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条据书信 |

时间:

2021-08-22 10:45:48

|

摘要:本文从中国筷子的产生、命名、制作和使用过程入手,探讨了筷子这一中国人日常使用最多的最有特色的餐具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基本特征,民俗习惯,文学,艺术和饮食文化等。

关键词:筷子 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0-0047-02

1引言

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餐具,然而筷子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却是十分丰富的。中国的历史、风俗民情、文学、艺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等都能在筷子的产生、命名、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得到体现。

2筷子与中国文明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非常悠久。《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是商朝末代的君主,也就是说我国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精制的象牙筷。普通筷子的诞生肯定比这还要早。那时筷子叫“梜”、“筴”或“箸”,从“梜”到“筴”、“箸”说明筷子先是木制的,然后是竹制的。

筷子的发展演变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从专门用来夹汤里的菜的两根小木棍(《礼记·曲礼》:“羹之有菜者,用梜。”),到作为主要餐具的成形的筷子,再到今天种类繁多的餐饮用筷和收藏筷,可以说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筷子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筷子是因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而发明的。当饮食发展到需要用工具去夹汤里的菜时,中国人就利用自然界中现成的小木棍去夹。后来中国人慢慢学会了用筷子扒、挑,并意识到筷子相对于其他餐具的种种优越性,选用筷子作为主要餐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制作工艺的进步,筷子的质地越来越好。中国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发展也逐渐体现在了筷子上,使筷子变得越来越精致。

3筷子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筷子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性。这主要表现在筷子的取材和使用方法上。从最开始的两根小木棍到后来的竹筷、象牙筷等,都取材于自然界。相对于西餐餐具的切、戳,筷子使用方式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不是侵入式的,而是努力寻求一种平衡的和谐。罗兰·巴特对中国筷子有独特评价,他称筷子与刀叉相比,有一种“母性的温柔”。他说筷子“不切、不抓、不毁、不穿……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谨慎的动作,它是一种力量,而非一种冲动……只是提取食物,转动食物,食物不再是要施以暴力的捕捉对象。”①与刀叉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似乎还有一份“和为贵”的意蕴。

4筷子与中国民俗

4.1筷子与禁忌风俗

从古时候的“箸”到现在的“筷子”,对筷子称呼的改变体现了中国的禁忌风俗。中国的禁忌风俗中有一类是谐音引起的。比如,数字“四”因为和“死”是谐音,人们就比较忌讳说它。称“箸”为“筷子”是因为“箸”在北方发音同“住”,在南方同“止”或“滞”,而船员、船客忌讳说“住”、“止”之类的话。既然希望船走得快,那么就把“箸”改成“快”吧。(明朝陆容《菽园杂记》中有记载:“吴俗,行舟讳言住,箸与住同音,故谓箸为筷儿。”)当时百姓用的筷子多为竹质,所以在“快”上加个竹子头,成为“筷”字。

筷子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禁忌。2004年1月,北京西单大街上的雕塑“竖筷插碗”引起了众人的非议和民俗学家的不满②,因为中国人是忌讳把筷子插在碗里的。中国人只有在祭奠死去的人时才那么做。中国各地风俗不同,对筷子的各种忌讳和程度也不同。上网查中国餐饮礼仪,就会发现“筷子使用十五忌” “十二种筷子使用禁忌”等,有些网站还把禁忌编成四字格,方便人们记忆。比如,三长两短(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不吉利)、仙人指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吃饭用筷子时无异于用手指人)、品箸留声(吃饭时用嘴嘬筷子)、击盏敲盅(用筷子敲击盘碗,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等等③。这类禁忌存在于我们的日常饮食过程中,尤其是在宴客或正式场合上。它们多是关于卫生和礼貌的,有利于人们养成文明的饮食习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重视饮食的庄重性,中国是礼仪之帮。

4.2筷子与婚俗

因为“筷”和“快”同音,“筷子”就有了“快生贵子”的好彩头,再加上人们赋予它“同眠同起”、“成双捉对”之意,筷子成为中国传统婚礼和祈儿催生时不可缺少的物品。无论是黄土高原拜堂筷俗,江浙洞房筷俗,还是湘鄂豫的婚礼偷筷习俗,都反映了中国人多子多福,向往婚姻和谐、长久的观念。

5筷子与中国文学、艺术

筷子的材质、图案和雕刻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对在造型上并没有太多改变空间的筷子,在材质和雕饰上费尽心思,从木筷、竹筷到金属筷、珊瑚筷,从雕花、刻字到镶金、嵌玉,还尽可能地展示中国精湛的书法、绘画、雕刻甚至是文学艺术。

比如,“一双清代象牙筷,四楞筷上端刻有‘春日江水好观潮,双双台畔共吟诗’,下面刻有远山、孤帆、茅舍、树丛,其间对坐两位古人,一老一少,神情闲适自若,衣衫飘逸自然,两筷相拼,一幅山水吟诗图栩栩如生。”④可以说这细细的一双筷子将中国古诗词的特点、中国画的意境美和中国精妙的雕刻艺术展现地淋漓尽致。因此,不少筷子成为工艺品被人收藏。

6筷子与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的筷子,大约在汉唐时期传入日本,宋元时期传入东南亚”⑤。目前,除了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都使用筷子,但是各个国家的筷子并不相同。每一个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餐饮文化都在筷子的一些细节差别上得到体现。以中国筷子和日本筷子的比较为例。日本使用筷子大致是从奈良时代(710-748年)开始,到现在还称为“箸”,这说明日本使用筷子受了中国的影

响⑥。但是,中国和日本的筷子有两个明显的区别:其一,中国的筷子较长,竖着放置,日本的筷子较短,横放在眼前。这是因为中国人用餐时,常常合家围坐在餐桌前将菜肴放在餐桌中央,进餐者用筷子夹取,而日本人用餐时每人一个漆盘,盛饭、菜、汤的器皿都置于漆盘中,较之中国人筷子的活动范围小且横向动作多。其二,日本筷子的头是尖的,中国筷子头则比较粗。这是因为日本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四面都是海,人们吃鱼较多,而中国人大部分生活在内陆,主要吃肉。吃鱼时就需要用尖尖的筷子剔出鱼刺。这些区别反映了中国与日本饮食习惯和方式的不同。

7结语

筷子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中国文化的代表。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洗礼,筷子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慢慢演化成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华人和中国饮食文化一起走向世界。因此,如何传承、延伸和创新筷子文化,让它既保留优秀的传统又适应现代生活,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999年以来,“筷子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八届。去年以古今同“筷”乐为主题的“筷子文化节”在豫园举办。筷子收藏家蓝翔收藏了2000多副古今中外的筷子,并创办了上海筷箸博物馆⑦。这些对筷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创新和适应现代生活方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一次性筷子的环保问题和筷子的保健功能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将中国的筷子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注释:

①古蓝翔,王剑勤.今中外筷箸大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143.

②人民网

.cn/GB/guandian/1034/2285948.html

③中国传统艺术网

.cn/sbh/zhqb/200610/t20061030_115

6059.htm.

参考文献:

[1]林正秋.中国旅游与民俗文化[J].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6.

[2]万建中.中国民间禁忌风俗[J].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6.

[3]蓝翔,王剑勤.古今中外筷箸大观[J].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0.

[4]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J].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8:

123.

延伸阅读
小学生感谢信范文3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感谢信,感谢信是我们用来表达谢意的信件。怎
2023-06-20
图书捐赠书籍活动感谢信3篇  在越来越重视感恩意识提升的今天,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感谢信,请注意
2023-06-18
释解人员对企业领导的感谢信3篇  公司领导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不仅仅耐心地指导我们,对公司的业务
2023-06-18
致献血者的感谢信范文3篇  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献血前几天应该
2023-06-18
写给捐款人的感谢信  全体师生衷心感谢您的关心和帮助,决不辜负您的殷切期盼。我们教师一定更加努力地工
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