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寻龙记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8-07 09:53:53

|

一次偶然的不期而遇,冥冥中被莫名的好奇心驱使,我顺着乡村土道走向龙脑桥,发现这是一座建造于明代洪武年间非常美丽的石雕龙桥。后来得知,在四川省泸县,境内至今仍有明清龙桥141座,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堪称古桥建筑奇观,也是中国惟一的明清龙桥文化群。由此,我用数年时间踏上了寻龙访桥的发现之旅。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形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其他民族信奉的图腾形象逐渐被吸收、充实到龙的形象中。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九不像之形象。龙成为一种善变化、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逐步演化为帝王统治的化身。

乾隆皇帝曾下诏书,为保护一座明代石桥龙脑桥。

偶然初识龙脑桥的那次,是在1997年春天的时候,与几个朋友自驾去川南古镇佛宝之际。那时,隆纳高速尚未修建,泸县福集镇公路边的一个虽不起眼的小牌子,却吸引了我:“全国重点文物 龙脑桥” 。顺着土路进去,窗外川南田园风光虽养眼,但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天南海北间行走的人,却不足为奇。车子颠簸正满腹疑虑间,突见一江春水奔流,长桥卧波,众多高大吉祥瑞兽拱卫一座大石桥于江中,龙腾狮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龙脑桥。

龙脑桥因桥头的坡上,有一似脑状之石,名曰“龙脑石”而得名。古桥始建于明代洪武(1368—1398)年间,横跨于蜿蜒曲折的九曲河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乾隆四十三年时,一差使快马加鞭到泸州府,传来一道圣旨:“钦命永宁道泸州以北九十华里九曲河龙脑桥予以保护”。皇帝下诏保护一个石桥,实属罕见。龙脑桥因雕刻精美,造型生动,很早便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是中国古桥中于卢沟桥、赵州桥之后的第三大名桥。龙脑桥是典型的石墩石梁桥,宽1.9米,有54米长,建有十二墩十三孔,连两边泊岸共十四墩。每跨由两块巨大的石梁板并排卡入桥墩凹槽成桥面,东西两面各3座桥墩朴素无工,然而,中间跨河的8座桥墩上,生动雕刻了仰望上游的气宇轩昂之瑞兽:四条龙,一对麒麟,一只青狮和一只白象。石雕技巧娴熟,传承唐宋石刻传统工艺,既写实又夸张,可谓鬼斧神工。整石雕刻的巨龙,其龙头五官及髯、角,龙身之甲、翅、流云,都流畅栩栩,而龙口一颗重达几十公斤的“宝珠”,可滚动自如,却不能取出,石球必预留雕凿而成。狮、象、麒麟在桥的一侧露头,一侧显尾,河中涨水通常只能淹没桥板,流水中仍然可见这些瑞兽显头露尾于水中逆水遨游,灵动自然。

自此之后,我就与龙脑桥结下不解之缘。但凡行走川南,经过隆昌或者泸县,都要驻足龙脑桥,感受弯弯九曲河上奇异的龙桥,看古龙桥上络绎不绝的纯朴乡民。

泸县丰富而独特的龙文化,成就了这里山山水水间上百座龙桥

其实,龙文化在这里无处不在,泸县好舞龙,除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雨坛彩龙,还有水车龙、草把龙;泸县民国年间尚有大大小小的龙桥586座,隐在四方八面的乡里乡间,至今还有141座之多,真是一个龙文化之乡,龙桥文化之地。

江阳是泸县的古称,长江与沱江在县城之南交汇,境内水域广阔,溪河纵横。九曲河、濑溪河、龙溪河、大鹿溪河及其支流密布全县,自古便有“川南鱼米之乡”美誉。有河自然须要架桥,泸县明清时便古桥密布,但是,与国内其它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古石桥一般都雕刻有龙的形象,因而得名“龙桥” 。我发现这里不论桥的长短,都多多少少要雕上龙的形象。桥身最长的石鸭滩龙桥长约百米,最短的仅1米多,也奢侈地雕上一条龙。多则雕龙6条,少也得雕1条,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通常的桥都有栏板、栏杆,泸县这里的桥都没有,龙都是直接在桥墩上雕。这样有它的好处,一个是造价相对低一些,大河小沟架桥很方便,二是这里经常发大水,水就从桥面直接漫过去了,成为漫水桥,有栏杆就容易被冲毁,所以很科学。几百年风风雨雨,特别是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城乡改造,泸县这些珍贵的龙桥,还得以完好保留至今,实为难得。我想,一来因当地龙文化影响,村民喜欢,且龙桥也和乡里百姓生活紧密相连;二来和这些龙桥普遍分布在乡村田间,交通偏僻之地,也不无关系。

当然,龙桥的分散偏远,也给我的走访拍摄,带来相当的难度,有时紧张奔波一天,或许只能跑一、两处龙桥。往往开车驶离大路进入乡间土路后,至车行无路,还要弃车步行10—20分钟,才可能到达拍摄地。川南丘陵多黄泥,遇雨后更是泥泞不堪,越野车方向基本不听使唤,时常开车漂移行。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想着将要看到的形色各异的古代龙桥,兴奋和好奇充满心中,哪知疲惫哦。我心想,这些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贝没有被开发,或许是一种更好的保护,留待将来,或许这就是一片文化旅游的净土。

龙的形象在泸县以多种艺术风格和形式展现,龙桥之龙造型各异

一来二去,两年多时间陆续走访拍摄了几十座乡间的龙桥。行走中,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泸县石桥上都有龙?许多乡村小河沟上也建龙桥,比如云锦镇稻子村的薄刀桥,长仅2米,还有更短的龙桥只有1米上下,桥墩却仍雕有龙头。明明搭两块石板就能通行,古人为何还要费劲气力去修桥雕龙?龙的背后,究竟有何寓意?

我觉得,这和泸县的地貌环境不无关系。泸县地处丘陵,经常干旱少雨,同时因水系纵横,夏天常闹洪灾。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掌管降雨和镇水,被民间尊为“龙王”,那么,历史悠久的雨坛彩龙、水车龙和众多的龙桥,应该与这里旱涝无常的气候和密布的水系有一定的关系,人们以舞龙来祈求雨水,用龙桥去安抚洪水。

泸县民间的舞龙祈雨传统中,衍生出独特的龙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即雨坛彩龙。雨坛彩龙源于泸县雨坛乡,自古就有设坛耍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此地也因此而得雨坛地名。雨坛彩龙重在一个“活”字,几十个乡村汉子,踩着川戏乐曲的节奏,踏出独具魅力的舞步,舞龙者舞动间,龙与宝珠纠缠连绵,“动于中而形于外”,人与龙之情感交融为一体。

雨坛彩龙造型也别具特色,龙头即以 “龙脑桥”主龙头为蓝本,古朴天成。其形额高嘴短,双目纵突能动,下颌开合自如,雄壮憨愚兼而有之,非常可爱。我曾有幸在龙脑桥拍摄到彩龙舞龙桥的奇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和全国重点文物龙脑桥汇集一起,真可谓是相映生辉,珠联璧合。

有意思的还有水车龙,从头到尾都由农村常见的农具组成:龙头是背小孩的背篓,龙眼是防牛偷食庄稼的竹牛嘴笼,下颚是盛饭的筲箕,龙须是蓑衣,龙齿是收割用的锯镰,龙身由一片片木板的水车叶子连接而成,龙尾巴则用捕鱼的篙。一切都是顺手拈来,似乎随时都可以在田间,你家出背篓,我家拿蓑衣的,立马凑成一条水车龙,就地舞龙祈雨。

龙文化根植于泸县的世俗民间。在泸县能看到很多千奇百怪、乡土味十足的龙:毗卢镇马溪河上的白鹤桥龙全长3米,龙嘴就达到了1.5米,形如鳄鱼;牛滩镇濑溪河上的蜘蛛桥龙身没有鳞甲,如同蛇一般光滑;方洞镇黑龙江上的龙灯桥龙头高昂,龙角倒竖,龙尾却是一个很大的猪屁股;还有观音桥长着鱼尾巴的龙,瓦坝桥雕得像狗的龙。这些气宇轩昂的神兽,在民间工匠们手中,走下了神坛,附上了农家猪、狗、鱼等喜闻乐见的形象。泸县最有古意的龙桥要数嘉明镇复兴村的风水桥,两条棱角分明的石龙,厚重古朴,与中国商周青铜器上面的龙纹很相似,桥侧雕了一朵祥云,下方是三鱼共首图。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棺上常有三鱼共首图案,寓意“三生万物”,就不难理解人们称此桥为风水桥。对于龙的会心自由的理解,使得工匠们雕龙技艺丰富率真,工匠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诸多表现手法,或精雕细琢,或简约明快,也或高古质朴,雕刻得生动传神,和蔼可亲。

拍摄龙桥,如单独拍桥本身,感觉没有生气,桥是建造来给人走的,要表现出人和桥的关系,人的面貌必然留下这方水土的人们的时代信息。我拍摄的时候,总是等待时机,希望桥上能有人的活动,画面鲜活了,又有了参照物,知道桥的比例大小。乡邻在龙桥上洗衣服、磨菜刀,几个小孩在桥上玩游戏、躲猫猫,龙脑桥赶场的人们,潮河桥晚上打着火把回家的村民,活鲜鲜的乡土生活融入了画面。拍摄季节上也要考虑,四季景物的变化,夏天拍了冬天拍,有些地方,了解农作物栽种的季节变化,比如等待春天,金黄色的油菜花映衬古桥。如此这般,两年多时间,又走了云龙镇吉林村的顺对子龙桥、嘉明镇罗桥村的鸿雁桥、得胜镇仁和村江安桥、云龙镇姜河坎溪上的薄刀桥,还有什么三元桥、鸿雁桥、济众桥、铁垆滩桥、江安桥等等几十个龙桥。即便这样,泸县141座龙桥我也才走访一半,等待机会能够再度寻访。

延伸阅读
护理季度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三季度过去了,这个季度的护理工作完成得怎样呢?做好季度工作总结对我们的
2023-06-15
2021年医院护理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  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理论知识和
2023-06-12
最实用大一护理职业规划范文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一)  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
2023-06-08
护理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本  自我鉴定应明确自己的政治导向,拥护党的路线,政策以及在社会政治活动中自己的
2023-06-04
护理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古时候的护理往往象征着母爱及妻子对丈夫的关爱,它伴随着人类的存在和人类对自然
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