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技术研究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7-04 01:23:08

|

摘要研究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技术,结果表明: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易于驯养,生长快,成活率高,但喜迎水跳跃,进排水时要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关键词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338-02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Regan,1904)]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地方名金线鱼、波萝鱼、小洞鱼等,为云南特有的高原珍稀半洞穴中小型冷水性鱼类,仅分布于滇池及其周边的溶洞、涌泉和溪流中,其成鱼个体重一般为30~80 g[1-2]。由于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分布区域逐渐缩小,种群数量稀少,其在滇池中已经绝迹[3-4]。滇池金线鲃于1989年列为国家Ⅱ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被收录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滇池金线鲃肉质鲜嫩,历代视为珍品,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也是研究鱼类物种分化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于2005年开始进行野生滇池金线鲃苗种驯化养殖、亲鱼培育、人工繁殖等试验,已系统掌握该品种的驯化、养成和繁育技术。试验表明,人工条件下滇池金线鲃具有易驯养、成活率高、生长快、抗病力强、易起捕等特点,是适合规模推广养殖的名贵新品种。现将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人工驯养培育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苗种来源

2005年8月初在昆明市嵩明县滇源镇黑龙潭收集到随水流出的野生滇池金线鲃苗种,共1.21万尾,平均体重1.39 g,平均全长4.7 cm。投放位于嵩明县滇源镇的云南省高背鲫原种场内驯化养殖。

1.2池塘准备

试验池塘为砖石结构的水泥流水池,东西走向,池水东进西出。驯养池长48 m、宽6 m、深1.2~1.5 m,水源为黑龙潭涌泉水,水质清澈,水量常年恒定,水温10~20 ℃之间。

鱼苗下塘前,先彻底放干水清洗驯养池,并曝晒3 d,然后用100 g/m3高锰酸钾对池底、池壁泼洒消毒。流水池进出水口栏栅均包裹孔径3 mm的筛绢。池塘左右2个进水口处,顺池壁用空心砖和石棉瓦搭建2组规格为1.8 m×5.0 m的模拟洞穴,作为其遮荫和栖息场所,随后注水40~50 cm深,在洞穴周围和水池中部植入金鱼藻等水草,草根部要带泥,并用小石块等压根固定,然后缓缓注满池水。

1.3苗种放养

2005年8月11日上午放苗,苗种下塘前用1.5%食盐水浸泡消毒5 min,平均放养野生滇池金线鲃31.1尾/m2。

1.4饲料及投喂

该驯养试验饲料采用鲤鱼育成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9%,放苗翌日开始投喂。最初在人工模拟洞穴附近撒投粉状饲料,发现鱼苗可以少量摄食沉入水体中、底层的饲料碎粒,而漂于水面的饲料浮渣则很少摄取。然后将饲料搅拌成糊状投喂,效果较好,经过1周驯养便养成定点、定时摄食习惯。以后将人工模拟洞穴的石棉瓦顶板作为食台,每天分别在10:00、16:00定点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5%左右。

1.5日常管理

每天早上和傍晚巡塘,晚上也经常巡查。经观察,滇池金线鲃有强烈抢水习性。为防止逃鱼,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口栏栅筛绢是否完好,并勤于清洗附着在筛绢上的污物和渣滓,保证进水通畅。及时捞出漂在池面的剩余饲料浮渣及死亡水草残体,特别要注意清除过多青苔,一旦气温升高,青苔很容易泛起并浮于水面,阴雨天又沉积于排水口附近水底,既败坏水质又极易堵塞排水口。还要注意防范和驱赶白鹭等水鸟,并及时捕杀闯入驯养池中的水蛇和青蛙等敌害生物。

1.6鱼病防治

鱼苗投放前,用高锰酸钾消毒驯养池;投放鱼苗时,用1.5%食盐水对鱼体浸泡消毒,以后每月用大蒜素及VC拌饲投喂1次,防止细菌性疾病;平时及时捞出死鱼,做好日常管理并保持水质清洁。

2结果与分析

驯养试验时间为2005年8月11日至12月11日,共计120 d,投放的野生滇池金线鲃鱼苗在驯养池中总体生长情况良好。至12月11日先后对金线鲃的生长情况进行4次随机抽查,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该次驯养的滇池金线鲃野生鱼苗从8月11日至9月11日体长和体重增加相对较慢,体长增长率只有18.3%,体重增长率只有23.0%。9月11日至10月11日,体长增长最快,体长增长30.0%,往后2个月逐渐减慢,分别增长20.2%、14.2%。体重增长从9月起逐渐加快,9月11日至12月11日,3个月的平均体重绝对增长量分别为2.46、3.86、5.43 g;但对应的体重增长率逐渐降低,分别为143.9%、92.6%和67.6%。总体上看,8月11日至12月11日,平均体长增加5.22 cm,是最初放养时平均体长的2.11倍,日均增长0.044 cm;平均体重增加12.07 g,是最初放养时平均体重的9.68倍,日均增重0.10 g。8月11日至9月11日死亡情况相对稍严重,死亡约1 100尾,以后基本稳定,较少死亡,总体上成活率较高,至12月11日,成活率达89.3%。

3结論与讨论

(1)8月收集野生滇池金线鲃苗种时,因短时间多次重复筛捡,造成部分鱼体受伤,加之其适应人工养殖环境也需要一定过程。因此,9月之前生长较慢,死亡率稍高。在之后的驯养过程中加强日常管理,死亡率大大降低。一方面,因驯养流水池模拟该鱼自然生活环境,水源水质较好,符合其生长需求,并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已基本适应人工养殖环境;另一方面,因滇池金线鲃皮肤光滑,鳞片细密,正常情况下不易受伤,说明其适应性较强。滇池金线鲃是中小型冷水性鱼类,总体生长慢,但成活率较高,经济价值较大,适宜推广。

(2)滇池金线鲃属于杂食性鱼类,易于驯养[5]。在自然水域中摄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底栖动物等,也刮食附着藻类和有机碎屑,经过驯化养殖,可以顺利摄取配合饲料。滇池金线鲃摄食人工饲料时较喜欢抢食落入水中的沉性配合饲料,也会因抢食而短时游到水体表层,但对于投喂的漂浮饲料,其白天基本不摄食,只在黎明或傍晚有部分鱼会浮到水面摄食。由于其自然生长的水域环境在溶洞、涌泉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在早期驯养过程中,控制好水质相当关键,笔者对驯养鱼池水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H值为8.5,溶氧为8.2 mg/L,氨氮在0.1 mg/L以下,亚硝酸盐在0.005~0.010 mg/L之间,硫化物低于0.05 mg/L,水质理化因子与滇池金线鲃原生环境较为接近。因此,驯化养殖较为顺利。

(3)试验观察表明,滇池金线鲃性活泼,但胆小警觉,畏强光,有集群习性,喜欢在水体中下层活动。滇池金线鲃白天常成群躲在人工洞穴的缝隙和水草丛中,或结群在池底活跃游动,夜间则散于池中各处,或啃食池壁上的附着生物[6]。滇池金线鲃有跳跃能力,夏秋晴天傍晚常跃出水面20~30 cm,喜欢抢水,进水水流较急时常迎水跃起。因此,做好进水口防逃工作很重要。另外,捕起的滇池金线鲃易聚集在容器的一个避阳角落里,头朝内,尾向外,如人为将其驱散,马上又会以同样的方式集结在一起。而在池塘里,水位下降超过滇池金线鲃栖息洞穴,一部分鱼也不随水流离开,仍小群地躲在洞穴缝隙中,头朝内,尾部露在外面,直至全部干死。因此,驯养池内的人工模拟洞穴要求具有较大内部隐藏空间,平时注意保持池水水位稳定,捕后放入容器时密度不宜过大,并进行充氧或及时换水。

4参考文献

[1] 严晖,高慧,李德运,等.尖头金线鲃人工繁殖初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09(4):143-145.

[2] 潘晓赋,刘淑伟,李再云,等.抚仙金线鲃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J].动物学研究,2009(4):463-467.

[3] 严晖,涂书浩,董文红,等.滇池金线鲃全人工繁殖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1):138-141.

[4] 周江,侯秀发,李显周,等.贵州荔波8种金线钯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1-8.

[5] 赵亚辉,张春光.无眼金线鲃及其保护[J].生物学通报,2007,42(10):15-16.

[6] 潘晓斌,杨君兴,李再云,等.池塘养殖环境下滇池金线鲃仔稚鱼的食性转化与生长[J].动物学研究,2009,30(4):433-437.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光阴荏苒,大一结束了。这个学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事业单位办公室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目录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工作总结收获与成长(范本),供大家参考。个人工作总结收获与成长(范本)个人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个人工作总结例文,供大家参考。2020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岁月荏苒,时光如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分管领导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公司分管领导个人工作总结2006年公司分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