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清山石刻艺术的特点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8-06 09:55:52

|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三清山石刻的艺术特点,道教文化对这些石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石刻艺术;构思巧妙;风格多样;特点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玉山县境内,离县城以北一百二十里。因玉京、玉华、玉虚三蜂峻拨,犹如道教所尊玉清、上清、太清三神列坐其巅而得名,在南方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三清山在晋以前,却为荒服之地,晋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三清山开始出现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建筑山石刻,这些特有的石刻艺术是我国道教名山所罕见的珍宝。

一、石刻的产生及其特点

东晋升平年间,随着当时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士、医学家葛洪(公元283年至公元343年)率先与李尚书上山修道,结庐炼丹以来,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游人与日俱增。由于葛洪极力宣传道教思想,到唐朝时,已初步奠定了三清山在道教领域中的地位。特别是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它和封建政权一起成为封建统治者的重要支柱。统治者为利用道教为其政治服务,不断兴建与道教有关的各种建筑和石刻,这样三清山的石刻也就随之产生。

三清山石刻造像不多,只有二十多个(处),但它是三清山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大多数石刻尺寸不如四川大足石刻那样巨大,也不像大足石刻那样气势逼人。但是三清山石刻技术成熟、饱满、简练、细部刻画精到。特别是形象生动、整体感强。大足石刻雕有众多的生活气息浓烈的作品。如《父母恩重经变相》、《牧羊图》、《养鸡女》等。而三清山石刻大部分是表现与道教有关的“神”。如《韦陀》、《雷神》、《演教殿内神像》等,这也许是两种宗教在宣传上的不同途径吧。但它们之间也有共同之处,许多神像或主神像石刻的刻画都较饱满、细致,似上层人物。在雕刻技术方面,不但注意比例接近现实、而且细部起伏变化及联系处理,也比较自然、协调。这和其它宗教艺术形象一样,是当时养尊处优的上层贵族形象的反映。如:佛教的观音、基督教的圣母、三清山的演教殿内神像。它们造型饱满、洗炼、细致的表现技巧。主要是依据当时贵族形象作为基础。“道教和道教思想研究”序言中说:“宗教理论的一个特点,它往往不是直接正面地反映现实,而是通过所谓天神的意志曲折地颠倒地反映出来”。有意思的是这种“神”又是当时统治阶级形象的转移。单从石刻艺术来说,三清山的石刻确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石刻遗产。

二、清山石刻几个特点

(一)构思巧妙

三清山在众多山崖中异峰突起。苍松翠柏间山谷壁立,四处岩石环抱,并时有清泉下流。这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是宗教造像很理想的地方。宗教之所以能吸引善男信女,除了宗教的宣传外,还有各种艺术塑像的魅力。如宗教的壁画、石刻、装饰等。这体现了设计师和雕刻家的天才。所以有人说,宗教就是将这种抽象的教义和具体的形象互相结合迷惑麻醉着群众、在进行具体宗教活动过程中,艺术始终伴随着这一活动。可见艺术在宗教活动中的重要性。

三清山的地理环境和大足石刻不同。在大足,离大佛湾中心区周围约一里左右,刻有小石窟群,东、西、南、北共十多处。四周围成一圈,形成众星拱月的布局,似小盆地,簇拥着大佛湾。行人到此,可见宏伟壮观的石刻群布满岩壁。行人依壁观赏,像是在佛国中漫游。又像是看一幅幅的连环画。而三清山的地理环境不同,设计者合理地运用了这-二特点,巧妙地把石刻散在青山之中,青山之上。有时从一个(组)石刻到另一个(组)石刻,还需在绿叶之中的羊肠小道上行走一段。作者也尽可能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呼应。如:《飞仙台》、《演教殿》等石刻。同时,三清山还有一批质量很高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大都刻在悬崖危壁之上。如《玉京峰》、《风门》、《锯石解石》、《紫烟石》、《琵琶石》、《石鼓岭》、《桂冠岭》等等。道教在宣传上说:这是借神之力量,刻其蜂之上。众教徒听后,无不相信。这也可说是石刻艺术家较好地利用环境的结果吧。所以有人说:三清山石刻是处在苍松翠柏、云雾缭绕中的一颗颗闪亮的明珠。

自然美为艺术美提供基础,艺术美又为自然美作了美化,二者的结合取决于设计者的构思运筹。古代石刻艺术家在三清山显露才华和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不仅将普通的岩石化为艺术形象,还能因地制宜、借境发挥、胸怀整个天地。云影雾障,山峦溪泉均在艺术家的构思之中,熔为一炉。

设计者在三清山的三清宫不远的一个山坡上建有一座龙虎殿。除龙虎殿正殿合理安排在山坡上外,龙虎从远处望去,只见山坡上云雾缭绕,一龙一虎时隐时现。给众生以仙境之感。走到近处细看,石虎原是借助悬崖本身雕成的一座石刻,它雄踞于危崖,昂首向着龙虎殿。全神贯注在一个“听”字上,伏地听经,使人感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就连那条刚劲弯曲的虎尾,仿佛都有颤动,加上背景奇峰、云雾、松涛烘衬,使石虎具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神韵。同时,石龙在另一面与石虎一道专心“听”着殿内众神传经,使人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一组完整的石雕。

用各种材料建的塔,一般都建在河(江)边,路旁或城镇的周围。三清山有座石塔很特殊,石塔不大,坐落在龙虎殿北悬岩上的一座突兀石上,它后面悬挂危壁,左右两面松树成林,正面有一条不平整的小路。处在云雾中的石塔,有如放在仙人手中的托塔。从上而来,使人感到道教法力无比,道教徒在它面前,感到自己像进入大人国一般的渺小。尽管石塔不大(高三米)但设计者运用了周围的环境,使这一作品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些石刻作品,为了求得幽静的效果,从整体设计到每个神像的刻画都力求平稳。演教殿的外形,两边对称,成“凸”字形,里面的神像个个面色平静,坐在中央的主神像两眼合起,双手合一,似向众生讲述修行之道,使人看后,便觉心静、气散。

三清山石刻多有创见,布局不一般,人物不雷同,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有新的发展和创造,特别在石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上更有自己的见解。

(二)形象生动

造型艺术,以可视形象为主要特征,“形象”一词,先由佛教中引用的,一般宗教——遭教也如此。理论家,它决不执著于事物形象本身,而着重于具体形象之外的教理。但如要俘虏众生,我看,生动的形象毕竟胜过抽象的教义,选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形象为手段,感人之情,使远在虚幻的神灵近在咫尺,使玄奥的教义如常理。演教殿内的神像和三清官内的三清塑像,使众生看后顿觉“神”不是远离尘世,而是在现实生活之中,具有像严父慈母般的诱惑力,众生似乎可在此得到教义,得到心灵安慰。

三清宫前有一《雷神》石刻,在众多的石刻中显得格外突出。它一反其它安静慈祥的石刻,《雷神》威严有力,从整体看:“妖其头、喙其嘴、翼其两肩、鹰爪、左尖(凿子)右槌(斧子),似武将。可惜的是斧子和凿子早已遗失。从具体来观,衣纹处理上紧下松,松紧相结。手臂的上部衣纹较紧,下部宽松,两腿上部衣纹也较紧、两处合一,形成一个整体。但下部放松,两处分开,

左腿衣纹较少,右腿衣纹宽大,手臂、腿部放松处的衣纹都向后被风吹起,形成大波折,似大风把衣服阵阵吹起,就像“雷神”从天而降一般。整个石像除按规范外,更似现实中的武将。其腹部衣纹处理严谨,两手紧握,两手前臂刚劲有力,显示了自己的威力,增强了天神在空中驾云施法的神情。

三清山除一些较大的精彩石刻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精美石刻。由于石刻较小,故作者更多地强调外形的动态。作品同样感人。三清山按察府前的两座石刻,不大,但形体动态生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形象的理解。另外,像风门道旁,分立关、朱二元帅石像,质朴古劲,威武庄严,宫南跨鹤桥北的九天应元府,有唐僧师徒石像四尊、形象各一。百步门两边石刻,是衣帽齐整,一文一武,神态迥异,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形象的高度理解和想象。

(三)风格多样

在众多的宗教各山和名寺中的石刻艺术,因受当时的文化和生活等影响,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的作品都有其总的风格。而三清山石刻艺术家在创作时,石刻风格和表现手段丰富多样,有的造型古朴雄健、浑厚有力;有的刀法简练、粗犷;也有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达到它特有的艺术效果。有时,作者为达到某一作品艺术效果,大胆地运用独特的艺术构思与选取石料相结合,以石似形、就势凿成。这时已不求形似,力求神似,这里蕴藏道家“寓有于无”的哲理,带有一点抽象派的韵味,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如《石龙》、《石虎》,特别是《石虎》,它就地选一石块,略加雕凿,只有几个大块面,就把一只行动敏捷、匍伏凝视的猛虎并随时扑向猎物的典型的神态抓住了,作者没有过多的精雕细刻,只略在石块上凿出几个块面,加上本来的石质,就显示了虎的道道斑纹,为了其整体效果和强调大的形式感,作者巧妙地将前爪和后爪形成一条直线,使整个石像近似长方形,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虎本身的力量感和完整感,同时也为了石雕坚固不易损坏,使它能经风吹雨打而保存下来。这一石刻与汉代霍去病墓石刻很相似。与《石虎》选材相似的宋代石塔高三米,用花岗石分七段雕凿,采用干砌工艺迭成,分七层五面,如尖式塔顶,它也古朴玲珑、历经沧桑、巍然屹立,是三清山古石刻的明珠。

三清山石刻艺术家们,以他们高度的艺术技巧,运用了刀斧的魅力,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神杰作,这些作品在史学、道教、美术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特别在美术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延伸阅读
公司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自我介绍要围绕岗位胜任力模型展开。80%要围绕与应聘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
2023-06-16
新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篇  个好的年度经营计划应该是连结企业战略规划与年度财务预算的桥梁,是企业日
2023-06-16
公司前台辞职报告范文3篇  在某个公司做时间长了,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离开职位,为此很有必要写好辞
2023-06-15
公司会计人员个人工作计划3篇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
2023-06-15
公司人力年度总结  对服务行业不感兴趣的我,渐渐对服务行业充满浓厚的兴趣,服务作为一个大众化消费群体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