片,再把底片贴在涂有感光膜的铜版或锌版上曝光。曝光之后,底片上的图文就转印到了金属版表面。在转印后的金属版上涂抹腐蚀性药液,将金属版腐蚀成图文部分高于金属版平面的凸版,即可进行凸版印刷。有了照相铜锌版技术,凸版印刷便不仅仅局限于手工雕刻或浇铸出的图案和文字,而可以对图像、照片进行相当准确和精细的刻画。其中锌版多用于印刷单色线条的图案,而铜版则可以通过在拍摄底片时加入网目版(1882年德国人縻生白克发明),就好像日本漫画家用网点纸来美化画稿一样,通过网目的粗细来表达原图片的灰度深浅层次。甚至还可以利用在拍摄照片时在镜头上加装红、绿、蓝三色的滤色镜,来实现对复杂图案的套色印刷。

金属平版和间接平版

金属平版印刷的原理来自塞纳菲尔德的石版印刷,他曾于1817年尝试过利用锌版代替石版,主要是为了解决石版笨重的缺点。到1868年,用金属薄版代替石版才得以付诸实施。两者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在金属版或石版上绘上反向图案,再直接印刷到纸面

上。而美国人鲁贝尔于19世纪初发明的间接平版印刷则是先在金属版上正向印刷图案,再将正向图案转印到橡皮圆筒上形成反向图案,再由橡皮圆筒将油墨转印到纸张上。期间金属版不与纸张直接接触。这种间接平版印刷,比金属版直接印刷,无论印刷耐印率、印刷速度,还是印刷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珂罗版(平版)

1852年英国科学家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发现了经重铬酸盐处理的明胶膜层见光会发生硬化的现象,奠定了珂罗版印刷制版的基础和实践。德国慕尼黑的摄影师约瑟芬·阿尔伯特于1869年前后发明了珂罗版印刷。珂罗版印刷的基版是玻璃版。将厚度在6-10mm之间的玻璃版用金刚砂研磨,使其表面产生细小的砂目,以增强玻璃版对感光胶层的粘着力。在玻璃板上涂抹上均匀的感光明胶铬盐,然后通过晒版、曝光(方法同照相制版)让感光明胶产生不同程度的硬化。最后洗去未硬化的明胶,使用玻璃版进行滚墨印刷。珂罗版印品精良,多用于珍贵图片、绘画、碑帖及文献。

照相凹版

1826年法国人尼布斯发明了照相凹版法。照相凹版即采用照相方法制成的凹版制版,它的图像部分低于空白的凹印版。照相凹版技术主要用于由B票的印刷≯用三原色油墨进行套印,即可印出色彩与原稿相符的邮票;为了表现画面的深暗部分,有时再增加黑版、灰版或其他色版套印,称为“四色版”、“五色版”。照相凹版表现能力很强,用三色版或四色版,就能印制出刷色效果比较好的邮票。

当代印刷技术的飞跃

从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开始,几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凸版、凹版,还是平版印刷,在技术上都在不断创新并进步着。尤其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由于电子计算机和激光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制版印刷技术也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激光照排技术提高了照相制版的图文质量,也使得汉字照排的处理效率有了一个飞跃;经过电子编程的高精度机械、激光雕刻技术被运用于刻制之中,使得版材的雕刻精度和制作速度都大大提高,印制的图案也愈加细致和精美;而各种高分子感光涂料和电子分色机的发明,则使用更为复杂和精确的多色印刷得到了发展。从整个行业采用的印刷方式来看,凸版印刷由盛转衰,平版印刷正蓬勃兴起,而凹版也紧随平版的步伐再次振兴。下面就来看看现代印刷工业最重要的三项技术——激光照排、平版胶印以及电子分色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照相排版系统:第一代照相排字机为手动式,是匈牙利人普罗兹索尔德(E.Przsolt)在1896年发明的。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借助透镜成像原理,与打字机的机械结构相结合,进行文字排版,把所需要的文字,经过选字装置选择,由光源将文字通过透镜系统成像在感光材料上。之后照排系统又经历了自动光机式和电子式的阶段,1976年,英国蒙纳公司将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了照相排字机上。激光照排机的基本功能是将经过RIP(光机图象处理器)设备加工处理的图文合一的页面进行曝光,再输出分色胶片(CMYK四色)制版印刷。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中国科学家王选于1974年发明的,多亏了他,早期的《Geek》才能这么快的印刷出版。当然现在的《Geek》已经用上了最新一代的激光照排系统,不需要经过感光材料就能直接制版,连胶片都省了。

平版胶印技术:从古登堡发明铅活字以来,几百年来凸版铅字印刷都是全球印刷行业的主流,直到20世纪初,美国人艾拉·华盛顿·鲁贝尔(1903年)和德国人卡斯帕尔·赫尔曼(1906年)共同发明了胶印技术,商业印刷技术才发生了彻底的革命。胶印其实就是间接平版印刷的一种,在胶印工艺中,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相对其他的印刷工艺,胶印印版的制作速度更决、更简单也更便宜,同时还能确保稳定的高印刷质量。发明胶印技术后的100年,轮转和单张纸胶印已经占据了整个印刷传媒工业生产的70%。可以说,胶印技术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没有之一。

电子分色技术:最早的分色技术是采用在照相时加装三原色滤镜进行分色,再进行分色印刷以实现彩印。而1954年由美国人发明的电子分色机则采用光电扫描的方法。60年代中期,英国的克罗斯菲尔德公司、联邦德国的海尔公司及大日本网点版制造株式会社都先后制造了电子分色机,并且不断改进完善,6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上的分色机绝大部分是这三家公司制造的。现代的电子分色机均利用电子计算机作图像分色信号运算,使印刷的颜色还原度更加丰富和接近真实物体。不过随着数码摄影的普及,需要电分扫描的相片等彩色图稿越来越少,电分机的市场规模也大幅度缩水。

印刷术的数字化时代

随着与印刷密切相关的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Internet的广泛应用,新一代的印刷术呼之欲出。1998年,海德堡公司在英国伯明翰印刷设备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海德堡速霸74DI数字印刷机,其革命性的在机直接成像过程大大简化了印刷生产的步骤,使印刷机变得简单易用,同时印刷过程可以完全控制,印刷效率大大提高。74DI能在11分钟内完成印刷的全部准备过程,这在传统印刷过程中绝对是不可想像的。从这一天起,74DI开创了数字印刷(computer to paper/printer,CTP)的新时代。传统的印刷需要通过印版来完成,印刷中的每一印品完全相同,而数字印刷是把计算机处理好的数字化信息直接输出到纸张或其他基材上去的印刷术,所以它无需经过制版,输出信息也是随机可变的,从而开拓了个性化印刷与可变信息印刷的概念与做法,还能实现按需印刷。数字化印刷信息还可存储起来,以备需要时通过网络随时输出。目前来看数字印刷尚不够成熟,不过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

Tips 英文的“磅”和中文的“字号”

用过word的童鞋都知道,中文汉字的大小用“字号”表示,如初号(不是指初号机)、小初、一号……七号、八号,“数值”越大,字越小、而英文字母的大小用“磅”来表示,如4、4、5、10……48、72,数值越大,字符的尺寸越大。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初号=42磅(字高14.82毫米),八号=5磅(字高1.76毫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计量单位的不矧呢?其实磅数制又叫点数制,1737年法国铸字者佛尼尔以当时最普通的12个铅字(Cicero字体)为标准尺度,定为2英寸,每英寸分为12等份,第1份的1/6叫做1点,这样,每英寸就等于72点,之后欧洲和美国采用的点数制都脱胎于佛氏点制,英文中的“磅(Point)”由此而来。至于汉字的大小尺寸,自活字印刷术发明以来一赢没有一个统一的规格,赢到1858年才由美国的威利姆·姜别利根据美国当时铅字的大小制定了汉字大小的标准,称为字号。这下明白了吧,“字号”和“磅”根本就是一家人。

《Geek》有话说

尽管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在西方学术界没有得到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伟大发明一般的崇高地位,但一千多年的印刷出版史仍然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时至今日,虽然随着Internet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信息开始通过网络而非实物的方式进行传播,印刷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受到了削弱,但在产品外包装、户外实体广告、个性印刷定制等方面,印刷术仍然向着更高效、更精美、印刷材质更广泛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家传统纸质媒体,《Geek》相信,印刷术依然会和过去一样,加快人类知识的传播,吹旺人类文明的火种。

延伸阅读
大学生旷课检讨书范文3篇  在不小心犯错后,为了避免再犯,我们要通过写检讨书来反省,在写检讨书的时候
2023-06-21
学生抄作业检讨书模板3篇  作为一名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是我们的责任,抄袭作业是不对。面对这种情况,那
2023-06-18
学生卫生检讨书范本  经过这次的错误我也意识到了很多的事情,也认识了很多自己在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2023-06-13
打架检讨素材报告五篇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老师,希望您不要生气,我
2023-06-11
小学生犯错检讨材料四篇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长得比班里所有人都要高,要让他们都抬起头来看我,要让以
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