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训与校园文化建设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7-31 09:45:48

|

zoޛ)j馟ii|bZkuM.~e0f:tun?w]~vׯ5N6mxmxZ格式上看,大部分高校校训为对仗式,例如北京工业大学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少部分校为非对仗式,例如延边大学校训“求真、至善、融合”为三个词语的组合,再如中国药科大学校训“精业济群”为一个单独的四字词语。校训采用“四字词语+四字词语”这一形式的高校数量最多,有75所。其次是四个两字词语叠加的形式,为24所,采用一个四字词语这一形式的高校数量为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校训多采用偶数、对仗式的形式与汉语语言习惯有关。现代汉语多为双音节词语,且讲究对仗。

2.2 校训的语义特征分析

从词频上看,“学”“德”“创新”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校训中出现的频次最高,分别有46所、39所、2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校训出现上述三个词。

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校训中,“学”出现的频率最高,体现了高校对师生学业的重视。“学”通常在“笃学”“勤学”等搭配中出现,反映了高校对师生学习态度的要求,例如南京师范大学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宁夏大学校训“尚德、勤学、求是、创新”;“学”也常在“博学”“精学”等搭配中出现,体现了高校对师生学习方法的要求,例如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辽宁大学校训“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德”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校训中出现的频次居于第二位,体现了高校对师生道德品质的重视。我国古代学校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道德修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成为评判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校训中,“德”通常与“厚德”“明德”“立德”等词语搭配,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贵州大学“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等等。还有一些高校虽然没有出现“德”这个字眼,但是也从其他方面规定了对学生的道德要求,例如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西北工业大学校训“公诚勇毅”等。

“创新”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校训中常见的词语,此外还有“鼎新”等相近意义的表述,体现了我国高校对于创新精神的重视。例如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南京理工大学校训“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等等。

从高校的行业属性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还具有较为鲜明的行业特征。师范类高校校训,多突出“学”(“为学”“治学”)和为人师表,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南京师范大学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等。医科类院校多突出“济”(“济生”“济群”“济世”)和奉献精神,例如中国药科大学校训“精业济群”、协和医学院校训“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等。农林类院校多强调民生和自然等,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等。理工类院校多强调创新、求实(求是)、严谨和工匠精神,例如成都理工大学校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太原理工大学校训“求实,创新”等。

2.3 校训存在的问题

2.3.1 雷同相似,缺乏特色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两字词语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137则校训中共出现57次。电子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西藏大学3所高校采用了同样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中央音乐学院等4所高校的校训中含有以上四个词语中的三个。高校校训出现同质化的现象,不仅让高校失去了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也让学生难以建立对于母校独一无二的价值认同与深厚情感,对高校本身的发展并无益处。千篇一律的校训的背后反映出千篇一律的办学思路,说明高校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缺乏内生动力。高校校训应当根源于学校自身的特色与底蕴,脱离学校文化传统的校训创造,将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高校应当深刻挖掘高校自身的文化传统,将校训与自身特色相结合,让高校的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提高师生、校友对母校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情感凝聚力。

2.3.2 不够重视

本文调查了有明确校训的1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官方网站,统计了各学校校训在网页上的显示方式。统计结果显示,有41.2%的高校在网站上有专门栏目介绍该校校训,详略程度不一。例如,中山大学官方网站用了1500余字的篇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校校训的历史与含义。有19%的高校网站中有专门栏目列出校训,但未做文字说明,一般在“校园文化”、“校训校风”等栏目中出现;31.6%的高校网站在“学校简介”中提到本校校训,一般没有详细介绍;有2所高校仅在网站抬头画面里展示了本校校训。另外有11.8%的高校在学校官方网站中并没有提到本校校训。校训在学校网站中的表现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高校对于该校校训文化的重视程度。2013年,搜狐教育在网络上发起了一场“大学校训”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的受调查者表示不记得所在学校的校训,超六成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学校很少或从未围绕校训开展过活动,超三成的受调查者表示并不是很了解校训的有关历史及内涵。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对于校训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高校应当加强校训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于校训的知晓和接受程度,让校训不再成为一句被束之高阁的“空话”。

3 校训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并为全校师生以及校友所认同。在大学文化中,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是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校训具有巨大的号召力,给师生以精神的激励、价值观的熏陶,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大学发展。例如清华的“厚德”精神、南开的“为公”精神、浙大的“求是”精神等等,都给予大学无穷的精神力量,推动大学向前发展。短小精悍的校训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奋发有为,带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大学校训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强高校校训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校训的文化内涵,从不同层次深入挖掘和解读校训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次,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校训,使校训深入师生内心。最后,结合校训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发展。

明确校训文化内涵。高校校训的来源一般有两个,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二是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师道传统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同时也延续了北师大自身的精神传统,与“树風声、为标准”“完全人格养成”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理念与追求均有精神上的契合。充分挖掘校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经典,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全方位解读校训内涵,有利于学校师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增进对校训的认同,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凝聚力。东南大学在2002年百年校庆之时,决定将老东南大学时期的校训“止于至善”作为新的校训。同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对“止于至善”作了“完善自我,关爱他者,追求至善,保持卓越”的时代解读。好的校训也要有好的解读,通过校训既能传达出厚重的校史,又能引导师生建立起爱校、荣校的热情,从而凝聚起推动个人进步和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泛宣传校训精神。要充分发挥校训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在管理、教学等办学实践中切实体现校训精神,彰显校训的文化内涵。要在人才培养、管理服务中落实校训精神,使学校师生、广大校友在办学细节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校训精神,体会大学校训的内涵,从而产生对校训的由衷认同和自发遵守,将外在的校训内化为不竭的精神动力,形成一所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在信息化时代,要特别重视根据宣传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宣传展示方式。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95 后”,这一代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高校校训宣传应当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宣传校训,并采取短视频等新兴宣传方式,拉近全校师生与校训的距离,使得校训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几个词、一两句话,而是生动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灵动的语言文字。

开展校训文化活动。推动校训深入人心,不仅要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方式,同时也要结合课堂教育等显性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新生教育和新教工入职培训环节对师生进行校训文化教育,可以采用师生参观校史馆、发放校史读本等方式。也可以探索开设关于校史、校训的通识或研讨课程,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真正掌握校训精神的内核,并将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产生不竭的前进动力。同时,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可以将光荣的校史、杰出的校友和校训背后的故事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铭记校训、践行校训,使之成为相伴一生的精神财富。例如,浙江大学的原创话剧《求是魂》曾在校内外公演,很好地宣传了该校“求是”的校训。同时,浙江大学还要求学生在毕业典礼上重温校训,让退休教职工在荣休仪式上感悟校训。这些活动大大增进了师生对于校训的认同,使校训精神真正地入脑入心,成为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

校训是一所高校文化的文化核心,代表着学校的精神气质。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双一流”建设中,一流的校园文化应当成为重要的建设内容,而校训文化建设则是有力的抓手。在深入挖掘校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校训,结合校训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使校训深入师生内心,使校训精神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林为连,张国昌,许为民,郁怡汶.国内外知名高校校训评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129-136.

[2]姜小东.一流大学愿景下的大学校训文化建设探讨——机遇高水平大学校训的语言学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08-112.

[3]包亚静.高校校训教育研究的思考[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4]蒋林娟.我国高校校训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2):116-120.

延伸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新时代
2023-06-20
个人入党申请书范例3篇  入党申请书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向党组织提交
2023-06-13
2019入党申请书范文  01  THEFIRST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
2023-06-08
2020最新护士入党申请书范文3篇  虽然我的自身条件距离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我将继续努力。
2023-06-05
入党申请书写作的“小套路”  经过了军训期间的启蒙课,听说许多学弟学妹们都表
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