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再上层楼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7-04 01:24:33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一路风雨兼程,岁月如歌。值此50华诞之际,编辑部谨向校内外的广大作者和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爱、支持我校学报的各级领导、各个单位及部门、各方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报创刊、复刊及不断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前辈和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现就学报50年来的发展向大家作简单汇报,诚望批评指导。

一、发展历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两校合并建立陕西师范大学的艰难时期。由于种种原因,1960年创刊号出版后,学报工作就告停顿。1973年方始复刊,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1期。1974年,正常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季刊,出版自然科学学报年刊。1979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国内外发行。1983年自然科学学报改为半年刊。1985年,自然科学学报经国家科委批准出版季刊,并于1988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改为双月刊。2008年自然科学学报改为双月刊;同年,创办了《当代教师教育》季刊。

50年来,在学校党政及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编委会专家、校内外广大作者的热情帮助、鼎力支持以及编辑部几代编辑们的辛勤耕耘下,学报经历了艰难的创刊、曲折的复刊、全面的发展、快速的提升、名刊建设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阶段,学报人都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始终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学科建设及社会服务为办刊宗旨;以创办学术导向正确、内容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品期刊为奋斗目标,使学报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已取得较为显著的办刊成效。

二、主要成绩

作为学术期刊,我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各项指标(包括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发文基金率及文章获奖率、摘转率等)在不断提升、海内外读者面不断扩大,网上浏览量及下载量在不断增加,连续获得多个部门的多种奖励。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截至2010年3期,共出版39卷174期,发表文章4 243篇。自1990年以来,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清华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多个大型核心期刊库,并被有影响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收录。在陕西省和全国高校期刊历次评奖中,连续荣获“陕西省一级期刊”、“陕西省十佳学报”、“陕西省优质产品”、“陕西省五佳社科学报”、“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全国社科学报名刊”等多种奖项。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期刊,2008年入选陕西大报名刊培育工程建设期刊。在各级政府及有关学术评价机构重视、肯定的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纸质期刊通过西安市报刊发行局(原名西安市邮政局)发行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发行总公司(原名中国国际书店)发行到亚、欧、美、澳1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字期刊通过中国知网发行到国内外众多机构和用户。2008年,网上机构用户达3 565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4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45个,欧洲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大英图书馆等111个,大洋洲有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7个,亚洲有韩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等14个;2005-2008年的访问量、下载频次和浏览数总计达841 482人次,排名全国高校文科学报前列。期刊的基金率、三大文摘摘转率、期刊即年影响因子及五年影响因子连续多年稳中有升。’影响因子一直排名全国综合院校及全国师范院校前列。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得到社会各界及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部有关领导题词“学苑明珠”予以鼓励,《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报刊之友》等报刊发表了题为《以古鉴今》、《学报也“风流”》、《博采古今,延揽中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而立”之年小记》、《学苑明珠——(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品格透析》、《西部大开发研究的先声》等多篇刊评文章,专家发来信函称赞学报“坚持学术的高品位,不断进取”、“打开每期刊物,总能欣喜地发现佳作迭出,新风扑面,给读者多方面有益启迪”,对哲社版学报予以充分肯定。

自然科学版学报,截止2010年3期,共出版38卷129期,发表文章3 123篇。现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是全国多个全文数据库及有关专业文献数据库选定的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数学评论》(MR)、英国《动物学记录》(ZR)、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BI)以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系列文摘等国内外文摘刊物收录。‘自1989年以来,自然科学版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和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陕西省十佳学报,连续三次(1989年、1995年、1999年)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2006年、2008年两次荣获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荣获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奖。近10年来,自然科学版学报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各项计量指标一直在全国综合类科技期刊和师范院校学报中居于前列。发表的文章中出现了不少高被}l频次论文。目前自然科学学报网上的机构用户总计达3 184个,分布在中国、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9个国家和地区。高端用户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防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家图书馆、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法国国防部等。2008年中国知网个人读者流量卡总计下载页码83492。

《当代教师教育》创刊于2008年,是国内公开发行的两家专业性教师教育期刊之一。创刊伊始就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怀。校领导多次前往编辑部指导工作。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当代教师教育》题写了刊名;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致“加强教师教育研究,促进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成长”的创刊词;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为创刊号题写了“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发展教育教师为本”的题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题写了“实现教师专业化,由教育家来办教育”的题词。办刊2年来,刊物的邮局发行量已有1300余册,反映了教

师教育中重要的理论问题与热点问题,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观点、新信息和新方法,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的指南,受到了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编辑部学术期刊所取得的成绩,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密切相关,与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是历届编委会积极指导办刊的结果,是几代学报人辛勤耕耘,不断进取的结果。我们愿与所有人共享学报取得的荣誉与成果,我们向他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主要贡献

50年来,我校学报在推动教学科研、服务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为增强我校的学术实力、繁荣科学研究、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积极推动教学科研,服务学科建设。创刊伊始,学报就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确定的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各学科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努力引导、组织师生解决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学校的工作思路,注重配合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的申报、在坚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组发博士点及博士申请点专业的大批研究成果,及时介绍并宣传重点学科、重点研究机构、学科带头人,推介我校有关学院、系所,评介重点研究成果,及时报道我校召开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力促进学校优势学科的发展以及新兴学科群的生长。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及自然科学版发表的论文有一半以上涉及学校各个重点学科。如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围绕我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地理学科的建设,组发论文达205篇;围绕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建设,分别组发论文375篇、478篇;配合我校重点特色学科——教育学科的建设,组发论文197篇;围绕我校特色学术领域——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组发论文102篇;配合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关学及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组发论文127篇;围绕我校重点支持发展的西部问题研究,组发论文77篇。自然科学学报重视组发动物学、区域地理、应用声学、基础数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及研究领域的成果,其中不少论文达到国内以至国际领先水平,起到了推介我校学术研究前沿成果的巨大作用,加强了我校与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学术交流。《当代教师教育》作为国内仅有的2家教师教育专业期刊,一方面积极地反映了我校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基本状况,一方面为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2.注重发现、培养优秀学术人才。自创刊始,我校学报就把发现、扶植、培养学术新人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作者队伍建设上坚持实行“珍重老年,依靠中年,扶植青年”的方针,注重刊发青年学者的优秀论作;如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不仅开办过“学生、研究生论文选登”专栏,而且还成功举办过为期一年、影响广泛的“青年优秀论文征文”活动,《大学生、研究生挑战杯获奖论文专辑》。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学报以其特有的方式为学校和国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1960年在学报发表论文的作者当时大多二三十岁,80年代以后他们都相继成长为有关学科领域里的专家。七八十年代开始在学报发表论文的青年作者,如今大多成了高校、科研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有的已成为国内某一领域里的知名专家。如我校校长房喻教授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是在自然科学学报发表的;我校文学院尤西林教授的第一篇文章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发表的。

3.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学报注重将研究解决学术问题与服务当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75年第3期发表的《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系史念海教授承担的兰州军区国防建设重大课题的成果,既具很高的学术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79年第4期、1980年第1、3期的《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上、中、下)、1981年第1期的《论地名和地名的整理工作》等,则是对国务院当时开展的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有关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后做出的学术回应。发表于1981年第4期的《由历史上西安城的供水探讨今后解决水源的根本途径》,是马正林教授面对当今西安城市供水紧张而撰著的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后曾被陕西省科委作为参阅件上报省委省政府等上级领导部门参考。发表于1994年第l期牛致功教授的《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经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分析、考证,提出西安建都十三朝说,被省市地方志等有关部门认可采纳,从而结束了长期流行的十七朝说、十一朝说、八朝说等多种说法并存的混乱,使陕西省及西安市的对外宣传有了一个科学一致的结论性意见。1992年第3期《论西安周围诸河流量的变化》一文,从历史地理学科角度考论了历史时期西安周围八水流量的变化,分析探讨了历史时期诸河水量充沛而今水量大减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西安水源问题的途径,对政府有关决策提供了理论的参考。时任陕西省省长白清才曾批示省市有关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该文的建议,国家有关部委也每年拨款支持改善秦岭北麓森林植被状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理论研究上的拨乱反正,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先后就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体制改革、一国两制、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国情等重大现实理论问题开展研究,组发了数十篇论文。1996年,在党中央刚刚做出加快中西部建设步伐的战略部署之初,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即以敏锐的眼光,策划并组织实施了由省委宣传部、省体改委和我校联合举办的“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征文活动,先后征得各地专家学者及党政干部的应征论文100多篇,学报开辟专栏选发优秀论文27篇,有关媒体发表刊评文章称赞其为“西部大开发研究的先声”。进入新世纪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注重对关涉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的研究。汶川地震之后,及时约请延军平教授撰写《关于地震预测体系构建的可能性及特征》一文,对建构地震预测体系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自然科学学报对经济建设中涉及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食品与营养科学、健康与体育科学、生态与生物科学中的诸多问题等展开讨论与研究,组发了一批有关计算机软件设计、物理化学材料研制、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秦巴山区开发、旅游资源利用、黄河流域水患治理、干旱地区污染治理、自然灾害防治、抗癌药物研制、绿色食品加工等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不少受到政府部门与企业重视,一些成果已推介到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培养优秀的编辑队伍。学报编辑部不仅注重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还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自1973年成立编辑室,到1981年发展为编辑部,逐步形成一支思想先进、业务水平高,爱岗敬业,团结

精干的编辑队伍。目前编辑部有专职人员16位,其中正高级职称3位、副高级职称7位,博士6位,博士生导师2位、硕士生导师9位。自1979年以来,编辑人员先后发表文章3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20多部,个人获省部及司局级优秀成果奖28项,参与或主持各类课题37项。1985年以来,编辑部先后3次被陕西省高教局、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编辑部”;党支部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1998年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评为“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中有44人次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陕西省优秀编辑等称号。编辑部几位负责人,在全国高校学报学会、陕西省高校学报学会及其他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在相关领域具有很大影响。

总之,作为学术媒介,学报及时、有效地传播了校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他各种学术信息,充分发挥了学术研究窗口的展示功能,为增强我校的学术实力、繁荣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学术信息把关机构,编辑部注重培养优秀的编辑队伍,为搞好编辑工作、办好学报作出了贡献。

四、办刊体会

在半个世纪的办刊实践中,学报从创刊号一路走来,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成为各界认可的、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重要学术园地,与学报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与宗旨,确立并践行以学术为本、坚持面向学科建设、面向现代化建设,发挥优势、坚持特色化办刊,关注前沿、坚持学术创新,开放办刊、广纳名家名作、积极探讨,培育学术新人等办刊理念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值得总结的有以下几点:

1.必须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大学学报承担着传播优秀学术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时刻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为此,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的指导功能、把关功能。其次,要形成正确的办刊宗旨。要积极倡导学术自由与争鸣,大力支持学术探索与创新,努力为学术人员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不断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资源。

2.必须全力提高学报的质量。学术是学报之魂,质量是学报之魄,必须始终坚持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坚持刊发各学科观点新颖、论证扎实、资料可靠的研究论文;坚持从学校学科特色出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办出内容特色,形成品牌栏目,建设好名刊。编辑人员要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做好学术信息把关人,精益求精,产出学术精品。

3.必须团结一批有创造力的作者群体。稿源是办刊的基础与核心,稳定的稿源、优秀的文章是办好期刊的前提。编辑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学术前沿、把握最新研究信息;必须广泛联系各方有实力、有创造力的作者,积极采撷优质稿件;必须客观选用稿件,精心加工学术信息。以高质量的服务、以高质量的期刊奉献读者、赢得作者。

4.必须加强编辑部建设。首先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编辑群体。要加强编辑的科学意识、质量意识;要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积极奋进,勇于开拓。其次,要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办法,以标准要求,以制度管理,办好一流学报。

五、未来设想

目前,我国在积极倡导学术创新,不断加强科学文化的繁荣,这为学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此,我们要发扬以往的优良传统,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名刊建设为契机,以繁荣科学研究为追求,以提升学报影响力为目标,不断谋取学报事业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做到:

1.开放式办刊。要以开创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来办刊。首先,让海内外各学科的名家名文、青年佳作不断走进来。充分实现学报传播学术信息、培养学术人才、促进学科建设、繁荣科学文化的复合功能。其次,要让学报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领域,促进人类的文明与发展。

2.特色化办刊。要以特色谋发展,以发展求特色,形成刊物的内容特色、编辑的风格特色、传播的技术特色等,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实现学报的有效传播。

3.多介质办刊。要注重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在搞好纸质学报的同时,利用网络介质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泛、获取信息便捷的特点,注重发展数字期刊,实现不同介质学报的多样化发展。

回顾学报50年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学报事业会蒸蒸日上,再上层楼,取得更大成绩。

[本文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光阴荏苒,大一结束了。这个学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目录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工作总结收获与成长(范本),供大家参考。个人工作总结收获与成长(范本)个人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个人工作总结例文,供大家参考。2020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岁月荏苒,时光如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分管领导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公司分管领导个人工作总结2006年公司分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