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寿山石刻东西门派风格的融合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8-10 09:57:03

|

在近代福州东西城门所形成的文玩市场中,工艺美术界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寿山石刻手法各异、风格多样的艺术风格。以林元珠为代表的东门派在寿山石刻上取法于传统并加以发展,以林清卿为代表的西门派则是借鉴中国画来改良寿山石刻从而产生新的艺术风格。石卿在致仕之前的生活与工作历程使他有机会接触并深入地学习研究多样的艺术面貌和不同的艺术观念,最终形成了以自我修养为艺术根基的雕刻风格。本文以石卿和他的作品为例来探究寿山石刻的技艺。

一、薄意的“薄”

寿山石具备成为文玩原材的特性,薄意是寿山石界里的一种形式,也是作为工艺石雕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存在的创作方式。薄意的扬名大多是由于林清卿的缘故,其特点一是薄,雕刻层的厚度相对薄,具有疏密、层次的空间感和次序感;二是要有刀法,纯粹抽象的刀法是以刀代笔,书画于石面之上。

石卿对各种刀技都技艺精熟,在石卿的薄意创作过程中,在大致剔出底质与层次之后,便进行灵活、精彩的针对各种景、物、人的刻画雕饰刀法。现在有很多人对薄意艺术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薄意就是石上描绘、线刻定稿,然后剔地分层,使景物凸起来而已。然而薄意工艺的真正精髓是体现在刀法上的,是在剔出分层之后的刻画雕饰,用大小圆刀或尖刀按图施以各种刀法,将凸起的画面进行细致雕刻,使景物进一步具体形象化。不仅要达到景物的立体感和质感,还要力求表现出笔墨韵味,即使微小如叶片或花瓣,都要讲究内凹外凸的柔软质感,以及阴面阳面的正侧转折。过去不论西门派或东门派的薄意高手,都很讲究这个刻画雕饰的过程,这也是真正显现功力的地方。

薄意的厚薄差别在东西门派初成之时便较为明显,西门派以林清卿为代表的薄意工艺以薄而著称。一般西门派薄意的刻层厚度接近半毫米到一毫米,也是石卿作品中刻层最薄的一种,通常用于田黄石的薄意雕刻。这样薄的处理首先是为了不损材,而且要利用薄薄的石皮来雕刻,这种薄意不但刻层薄,而且线条比较细腻,例如石卿的几件田黄薄意,《文君听琴》《渔樵耕读》即属此类。东门派薄意的主流是林友竹、林友琛、林寿煁这一脉,在近代是与西门派齐名的寿山石刻的风格流派,由于传承的原因现已式微。而林友竹这一脉所传授的薄意基本行刀风格与西门派是有较大的区别的,主要是在下刀的角度和刻层的厚度上,行刀风格明显带有浮雕的特点。石卿薄意刀法虽脱胎于林友竹传授的东门派基本工,但后来逐渐形成显著的个人风格,虽与原本师传风格已经很不相同,但仍带有东门派技法的影子。

二、推移的空间

薄意中以构图来表现空间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手法。空间的推移不仅在绘画上会有要求,在石材表层上所展开的艺术创作也一样避免不了这个问题。由于是薄意,工艺的限制只能像绘画一样依赖二维空间的开拓,通过立体的雕刻仍未达到三维立体的要求,这种介于浮雕与刻画之间的艺术注定了空间的推移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显然,在西门派的薄意中有大量的中国绘画元素存在,这并不妨碍艺术传播的广度。在中国画的构图中最为完备的应该是山水画总结出来的构图方式,由于中国绘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所以在绘画的体系中有着很明确的高远、深远和平远之说。这样的优秀理论对寿山石的薄意创作有极大的启发意义。石卿在薄意创作中比较注重深远的表达。宽阔深远的表达不会造成视觉上的压抑。由于受到石材的制约,选择深远的意境可以避免堵塞、压抑,容易引起轻松的视觉感受。石卿的薄意作品基本是以追求意境为主,构图宽、远,近景细腻,远景重意,同时兼备空间感,化山水画的画理为己用,这点与传统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山水有远景、中景、近景之分,但由于石材的限制不一定远中近都能兼顾,因此在选择上近景是必要的,在空间上中景和远景就要进行必要的取舍。景致的丰富性取决于石材的大小、形态与价值,如果是田黄必然是小的,但小的石头也要精微,要有意境。

通过刻层的厚薄來虚拟空间关系又是薄意雕刻的一大特色,石卿自己能随主题自由发挥各项技法的薄意,石卿的田黄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些薄意作品中许多的空间关系并不单纯地依赖构图来实现空间的推移,在模拟现实空间的同时使用纯熟的技法通过刻层的厚薄、空间的深浅来虚拟现实的空间关系。这样就可以发挥薄意的厚刻层,但是厚的刻层是有限定的,要掌控厚度而不至于滑入浮雕的范畴,所以厚层还是比一般浅浮雕低浅。同一件作品可以混用浅浮雕与薄意的技法,随色赋形,依石就势,刻层厚薄不一,随心所欲。这也是石卿最得心应手的刀法,包括习惯使用的刀具与行刀方法,艺术效果奇佳,独树一帜,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踏雪寻梅》《秋山行旅》《芦雁图》等。石卿把这类作品归类为薄意,而不是浮雕。这样的定位是准确的。这类作品,除了刻层较厚,层次感、立体感最饱和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构图配合原石的形状或俏色,常见大面积的块状、片状构图,而不仅仅使用较细的线条勾勒。

疏密使用得当能够成功地推演空间关系。石卿虽以薄意著称于世,但谈到薄意史上的巅峰,多数的鉴赏家还是把桂冠给了林清卿。这不是派系的差异,是林清卿在发展了薄意的同时,还用线条的疏密将空间的推演完成得酣畅淋漓。这样单纯用刀法和线条在薄薄的雕刻层上构图,如果刀路线条过“细”同时构图过“密”,比较背离简练古雅的文人审美风格。但是在实践中,细密的线条和构图的紧密结合,即便是脱离开原石的拓片也依旧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空间的推移与变化。采用这样的手法来实现空间感要有艺高胆大的魄力,能够选择这种手法来表现空间的推移,在缺乏其他条件的配合时,实际上是在考验艺术家的绘画修养。因为在传统中国绘画中疏密的空间表达是作为绘画入门期间的一种观念的训练,这种训练并不意味着必须达到空间推移的终极目标,而是要作为一种艺术欣赏的要素存在,拉近观众对作品的解读和接受的距离。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在寿山石刻中选择这样的技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懂得鉴赏工艺的人不多,导致很多新人的“薄意”作品看起来就只是表面凸起的呆板线条而已,这样的东西是称不上“薄意”的。这种细微雕饰极为费工,不论圆雕、浮雕或薄意,讲求行刀如笔的修光刀法,正是寿山石雕工艺的真正精华。

三、柔钝与刚厚

石卿在刀法上是不分派系的,多元化的技巧和文人的素养使他在用刀上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石卿在薄意上的刀法不仅有西门派的圆刀,更有东门派的直刀法。二者之间在刀法上有明显的差异:传统东门派以林友琛为代表的薄意技巧,在刻画雕饰时偏重用刀尖雕刻,追求立体与写实;而以林清卿为代表的西门派则多使用圆刀或称弧刀,追求的是刻出类似笔墨的韵味。如果说西门派的薄意偏重于中国画的写意方法,那么东门派的薄意比较偏向民间传统的装饰风格,精雕细琢、玲珑剔透、流畅细腻是它的特色。东门派这种线条细密的薄意风格,在表达文学境界较为繁复的场面时没有西门派刀法来得直接和开阔。在造境方面的表达上,刀法的差异性表达并不分伯仲,但是在具有文人趣味的文玩中所要求的艺术感明显在圆刀技巧的表现上比较有优势。

薄意的处理手法是多样的,尤其在东西两个门派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体现在对主题的处理上,也存在于刀法的运用上。下刀的角度与所留下的痕迹会形成切角,切角的钝与锐不仅在视觉上会有差异,在把玩时的手感也不尽相同。就薄意艺术而论,西门派特别是林清卿的刀法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喜爱,在雕刻时主要使用圆刀和半圆刀,入刀的角度比较斜,形成的切角比较钝,这样雕刻时形成的钝角显得刀路柔和浑朴而不见刀锋毕露。而传统东门派刻薄意,除了线条较细之外,雕刻时形成的角度比较“利”,刀路利索清晰。这些特点跟艺人使用的刀具以及运刀的手法都有关联。石卿的老师林友竹,并不是以薄意见长,石卿后来的薄意刀法是以当年学艺的基本功为基础,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的个人风格的刀法。人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是不可逆的,石卿也不例外,石卿毕竟仍存东门派的基底,也经常运用刀尖雕刻的技法。

运用西门派技法所雕刻出来的作品相对比较讨喜,就薄意来说,西门派的杰出之作与东门派所做的作品放在一起,显然西门派刀路圆融柔和,构图逸致清新、内敛浑朴的文人风韵,胜过东门派刀路精细清晰、构图线条繁茂、秀丽丰满的雅俗共赏。然而石卿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发现了这二者的平衡点,并用多样的刀法落实在石材上创作出惊世之作。

柔钝的角度与刚厚的线条在对意境的追求上是不断契合的过程。石卿薄意的最佳表现形态所构建出来的艺术境界,并不是他通常刻田黄的刻层薄、线条细的传统东门派薄意,而是厚薄由心,似浅浮雕又似薄意,独具风格。细心观察石卿的薄意作品,可以发现雕刻层的厚度有两种区别,各成体系。刻层厚度介于薄意与浅浮雕之间的作品,这种独特的技法,在石卿的作品中大量地出现,《香山九老》《虎溪三啸》等这些作品都是物证。不难发现在具体的技法以及雕刻的实际操作层面石卿对意境的追求的具体落实,然而,一件寄托在石质上营造意境的作品仅仅靠刀法多变而产生的刚柔钝厚是远远不够的。

四、东西之新

石卿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代盛名,主要在于他在艺术传承中并未陷于前賢的泥沼中。东门派的技法在石卿的手上雕刻出邻近艺术感观,已然达到通感的境界,这在石卿的文学性题材薄意作品中展露无疑。很显然,石卿在东门派的技法之上向前推进了一步,因此说石卿开创了东门派的新格局是毋庸置疑的。

石卿虽早期曾在东门派的林友竹门下学艺,最终没有拘泥在传统东门薄意的刀法之中。起初也许是无心插柳,不是刻意在雕刻层厚度或线条粗细上琢磨,而是他的技法已经完熟到能随心所欲,跳脱了传统薄意的“勒线”“铲地”的技法模式,完全依石就势,自由发挥。虽然在雕刻的程序上还是先在石上描绘勒线,但是他不再受限于传统薄意讲究的“铲”或“剔”出同一个平面的底地,将凸出的雕刻层也尽量要求厚薄一致并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样的标准程序在石卿的创作中似乎并不适用,倒是在自由创作中完全服从艺术效果的需求,在突出主题的地方,针对每一个景、人或物,用最适当的刀法灵活去雕刻,有时候为凸显主题,刻意让刀路线条清晰,但他的修光刀法,既可刚也可柔。虽然雕刻层厚了,但景物边缘却不再是传统东门薄意或浮雕一样棱角分明,显示出更立体的形态,不但摆脱了传统东门派薄意的匠气,在突出主题的视觉效果上,还胜过传统西门派的纯薄意。这种雕刻方法其实是介于浮雕与薄意之间,在个别主题刻画技法上还稍偏浮雕一些,这也是石卿独树一格、独步天下的独特薄意。

在石卿的石刻艺术中,西门派的技艺早已化为石卿刀法,在薄的处理上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绘画的特征,从而出现了大量文学体裁的宏大叙事性作品。这类型的作品不是单纯的东门派或是西门派的技法和经验能够完成的,只有对传统工艺手段重新整合,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学的发掘,才能展现出21世纪新的寿山石工艺的风采,从而成就新的高峰。

延伸阅读
护理季度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三季度过去了,这个季度的护理工作完成得怎样呢?做好季度工作总结对我们的
2023-06-15
2021年医院护理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  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理论知识和
2023-06-12
最实用大一护理职业规划范文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一)  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
2023-06-08
护理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本  自我鉴定应明确自己的政治导向,拥护党的路线,政策以及在社会政治活动中自己的
2023-06-04
护理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古时候的护理往往象征着母爱及妻子对丈夫的关爱,它伴随着人类的存在和人类对自然
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