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7-17 14:56:32

|

摘 要:动态系统理论(DST)是应用语言学领域新兴的一个理论流派,这一理论的提出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展现了一个新的视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使得这一理论的应用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本文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框架,对国内学者在二语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试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关资料的参考。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 二语词汇习得 研究综述

一、引言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 简称DST)是当前应用语言学领域新兴的理论研究流派,该理论在二战后源于自然科学领域。Larsen Freeman 是最早将这个理论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基本奠定了动态系统理论在该领域的理论框架。其实,二语习得与这种自然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都处在一种动态转化过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等。所以,基于两者的相似性,动态系统理论可以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中。有学者认为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每一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都和对词汇的掌握息息相关,但是二语词汇的习得又是一个持续性的伴随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一门语言的全部词汇。因此,二语词汇习得又成为众多研究者一大焦点。从动态系统理论出发,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学者越来越多。他们从各个方面对词汇习得进行讨论和实证研究,虽然实证研究鲜见,但却将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持续引向深入发展,同时充分展现了该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领域的巨大的应用潜力。所以,本文就当前研究者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成果以及研究方法作出相关总结与回顾,并试图发现其中的存在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的参考。

二、动态系统理论概述

动态系统理论,又被称为混沌理论、复杂理论或涌现主义理论。它源于经典力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沈昌洪、吕敏,2008)。动态系统理论被用于应用语言学领域始于Larsen Freeman的文章Chaos/ 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7),她从混沌论的角度出发比较全面地讨论介绍了语言系统作为一种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特点,基本上奠定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理论框架。动态系统理论的应用为众多的研究者和学者提供了一种语言观察和学习的新视角,其认为语言学习过程实际上为一个混乱的、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多维度的过程,这与传统的语言简化论是截然不同的。

當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动态系统理论本身具有复杂的性质和特点,使得此方面的研究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难操作性突出。目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实证研究微乎其微。所以,对此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十分有限,研究方法不够完善,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细致研究。

三、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词汇习得国内研究

相比而下,国内对于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要比国外晚。但是,随着学术界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虽然不是太多,但研究内容和涉及的领域日渐丰富,越来越多样化。通过文献搜索,沈昌洪、吕敏(2008)是国内最早展开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的,他们对二语习得的理论方法、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一系列的阐释。自此,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相结合的研究获得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将动态系统发展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凤毛棱角。本文通过检索2008年到2016年国内文献,只找到8篇涉及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这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我国学者宋健楠(2013)以陕西省某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平均成绩大致相同的120名三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方法,运用“单因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性别、频率和词汇知识(词缀、词义)等多种因素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词汇习得必须从多方面来加强,不能靠单一某个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文局限在于实验以及诸多因素的难操作性,所研究的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因素有限,无法涉及其他因素;没有涉及到各影响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与合作这个问题。所以,本研究需要后续研究的不断完善和补充。但是,本研究是首次运用实证研究来展开对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给后续二语教学研究者带来极大经验启示。

段士平(2014)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以语言观为基础,结合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语块发展中的语法化、意义建构、构式浮现以及语块学习等呈现的复杂动态性、交互性进行了阐释,再次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语块发展研究的理论模型。本研究贡献在于这个理论模型的构建将社会环境、认知心理以及语块本体相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二语语块的发展过程作出合理的阐释。其不足在于只是从理论角度出发进行了理论模型的建构,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加以证明模型建构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郑咏滟(2014)在系统动态理论框架下,选择华东地区某重点大学八名大一与大三英语专业学生,采用自行修订的词汇深度测试与有声思维法,通过跟踪他们一学年间词汇深度知识(词义与搭配)的发展,深入透视二语词汇深度发展知识的动态系统发展过程。发现词汇深度知识发展是一个复杂性和非线性过程;而学习者习得词汇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语言输入与发展并不成正比,这也表现了语言动态系统发展的主体性与浮现性。本研究以动态系统理论为框架对中国学生二语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研究方法有限,观察次数偏少,参与人数有限,性别单一,而且干扰项在词义与搭配部分分布不均,研究方法有待改善,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频数去解析二语词汇发展的动态过程。

洪欣平(2015)在动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以二语词汇习得为研究点,结合系统全面连接、非线性发展以及自我重组性等特点,阐释了其在二语词汇习得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应用价值,提出相关策略。词汇习得必须从多方面加以正确理解和运用动态系统理论,进而促进二语词汇习得发展,防止语言磨蚀,从而推动和指导外语教学的发展。

郑咏滟(2015)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开展了对于学习者自由产出词汇的历时研究。该研究以华东地区某重点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自然班的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128篇不限时作文为研究语料,运用V-size工具来估测学习者自由产出词汇总量,运用VocabProfile在线分析软件来测量词汇复杂度。最后运用移动极值图法、再抽样法、蒙特卡洛模拟、移动相关系数图等研究方法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者自由产出词汇是一个跳跃式、阶段性和非匀速发展的过程。该研究由于观察周期比较短,数据测量以及样本偏少,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的研究需要继续扩大研究范围,增加研究数量,不断完善补充,更加深入探讨语言发展的动态性。

王小宁(2015)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认为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注意机制运作是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宏观来看,注意机制运作和周围环境互动,以及受相关因素的影响,注意的类型,意识的程度和层次,注意力的稳定、广度、分配和转移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动态非线性、自组织性和蝴蝶效应等特点。从而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比如说,提升无意注意、强化有意注意、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等策略,从而通过优化学习者注意机制提高其二语词汇习得的效率。

张颖、李霄露(2015)在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立足于英汉对比与隐喻认知,根据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发展过程的动态性、非线性特点,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实施不同的学习策略训练,从而构建促进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动态模式。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轨迹和机制,从而为二语词汇习得理论建设和研究方法提供相关启示。就实证研究而言,从动态系统理论角度出发对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需要考察多方面因素,并且要积极探索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有限,操作难度比较大,需要不断地完善和验证。

秦振华(2015)阐述了动态系统理论下语言发展观基本理念,即语言系统中的诸多子系统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并且基于该理论构建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应用能力的动态发展模式,将环境因素、学习者认知/元认知因素和二语词汇知识因素相结合,探讨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二语词汇应用能力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对其做出相应的假设。但是模式中的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影响都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检验和发展。

通过以上对国内的研究综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对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侧重于理论阐释和概述;而实证研究鲜见,以上研究中,只有宋健楠和郑咏滟两位学者展开了实证研究,这可能与研究方法受限,可操作性难,数据收集复杂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今后的研究应注意这些问题,希望后续研究者能有所突破。

四、DST视角下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方法综述

从二语词汇习得出发,综观国内外研究,我们可以将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总结如下:

(一)综合考察多个变量

比如说宋健楠(2013)运用“单因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性别、频率和词汇知识(词缀、词义)等多种因素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秦振华(2015)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构建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应用能力的动态发展模式,将环境因素、学习者认知/元认知因素和二语词汇知识因素等多因素相结合,探讨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二语词汇应用能力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对其做出相应的假设。

(二)重视对个体差异的研究

比如说郑咏滟(2014)发现词汇深度知识发展是一个复杂性和非线性过程;学习者习得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王小宁(2015)认为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注意机制运作是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和周围环境互动,受不同因素影响;张颖、李霄露(2015)在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根据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发展过程的动态性、非线性特点,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应该实施不同的学习策略训练。

通过以上概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对二語词汇习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丰富化。但是这在技术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好多高端方法比如说微发展研究法、电脑建模法等等都没有被实际操作过。另外,要想增加实证研究,进一步对研究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结语

本文对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二语词汇习得的国内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发现国内研究者们都在不断发展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方面的应用。动态系统理论虽然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一股新生力量,但在短期之内研究成果显著。只不过目前大部分研究处在理论研究阶段,实证研究匮乏,这与研究方法有限,操作困难等有极大的关系。这也正说明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先进的研究方法,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总体来说,动态系统理论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而认识到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非线性、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而对于外语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Larsen-Freeman.D.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Linguistics,1997.

[2] 戴运财,王同顺.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词的模式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2.

[3] 段士平.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语块发展研究[J].外国语文,2008.

[4] 洪欣平.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5] 秦振华.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探讨课堂环境下的二语词汇应用能力发展模式[J].海外英语,2015.

[6] 宋健楠.动态系统理论视阈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效果的多因素实证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7] 沈昌洪,吕敏.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研究,2008.

[8] 王小宁.动态理论视阈下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注意机制运作研究[J].外语界,2015.

[9] 郑咏滟.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J],现代外语,2011.

[10] 郑咏滟.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自由产出词汇历时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11] 张颖,李霄露.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5.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光阴荏苒,大一结束了。这个学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目录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工作总结收获与成长(范本),供大家参考。个人工作总结收获与成长(范本)个人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个人工作总结例文,供大家参考。2020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岁月荏苒,时光如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分管领导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公司分管领导个人工作总结2006年公司分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