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献类型探析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08-28 10:48:03

|

作者简介:周洪才(1957—),男,山东齐河人,山东大学图书馆古文献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儒家典籍、齐鲁文献。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宋以前的千余年间,孔子文献大体以记录其言语思想为主的语录体原始典籍和依年代顺序叙写孔子生平事迹的纪传性文献二种形式为主干,及宋,孔传纂成首部孔子年谱及首部孔子家志。薛据另于《论语》、《家语》之外,汇辑散见各书者为《孔子集语》,俱有创始之功。明代整体看来虽为空疏不学的风气所笼罩,但在弘扬圣教、普及圣道方面却颇见成效,出现了反映孔子生平的连环画、平话体传记小说及传奇剧等文艺形式。清代文网密、时忌多,孔子儒学一道多为整理与考证故实之作,文献类型未见多少创获。而近现代以来,在尊孔批孔思潮交互影响背景下,以及科技进步、孔学研究日益深入等原因,孔子文献类型呈现出一派繁盛局面,涌现了大批前所未有的制作,如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孔圣宝卷》、耳目一新的孔子历史地图集、古今中外孔子造像选编,以及有关孔子的大型文献丛书、专题工具书(辞典、年鉴、书目、索引)、专门刊物、专题影视片、专门网站等。

[关键词] 孔子 孔子文献 孔于文献类型

[中图分类号]G256;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27(2006)03007410

孔子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及中国封建社会“至圣先师”,历代记其嘉言懿行、述其体态相貌的作品可谓多不胜举。而选择其中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典籍和部分研究成果,适当的予以梳理总结、分类归纳,对于更好地了解把握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学,以及整个儒学发展脉络、传播轨迹,乃至未来走势,或不无补益。

综观2000多年有关孔子的著述,大体说来似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一、记录孔子言语思想为主的语录体原始

典籍及由此衍生的学术理论著作

语录体原始典籍是探讨孔子微言大义、哲学思想的主要资料来源,它以《论语》、《孔子家语》为其代表(当然,《孔子家语》第三十八《七十二弟子解》、三十九《本姓解》,不属于这个范畴,且序次疑有错乱,不应杂厕正文间。另外,清王仁俊有《家语佚文》一卷,可参考)。《孔丛子》是一部孔氏丛书,其前五篇《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为孔子之书(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将第五篇《记问》作为子思之书,归入子思名下,实为不妥);清洪颐煊注释《孔子三朝记》七卷,记孔子三见哀公,内容为孔子对鲁哀公语(《汉书艺文志》原著七篇佚,清马国翰有辑本一卷),亦属于这个范围。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有孔子论诗的内容;敦煌出土文献中有《孔子项托相问书》一卷,内容为孔子与项托谈话问答之事,《孔子马头卜法》,传为孔子用来决事的一种占卜方法,也应注意利用。此外,《隋书经籍志》卷一又载有梁武帝撰《孔子正言》二十卷,列《孔丛》、《家语》后,似也为此类纂作。嗣后,宋薛据汇辑散见于各书者为《孔子集语》二卷,至清孙星衍又加扩充,篇幅多至十七卷,亦名《孔子集语》;其书盖前十篇为孔子基本思想,后四篇为生平事迹,每篇注有出处,个别还加有按语。稍后,王仁俊又有《孔子集语补遗》一卷。另外,宋长琨编有《孔子集》二十篇、藤原正纂有《孔子全集》、李遵义纂有《孔子艺事考》一卷,李启谦等又有《孔子资料汇编》之纂,其书以隋唐以前为限,然将资料来源广及出土文献,却是一个突破。这类文献的衍生物是各种对原典文献的训解、注释、阐发、选编、翻译(如秦孔鲋《论语义疏》、汉郑玄《论语注》、魏何晏《论语集解》、隋刘炫《论语章句》、宋邢昺《论语正义》、明陈士元《论语类考》、明刘宗周《论语学案》、清焦循《论语通释》、程树德《论语集释》、杨伯峻《论语译注》及各种孔子语录、格言、名句等),及旨在普及教育、传播孔子儒家思想的各种教材课本,结合社会现实探讨儒学真谛、阐释原著微言大义(科举时代以《论语》为题的八股文及南怀瑾《论语别裁》等另当别论)的各种学术专著、论文集等,然其价值与意义最终归结为孔子儒家思想同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经过不断扬弃和吸纳,进而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而其主体特征则又往往表现为社会秩序的综合提高和社会成员道德水准的不断进步。

有关孔子研究的学术理论著作古今数以千百计,几乎涉及孔子的所有方面,这其中有总论孔子学说思想的,如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杜任之等《孔子学说精华体系》(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王恩洋《孔子学案》(民国三十二年排印本)等;有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如许梦瀛《孔子教育思想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罗佐才《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等;有关于孔子哲学思想的,如蔡尚思《孔子哲学之真面目》(上海启智书局1930年版)、汪国栋《孔子哲学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等;有关于孔子伦理思想的,如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齐鲁书社2004年版)等;有关于孔子政治经济思想的,如何大受《孔子政治经济思想》(广州大学法科学院1933年版)等;有关于孔子法律思想的,如杨景凡等《孔子的法律思想》(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乔伟等《孔子法律思想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等;有关于孔子互助思想的,如邵乐安《孔子之互助学》(北平世界社1932年版)等;有关于孔子社会思想的,如罗运炎《孔子社会哲学》(上海美以美书报部1926年版)等;有关于孔子思想现代意义与价值的,如游唤民《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岳麓书社1994年版)、陈正夫等《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潘乃樾《孔子与现代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等;有将孔子与其他中外历史文化名人进行比较研究的,如杨庆丰《孔子与老子思想之比较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1年版)、刘永佶《中国官文化的奠基者与批判家——孔子与毛泽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蒋竹庄《孔子与释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戴德理《孔子与耶酥》(海外中文图书)等;有总结阐述孔子儒家道统的,如明戴庭槐《孔门源流考》(明万历刻本)、明张朝瑞《孔门传道录》(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清熊赐履《学统》(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等;有爬梳整理尊孔、评孔文献材料的,如石荣《尊孔史》(民国十七年排印本),程淯《历代尊孔记》(民国二十二年排印本),柯璜《孔教十年大事》(民国间排印本),韩达《评孔纪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鲍炳中《评孔大事年表》(《孔子大辞典》附,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等;有研究孔于思想在国外传播影响的,如杨焕英《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齐鲁书社2003年版)等;有研究孔子传说的,如陈金文《孔子传说的文化审美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版),其书从民间下层文化角度,对孔子的传说进行审视,并将孔子的传说归纳为八个主题类型进行阐述,对于儒家思想对民众的强大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而张平《孔子西游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则是中西人格研究方法比较之专著。需要说明的是,文革期间出现的批孔著作,虽是特定时代的政治斗争产物,但也属理论著作,只是由于它过于强调从政治立场、主观需要出发,所以其所论述有时不免失之偏颇和公允。如杨荣国《反动阶级的“圣人”——孔子》、《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冯天瑜《孔丘教育思想批判》,任剑鸣等《从孔丘到曾国藩》,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反革命复辟的祖师爷——孔子》,宁夏人民出版社《孔子和林彪都是政治骗子》,山西省革委会政治部宣传办公室《彻底批判孔子的反动思想》,北京大学哲学系《孔丘反动思想资料批注》等。

二、叙写孔子生平事迹的纪传性文献及相关著述

与孔子语录体原始典籍并行不悖、影响深远的是以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为代表的依年代顺序叙写孔子生平事迹的纪传性文献。2000年来,语录体原始典籍沿着官方哲学一路延伸,纪传性文献则更多向着普及与民间发展。而羽翼《史记•孔子世家》者,《宋史艺文志补》有欧阳士秀《孔子世家补》十二卷,《元艺文志》有吴迂《孔子世家考异》二卷,明《秘阁书目》著有佚名《孔子世家补》、明《菉竹堂书目》著有佚名《孔子世家考》(二书俱不著卷数),又有清林春溥《孔子世家补订》一卷、清龚元介《增删孔子世家》一卷、清张承燮《孔子世家后编》一卷、清郑环《孔子世家考》一卷、民国叶瀚《孔子世家笺注》等。其派生物有宋以来各家《孔子编年》、《年谱》、《年表》、《年谱纲目》、《通纪》、《实纪》、《纪年备考》、《大事类编》、生卒年月日考,此类撰述虽较零散,但数量颇为可观,据杨殿珣《中国历代人物年谱总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出版)及拙作《孔子年谱谱目补遗》(《文献》1992年第2期)等著录,总计不下数百种之多,为此,笔者尝纠集同好编有《孔子年谱选编》(未出),遴选若干有代表性的汇为一书,以便读者参阅。又有清崔述《洙泗考信录》、清江永《乡党图考》、钱穆《孔子传》等名著,以及宋元以后出现的用连环画形式反映孔子生平的各种《圣迹图》(如成于明成化、弘治间图文并茂的三十六幅本等)、《圣迹图选》、《事迹图谱》、《事迹图说》、《画传》(按:民国间出版的《圣迹图联吟集》,为上海著名画家王震绘图,济宁进士潘守廉注解并诗,袁绍昂和诗,可以说在传统《圣迹图》基础上,又有丰富和发展)。与晚近出现的以通俗语言叙述孔子一生经历或生活片断的《孔子的故事》(李长之著)、《孔子轶事》(王伯福主编)、《孔子的传说》(汪林搜集整理)等反映孔子生平之作。其中,《孔子世家》是一篇开山性的重要历史文献,它不仅谱写了孔子一生主要事迹,为以后编制年谱、谱写传记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本框架,而且历述孔子以下十余世,广及其先人,尤其是,司马迁首次确定了孔子千年不变的“世家”地位,这对孔氏家族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为以后孔子博得“至圣”桂冠奠定了基础。仅此一点,司马迁便足以配享孔庙。况且,司马氏另撰有与之配套的《仲尼弟子列传》、《儒林列传》各一篇,其远见卓识不难概见。然也许由于人们太过相信《史记》已载的权威性,以致因其误载(当然不排除是后人写刻原因而非原著本身所致)而怀疑它书之真伪,如孔子嫡孙子思,其书谓“年六十二”,《家谱》等作“八十二”。若依六十二计算,《孔丛》、《孟子》等书中记载的子思与孔子对话及答鲁缪(穆)公问,便无法理解与落实,而事实上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文献中就有子思答鲁穆公问的内容。《孔子世家》本来取材于孔氏《家谱》与众籍所载,反过来,它又为后来的《孔子世家谱》及诸书所取资,如《孔子世家》叙写孔子生平,《家谱》制有《孔子年表》(年谱);《孔子世家》叙其先人,《家谱》衍之为《孔氏姓源》;《孔子世家》下述其十余世,《家谱》承其绪,接叙至几十代。而与此有关的《阙里祖庭记》、《东家杂记》、《孔氏祖庭广记》、《阙里志》等,也可视为司马迁《孔子世家》的发展品。而孟宪斌《孔子周游列国志》(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内容涉及孔子周游列国之地理范围,孔子活动产生的人文景观,孔子与春秋时期列国人物,孔子对话和孔子语录,孔子周游列国史实综述等,也可视作此一类型之衍生物。

三、语录体原典与纪传性文献的结合体

语录体原始典籍与纪传性史籍文献二种文献类型既然从性质与功能上各有侧重,自成源流,而孔子儒学的系统研究又需要整体把握,于是,便有人出来仿照唐宋以来作品系年之法,融二者于一体,将《论语》等记载的孔子言行分别予以系年,以《史记》等为经,以《论语》等为纬,如题元程复心(实系明人伪托)撰写的《孔子论语年谱》及今人张秉楠《孔子传》所附《〈论语〉编年》等。此外,清杨方晃《圣师年谱》一书,广征博引原始典籍,于《论语》各章节尽量系之以年,也可视为本类型文献之一。此类作品虽系年未必尽当,但在著作形式方面却有开创之功,而其可贵之处还在于它较好的弥补了《论语》原作记载方面的缺失,为了解研究孔子人生观、世界观发展演变提供了莫大便利和帮助。当然,孔子删订整理的《诗》、《书》、《易》、《礼》、《乐》、《春秋》虽也能反映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和美学标准,但非本文讨论范围,故不作过多涉及。

四、各式各样的孔子像

在中国,毛泽东之外,孔子是拥有个人像最多的历史人物。随处可见的孔子像,在某种程度上正好反映出孔子儒学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人们敬仰这位历史伟人,并且根据史书记载及想象,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像,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孔子像制作历史悠久、数量繁多,载体丰富,其作品与《圣迹图》系统反映孔子生平事迹不同之处,在于它大多以孔子形象塑造为着眼点,单一而非联贯,片断而非系统的单幅图像,其中大部分为孔子单人像,也有与弟子及他人合像。自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刻立孔子像,汉桓帝时绘其像于孔子庙,灵帝光和六年复“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踵其武者,不乏其人,而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孔子与荷蒉”、“孔子见老子”尤称汉代传世杰作。嗣后,历久日繁,迄今总计不下数千件之多,骆承烈、孔祥民尝选其精者编为《画像中的孔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遴选古今中外代表性作品141幅,从幼年、少年孔子到青壮老年孔子,无所不备。由于孔子儒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统治者们固然往往把它当作维护其社会秩序、巩固其封建统治的御用工具,不过就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却是更多的把他作为一个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崇拜偶像,因之,孔子在漫长历史岁月里出现了许多迥然不同的形象,如汉唐孔子像的基本格调是宽衣博带、温文尔雅,宛然一副学者气,但其间也有传为晋顾恺之作的官员模样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宋元以后,随着统治者们对孔子的再三加封,孔子成了“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其外表打扮,也由原先的学者(常人)式、公侯制晋升为帝王制,头戴十二冕旒,身着十二章服,显得格外神圣而独尊。这种外形上的变化看似简单,实际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玩昧。它真切的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作者的孔子观。此外,孔子像的载体形式十分繁多,广言之,盖有绘画、丝织、印刷、雕塑等,单就雕塑来说,其中,又分木雕、石雕、漆雕、贝雕、石刻、刻瓷、陶塑、泥塑、蜡塑、铜铸、金铸等材质,这也许是孔子像所以如此普及的原因之一。而与此相关的出版物,如历代《圣贤像赞》,及曲阜文管会《孔子像、衍圣公及夫人肖像》(山东友谊书社1987年出版),骆承烈、翟盛礼《孔子及其嫡裔题诗绣像》(黄河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国孔子基金会等编辑的《孔子》画册(山东画报社1989年出版),曾毅主编的《大哉孔子》画册(中国画报社1994年出版),汪永基、孔祥民主编的《天下第一家》画册(新华出版社1995年出版)等,也都收有一定数量的孔子像,并可参阅。

五、孔子历史地图集

反映历史人物有多种表现形式,而用时空方法将孔子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一如骆承烈《孔子历史地图集》,通过较为生动形象的场景(画面)再现孔子的生前与身后,从而为了解、研究孔子及弟子生平事迹、儒学思想、家族嬗变、社会历史提供便捷的学术参考,不失一种大胆有益的尝试。《孔子历史地图集》一书共分八个部分,包括六十四幅地图,六十四篇文字说明,近百幅照片,前后跨度凡3600多年。其中,如《孔子教学活动地点分布图》、《孔门弟子籍贯分布图》、《孔门弟子从政活动图》、《孔门弟子墓址图》、《两汉时期山东籍著名儒生分布图》、《孔氏六十户图》、《两宋之交孔裔南迁路线图》、《明衍圣公府祭田分布图》、《清衍圣公府祭田分布图》、《以“圣迹”命名的书院分布图》、《历代帝王祀孔子图》、《国内现存孔庙分布图》、《国内研究孔子主要机构和团体分布图》等,均富创意。这类书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浓缩性和专题性,阅之一目了然,启人遐思,与有关载纪对照,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评介,见《孔子研究》2005年1期。兹不赘述。

六、有关孔子弟子及门人的著作

孔子一生中不少活动是与弟子们一起完成的,所以,孔子史料中大多都涉及到他的弟子,而在有关弟子的记载中,也往往有其师孔子的言行,为此,过去汇集孔子师弟的书籍往往在材料使用上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研究孔子,不能忽略孔门弟子材料的利用。关于孔门弟子的著作,早在汉代郑玄就撰有《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一卷。之后,不断有类似著述出现,如《隋书经籍志》有佚名《孔子弟子先儒传》十卷,《唐书经籍、艺文志》有佚名《孔子弟子传》五卷,《宋史艺文志》有李畋《孔子弟子赞传》六十卷,及明有陈士元《孔子弟子考》一册不分卷,夏洪基《孔子弟子传略》二卷,吴莱《孔门弟子列传》二卷;清朱彝尊《孔子弟子考》一卷、《孔子门人考》一卷,观道人《孔门弟子考》一卷、《门人考》一卷,熊赐履《孔子弟子传》一册不分卷,寇宗《七十二子列传》一卷,卢存心《文庙从祀弟子赞》一卷,费崇朱《孔子门人考》一卷、《补遗》一卷、《存疑》一卷,王永《孔子暨七十二弟子赞》一卷,林春溥《孔门师弟年表》一卷;民国间有张立志《孔子弟子表》(济南齐鲁大学研究所铅印本《山东文化史研究》附),匡剑堂《孔门弟子孝传》、《孔子弟子忠经》及王永振《游揽圣迹贤躅记》等,后者为民间秘藏,十分罕见。据悉,作者王永振花费18年工夫周游全国,访寻圣迹及弟子里籍、住址、坟墓、碑碣,成此专著,实为有心之人;20世纪60年代末有蔡仁厚《孔门弟子志行考述》;近些年,又有张弛等《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胡兰江《七十子考》,李廷勇《孔门七十二贤》,高专诚《孔子•孔子弟子》、《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汪林《孔子与弟子的故事》,等等。当然,若以资料丰富、规模宏大而论,还推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齐鲁书社1987年出版)及与他人合作的《孔子弟子资料汇编》(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出版)二书为最。《孔门弟子研究》凡收入今可考的弟子100余人,并于每人生平思想、性格志趣,多所论及;《孔子弟子资料汇编》即以《弟子研究》所载之人,本诸《孔子资料汇编》征引之书与范围编辑而成。

七、有关孔子及后裔、故里的著作

孔子故里曲阜是古代文化高度发达地区,三代文化,鲁地文化,儒家学派,孔门弟子交互融会,孔子后裔更担负着孔子学说继承与传播的神圣职责,当地人士受其熏染,雅好儒术,其著作往往对拓宽孔子儒学研究领域,探讨、宣传地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如宋孔传《东家杂记》、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明陈镐纂、清孔衍植重纂《阙里志》、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徐镜泉《孔氏南宗考略》、清杨庆《大成通志》、乾隆《曲阜县志》、民国《续修曲阜县志》、新编《孔子故里志》及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等,其中,《孔子故里著述考》著录孔子及后裔与故里他姓自先秦至建国前490位作者的1700余种著述(其中孔氏288家,著述1000余种),书中订正了上千条载纪讹误,披露了大量珍贵孔氏家学及儒学资料。另外,正是由于曲阜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学即国学,孔子即圣人,帝王们出于其安邦治国、笼络人心的政治需要,无不以祭拜孔子、勒石阙里为盛举。皇上倡导于前,臣子效尤于后,文武百官,骚人墨客,纷至沓来,皆以留名林庙为荣。年积代累,以孔庙、孔林为中心的曲阜,俨然一座天然碑石博物馆,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鉴于碑石这一潜在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早在清道光年间,孔子七十一代孙孔昭熏就编有《至圣林庙碑目》一书,民国初期,孔祥霖又加增订,成《曲阜碑碣考》,然二书只录碑目,不收原文,且有讹漏,故骆承烈教授用数十年功夫,重新编成《石头上的儒家文献》(曲阜碑文录),从曲阜境内星罗棋布的六七千块碑石中选出1025块(汉魏碑石38块、隋唐至宋金84块、元代129块、明代385块、清代316块、民国73块),加以详考细录,打开此书宛如翻阅一部2000年尊孔史。此外,孔子故里曲阜自古以来就是旅游圣地,为配合朝圣者和游人们的游览需要,早在清初就编有《阙里纂要》之类的书籍,介绍当地文物圣迹,民初袁书鼎所编《阙里游览指南》,内容涉及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历代尊孔褒封之典及物产商品、风土人情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旅游专书。改革开放以来,此类需求日益增大,编纂的此类读物也日见其多,有的还翻译成各种外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宣传作用不可小觑。又有“文革”期间为适应政治需要编写的小册子,如官美蝶等《万恶“圣人家”——孔府》,山东大学历史系等《罪恶累累的孔府》等。这种政治读物数量虽然可观,但学术参考价值一般不大。

八、孔学工具书及文献丛编

孔学工具书是指以张岱年先生主编的《孔子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出版)为代表的具有检索性质的专题工具书,它以孔子儒学为核心,用辞条的形式概述包括以上几种文献类型内容在内的孔学的方方面面。类似纂述尚有孔范今等主编的《孔子文化大典》(中国书店1994年出版)、董乃强主编的《孔学知识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出版)、赵吉惠等主编的《中国儒学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吴枫等主编的《中国儒学通典》(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中国孔子基金会编《中国儒学百科全书》[敦煌资料](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出版)、黄开国主编的《经学辞典》(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等。另外,徐志祥等选介部分当代研究成果而编成的《孔子研究四十年》(巴蜀书社1990年出版)、董乃强编的《孔子研究论著索引》(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4年出版)、黄立振等编的《孔孟研究书目选编》(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1984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资料室编的《孔子研究论文著作目录》(齐鲁书社1987年出版)、朱仁夫等编的《儒学走向世界文献索引》(齐鲁书社2003年出版)等目录索引,也可归入此类。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国孔子网站”,以反映全球有关孔子学术活动、研究动态见长,迅速便捷,覆盖面广,也可视为这一类型的衍生物。又有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孔子研究》杂志、台湾孔孟学会主办的《孔孟月刊》等学术刊物,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山东《中国儒学年鉴》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儒学年鉴》、孔子文化大全编辑部编辑的《孔子文化大全》大型文献丛书等,同样具有参考查阅的性质,也可一并归入此类。

九、有关孔子的文艺作品

将“圣人”孔子写进文学或写成文学作品,同编辑大型文献工具书一样,是孔学研究、儒学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考诸文献及文学史,将孔子作为文学对象加以描述的,可以说渊源甚早,而将孔子写成文学作品却为时较晚,但至少在宋杂剧中已有有关孔子的戏文,现存作品中,如明万历时“寰宇显圣公”著的传奇剧《麒麟记》(全称《新编孔夫子周游列国大成麒麟记》,北京图书馆藏)。在剧情与艺术上已显得相当成熟。它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故事完整。书前冠图二十幅,所有剧目自“开场序事”至“删述六经”,凡三十八出。剧中因演孔子生之前有“麒麟呈瑞”(第三出),孔子没之前有“西狩获麟”(第三十六出)、“夫子泣麟”(第三十七出),故名《麒麟记》。开头《西江月》后念白云:“试问后堂弟子,今宵搬演谁家传记?[内应]搬演《孔夫子周游列国大成记》。[末]此《记》大显乎圣道,有关于世教。待吾略道家门,观者须静听着。”作者旨趣十分明显,那就是大显乎圣道、世教的社会教化功能。而其本事,盖取自《史记》、《左传》、《家语》、《阙里志》等古籍。其第三十四出“悼道无传”,写得意门生颜回之卒,末一语:“[生]暑往寒来春复秋[占]夕阳西下水东流[末]将军战马今何在[生]野草闲花满地愁”,最早见于宋椠本孔传《东家杂记》。而将所演故事出目与明代编绘的《圣迹图》三十六幅本比照,则殊多不同,说明二者虽同源于《史记》等古籍,但彼此之间并无什么渊源关系。民国时期,搬演孔子的京剧、地方戏渐渐多起来,如《夹谷会》(一名《孔子却齐》)、《困陈蔡》等,又有连之铎撰著的歌剧《孔子行》(天津新学书院1921年本,1942年青岛福东和记印刷局印本作者改署“连警斋”)等。此外,有关孔子弟子的戏剧也复不少,而且,早在明初就出现了佚名撰写的演闵子骞的戏文《芦花记》,民国时又有京剧《芦花记》,豫剧、高腔《推车接父》,粤剧《闵子御车》,湖南剧本《打芦花》,京剧《子路问径》等剧目,据此不难想见当时孔子师徒事迹在民间的传播之广。另外,陈子展撰有《孔子与戏剧》(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年版)一书,此书虽不属于作品,但书中收有《孔子与优人女乐》、《关于〈子见南子〉的一场官司》(关于孔氏族人联名呈文教育部反对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演出〈子见南子〉之事)、《圣人与偶像》、《从八股文说到宋杂剧中之孔子》、《关于孔子的神话或传说》、《唱本或鼓词中之孔子》等文章,及描写孔子的“拟狂言”《石盘》,另外还收有日本谷琦润一郎著、田汉译的描写孔子的小说《麒麟》,附以有关文章及演述孔门弟子故事的湖南剧本《打芦花》,是一部资料丰富的有关孔子戏剧的专书。此外,建国前播放的电影《孔夫子》,张新建导演的《孔子》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及近年制作的其他各种广播影视专题片,对宣传孔子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另外,明中叶还出现了平话体小说《新锲孔圣宗师出身全传》,书共四卷十九回,上图下文,后附以诗词,并有“不知四十九岁如何,下面又叙”之类的平话小说套语。内写孔子,从26岁料理母丧,一直到73岁去世,包括周游列国,授徒讲学,居官言志、阐述《诗》、《书》等,兼及弟子子路、子贡等人事迹,按年逐年编述(如第三回孔子奔齐反鲁{三十六岁事};第四回孔子鼓瑟见老聃{三十九岁以后事}等)。虽无情节主干,但作者着意将孔子言行编成故事,演为平话小说,使孔子这位大圣人的事迹故事化、通俗化,也算孔子文献类型史上的一大创举了。嗣后,特别是民国以来,有关孔子的历史传记小说,层出不穷,如丁寅生《孔子演义》(上海大通图书社1936年版,四册,一百回)、孔孟余《孔夫子》(封面书名为《重编白话至尊先师孔夫子》,民众书店1946年再版,三十二回)、张西庭《春秋祭》(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曹尧德等《孔子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杨书案《孔子》(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曲春礼《孔子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杨佐仁等《孔子传》(齐鲁书社2002年版)、杨力《千古孔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等,总共不下数十种。又有鲍延毅《孔门寓言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书内收录了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寓言故事106则,并分别加以注释、今译和附论,对原文、故事情节及寓意作了简要考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国年间,吉林省西马鞍山清静观刻有《孔圣宝卷》一书,宝卷是一种模仿佛经式样而创作的劝善性作品,它虽流行于民间,但其宣讲范围却往往限于僧宇尼庵,而此书之刻又出自道教“清静观”。这说明,孔子的某些思想学说不仅普遍为民间所接收,而且深入到其他宗教领域。

综观孔子文献类型演变与发展,不难看出,一种新文献类型的出现往往是以孔学大力传播发展为前提的,换言之,文献类型的不断涌现标志着孔学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宋以前的千余年间,孔子文献大体以记录其言语思想为主的语录体原始典籍和依年代顺序叙写孔子生平事迹的纪传性文献二种形式为主干,其间,儒者传承研习,常盛不衰,致使《论语》训解考释之作及考补《孔子世家》方面的史传著作大量涌现。此一时期还出现了有关孔子弟子的专著。及至宋代,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纂成首部孔子年谱——《孔子编年》,及首部孔子家志——《阙里祖庭记》。薛据另于《论语》、《家语》之外,汇辑散见于各书者为《孔子集语》,同时,有关孔子的戏文也已产生,凡此,俱有首创之功。明朝时期,虽然是一个整体看来空疏不学的时代,但在孔子文献类型方面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出现了根据《论语》、《孔子世家》有关载纪编制而成的《孔子论语年谱》,及总结阐述孔子儒家道统的学术著作,并诞生了反映孔子生平的连环画《圣迹图》,平话体传记小说《孔圣宗师出身全传》,传奇剧《麒麟记》等。这表明孔子已由上层社会(知识阶层)走向底层大众,孔子儒学拥有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清代文网甚密,时忌殊多,遂使考证故实的朴学大兴,硕学鸿儒,挺生其间,他们学究根底,对孔子儒家文献典籍作了空前治理,订讹正误,拾遗补缺,集为大成。然在孔子文献类型方面却未见多少创新。近现代以来,在尊孔批孔思潮交互影响背景下,以及科技不断进步、孔学研究日益深入,孔子文献创作进入了一个全盛期;《孔圣宝卷》出版问世,孔子传记小说,新作屡见,孔子形象再次被搬上舞台,并出现了演述孔门弟子故事的地方戏《打芦花》,以及以时空反映孔子生前与身后的《孔子历史地图集》及汇集古今中外孔子造象的《画像中的孔子》。此外,有关孔子的大型文献丛书、专题工具书(辞典、年鉴、书目、索引)、专门刊物、专题影视片、专门网站等纷纷问世。与此相应,孔子学术研究方面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研究方法日趋先进,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有宏观概括,又有微观考索,涌现出一大批重量级的学术著作。

延伸阅读
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入党谈话记录两
2023-06-20
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为我们党的事业出谋划策,用更多的热情和更好的务实精神
2023-06-20
入党志愿书大学新生参考  自入学以来,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与系里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和集体
2023-06-18
建党百年入党心得体会范文3篇  砥砺前行践初心,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奋斗力量。面对波澜壮阔、气壮山
2023-06-18
入党申请报告精选3篇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