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战国蕉叶纹青铜壶的保护修复

范文大全 |

时间:

2021-08-19 10:51:00

|

zoޛ)jiZ总结。希望以此为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二、保存现状

两个青铜壶为一对,大小基本相同,通高(修复后)36.0厘米,口径11.7厘米,圈足直径15.5厘米,壁厚4.8厘米。纹饰完全一样,盛酒(水)器,皆为圈足,造型特点是束颈、鼓腹,颈下两侧有环,无盖。出土时破损十分严重,几乎看不出形状。大部分碎片被收集,但仍有很少的部分碎片丢失,丢失的碎片根据另一个壶的相应部分复制而来,碎片内外侧有附着泥,简单拼接后发现两个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从图1可以看出其破损十分严重,壶1曾进行过尝试性保护修复,壶体附有石膏并缠有铁丝。两件器物整体结构稳定,表面基本锈蚀物相同,均是大面积的普通绿锈、红锈(少部分)和土锈(里侧较多)。

三、青铜壶保护修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流程

1.建立修复档案

在保护修复前先对器物进行科学绘图、照相等全面资料的采集、整理。从不同角度拍数码照片若干张。通过对器物的初步观察结合仪器分析,对修复对象的保存状况和制作工艺有了基本的了解。加上对器物考古资料、背景知识的查阅了解,在此基础上便可制定出大致的修复方案,同时,在修复过程中不断地深入了解修复对象,从而改进具体的修复实施工艺。

2.表面清洗、去污处理

清洗器具:毛刷、压舌片、智能超声波清洗器、手术刀、洁牙机、脱脂棉、无水乙醇、洗耳球、牙签、棉签等。

清洗过程:遵从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原则,采用机械清洗法。壶内侧、底部及碎片上附着的泥土,先用无水乙醇润湿,再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一些较硬、附着力较强的用手术刀、洁牙机、牙签等工具用机械的方法将泥土清除。注意,清理的时候必须是有选择性的,一些有用的信息必须保留下来。由于壶体表面未见有害锈,用毛刷将壶体锈层较多的地方清除数遍。

3.缓蚀处理与封护加固

在腐蚀介质中添加微量或少量缓蚀剂,使金属材料在该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度明显降低,但同时仍保留该金属材料本来的物理机械性能,即称为缓蚀。将青铜壶碎片放在2%的BTA乙醇溶液浸泡36-48小时 ,然后取出自然干燥。用毛刷将1.5%BTA乙醇和2% B72丙酮混合溶液在器物整个壶体均匀涂刷一遍。充分反应后取出干燥,若出现BTA结晶,用乙醇擦拭干净。

4.残片焊接、圆环补配

将器物残片间的接缝处锉出新茬口,点上镪水,然后逐一焊接。焊接时应注意观察纹饰是否对齐,残片间的弧度是否对准。将小残片焊接成几个大片后,再将这几大片进行拼合焊接,这样一个壶的大体轮廓出来了。由于圈足破成多个小块,为增强圈足底部整体强度,对圈足残缺部分用铜片补配焊接。其中一件铜壶器物下腹部位残缺太多,而无法确定其腹部弧度大小,只有将已焊好的圈足与器腹断裂缝处对齐,再用铁丝绕住器腹来确定残缺部分的大小及弧度,并用铜片敲打出残缺弧度大小并焊接好。由于埋藏环境的原因,铺首的圆环部分锈蚀严重,而且牢牢地和器身锈蚀在一起,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月牙形,要将其复原,首先要把其从器身上分离出来,这时既不能把腐蚀得很脆弱的残存圆环折断,又不能伤及器身,只能用专有工具(牙科器械)一点点剥离,慢慢地松动,最后从器身上分离出来。壶耳两环上的纹饰已酥松,为防止掉落将两环放入胶液浸泡加固,并将两环残缺部位用铜丝弯出弧度并焊接好。遵循材料可逆性、安全耐久性等保护修复原则,在碎片与碎片的接缝处锉出新茬口,对齐焊口,进行焊接。焊接好后将焊锡磨平。铜壶腹下部与圈足连接处缺少三分之一,残缺过大,考虑到器身弧度的应力和青铜壶整体的牢固性,缺少的部分采用铜片补配焊接。最后将圈足与器物腹部原始断裂缝对齐焊好。原器物上的铅锡补配块,纹饰粗且刻槽浅及不好上色作旧的等原因,采用环氧树脂胶加矿物颜料进行补配。

5.清理焊道、补腻、打磨

青铜器修复的焊道、粘接缝隙的处理虽然不像瓷器那样要求极为严格,但是任何一点缝隙的不平整都会对下一步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每一步工序都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有任何的“失误”的。前面的一道工序为后面一道工序打基础。前面工序做到位了,才能保证后面工序的顺利进行。焊接后的焊道、环氧胶填补处,都需要认真打磨,可以选择电磨机配以相适应的磨头以及砂布等设备材料,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打磨的残留,放入干燥箱完全干燥后就可以填补腻子了。将腻子添加一些矿物颜料调和均匀填补在清理后焊道及粘接后的缝隙里。

6.纹饰的制作(雕刻)

器物残片间的接缝处用环氧树脂调矿物颜料完全补平,待干后将所有补配处用雕刻刀逐一按原纹饰雕刻。注意,雕刻之前必须根据照片反复比对,确实的部分依据纹饰的周期性和统一性,掌握其根本规律,绝不可妄加揣测,随意发挥。绘出首尾相继,与原纹饰完美契合的纹饰后便可进行雕刻,雕刻时注意纹饰深度与斜度的把握,完成后使之成为一个完好的整体。雕刻完后如图3所示。

7.做旧

纹饰做好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还只是与铜壶色彩相差甚远的现代修复材料,焊接与粘接痕迹清晰可见,基于我馆文物保护修复对美的要求:远看无异,近看有别。需要将这部分做出与周围色彩相近的效果,按照既定修复方案中的方法,仔细观察这一对壶,首先要根据补配处周边的颜色做出整体的大效果,采用矿物颜料分别在大效果图上做出花纹的颜色,矿物原料有时间久远不易褪色的优点。这时可根据整体效果中还缺少的色彩、层次作些细致的局部处理,直至和周边的颜色浑然一体。作旧时紧紧遵循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修旧如故,最小干预,只在焊接补配和粘接修复的地方上作旧,着色作旧前,要观察所要作旧文物的底部锈色。使修复部位达到与周围锈色相适应的效果。保护修复后的青铜壶1、2如图4所示。

四、春秋战国青铜纹饰赏析

1.概述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尤其是手工业得到大力发展,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青铜工艺处于巅峰向衰落的过渡期。与西周及商代相比,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形制由原来的威严、庄重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器形。实用铜器增多,制作亦日渐精巧。青铜器铭文(个别的例外)大多变短,像西周那种通过铸刻长铭文来显示赫赫家史或宣扬礼制的青铜器基本上消失了。青铜纹饰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带有威严神秘气氛的兽面纹变为简练的几何纹,上述一对青铜壶即是;一是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装饰手法,纹饰刻镂更浅细,前期之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新工艺(失蜡法、镶嵌、刻纹)的改进和推广,使青铜器走向了华丽而精致的新时期。失蜡法是铸造青铜器的高超技术,其优点可以使青铜器纹饰更为细腻多样而精致复杂,它的运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青铜器的铸造水平。镶嵌(或错金银)技术运用于青铜图案装饰,可使青铜器的造型多变、纹饰繁缛、绚烂多彩。因为镶嵌用的饰物金、银、铅、玉、绿松石、红铜等质地不同、色泽不同,与青铜器表面颜色形成对比,因此镶嵌纹饰醒目、突出。刻纹铜器的纹饰,制作起来更方便,纹饰题材比以前更宽广了。总的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审美功能被强调、突出,神秘礼制成分几乎没有了。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以精致、实用为美的新观念,虽然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但是仍有许多精美的青铜器物产生。

2.战国青铜壶赏析

下面对我馆(长沙市博物馆)的这对青铜壶纹饰进行简单的分析,由于两个壶的纹饰完全一样,这里挑选任意一个进行赏析:

由图5可以清晰的看出此壶布满纹饰,可分为六层,主体纹饰有两种,我们分别给出细节放大图,即第一层的蕉叶纹(三角纹)和第二、第四、第六层的变形龙纹。第三、第五层则为二者交融。可谓相得益彰,惟妙惟肖,堪称精美。从纹饰槽口深度及部分残留物(图5.2红圈内所示)来看,极有可能嵌绿松石或嵌红铜,由于千年的腐蚀及在出土时受到破坏,已经全部脱落。

3.纹饰特征鉴赏

春秋战国时期的纹饰风格在经历商、周的形成和鼎盛期后进入了转变和更新期。伴随着时代文化的延续的继承,春秋早期的青铜艺术必然仍是西周中晚期的继承和延续,各诸侯国的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部分诸侯国铸造技术略显肤浅,实力雄厚的大国则精美器较多。兽面、神灵之类的肃穆造型在西周中、晚期已完全转变为简洁、明快的几何纹饰风格。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几何纹主要是以点、线、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要素构成,大致有重环纹(图6)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云雷纹、网纹、雷纹等,人事活动纹饰则有宴乐、采桑、渔猎、攻战等生活图景。它们具有图案化的倾向,而不再有神秘的意味。并且这时的纹饰中有了大量的宴乐渔猎等生活场面,非常富有时代气息,此时盛行的几何纹样还有几种,窃曲纹实际上是象形、凤(鸟)纹(图7)和夔龙纹的变体,云雷纹则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另外还有波浪纹、回旋纹、云目纹等等。由于几何纹饰的盛行,过去的对称图式也退居次要,随之而起的是多层二方连续纹样。随着周王朝的衰落,青铜器作为王室礼器、祭祀器的社会功能逐渐减衰,逐渐转向以日用器皿为主,纹饰较前期更为精巧,手法多样,表现自由,逐渐由简洁朴素转向富丽繁华。春秋战国青铜器装饰最流行的蟠龙纹华美繁缛。这种以龙为主题的纹饰既可以作为极富装饰效果的地纹,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装饰主题。龙纹的优美曲线能展开各种变化和组合,可以满足不同造型需要。当然这类具有可变性和运动性的装饰纹样能够在春秋战国盛行,跟时人对龙产生的各种奇妙的幻想不无关系。战国时期以社会生活的场面为主题的装饰进入画面,这在青铜装饰史上是重大的变化。以绘画形式运用镶嵌或镂刻技术的装饰图案包括宴饮、乐舞、狩猎、战争、采桑、酿酒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著名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纹壶”堪称此类装饰的代表(图8、图9)。器身自上而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参差两层,以独特的线刻和剪影的方式表现各种格斗、竞射、划船、采桑、犒赏等场景。

第一道表现射礼和侯妃采桑;

第二道表现飨食礼、弋射等;

第三道表现水陆攻战场面。

尺寸:通高40.7厘米,口径10.9厘米

图中人物、器具、走兽等都取剪影形式,动作特征鲜明,叙事清晰。将妇女在树上采桑的情景表现得富于抒情色彩。弋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射雁的不同时间过程。水陆攻战表现在攻城和水战中异常激烈的战争场景。各区既有不同主题,又以花纹联系相互呼应,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其工艺是以锋利的刃具在铜器上錾刻的。因数量稀少而弥足珍贵;又因其前所未有而标新立异。作为艺术创造与表现,它构成严密,变化多端;抽象概括,形象优美;情节逼真,刻画精彩;饱满而生动,充实且浪漫。鲜明地反映出战国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由此深入,可见西周末期的“礼崩乐坏”,成为了以“奋争”为美的水陆攻战纹饰得以生发的精神沃土。它所展现的人对自身力量的觉醒与信心,对拼搏勇武精神的崇尚与赞扬,都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可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制度、文化风尚、学术思想的变革与进步,并导致人对命运主宰者的看法的改变,是青铜纹饰演化的潜在原因。

五、结语

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特征,就要搞清楚从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的纹饰发展的脉络,商代流行纹饰为“兽面纹”、“夔纹”、“龙纹”、“蝉纹”、“云雷纹”等;而西周前期与商代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是周人有自己的信仰,祖岐山,“凤”文化直接在青铜器上得以显现,因此更多出现了“凤纹”、“鸟纹”、“象纹”等,后期则跟青铜器总体呈下滑趋势相符,以“窃曲纹”、“环带纹”、“瓦纹”等为代表,逐渐变得简单、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两种趋势:一是简化,出现“绳纹”(也称“绚纹”)、“卧蚕纹”、“水波纹”、“象鼻纹”等;一是更加繁复和精美,最突出的是表现战争、狩猎、采桑、车马、宴乐的人物活动场面,这种活泼雄放、生机勃勃的纹饰与商周时期的艺用风格已全然异趣了,充满浪漫色彩。但是后期由于铁器的出现,漆器以及陶瓷器的发展,青铜文化在历经了约2000年之后渐渐消弱,至秦汉后,甚至逐渐消失,但青铜纹饰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其他艺术的发展。了解纹饰的时代特征,对于判别青铜器的真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这种鉴定方法要结合器物的器形特征、铸造工艺特点等综合考察。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9.第一版.

[2].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9.1.

[3].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朱献军.对战国时期青铜器水陆攻战纹饰的研究.2004,6.

延伸阅读
小妇人长篇小说读后感范例  该作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
2023-06-21
武松打虎读后感范文五篇  《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著名的小说作家施耐庵,书里写了很多英雄好汉的故
2023-06-21
《呐喊》高一读后感800字范文  鲁迅,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弃医从文,为的是不
2023-06-21
遇见未知的自己小说读后感范文  《遇见未知的自己》以其简简单单的写作风格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
2023-06-20
了解昆虫的世界,使我大开眼界,但我更佩服法布尔探索大自然而付出的精神和他那种百折不挠的毅力,以下是工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