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穿起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美丽珠串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7-26 10:04:57

|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富有生活哲理的童话故事,它以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对葡萄的不同态度展开故事:小狐狸吃不到葡萄,用“葡萄是酸的”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小猴子不听劝阻,吃到了甜葡萄。在他的带领下,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吃到了甜葡萄。为有效地展开教学,笔者发表如下浅见:

一、文本解读

1.主题思想。本文主题隐含于课题“酸的和甜的”之中:字面是味道的对比,暗含的是动物们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心理体验的对比,随之生发因不同生活态度导致不同生活结果的对比,进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2.表达特色。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是本文最大的特色,图文映衬,通篇拟人,生动有趣,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

二、教学建议

根据文本特点及学生实际,本文可按以下四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看图——以图为凭识生字。

1.观图,猜字词。这一步意在让学生借助图画,猜测读音,达到初步识字的效果。先请学生数一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几幅画,弄清每一自然段对应的是哪幅画。再请学生自由地大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词语就看看旁边对应的插图,猜一猜。然后逐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字音、词语、句子等方面的问题。注意“狸”、“萄”的读音。

2.选图,贴字词。这一步意在加深生字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可选择第一幅图贴在黑板上,准备字词卡片:酸、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等。请学生一边读词,一边将词贴到图上相应的事物旁,并说说理由。如“一串串”“酸”贴在葡萄旁,理由是葡萄是一串串的,可能是酸的等等。这样,在读词、贴词、说原因的过程中,词和物对应联系起来,学生初步了解了词义,也初步感知了相关课文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学习了字词。

3.去图,记字词。这一步意在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认识这些词语。把图片去掉,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熟生字词,以达到完全认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狐、狸、猴”的字形特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含反犬旁的字。

(二)说图——以图为媒知大意。

了解文章大意是深入感悟的基础。说文章大意能训练学生概括能力。这一训练可以依托插图进行:请学生看看图,读读文,用一句话来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先自由说说,再全班逐图交流,最后连起来说说。

(三)品图——以图为介悟特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连环画,深入品读重点句、关键词,感悟人物特点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可从两方面展开教学:

1.借图品句,感悟人物特点。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的葡萄,并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这样的葡萄会是什么味道,以及看到这样的葡萄时的想法,借此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葡萄的诱人,走进人物的内心。再以“小动物们分别认为葡萄是什么味道呢?为什么?”这一问题统领全篇的学习,让学生划划句子、圈圈词语、找找原因,从而体会小动物们不同的特点。

(1)“酸酸甜甜”四步走:“品、想、议、读”环环扣。

▲酸——狐狸:

句1 “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句2 “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品:这是狐狸的语言和动作,先抓住句1中的“是酸的”“不能吃”“!”来体会狐狸认为“葡萄酸”是非常肯定的。那么狐狸真的认为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吗?这就得从句2中寻找答案:狐狸其实知道葡萄好吃,也想吃——“转”“跳”“摘”这一系列的动词反映了狐狸渴望吃到葡萄。转,想办法;跳,采取办法;摘,落实行动。“一会儿……一会儿……”反映出狐狸为了实现愿望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想: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狐狸的表情、动作,感受狐狸渴望吃到葡萄,并展开想象,狐狸为了吃到葡萄,还会用哪些方法,也用上“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一说。这样,深入体会狐狸想吃的心态和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再指向结果——“一颗也没摘到”,从中体会狐狸努力和结果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狐狸此刻的心情。

议:现在你知道狐狸说“葡萄是酸的,不能吃!”的真正原因了吗?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交流,狐狸无法达成目标、找借口安慰自己的形象就留在学生心里了。

读:抓住所品味的关键词,走进狐狸的内心把这两句话读好,表达狐狸的心情。

▲甜——小猴子:

句1 “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句2 “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品:文中没有写小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替小猴子告诉大家吗?句1中“望”“爬”“摘”可见动作干脆利索、毫不迟疑;“迫不及待”可见心情之急切;“一串”更是体现小猴子吃葡萄愿望的强烈,完全认定葡萄是甜的。句2中“大口大口”反映出小猴子听了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劝告,连摘一颗尝一尝的想法都没有,直接“大口大口”吃起来,显然早就确定了葡萄是甜的。再观察第七幅图上小猴子吃葡萄的表情,更能说明葡萄很甜。

想:小猴子怎么就知道葡萄是甜的呢?看看图,读读句子,根据葡萄的样子来想象一下小猴子看到这些葡萄会想些什么?它听到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劝阻时会说些什么?通过这两个想象,引导孩子明白小猴子早就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尝试知道了葡萄是甜的。

议:小猴子既然知道葡萄是甜的,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小兔子和小松鼠呢?通过这一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小猴子正是希望小兔子和小松鼠不要只听别人说,而要亲自去尝试。这样,一只生活经验丰富又充满智慧的小猴子便展现在学生面前,课文要阐明的道理也水到渠成。

读:抓住所品味的关键词,走进小猴子的内心把这两句话读好,表现小猴子的特点。

(2)“由酸到甜”两步品:探寻“酸甜”真原因

小松鼠和小兔子对葡萄味道的认识经历了由酸到甜的过程,寻找它们认识的变化原因,课文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酸之因

引导学生抓住“很聪明”“他说……那一定……”体会小松鼠对狐狸“聪明”的迷信,这是典型的“迷信权威”。“都说……那一定……”这告诉我们小兔子很容易听信他人,把别人的看法当做自己的判断,实实在在的“从众”,人云亦云。两个“那一定”突出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对“葡萄是酸的”这个认识的深信不疑。可见,“一味听信他人”就是小松鼠和小兔子认为葡萄酸的根本原因。

▲甜之因

小松鼠和小兔子尝过后改变了对葡萄味道的看法。让学生好好品味这个“尝”,尝出真实的味道——甜,尝出认识的转变——由酸变甜,尝出转变的原因——变“听”为“做”,尝出正确的做法——要知味道必须尝,尝出心中的疑惑——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2.借图表演,深化人物个性。

基于教材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可通过表演的形式辅助教学。把连环画的八幅图贴在黑板上,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对照图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又可以深化学生对人物特点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画图——以图为桥明道理。

为了更加自然地让学生明白道理,可以在第八幅图后创设这样的情境:这时,小熊来到葡萄架下,看到一串串的葡萄直流口水,它连忙问道:“小松鼠,小兔子,架上的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小松鼠和小兔子会怎样回答呢?请你根据这个情境先画一幅插图,再在旁边配上文字。画画、写写、说说,学生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借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角色领会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延伸阅读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3日在重庆市荣昌区第十七届人
2023-06-14
淮北市相山区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和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2021年度,我区法治政
2023-06-13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事项一季度进展情况一览表工作内容进展情况下步举措分管领导责任单位类型生产总
2023-06-13
—2021年1月16日在繁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潘君齐  各位代表
2023-05-23
同志们:刚才,大家围绕报告开展了热烈讨论,总体听下来感觉大家都讲的很好,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听了之后也给我很多启发。应该说,xxx县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今年全县政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