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为中心展开历史思考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7-06 09:48:51

|

采访时间:2019年10月

采访地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高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环境史是近几十年刚刚兴起的一门新史学,人们还不十分了解它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发展现状如何?具有怎样的学术意义?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学习和研究中国环境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

高森:王老师好!谢谢您专门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采访。十多年来,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环境史研究,呼吁建立中国特色环境史学。我们一向认为历史学是文科,为何要探讨生态环境问题?您能否简要讲解一下环境史到底是什么?在历史学科体系之中如何定位?

王利华:一上来就是重磅问题,很吓人,不好回答!就像要我回答“历史学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历史”一样不容易。我不能给你结论性的答案,只提供两个思考的方向:一是“学理”,二是“学史”。当然,两者不能分开。

在“学理”方面,我有两个看法可能让你感到惊骇:第一,史学不是文科,至少不只是文科。如果历史可以最简洁地定义为“过去的事情”,那么此刻之前的一切都是历史,理论上既包括人类历史也包括自然历史。其实两者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因为从根本上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可是历史的思想者和编写者都是人,不能不特别看重人类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人类自己的历史也包括两个不能彼此割裂的部分:“社会人”的历史和“自然人”的历史,但历史学一向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第二,史学非一般意义上的学科专业,它具有包罗万象的统合性和关联一切领域的广涉性,不能与一般学科等侪视之。清末京师大学堂的史学教习陈黻宸说:“无史学则一切科学不能成,无一切科学则史学亦不能立……盖史一科学也,而史学者又合一切科学而自为一科者也。”这是比较周备的说法。

中国传统史学原本“博综天人”,古代四部之学,“史”居其一,虽是文献庋藏的分类,但也反映了“史”的涵纳极广。人们批判“二十四史”是王朝兴衰史、帝王家政史固有理由,但自司马迁而下,史家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志业,史学关乎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整体变化。近代以来,历史学隶属文科,专注人类社会历史,是實行“分科治学”、不断朝着“社会科学化”定向“建制”的结果,先因引进西学体制而被肢解切割,后因实行文理分科高考而进一步专科化,域属渐趋狭窄,地位不断黜降,但同时又因吸收其他学科理论知识而不断外向开拓,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但正宗史学不断疏离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历史研究是人类所独有的理解生命、认识社会和探究世界的方式,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标识。其根本任务是整理过往经验而为今日和未来之资鉴,理所当然要从经济地位、阶级身份、政治角色、文化特征来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人,透过社会关系变化来观察人类历史运动。但光是这些还不能构成完整的历史,也不能完整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的既往经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还包括(甚至首先是)人类同自然界打交道的故事,所以还需要通过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来理解人类历史。永远不能忘记:人首先是一种生物,是鲜活的生命而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鬼怪,更非抽象的概念符号。像其他动物一样,人们必须呼吸、睡眠、进食、饮水、繁育后代,须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感知周遭世界,必定经历生、老、病、死阶段,必须具备一定自然条件才能完成生命过程,不能逃脱自然规律最终支配。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以往史学研究严重忽略人的自然性、生物性,自然界在历史叙事中经常缺位,这样认识历史是有偏差的。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认识是历史、辩证和实践的,并非单纯强调人的社会性,他们把人和自然作为统一整体进行思考,从而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他们甚至首先强调人的自然性,即人是有肉体组织和生理特性的自然存在物,阐述人是如何一方面以自然界作为依托、受到自然条件制约,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同自然界的交往并能动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天赋、才能和欲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所以,人的生物属性、生理需求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变化,是历史研究的“题中之义”。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历史学者频繁引用这段话的前一半来自证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对后一半却长期不太放在心上。对自然史的忽视,与历史学者的自我定位有关,亦因术业有专攻——历史学家并不擅长研究纯粹的自然史,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球环境科学家更为在行。但在自然界中谋求生存发展,通过劳动实践与所在自然环境不断展开物质变换和精神活动,既是人类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生物属性所规定,也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内容,讲述人类历史不应忽略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及其历史变化。但这两个方面实际上长期被严重忽略了,至少是被虚化和概念化了。因而,环境史学者倡导“自然进入历史,人类回归自然”是具有坚实学理依据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

下面再从“学史”来看。

我们知道:每当人类遭遇新挑战,面临新困境,都会重新回望历史,试图从中获得启示。另一方面,历史学受到整体学术生态影响,不断接受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以开拓新的领域。所以不论中外,历史学都既是一门最古老的学问,也是一门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学问。

延伸阅读
第一季度思想汇报  近期我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全面”。&ldquo
2023-06-21
2020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精选  自从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以来,我个人觉得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
2023-06-21
为提高廉政意识,我们结合国家、省、市廉政工作会议部署和有关领导讲话精神,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以下是小
2023-06-20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添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和大家分享相
2023-06-20
坚持从生活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影响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践行绿色理念、全面迈入绿色生活新时代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