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时代下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合同范本 |

时间:

2021-08-09 09:59:34

|

摘要:图像解读能力的培养是当下美术教学中需要深入探究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图像解析能力也是实现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为切入点,主要围绕“激发读的情趣”“改善看的方式”“深化读的体会”三个方面来论述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视觉时代 美术教学 图像解读

对图像的解读是美术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正确的读图有利于把握图像的正确意图与挖掘图像的深层含义。《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指出:“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由此可见,对图像解读的能力培养成为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当代美术的视觉化倾向,与视觉文化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图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是泛滥成灾,不断刺激着人的视觉,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方式。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的程度限制,对事物的解读往往依据自己的眼睛判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觉经验。学生的视觉经验经常又依赖自己的兴趣与片面认识以及浮光掠影的粗看,所以图像解读能力薄弱是显而易见的。

图像解读的关键在于揭示图像的形式、内容,图像表层含义下更为本质的内容与含义,强调对图像理性的分析。然而,在通常的美术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图像,学生往往停留在很漂亮、真好、看不懂等简单的直觉判断,不知道该看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看,缺乏对图像的深度解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面对图像往往会“没感觉”,缺失了基本的“视觉感知”,使得美术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美术的视觉性特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肩负着引导小学生认知图像、解读图像并能清晰表达个人对图像的感受的重要任务。而且,它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那么,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要理解何为图像解读能力。在这之前,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图像。图像指的是具有视觉效果的画面,包括动态的影像和非动态的图形。美术课堂上的图像一般主要是以图片、绘画作品为主。面对这样的图像,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直觉感应,还要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来分析、判断图像的形式、内容、意义,最终通过对图像的解读获得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或心理状态,最终得到一种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对图像的理性解读能力,我认为要经过“激发读的情趣——改善看的方式——深化读的体会”这样一个过程。只有从内心体会到读图的乐趣,解决了如何看,如何观察,经历逐步理解,探寻读图意义的过程,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落实与提高。

教师应激发学生读的情趣。激发读的情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度。主观感受一般是指学生在观察、感受、分析物象之后的带有自我价值取向的信息表达,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感受又是与视知觉相联系的。直觉是意识的一种本能反应,其产生仅仅是一种印象,而不是思考的结果。在课堂上,我们常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正渐渐丧失对图像的兴趣,对呈现的图像无动于衷。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度呢?首先呈现的图片要有“视觉刺激”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术是一场“视觉盛宴”,呈现的图像就是一场视觉大餐。因此,教师对图片的选择要精心,要能抓住学生的眼睛。图片呈现之后适当抓住学生的心理感受,设置一些小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在这张图片里你看见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喜欢这张作品吗?能用简单的词句说说你的第一印象吗?这张作品你最喜欢什么地方?为什么喜欢?让学生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在教学苏教版美术第八册《染纸》一课,欣赏染纸作品的时候,学生的第一感官就是:“真漂亮!”这时候,教师要趁热打铁,提问以上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事实上,这种对图像的直觉感知能力,对接下来的图像分析体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只不过,面对图像除了直觉的感受,还需要学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才能真正走进图像本身。不管是图片还是美术作品,其图像造型语言无外乎是点、线、面、色彩、基本形及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与组合。因此面对图像,小学美术教学绝不是让学生的眼睛停留在对图像的“印象层”,感受图像的生活状态,而是要启发学生用眼睛去感受、分析美术图像所带来的学科知识

但是,遗憾的是,学生通常面对一些图像会看不懂,或是不得其要领,如苏教版美术第九册《画声音》、第十册《画性格》等这类较抽象的图像,或是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是一些图像,如画家的作品。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美术观看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解读生活,解构艺术作品,分析美术学科的要素,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轨,触及以达到知觉经验的生成。这样的知觉产生建立之后,学生会获得重新解读美术图像的艺术感觉与能力。

那么该如何看?如何改善小学生看的方式呢?首先,我们得明白小学生的看的心理知觉。学生在面对教师提供的作品之前,他们的眼睛、视觉经验里已经存在着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独特理解与感知,虽然程度不一样,而且更多的还根植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这里的看首先要建立在儿童身心能力水平存在的基础来进行。但只有知觉而没有思维的渗透,眼睛的看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所以,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解析的时候,要促进学生养成一定深度的视觉思维,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特殊的思维方法。

对图像的解析与重构是深度发展视觉思维的重要方法。解析就是将作品分解。如前面所言,一幅图片、美术作品,其构成的美术要素要想让学生知晓,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的点、线、面、基本形等造型元素,探析这些点、线、面所探寻的意义内涵,传递学科知识。解析之后当然要再重构,解析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解析图像的一些抓手,并不是要把作品分割的支离破碎。那么如何重构呢?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地看,要把图像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看。尹少淳教授曾指出“要在广泛的情境中认识美术”。这里的情境即图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要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图像。这样的认知状态与思维,实际上就是在文化知识中来学习美术。如苏教版美术第九册《石头中的生命》一课,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限制,学生不能亲自前去各地体验地欣赏各种石刻艺术,因此这样的欣赏教学只能是石雕石刻艺术的图像或视频。那么,这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能获得自己独特的知觉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解决如何看的问题,即如何观察的问题。教师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和智慧,建构美术欣赏内容和学生个体经验之间的桥梁,在分解造型、装饰、形状中比对中发现不一样,还在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美术学习。尹少淳教授认为:“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因此美术学习应该是在一种文化关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

改变看的方式还需要教师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围绕三维目标下的三个维度达成,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视觉感受的基础上,围绕图像开展“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由表现”等多层次的交流互动,来改善自己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了,学生才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观看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现点。阿恩海姆曾认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思维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 阿恩海姆所揭示的道理对我们所进行的图像解读能力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启示。

通过以上两个重要过程,学生明白了看怎么、怎么看,慢慢知道了该如何解读图像。虽然每个学生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抓取的点不一样,但求同存异,逐步形成了艺术的眼光。当学生能够从图像的解析与重构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深化学生的解读体会,即“感受作品的呼吸”。也就是说,要从图像解析中发生感悟,慢慢培养自己的审美理想。感悟并不是对作品进行一般的描述,而是触动内心体验后的表达与深入思考。深化读的体会,这种体会是需要让学生对图像进行探究。由视觉图像引发的探究发现式的课堂行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读思路,还能触发学生的另类思考,建立起新的思维模式。如苏教版美术第十册《线条的魅力》,面对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学生从不会读到能分析作品的形式语言再到作品的背后意义探寻这就非常了不起了。最后的体会可能就会生发很多问题,生发出其他途径的图像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图像解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从建立基本的视觉感知,到改善看的方式,最后深化读的体会,能有效提高美术课堂图像的利用率,激发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建立图像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视觉经验,最后达到知觉经验的发展。图像解析能力的获得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及将来的社会生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当下美术教学中需要深入探析的领域,同时也是建立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一条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尹少淳,段鹏.新版美术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责编 张翼翔)

延伸阅读
房屋赠与合同新东西赠与他人,就怕会后悔,特别是房屋,所以一定要签好协议,避免在今后乙方反悔,伤了感情
2023-06-17
生产设备保管合同承租人(乙方):
2023-06-17
公司形象墙制作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甲方: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依
2023-06-17
小车车辆租赁合同出租人(甲方)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6
农村土地租赁协议(简易版)出租方: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承租方:_________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