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开创者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7-28 09:43:04

|

zoޛ)j馟izi駿_wi}_x^=M:M<_x]_xiu}M}__yi}z}u?iuZ邀请邵宇回国途中到法国访问。邵宇离开加拿大后到了法国,见到大使黄镇同志备感亲切。那一次,黄镇派驻法大使馆文化参赞陪邵宇参观了卢浮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巴黎公社墙等名胜古迹。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邵宇和身边许多人一样万分悲痛。深夜,他拿起画笔,画了一个烛台和红烛。他将寓意心血的红、黄两种颜色饱蘸在笔尖上,一笔画成了明亮的烛光。邵宇在画上题词:“心线正直,表里通红,浑身是火,一生光明,风吹不熄,磊落始终。”

197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邵宇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这期间,邵宇创作了组画《难忘的回忆》,共3幅:一幅是他“文革”前画的人像,被撕破了(寓意“文革”初期画家作品遭遇浩劫);一幅是被砸残了的石狮子(寓意文物在“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一幅是荷花,花茎被折断。这组画的寓意是:十年浩劫,石头狮子也未能幸免;但沉痛的教训可以化为营养,只要有藕,不染之花仍会开放。

1978年9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再次访华。不久,人民美术出版社接到一项任务,与日本讲谈社合作出版5卷本彩色摄影画册《中国的旅行》。这一次,又是邵宇亲自挂帅,用多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在全国28个省市约100多个市县的拍摄采访工作。这套书1980年出版,先后再版4次,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版界第一次与外方合作的项目。

邵宇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考虑出版《中国美术全集》的计划。这是一项重大的出版工程,将承载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1984年,在中宣部召集的400多位专家学者的会议上,邵宇把拟定的《中国美术全集》出版大纲拿给大家讨论。经过多次讨论、修改、补充,出版大纲最终被敲定,邵宇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领导小组成员和编辑委员会主任,具体负责主持和领导这项工程的进行。

《中国美术全集》(60卷) 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五大门类;总共收集彩绘、彩印、图印1.3万余件;国内专家撰写的论文共计300余万字,将其编辑出版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参加这项工作的单位包括艺术院校、科研单位、文博部门、出版社、物质材料供应商、印刷厂、发行单位等,有许多涉及学术研究的问题和组织协调的工作。为了保证《中国美术全集》的学术性、权威性,编辑委员会抽调编辑、考证、摄影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共计400余人。为了使《中国美术全集》具有国际水准,邵宇多次召集会议讨论研究,并专程拜访专家讨教,对编辑体例、学术观点、内容取舍、装帧设计进行逐一研究和落实,甚至对有的卷本亲自审阅,重点把关。

《中国美术全集》(60卷)最终于1989年全部出版。邵宇主持与台湾锦绣文化合作,将《中国美术全集》(60卷)繁体字版输出台湾,在台湾地区发行3000套,这在当年是轰动出版界、文化界的大事。台湾出版界如此评价这部巨著:“古今中外唯一最周全、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美术权威套书!”

1988年,在《中国美术全集》(60卷)尚未全部出版之际,在中宣部的直接领导下,由邵宇任《中国美术分类全集》(计划出版400卷,后改为304卷)总编辑,主持这项出版工程的规划编辑工作。此书历时25年,至2012年时出版了302卷;最后两卷《目录卷》于2013年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遗憾的是邵宇本人未能见到全书的出版。

邵宇是编辑家、出版家、美术事业的领导者,也是一位有个性的画家。他早期的作品有《盲人》《乞丐》,主要反映旧社会中国农民的苦难;《土地》(炭笔连环画)则画出了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争。他的笔触准确而又饱含深情,充满了力量。

创作于1950年上半年的《上饶集中营》,是亲身经历了皖南事变的九死一生后的邵宇用心血画出来的,具有时代意义。作品中的真实惨烈的画面令人震惊。比如《集中营的四周》,画面上树木被砍秃、草被拔光,因为国民党军的宪兵怕新四军战士逃跑。《抗日囚徒》表现了被俘战士的愤怒。他们忍受饥饿,却丝毫不减英雄气概。邵宇倾尽心血,将人物刻画得十分传神,表达了自己对新四军战友的热爱与怀念。《不许你们有思想》,表现的是国民党特务不许被俘战士有思想,没日没夜地让他们“跑步”。画面上一群战士在操场上跑步,传达出来的感觉却是类似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油画《呐喊》!邵宇曾被关在上饶集中营,有亲身的生活体验,因此,作品《上饶集中营》让人感到格外震撼。

1951年,邵宇创作了水墨画《万水千山》,表现了两个青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从国民党监狱逃出来,在奔赴敌后抗日根据地时的途中所见。《万水千山》是叙事诗插图,曾发表于《新观察》杂志。这应当是《上饶集中营》的续篇,两个青年人物则是以当年逃出集中营的邵宇本人和赖少其为原型。这套画作1953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与之前作品相比,画风更趋成熟,人物造型准确,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这两部作品不仅表现了邵宇纯熟的绘画技巧,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珍贵的文献档案。

诗配画《首都速写》大约创作于解放初期,作品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新中国成立了,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一时期,《到天安门,看毛主席》是邵宇的代表作。天安门前,悬挂的毛主席像画得真实生动。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在观看毛主席像。诗文写道:“毛主席,你让我们有了房子有了地。要不是住在乡下,我们天天来看你!”表达了老百姓翻身作主的喜悦心情和真实感受。《儿童游戏场》,充满了动感和欢乐,仿佛都能让读者听到儿童欢快的笑声。

1953年出版的《朝鲜战场素描集》,选用了邵宇的3幅作品,其中《炸不断的桥》是邵宇的经典之作。邵宇能在炮火和硝烟中作画,表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

从早年开始,速写一直是邵宇最擅长的表现手段,他出版了不少速写集,如《首都速写》《在我们的首都》《在祖国的边疆》《创业时代——大庆速写》《新疆行》《长江行》《在日本的日记》等多部速写集。

邓拓专为邵宇题写了一首诗:“年年占得百花先,红满枝头态自妍。最是画坛春不老,岚光香雾绕窗前。”邓拓的这首原诗题为《题梅》,在为邵宇题写时他将原诗的“江南”改为“画坛”;将“山前”改为“窗前”。

邵宇的中国画作品大多创作于国家改革开放后。此时的邵宇“醉心于寻求以民族绘画为基础与西画有益方面相融合,以求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邵宇画集》作者后记)。与大多数中国画家将速写的造型和线条融入画作的作法不同,邵宇始终在用速写线条表现对象,强化线条之美。这应该是艺术家另辟蹊径的探索。看邵宇的画作,总有大块的色彩扑面而来,而老道厚重的线条总能压住色块的恣肆和扩张。

邵宇的中国画庄重,有大家气派,如黄钟大吕。邵宇是从西洋画入手的,除了速写、素描功夫外,其水彩也有成就。他的水彩人物、风景都有很好的表达。在他早期的中国画中,有着水彩的透明轻快,准确的造型,也有中国画的线条;而晚年的作品,突出作品的厚重感,追求视觉的大效果,构图更为自由,线条简约。他强调物体的特征和细节,追求画面整体的意境和韵律,以此形成个人鲜明的绘画风格。

邵宇是画家,更是一位画家的伯乐。国家改革开放后,他力主建立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这个创作室与20世纪5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不同,不再承担出版社下达的创作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的任务,而是近乎画院的创作任务。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品牌建设过程中,有《中国美术全集》等大型美术画册带来的好评;有美术教材带来的品牌认知;有多种美术、少儿期刊带来的社会影响;有年画、连环画、领袖像带来的普遍认同,再有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室的画家给人民美术出版社带来了声誉;同样,80年代的创作室也给人民美术出版社带来了声誉。各地的画家朋友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是必去的地方。他们说,这里的创作人员并不多,但人人都有个性,都是美术创作的领军人物;他们认为:人美社是美术新思潮的发源地之一。

邵宇在承担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管理工作之外,还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曾参与组建中国书法家协会,任主席。他为美术界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92年在深圳工作期间,邵宇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2011年,我去拜访《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负责人许力以先生,谈起邵宇的心脏病,他说邵宇社会兼职太多,做事又认真,是累的。

邵宇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时,我也正随父亲林锴去了干校,同在25连。当时我13岁,和邵宇的儿子邵小宁同学。我们几个学生住集体宿舍,隔壁就是邵宇住所,和我们一样窄小的土坯房,所以经常见面。那时的他正是最痛苦的时候,但我们看不出来,平时他见到我们都是说说笑笑,好像也没有什么烦心事。回京之后,我找邵小宁玩,邵宇看到我稚嫩的书法,给予了我很多鼓励。1985年,我想调动工作,父亲告诉我,邵宇希望我来人民美术出版社。我碍于那是父亲曾经工作的单位,谢绝了。但世事难料,随着机构重组,我还是回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了。这也许就是上苍的安排吧。

邵宇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生涯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为新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出版事业鞠躬尽瘁,为打造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金字招牌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阳/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总编辑)

延伸阅读
公司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自我介绍要围绕岗位胜任力模型展开。80%要围绕与应聘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
2023-06-16
新公司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篇  个好的年度经营计划应该是连结企业战略规划与年度财务预算的桥梁,是企业日
2023-06-16
公司前台辞职报告范文3篇  在某个公司做时间长了,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离开职位,为此很有必要写好辞
2023-06-15
公司会计人员个人工作计划3篇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
2023-06-15
公司人力年度总结  对服务行业不感兴趣的我,渐渐对服务行业充满浓厚的兴趣,服务作为一个大众化消费群体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