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的“说”\“乐”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8-28 10:40:48

|

[摘 要] 目前,对“说”和“乐”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是在语文教学中普遍认可的观点,认为两者并无太大的差别,另一种是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提出的“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的说法。为了弄清两者说法的正误,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完善语文教学的工作,对此以“四书”为材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乐”比的用法更为广泛,但“说”的程度较为深刻的结论。

[关键词] 说 乐 区别

《论语》的开篇为《学而》,而《学而》的第一篇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学习的快乐,快乐地学习。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选入的课文《<论语>十则》中,“说”的注释为:愉快,悦的古字。同时,并没有将“乐”进行解释。同样的,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论语》《孟子》选读“学问之”单元收录《学而时习之》课文中也作次解释。那么在教学中便很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说”即“乐”,“乐”即“说”,两者意思相差无几,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用两个不同的字呢?

《论语集注》中对此也有解释:“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意为由内心引起的快乐曰“说”,由外物引起的快乐曰“乐”,《故训汇篹》:“自内曰悦,自外曰乐”,同时将“说”解释为“悦”,沿袭了朱熹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就产生了矛盾,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合理呢?还是两种说法都有不妥之处呢?笔者为搞清情况,就以《论语》为材料,对其进行了分析。

在整部《论语》中,“说”总共出现了21此,其中读音为去声“yue”,基本含义为“快乐”的总共有8例,而其余的13例读音为“shuo”,基本含义为“学说。”

而在读音为“yue”的8例中,用作形容词的有5例:

⑴(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公冶长第五)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⑶(雍也第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⑷(阳货第十七)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⑸(尧曰第二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公,公平。

这几个例子分别为自己为学习、老师为弟子、百姓为公平“快乐”,弟子为老师而不“快乐”。

用作动词的同样也有3例:

⑹(先进第十一)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⑺(子路第十三)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⑻(子路第十三)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例六“说”意义较为特殊,是喜欢的意思,其它两例均为快乐的意思。

同样的《论语》中提到“乐”的有46此,其中基本含义为“快乐”的有22处。其中作为形容词“快乐”的有4例;作为动词,读音为“yao”,基本含义是“喜欢”的有3次,读音为“le”的有6次;还有22次是作为名词,读音为“le”的有6例10处,另外剩余的是读音为“yue”,含意为“音乐”的。

其中作为形容词的有以下4例。

⑴(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雍也第六)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⑶(先进第十一)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⑷(阳货第十七)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这些例子为自己为有朋来而乐,夫子之乐,但没有交代为何而乐,夫子因学生之行而乐,君子因居丧而不乐。

作为名词的“乐”有以下5例。

⑸(八佾第三)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⑹(雍也第六)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⑺(述而第七)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⑻(述而第七)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这些例子中很多都没有交代为何而乐,用法比较广泛。

作为动词“yao”出现的有以下2例。

⑼(雍也第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⑽(雍也第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乐山,智者喜欢山。

最后还有一个例子较为复杂,把它单独列出来分析。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益者三乐,有益的喜好有三种。节礼乐,用礼乐来节制人。骄纵不知节制的乐。宴乐,沉溺于宴饮取乐。里面的“益者三乐、损者三乐、、骄乐、宴乐”中的“乐”为名词,分别为有益的喜好、有害的喜好、骄纵的喜悦、宴饮之乐之意,“节礼乐”中“乐”也是名词,意为“音乐”,剩下的6个乐为动词,意为“以……为乐”。

由以上可知,“乐”出现的频率比“说”要高,“乐”出现了46次,而“说”仅出现22次,并且在基本含义为“快乐”的用法中,“乐”出现的频率也较之为高。在“说”的用法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是作为“快乐”的含义出现的,而在“乐”中则高达一半左右。同时“说”最常用的用法是作为形容词出现、而“乐”则往往作为动词出现。并且,“说”解释为快乐之时,文中会明确交代快乐的原因,反之,“乐”则不然。

接下去再分析,当两者都作为形容词出现的时候,两者也同样区别明显。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

两者的用法几乎相同,一个是因为学习而快乐,一个是因为同窗好友而快乐,两者都是快乐。既然如此,两者可不可以换位呢?改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笔者认为,这就要分析例子中都是因何而“说”,又是因何而“乐”,再来回答两者是否可以交换。

在“说”的例子中,例一是因学习而“说”,例二是孔子因学生的谦虚谨慎而“说”,例三和例四是由于子路不赞同老师的做法而“不说”,例五是百姓为公平而“说”。

在“乐”的例子中,例一是因有同窗远道而来而“乐”,例二是孔子看到自己的学生感到欣慰而“乐”,例四中君子由于居丧,所以就连听到音乐都“不乐”。

由上面的例子可作出分析,“说”更多的是被外物或自身感染而产生的一种感受,一种心情,而相对来说,“乐”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可以是受人、事的影响而乐或不乐,也可以是对某事某物的评价。但由于“乐”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所以“乐”的感情色彩并没有那么浓烈,是一种相对客观的“快乐”,而“说”就更具感情色彩一些了。

那么再回到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明显地,我们便可以发现,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是强于“有朋自远方来” 的快乐的。

参 考 文 献

[1] 朱熹.四书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1980.

[3] 杨伯峻.孟子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1960.

[4] 张能甫.汉语基本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

[5] 周行.关于基本词汇的再探讨[J].汉字文化,2002.

[6] 刘芳.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不自足现象[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

延伸阅读
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3篇  在现在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
2023-06-19
企业安保个人工作汇报  回忆过去,在这一年里,自己谨遵公司领导的指点,不断在工作中改进自己,提升自己
2023-06-18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计划范文3篇  改善全体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满足
2023-06-14
2021年度企业工作计划范文3篇  工作计划表就是使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工作计划的内容。表格是工作计划的
2023-06-12
企业销售团队工作汇报  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理念,和公司统一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才能充分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