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图腾

工作计划 |

时间:

2021-08-22 10:50:05

|

活在文化血脉中的古砚台

笔、墨、纸、砚被人们并称为“文房四宝”。但这其中,我以为古砚最有资格稳坐在“不朽”二字。因唯独古砚的寿命是与石头同在的。

砚之古文也作“研”。东汉刘熙《释名》:“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有关砚台的存在,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后期。当时的黄河流域的先民在烧制彩陶时,需把天然颜料研磨和上水,方可涂绘到陶器上,于是,有了研磨的研磨器——砚台。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砚台不再仅仅以其功能而存在。大约在唐朝以后,砚开始进入文人的欣赏领域,端砚和歙砚相继出现,其天生高贵的品性使它们必然地走出了仅限于使用的平庸。这两大名砚一出场就先声夺人,分别都在一阵惊讶声中登上书案,并使得天下的文人雅士欢呼雀跃起来。

古代的一些墨客,品砚的目光中倾注了丰富的情感,因而也领略到了砚的种种美妙。他们仅从端砚中就看到了青花、冰绞、火捺、鱼脑冻、蕉叶白、胭脂晕等等高贵的石品。青花微细如尘、隐隐浮出,沃水乃见。如尘翳于明镜,如墨着于湿纸者则可称为绝品。而鱼脑冻则有另一番解释: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而蕉叶白浑成一片,嫩净如柔肌如凝脂,温而泽,沉而密,隐隐然如见其里。所谓胭脂晕,则是鱼脑冻和蕉叶白之外有紫气围烘,艳如明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果将砚化作一叶轻舟,它是浮着墨汁演进的。华夏民族辛勤笔耕,在砚田播撒文字,种植文化,培育文明,收获了三坟五典四库全书唐诗宋词二十四史……文章照千古,其中有砚的一份光辉。一代代人饱蘸着砚台里的墨汁赞叹砚台,砚成了文人心中的图腾。于是,有人临终留下遗言,将他毕生收藏的砚台砌进墓。他要静卧在砚田里,他要长眠在砚的城垣里,这想法充满了浪漫,这遗愿有一种宏大的气魄。这与帝王陵的车马坑、殉葬的武士俑有着本质上的一致。一个文人生命的句号,在他认为或许是让灵魂进入了香巢,自己最后一声叹气是伴随着翰墨永远盘旋在书斋里的。

但用砚的时代毕竟已经离去。东方人类的文化史,自浑沌初开就有了砚的介入。紧随着人文初祖的帝鸿砚之后,汉有石渠,晋有辟雍,唐有六螭,宋有抄手,明有伏犀,清有洞天一品,浩浩荡荡,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路壮观。石砚、瓦砚、陶砚、瓷砚、漆砚、玉砚、铁砚、木砚,纷至沓来,在书房中绽出五色灿然:端溪、歙溪、洮河、汾水,汇聚成翰墨模溢。而至于砚农、砚圃、砚斋主人、十砚先生等书斋寒士的儒风道骨,以及李后主、宋徽宗、乾隆帝的浩荡天恩,曾经联手赋予砚以迷人的生命光泽。

“面砚如晤古人”。想像着凹陷的砚膛里曾经流传过的动人故事,相信有一脉相传的文化在涌动,古砚就是活物。

TlPS

两种常见伪造古砚鉴别

伪造古砚,由来己久,近来所出别有花样,集各种手段巧为掩饰。极易使收藏者上当受骗。现举近年常见两例提醒藏家注意。

一是伪古原始砚。

伪古原始砚以天然鹅卵石制成,正面开圆形或椭圆形凹槽作为砚堂,打磨成光面。为招引消费者购买兴趣,多于凹槽四周凿回纹、蛙纹、花卉纹,或于凹槽两侧刻双龙、双凤、双马、双螭等纹饰。由于其利用鹅卵石千百年来天然形成的自然磨面及沉积于泥沙中所形成的自然锈斑,很容易使人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原始的砚)混为一谈。

但其实,只要对砚史略有研究,此种伎俩不难识破,首先从形制上分析,新石器时代的砚从目前出土资料来看,无一雕刻纹饰者。而且原始的砚即便也为天然鹅卵石制成,但底部一般磨制成平整的面,以便使用时保持稳定。而此种伪造的砚,由于担心磨平底部过多失去天然的磨面会露出马脚,故不作处理,保持自然状态,因而也就不符合原始砚规制及使用上的要求。或有人以砚上的纹饰类似于汉代瓦当、画像石与某些玉雕上的图样,疑为汉代的砚。此说更为不通。因为汉代已有几案出现,汉人已经习惯于几案上研墨写字,对砚的稳定性要求也就更高,这从汉代的三足砚、圆形扁平砚、长方形板砚上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类似汉砚的出土,而作伪者,抄袭汉代的纹饰倒有可能。

其次从某些细节上看,原始古砚与伪造古砚也有区别。原始古砚由于人工使用,表面尤其是凹槽(砚堂)自然形成一层光面(俗称包浆),如果调整好视点、光线,这层光面会很亮,并且光亮面中有自然形成的蚀斑。来回变换手中砚的角度,这层光面会往返闪过,不管在光线下或阴影中都能如此。而伪造古砚则为沙土浸蚀所致,黯淡无光、干燥泛润。尤其凹槽光面,由于非使用所致,常常做得凸凹不平,有明显人造痕迹,即使打磨光亮,却很难伪造自然形成的蚀斑,有一种油滑的感觉。且凹槽光面新磨痕很难与其它处天然形成磨面协调,反差很大。至于纹饰雕刻之拙劣,图案安排之牵强,自不难辨别。

二是伪造汉三足青铜砚。

所谓汉三足青铜砚,本属子虚乌有。史料记载与出土实物均无此制。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无此类出土资料的刊布。但汉代却有三足石砚与青铜砚。三足石砚,出土数量较多,制式为圆形,下设三足,少数带盖,盖上常雕刻兽类、鸟类等形象。因汉代墨尚多为颗粒状,因此附设圆形研石辅助使用。青铜砚,准确的称法应为青铜嵌石砚,目前仅见两例实物出土。二者制式与形状相同,同为异兽状,以青铜分铸为上下两部,上部为盖,作异兽背部。下部为底,作异兽腹部,内嵌砚石。二者除规格(大小)、装饰(一为鎏金)有别,余基本一致。多足圆青铜砚,为唐代所制。前者带盖,砚身形制与唐代多足圆瓷砚基本一致,出土数量极少。后者则很少见。

伪造汉三足青铜砚,以汉代或战国时期小型三足圆铜盘或灯之类器物,于器口内嵌汉代圆形扁平石砚。作伪手法极为简单,依器口尺寸将圆形扁平石砚磨制合拢嵌入即成。由于都为同时期器物搭配而成,所以不是对古砚较有研究,很难揭穿其作伪伎俩。鉴定之法,只有仔细观察两器接合部,才能发现其作伪的蛛丝马迹。一般说来,两器很难恰好配合,多将一器改制,因此接合处多少会露出新茬和接合的不合理成份。作伪者一般在此处抹以泥土掩盖。因此更给鉴定带来困难。最简单的办法是将两部分分开,便知分晓。

砚构造介绍

砚的整体俗称砚台,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部分:

砚堂:又叫砚心、墨堂、墨道。指砚的中心研墨处,即砚的核心部位。石质好坏,使用价值高低都由它决定。有些名贵石品,如端砚独有的“鱼脑冻”、 “蕉叶白”等,在设计和刻制时都保留在这一部位。

砚岗:指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向四周渐渐低下去,使研墨时所得墨汁随时可向四周低洼处流下而贮存起来。

砚池:也叫砚湖、砚沼、砚海、墨海、墨池、砚泓,指砚的贮存已经研出的墨汁的低洼处,一般都在砚堂前端或周围。

砚唇:也叫砚缘,指砚堂周围略高的边缘带,形成砚的轮廓,好像砚堂的堤坝。

砚额:也叫砚头,指砚的上部较其他三边砚唇更宽,一般砚的主要工艺雕刻、纹饰都在这一部位。另外,端砚的石砚、雕琢设计也力求安排在这一部位,以提高砚的观赏价值。

砚面:指砚的表面、上面或正面。

砚背:又叫砚底、砚下、砚阴、砚后,指砚的背面,即与砚面相反的那一面,经常在上面镌刻铭记诗词。

砚侧:又称砚旁,指砚的周围侧面,也常在上面镌刻铭记。

古砚收藏宝典

古砚的使用和收藏都是很有讲究的,否则一方古砚毁于己手,那时后悔不已也无济于事。

[用砚]

砚须经常洗涤。砚堂中常沾满墨迹,或者留着用剩的宿墨,只消两三天都会使砚的石质受到影响,因而砚使用之后应立即洗涤。洗时要轻,宜用柔质物品洗搓。若墨已久留其间,则宜用浮炭磨洗,则可使其恢复如新。

研墨应该用拇指、食指、中指握住墨锭,墨锭垂直于墨堂,运用腕力缓缓旋磨。重磨容易伤砚。

墨一定要用佳墨,胶质重的墨容易伤砚。

[藏砚]

砚放在窗前案头,应注意回避阳光,否则砚匣日晒过久,匣盖容易干裂。

砚不宜放在干燥的地方,免得砚失去滋润,研磨出来的墨汁也会失去原有的优点。

赏玩古砚的时候,桌上宜铺毛毡,不可使砚体接触玻璃、金属器物,也不要两砚重叠。

木质砚匣,盖内应涂漆数层,防止墨汁蒸发,久而久之使砚匣胀开。砚匣应该定期涂蜡,保持光泽,防止湿气侵入。

古砚不宜多用,用后立即洗净,洗古砚应注意不要损伤砚的四侧以及砚背的包浆(古物经过长久摩挲抚玩,产生的一种光泽),以免古砚失去古雅的特征,平时可涂点桃油,效果很好。

延伸阅读
妇产科年度工作计划3篇  计划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标准有:计划的重要性、时
2023-06-15
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篇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工作职责,确定一下工作目标,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
2023-06-15
2021财务年度工作计划模板3篇  财务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的
2023-06-13
镇调解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模板范文3篇  人民调解工作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
2023-06-13
校园禁毒年度工作计划3篇  开展预防毒品、禁止毒品入侵专项宣传活动。举办两次禁毒知识专题课。通过上好
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