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研究

文秘知识 |

时间:

2021-08-03 09:42:04

|

少数民族地区代际贫困突出,贫困程度较深,因此,要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成效,必须正确定位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借由案件剖析,笔者力图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案例中暴露出的职业观念缺乏、招生困难、办学条件落后、就业质量较低等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亟须从精准定位生源、精准就业培养、精准投入等寻求解决途径。

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017年11月24日,云南首例因辍学引发的“官告民”案件在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新建村公开审理。該县的啦井镇人民政府将5户不履行监护未成年人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家长告上法庭,庭审依法判令学生家长送子女返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庭审后,多数家庭选择了让子女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继续学习。2018年3月,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再次回访发现,仍有部分家庭没有执行庭审决定,个别少年仍未返校。怒江州“官告民”案中的代际贫困特点突出,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从致贫根源——观念和就业上进行精准救济和帮扶,重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发展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契合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观念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对精准帮扶贫困人口提升就业能力、稳定脱贫、避免返贫具有长远意义,同时对于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要功能定位

阻断代际贫困,实现“精神脱贫”

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大问题在于精神贫困,职业观念意识淡薄、职业技能缺乏,其根源在于代际贫困的传递。相对于其他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很多家庭轻视、抵触教育,随机就业,返贫风险较大。案件中,几户家庭的父母就业观念陈旧,教育程度均为小学以下。庭审后,即便当地政府、学校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一再宣传、解释,还是出现了个别家庭认为政府故意刁难,以至于不服从判决的抵触现象,个别学生甚至“以死相逼,拒不入学”。在央视回访中,甚至发现个别家庭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是“喝酒专业”的荒谬认识,思想贫困之深,令人咋舌。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发挥教育的显性功能,而且能够发挥教育的隐性功能。在促进个体发展上,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以及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的功能,这些对于消除精神贫困和阻断代际贫困传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就业观念更新、就业信息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养等功能,对于稳定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深,劳动力转移人口普遍没有经过职业培训,缺乏职业技能,粗放型的劳动力转移是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务输出只能处于劳务薪酬底端。案例中,啦井镇新建村的绝大多数村民靠劳务输出、政府救济维持生计,缺乏职业观念。加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对劳务输出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标准,中等职业教育通过传授就业知识、就业技能以及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等服务,能够达到提升、转变职业观念以及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进而推动当地就业由粗放、落后的劳务输出转向精细、专业的职业发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降低返贫的可能性。

服务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处于资源贫瘠的边远地区,地理环境封闭、基础设施缺乏、经济产业发展落后。案件中,啦井镇和中排乡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劳务输出和粗放的农业种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挖掘当地人口潜力,达到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收入的目的;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和文化能够找到契合点,形成产业链。职业院校通过设置服务当地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经济的特色专业,形成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民俗专业,能够服务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最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并为解决区域性贫困提供创新路径。

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所面临的困境

缺乏职业观念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原因,在怒江州,不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普遍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对职业的认识也存在局限性,以劳力输出为主的落后观念仍然主导着这里多数家庭的职业选择,很多家庭对职业规划和发展几乎没有概念,而只关注眼前的收益,因而接受教育、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价值选择对于斩断代际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显得非常迫切。在央视的回访调查中,不少学生家长并不能理解中等职业教育,甚至拒绝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即便是当前在校的很多学生,也是父母迫于当地政府各项政策(如:将低保与职业教育挂钩,凡不完成义务教育不得纳入低保)的执行下才接受子女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甚至个别父母以子女的中等职业教育变相表达自己更多的利益诉求。

生源不足、生源基础差

生源问题集中表现在生源数量和生源基础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传统、粗放的劳务输出市场方兴未艾,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在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就业环境下,辍学就业的选择存在于大部分学生身上,导致生源流失、数量不足。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全国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7%。其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增长了1.5%。生源数量不足又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不少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间接影响了学业水平和就业质量。同时,一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和家长并不真正认可中等职业教育,多数学生和家长只是在升学无望或者迫于政府压力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根据调查,大部分中等职业学生的中考成绩在250分以下,案件中,化名王吉的学生在整个学业考试中的成绩低得惊人,5科总分竟然不足100分,部分学生未参加中考就直接注册。

办学条件落后

生源的紧缺和质量还进一步影响了办学条件的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陷入了“生源问题造成办学质量低,办学质量低造成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的恶性循环。此外,不少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注重“抢生源”,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并没有系统调研和深入思考,盲目开设专业,没有进行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校的设置在师资力量和实践设施设备上缺乏规划,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投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加之,怒江州本身处于贫困地带,对职业教育人才、企业资金的吸引力不强,中等职业教育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落后、教师超负荷运转、教师配备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型人才严重欠缺、实习实训设施不足等问题上突出。

风险承受能力低

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有家长、学校等主观原因,摆脱贫困、追求个人发展和职业收入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家庭由于极度贫困,并没有太大的风险承受能力,而更多的是考虑眼前能否获取收入维持生计,并不会冒险选择教育投入,避免因教致贫。因此,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一定的突发风险,尽管政府承诺免除学费、给予食宿补贴,但是在家庭遭遇突发状况时,如疾病、灾害等变故,现行的社会保障并不能保证给予完全救济,这时,缺少收入的家庭就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状况。以农村医保为例,如大病医疗,即使有医保及民政救济,个人自筹部分也占自筹总费用的30~40%。因此,缺乏风险承受能力而又迫切寻求快速改变自身处境的很多家庭必然对接受职业教育犹豫着、观望着,最终止步于现实生存需要。

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精准定位生源

生源问题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要解决好生源定位问题,必须精准定位生源群体,重点关注代际性贫困家庭和能力性贫困家庭,解决好“生源从哪里来”的问题。要根据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进一步构建能力性贫困人口动态信息库,精准识别能力性贫困家庭和代际性贫困家庭。对于家庭贫困、学业成绩不理想、不愿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要建立就业跟踪机制,注重引导代际性贫困家庭和能力性贫困家庭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代际贫困程度严重、无法让学生升入高中的家庭,要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并进行“托底安置”,有效阻断代际贫困,保障其接受职业教育。

精准宣传引导

首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家庭的代际传递特点,应当加大对中职教育生源对象和生源家长两类群体的政策宣传和教育,同时,在宣传内容上应当加大普法力度和保障性政策的宣傳力度。对于代际贫困较深的家庭,特别是家长,应当加大文化普及力度,可以探索开展“夜校班”“技校班”等培训形式,普及基本文化知识和法律常识,树立义务教育的法制观念;其次,注意政策引导和保障,引导招生对象树立依法从业的意识和职业观念,加大对代际性贫困家庭和能力性贫困家庭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扶助政策的宣传力度,降低入学成本,增强风险抵抗能力。要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消除部分家庭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后顾之忧,堵塞生源流失;最后,发挥职业技能优秀人才典型示范作用,带动邻户、邻村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改变落后的职业观念,树立新型职业观念,从而改变传统的劳务输出方式,向技术型人才输出和技能型人才输出进行转变。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精准投入

探索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基础上整合办学,形成规模效应,统筹考虑、科学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优势,重点扶持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拓展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利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兴办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坚持师资来源要贴近生产实践,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薪酬、考评、晋升政策上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鼓励性;从企业和事业单位中聘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实践设施的投入力度;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改善设备等硬件条件短缺的情况。

探索“订单式”培养,实现精准就业

精准就业的内涵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目前主要向沿海地带输送人才。在我国面临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极大,同时,与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务输出并不具有技术优势,本地人力资源长期的大量外流也不利于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差距。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必须围绕地方支柱产业进行设计和规划,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从而有效应对未来经济转型。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地方产业支柱,合理进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结构改革,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设置、特色课程教材,引导当地人口就近就业,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有效契合市场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就要精准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通过精准定位培养对象,实现精准宣传和引导、精准投入、精准就业,以达到学生能力培养对接市场需求的目标,解决能力性贫困和代际性贫困问题,实现精准扶贫。

延伸阅读
心理学专业个人简历模板3篇  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一份好的简历可能意味着成功的一半,马虎不得。那么
2023-06-18
第一篇:简历中简单的自我介绍简历中简单的自我介绍在简历里的自我介绍即要简单又要突出重点。你如何制定自
2023-05-26
小升初简历中,自我介绍是最常见也最重要的部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0简历自我介绍范文100字
2023-05-01
电话销售工作简历两篇  个人简历是我们进入公司的敲门砖,好的个人简历,更是可以为我们带来满意的工作职
2022-05-19
会计专业个人最新简历模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xx身高:xxCM工作经验:5年婚姻情况:未婚院校:xx理工大学主修:财务管理学历:本科电脑水平:一般英语:无求职意向工作职位:会计财务主管求职状态:
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