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伤痕》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7-30 09:43:47

|

1978年8月,小说《伤痕》发表后轰动全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量极高的《连环画报》期刊立即派出编辑吴棣到哈尔滨找到他的兵团画友李斌、刘宇廉和陈宜明约稿,请他们将小说改编成为连环画。年底前这一套同名连环画就在《连环画报》上发表。与小说作者一样,连环画作者也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无数来信,纷纷倾诉自己的激动、同情乃至与画中女主人公一样的冤屈。连环画《伤痕》的原稿于20世纪80年代年代后期丢失,这是促成作者之一李斌在年近七十之际下决心重画这套稿子的直接动因。但是作为了解李斌个人生命轨迹的四十多年老友,我猜测他也是通过重新绘制这套当年令无数读者刻骨铭心的作品来再次抒发自己对父亲的追念与愧疚之情吧!

《伤痕》的原作是用水墨画在纸上的。幅面不超过十六开大。由于出版社没有原稿的反转片存档,因此它的丢失导致的损失之大,以致无法印刷出版清晰的单行本画册。《连环画报》当年的纸质很差,所以从画报复制过来的图片混杂了反面图文的阴影。李斌此番重画,与他在几年前重画同时丢失的《枫》一样,首要目的是恢复原貌,弥补损失,因此他是不可以对原作做出较大改动的,至少每一幅的构图不可更改,主人公的形象不能走样。这些他都做到了。但是有几个方面原因使他不可能做到重画稿与原作一模一样。首先,原作由三位作者共同创作后分工绘制,因此每幅画作在绘画风格上有细微差別,新作不可能保留这些差别。其次,李斌为重画稿新增了一个功能,就是新作可以展览,为此在尺寸上放大了好几倍,并且改用他熟悉的油画技法画在画布上。这个改动彻底改变了重画的性质。因此新作实际上是对原作的油画临摹再现,部分脱离了“复制”的本来意义。对此我认为是具有正面意义的。不妨这么来界定这件新作:在构思、构图、人物刻画这些构成原作灵魂的因素层面,新作是原作的复制品;在绘制技法、材料、尺寸等制作层面,新作是李斌的个人作品,与原作拉开了距离。在后一个层面上,李斌展示的油画技巧是精到的。

据笔者所知所见,当年三位作者创作态度极为认真。他们从朋友里找好了几位主要人物的模特,让他们穿上服装,按照构图如同演戏拍剧照一般拍了几十张照片,彻底解决了人物不同角度形体以及全部的衣纹根据。这也是为何三人分工绘制几十幅画面而又高度一致的秘密。

然而李斌此番重画时,那套照片早已不知去向。所以他主要依据原图来绘制。这种局限无疑是一个挑战。

就笔者个人好恶而言,李斌对晓华男友形象的重建有一点缺乏时代感。但是主角王晓华的描绘是成功的,不但保持了原有形象,而且更为清晰肯定。

无论如何,李斌的新作是值得称赞的,他的重画也具有美术史意义上的价值。

2018年春节期间记于澳大利亚邦定纳

延伸阅读
公司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自我介绍要围绕岗位胜任力模型展开。80%要围绕与应聘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
2023-06-16
新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篇  个好的年度经营计划应该是连结企业战略规划与年度财务预算的桥梁,是企业日
2023-06-16
公司前台辞职报告范文3篇  在某个公司做时间长了,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离开职位,为此很有必要写好辞
2023-06-15
公司会计人员个人工作计划3篇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
2023-06-15
公司人力年度总结  对服务行业不感兴趣的我,渐渐对服务行业充满浓厚的兴趣,服务作为一个大众化消费群体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