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自组织演化内在规律与启示

合同范本 |

时间:

2021-07-17 14:48:30

|

摘 要:徽州聚落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聚落之一,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有深厚的底蕴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借鉴国内外城市自组织理论的发展及相关成果,对微州传统聚落空间演化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当今城市规划研究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聚落;文化:形态:自组织;演化规律:启示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3-0053-02

1 前言

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是在相对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对于徽州传统聚落,国内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视角各有不同,总结归类一下,都是在空间、文化、历史、保护、美学等单线纵向的研究,对徽州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内在规律研究较少。将徽州聚落看成一个系统,那么根据自组织理论,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的演变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主导因素,而其聚落内部复杂的演化的是其的主导因素,这反映出了其原始的、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演化过程。

2 自组织理论的含义及其条件

自组织理论是指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J.Prigogine和H.Hoken等人提出系统演化的多样性及系统组织的自相似性和系统演化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混沌的发展全过程。耗散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学、分形学、细胞自动机、沙堆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构成了系统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认为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复杂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下,内部要素某些偏离稳定状态的涨落可能得以放大,从而使系统产生了从有序到无序,低级到高级的循环演化。因此,系统自组织演化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系统的充分开放、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涨落和循环的组织形式、非平衡的状态、系统中存在混沌和相变的状态。

3 徽州聚落空间自组织演化的内在规律

徽州聚落作为中国传统聚落之一,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整,我们在对其研究过程中结合自组织的演化理论,徽州聚落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不断的运行并自我完善,逐渐的与生长环境相融合,从简单向复杂的演化过程。其具有从混沌可以到有序的、内部竞争与协同、非线性作用的空间演化规律。

3.1 从混沌到有序的空间演化规律

徽州聚落的产生与发展是从混沌到有序再到高级混沌的自组织循环演化过程…,它的演化过程具备了三个条件:演化过程中能量与外界交换的开放性、对初始环境依靠性,演化的不可预测性。其演化的过程是无序与有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简单与复杂的统一。

开放性是徽州聚落自组织演化的前提,开放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开放,当K(开放值)=100%,意味着系统与外部融为一体,系统不复存在。开放是使系统保持一定的自治性和系统自我独立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和开放性,外界物质、信息和能量流的输入徽州聚落使系统内部自组织机制发生非平衡的变化并产生了新的序列。徽州历史上有两次大变迁,一是汉末始结束于两宋,当时唐朝的“安史之乱”、北宋末年“靖康之乱”社会动荡,迫使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有一部分来到了徽州,二是由南宋始盛于明清的商人大举外出经商。人口的变迁给相对封闭的微州聚落带来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中原文化,生产方式和精湛的技术,并改变了徽州人口数量和结构,成为徽州聚落的主要建造者。另者深受儒家“仁”“礼”“中庸”“三纲五常”等思想影响的徽商“贾而好儒”,以“仁义礼智信”为经商之道,在大量财富集中后,或为子孙或为光宗耀祖,不惜巨金,大兴土木。明代中后期出现“无徽不成镇”,“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的记载。《歙县志》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徽商的行为不仅使微州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村落的建设得到了发展,而且徽商所涉足之处的文化精华随着财富一同汇入了徽州,为微州文化和聚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徽州聚落空间分布模式看似杂乱而无章法,然而其本身是从人的实际生活需求而形成的,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道路和建筑相互变换的“隐”与“现”毫无章法的空间关系创造出不规则而富有生命力并极具地方特色而丰富的聚落空间形态。从徽州聚落空间的形成,村落的选址条件与布局建设,聚落建筑群的高度、形状、颜色,建筑群内外部空间的相互组合的形式及建筑装饰无不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无不是在地理环境宗族关系、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等因素相互交错影响下而产生的,它是结合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成果,徽州聚落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由初始的无序状态逐渐发展到有序的空间形态。再者,徽州聚落处于生长发展时期,人们的认识和村落的形态处于盲目和混沌的阶段,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出未来村落的发展方向,无论是风水师还是聚落家族的权利与财富的掌控者都无法简单的以个人意愿去指导几十年内村落的发展轨迹。人们只能根据自身个体的需要,去指导村落临时性,微小的变化发展。

3.2 聚落内部竞争与协同的演化规律

竞争与协同是自组织系统的内在机制,是系统演化的动力之源。竞争是保持个体状态,造成系统的失稳,协调是保持集体的状态,使系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稳定与失稳是一对矛盾,它们的交替、上升相互作用,使得系统逐渐向更高层次演化发展。徽州古村落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个体村落和个体村民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竞争性,人们的生活、生产模式一直处于稳定和谐的状态,村落自身的逐渐发展,不断的有外界能量注入,当接近到环境的容量阀值的时候,这时候到达了临界点,要么系统走向毁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复存在,要么系统自身发生变化(如分裂和形变),并走向更高级的系统。徽州人与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万历《休宁县志》卷一《舆地志·风俗》道:“生齿日繁,则生计日隘”,村民的生活环境下降,这对于“靠天地”吃饭的村民来说出现了危机相互之间产生了竞争,此时部分村民自发的从原村落中迁出,有的根据环境和当时的条件自选一处重新建设村落,有的则外出经商,摆脱困境。新村落形成后它的发展与原来村落即是互惠互助的关系也是对环境资源分配的竞争关系。

3.3 聚落复杂非线性作用的演化规律

微州聚落空间发展本质上是在时空上的复杂性和非平衡的动态性,是非线性演化的两个重要因素。非线性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是复杂性之源。系统在非线性的作用下内部各要素或各子系统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排斥吸引、竞争协同的关系,因此使得系统的演化多变化、复杂化。徽州聚落演化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在宗族关系、人地关系、生产关系和对环境的需求上都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其演化是通过聚落内部各个作用于集体的个体要素之间不断协调自然生长起来的,受各种因素的非线性的作用,使其演化发展变得不可预测。

另外运动是绝对的,系统是不断运动的,任何平衡状态下的系统终将逐渐走向衰亡,徽州聚落空间的非平衡性体现在自然、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上的涨落作用,涨落破坏了聚落的稳定性,使聚落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同时也让聚落存在着无限接近平衡的可能,哈肯写道:涨落和淘汰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系统往前的演化。微州聚落形成初期处于山越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事农业生产,此时自然环境因素为聚落发展的主要导向,到了明清时期徽州聚落的发展到了鼎盛繁荣时期,经济、文化生产力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商业的繁荣起到主要作用),这时候环境并不是使聚落发生涨落和不平衡现象唯一的影响因子,徽州聚落空间的发展演化在不同时期有多种不同的主导力量,演化中出现了复杂的不平衡性,呈动态发展态势。

4 微州聚落空间自组织研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4.1 白组织与他组织手段的协调共存

现阶段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徽州聚落的发展靠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自组织能力恐无法适合现阶段城镇发展的速度,过度的涨落必然会给发杂的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对徽州未来的发展,应对系统外来和内部能量极其值的正确评价和认识,并通过对自组织变量的分析,追求严谨的逻辑思维,理性预测出影响村落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村落自身存在的内部因素,结合聚落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通过他组织的手段对徽州聚落形态的发展进行适度调节和引导,重新走上由混沌到有序再到混沌的发展轨迹,并使我们的理性规划有据可循。

他组织是指某种事物有序的存在方式,即系统按照既定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所组成的而存在方式,使系统在外界特定干预下演化——自上而下,而自组织则是在无外界特定干预下自我演化——自下而上。他组织与自组织是一对矛盾,但是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城市的发展其本质是由内而外的发展,内在的演化规律决定了外部的空间形态,自组织的城市规划手段就是要利用城市发展的内在演化规律来经营城市。脱离内在自组织规律而他组织形成的城市形态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伪科学,脱离他组织刻意强调自组织手段则背离了现代城市的发展,也是片面的理论。自组织的规律、方法论是他组织手段的依据和导向,只有对自然环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使他组织手段具有可实施性。现代环境背景下,一些开始被自组织的事物,在其起点通过自组织方式组织起来而后可以通过一定的调节手段转变为自组织的方式运行,针对现实环境条件对他组织手段中所忽视的要素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自组织与他组织手段是在现阶段城市规划不可分割的整体。都对现代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二者相互协调共存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的特色。

4.3 城市发展导向的多视角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提高,由于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它不仅涉及建筑学、景观学、城市规划学还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生态学、历史学、工程学等一些列复杂综合的学科,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还将涉及更广泛。今天较为单一学科的视野已经不再满足对城市的描绘,而来自地理、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对城市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丰富了对人们城市的认知。斯科特将制度经济学提出并用于对城市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形成和演变的因素;美国芝加哥学派以人文生态学对城市研究,从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如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霍伊特的扇形理论和哈里斯、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索娅通过充分借鉴文化研究的方法,来具体研究和组织城市空间,并思考和构架了城市规划理论中有关认识论和空间分析的观点;福里斯特从系统学的角度用系统方法的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问题,并建立了城市发展模型,对城市规划进行了重新的认知”。因此,不管作为城市管理者还是城市建造者,不能用狭隘的、短浅的目光去看待城市的发展,需从多视角、多学科综合性的去认识城市,深入研究城市系统复杂的内在发展机制,并坚持多元的城市演化观,可以使我们更全面的领会和把握城市的演变。

3.4 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性

从徽州聚落空间分布模式可以看出其空间分布是分散的,是根据各家各户的实际需要进行建设的方式,它根据人口量的增加,个体家庭的分解形变与经济状况的改变等因素调整着村落的布局与形态,由此可见徽州聚落演化的一大因素是公共参与性较强,其公众参与是自发的、无序的、无组织的,但却是人性化的。现代城市的发展是由各种利益代表着的子系统之间相互竞争、协作、互动的非线性过程产生的,所以现代社会导向的公众参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这里的观众参与不仅仅是几个利益的代表者,而是在有一定的法律保障的基础上多元化的设计团队、多元化的管理团队、多元化的公众、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它是广大市民的普遍参与。其过程应该从立项的开始到最后监督都必须全过程的、实质性的参与。据阿恩斯坦的市民参与阶段来看,我国整体的公众参与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法律的保护,公众参与意识相当淡薄,我们需采用“渐进和引导”的思想方法,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为首要任务,通过多元化形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逐渐建立起公众的参与意识,对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城市规划采取不同的公众参与方式。现代城市规划倡导社会公众的参与,加强公众参与使城市规划具有群众基础和形态基础,从人的实际需求和环境的自我恢复力出发,增强规划的合理性和规划的实际操作性。拓宽“自下而上”多样性信息的反馈通道,实现从“经验主义”“专家主导”逐渐走向“参与模式”“公众主导”。

5 结束语

徽州聚落凝聚着古代人民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通过对微州聚落自组织空间特点的研究。我们能从基本的形态中发现城市演变的最根本因素,从物质自身生长的层面提出解决的方法,对城市的再生和自组织生长有一个新的认识,针对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自组织的演进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延伸阅读
有关车辆买卖合同模板汇编3篇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随时随地,各种场景都有可能使用到合同,
2023-06-20
回迁房买卖合同样板买卖是商品交换最普遍的形式,也是典型的有偿合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关于回迁房的买
2023-06-17
关于北京二手房买卖合同标准范本卖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
2023-06-17
沈阳二手房买卖合同通用版卖方(以下简称甲方):  姓名:___(身份证号码):  地址:联系电话: 
2023-06-16
二手挖掘机买卖合同范本最新卖出人(以下简称甲方):买受人(以下简称乙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