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反思与探新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7-23 10:07:33

|

【摘要】 文章基于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应用,指出了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整合的意义,并提出了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对策。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地理 中学 整合 反思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中明确指出:科目目标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态度、情感、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科目组织研究的是对所选定的科目内容在纵向上如何组织的问题,如果科目组织得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既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又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在很多学校、很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很多老师也在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在具体实施“整合”的起始阶段,遇到了很多障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整合理念和内涵挖掘不够到位

部分教师粗浅地认为,课程整合就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认为如何研发适合教学要求的课件,这就是整合了。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而轻视学习能力、情感体验的培养,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创新意识匮乏。

(二)对整合目标和方法定位不够准确

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搬进电脑中去,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结果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看技术先进,内容丰富,操作闲熟,感觉也似乎很好,而实际结果是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三)整合过程重教学设计轻教学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实际实施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有时会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忽略了学科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教学生成,忽略了学生活动。例如:我通过分析在高一上学期的前两次月考地理成绩后发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实验班的成绩比普通班的成绩还差。反思后我发现,在前一阶段的对比实验教学中,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只能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接受学习,课堂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电灌”或“机灌”教学,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削弱了学生的“探索——思考——发现”过程。

后来,我在观摩许多公开课中发现,很多老师也都存在着和我一样的问题。整堂课就像是在看电影,教师在上面一下又一下地按鼠标,学生在下面“傻呼呼”地观看,师生之间似乎缺少相互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体现,新课程理念更是无法得以实现。在绝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工具也都是“计算机+大屏幕”这一模式,而对学生作品等,事先无法做在课件里面,而在展示时,坐在后面的很多学生就可能看不到,因而也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原因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整合实施,前来听课的专家和备课组的老师们给我指出:课程整合首要的任务是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当中。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但不能抹杀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否则将导致是非颠倒。课程整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更应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两者相得益彰,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使教与学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的“生成过程”。

经过反思后我还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主体应该是学生,媒体只是辅助。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对象。围绕这两个中心,再考虑如何设计,即如何把内容传递给学生,如何让学生认知学习内容,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主要考虑的应是开发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功能,借助媒体把信息正确、简单易懂地传递给学生,任何动画、色彩或音响都应为此服务。在考虑设计对象和如何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理概念和规律。这其中学生的“动”才是关键,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能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标准。如果设计的课件或积件只是让学生感到有趣、好玩,这样的多媒体整合是偏离主题的,而且其效果也不会好。

另外,就教学层面整合来看,依然停留在研发合适地理教学课件,这是不够的,还应该从如何为学生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让学生处在数字化环境之中。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和应用学科知识,主动学习,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法层面整合的更深层次的理念。

三、采取的对策

在广泛听取了专家和备课组老师们的意见后,特别是在学习了《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后,我发现自己在实施课程整合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解决,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我制定了如下的改进方法:

(一)转变整合理念,推进课程整合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接下来的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我首先更新整合理念,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整合理念。

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教学。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订阅了许多资料,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以前过多的考虑教学过程的完整,教学方法的多样,而忽略了学生实际。在下一步实施课堂教学整合中,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和表演型阶段,发展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上来,重视教学生成。明确“整合”并不是把地理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要把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入地理学科教学中去支持地理学科教学。

(二)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虽然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融为一体,能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但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只是为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是起到辅助学科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他们之间只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在某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程中恰当的、适时地运用,绝不能取代地理学科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开动学生脑筋,自己动手,不把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电灌”的手段。

(三)加强整合过程的设计和整合模式的选择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质应该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探究过程、地理问题解决过程。在整合过程的设计中,不仅要了解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什么时候使用网络,更要知道利用多媒体能帮助中学地理教学解决什么问题,用网络能突破什么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四)一些可行的操作模式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横向交流。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同事之间展开讨论、进行横向交流,这是自我反思、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随意讲的几句话,只要与自己的困惑、内心深处的反思相联系,往往会给我们自己很大触动,让自己“柳暗花明”。

及时将反思的内容和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一个部分或一个小节的内容之后,都会结合课题,以教学反思或案例的形式,及时将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认识写到备课小结反思中,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生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我还会在备课组活动中请有关老师帮我点评,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不断改进,辩证施教。通过备课组内开展的几次关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反馈的集中讨论,我从中发现了许多平时教学过程生成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细节。

加强学习,相互借鉴。请学校专家培训组的教师到备课组作专题讲座,请有课改经验的老师上示范课(初、高中均有),经常到班上去听其他老师的课,通过学习和讨论,强化了课程整合“教学时既要重结论,也要重过程”的新的教学观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充分备课,重视生成。备课过程中既备教材内容,又备学生实际。在教学设计从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备课到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尽量降低技术含量、降低课件制作成本,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系统的贯彻并努力在课堂中得到落实,并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联系。

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转换师生角色,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逻辑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关注教材,转而关注教学过程,并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愿意学习地理知识。创造机会让绝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过程”,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整合模式。根据课堂的实际,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重组,让地理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容易感知。

充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独立思考,将学习活动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主动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扩展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教师为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整合模式的摸索和应用,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地观察各种示意图、统计图,正确读图、填图和分析地图的综合能力和分析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被整合的个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在统一目标指导之下,经过精心的设计、培育和转化,达到一种和谐、互动的良好状态。这种状态呈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上,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呈现在教师教学行为上,就是教学方式的革新;呈现在培养目标上,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呈现在技术运用层面上,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

这种全新学习方式是以信息技术环境和信息化学习资源为依托,以具有深化和扩展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为导引,以高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和提升信息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或学习。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综合性、问题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习活动的设计立足于多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能够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评价并熟练地表达信息的能力。

虽然我在实施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我在实施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对“整合”的内涵又有了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经改进后绝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过程”,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学得愉快,记得也牢固。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要求我们继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过去的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出发点,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课前多考虑学生的需要,课后多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以学生为镜,发现课堂中的问题,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实践,提高认识,获得成长,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今后,我仍将继续走好学习、反思、改进、提升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整合的深入,以及自身素养的提高,必将提高自己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DB/OL].万方数据组.

[2]李克东.信息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DB/OL].万方数据组.

[3]袁书琪.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4).

[4]任长松著.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
致居委会社区感谢信范文3篇  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感谢信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写作上,感谢信具有一定的要
2023-06-18
关于对社区工作者的表扬信3篇  表扬信是对他人的行为表示赞扬的信函,社区工作者每天站岗工作,维护社区
2023-06-18
社区无烟日活动方案范文3篇  世界无烟日创造良好的无吸烟环境,教育培养现有烟民不吸烟或者减少吸烟,减
2023-06-18
社区公益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是传播先进文化、引领
2023-06-18
社区治安年度总结范文3篇  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必须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