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实践的学科课程融合

党团工作 |

时间:

2021-10-27 09:54:28

|

摘    要: 本文以作者所在的一所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例,利用劳动实践基地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学科课程与劳动实践课程之间、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打通课内与课外、科内与科外、校内与校外课程的界限,创新课程形态。基于劳动实践的学科课程融合为研究全人教育倡导的小学学科综合化,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关键词: 劳动实践    学科课程    融合    全人教育

一、研究背景

我校是2006年始建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明德项目校。该项目除了建筑风格统一外,还引进了全人教育理念。全人教育强调“勤劳朴实”。因为凡事唯有勤劳以赴才能求得良好成就。在勤劳的服务精神下,才能体会朴素的重要性,养成亲切、踏实与服务人群的态度。希望每一个孩童在踏入社会以前,都能了解这个道理,因此,明德小学特别强调“勤劳”,并透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落实这个理念[1]。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劳动实践活动是我校育人途径之一。

学校建校之初的空地较多,那时的校园基本没有绿色植物,于是把空地适时分到各班种植,每个班种植的花园可以称为“百草园”。从随意种植的“百草园”到现在的“桃李園”,种植基地不断“美丽”,现有的基地成为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场所,菜地和果园逐渐成为学生上课的课堂。作文课、美术课率先走进菜地和果园,使劳动实践基地与课堂联系起来。

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基地的教育功能渐重,有更多的课程可以在田地里进行,有更多的教师参与这一课程的开发。劳动基地每年的种植主动适应教学需求,劳动基地逐渐成为其他包括城市学校任何地方无可媲美的独特优势[2]。校内方便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开展基于劳动实践的学科课程融合研究提供了平台。

二、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我校充分利用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劳动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融合,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科课程之间实现融合,使学生文化基础的形成与创新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建设基地,搭建平台。

为搭建良好的劳动实践平台,学校院内开发种植农田劳动区和2块果树地块,总共6亩多的种植园。学生可以参加翻地、种植、浇水、施肥、采摘、冬储、冰场等劳动,一年四季可以在基地观察体验,春天的果树芬芳馥郁,夏天的果实鲜红嫩绿,秋天的菜地果园果实诱人,冬天的冰场冰清玉洁。劳动基地这一育人平台就在身边联系着师生,联系着课堂。

(二)走进基地,劳动实践。

首先根据学生特点确定劳动实践课程内容。在实践课中,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针对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以认识和理解为主,带领学生参观劳动基地,认识各种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期及特点,使学生对劳动基地和植物生长有初步的认识。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劳动,在劳动参与中进行知识的再运用和再实践,经过科学种植,由粗浅的认识上升到深入的理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指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达到实践课的目的[3]。

(三)深度挖掘,开发课程。

利用劳动实践基地资源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推动学科活动课程的开发。首先将实践内容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劳动实践、观察体验与学科课程的切入点。把各个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和数学问题解决融入劳动实践活动中。例如,五年级上册课文《落花生》一课,文中讲到“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开辟出来种花生吧”。因为当地并不种植花生,师生都缺乏对花生的感性认识,对于花生的果实、根茎叶根本没有印象,理解花生的特点只能望文生义。师生对花生这一植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在基地拿出一畦地专门种植花生。后勤老师从市场里买来花生,初夏孩子们种下花生,不多时花生苗就探出了脑袋。在孩子们的关照下,花生苗越长越高,一直到开花,孩子们期盼着结果。到了秋天,迫不及待地用铁锹挖花生,看到花生一串串地从土里跳出来,孩子们高兴极了。在食堂阿姨的帮助下,孩子还品尝到了花生宴。几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全程和花生零距离接触,对花生的特点清清楚楚,对花生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孩子们学习《落花生》课文时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感同身受,时刻铭记像花生一样做人的道理。这样的语文学科和劳动实践融合,感受深刻,收获惊喜,真正实现了学得愉快,劳动得高兴,达到了学习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用数学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在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一主题在劳动基地有现成的园地。今年的基地一派丰收的景象,四年级的王海霞老师主动帮助总务处计算基地里的园菜的产量。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地开展工作,从家里带来计量秤,从称重一颗菜起,到数一畦菜有几棵,总共有几畦,忙得不亦乐乎。几个小组汇总下来,总是有差距,差距怎么造成的?老师带领孩子们思考,找答案。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孩子们认为可能与平均数有关,怎样选择代表平均数的样本成为关键,孩子又开始忙碌了,有的孩子选择处于中间的不大不小的菜作为记重的样本,有的选几棵计算平均数后再作为记重的样本。经过师生努力,各小组的数据基本趋于相近,孩子们高兴地向总务处报告今年的园菜产量为4100千克。

这样的数学与统计的课程充满了智慧与探索,只有在校内方便的基地提供了可能,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积极实施下能有这么美妙的课程。

(四)依托基地,融合课程。

如何打破学科界线推动学科融合,首先探索把作文和美术课合并。语文和美术老师一起带领孩子们到基地观察,孩子们的观察所得可以用语言表达写成作文,也可以用画笔描绘画成图画。这样开放的课堂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因为照顾到了不同孩子表达意向的选择。在一节五年级《秋天的校园》课中,语文和美术老师共同带领学生实地观察秋天校园的菜地。之后室内课上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实描写,面对脑海中秋天的校园菜地一片丰收的景象,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色彩明快”,作文的描写有了画面感,语文中有了美术的影子。美术老师的指导从主题的表现、色彩的调配、构图的安排让孩子的表达更加有话说,美术课有了语文表达的话语。本节课语文和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观察菜地到语文美术老师共同课后指导。这样双师型的课堂学生兴趣明显提高。课后完成的作文和绘画作品精彩纷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强化,学生的作文和绘画灵动鲜活了不少。这样一节基于观察的语文、美术课是非常成功的,语文和美术课非常好地融合到了一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英语课和手工制作中我们也进行了融合实验。英语和手工制作泥塑的融合在基地课程中非常巧妙。孩子们在手工、英语老师的带领下,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蔬菜造型的泥塑作品,如何让孩子们把这些精美的中国特色作品推销到国际市场呢?英语老师此时需要发挥作用,孩子们请老师帮忙写作英文说明,制作英文说明小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的作品推广到网络平台,作品顿时增色不少,成就感倍增。这样的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培养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认同,小学校大视野,小学生大作为,这一点让农村的孩子不输城市的孩子。

借助基地实践,推动数学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数学日记写作也是创新的探索。数学日记一直是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小课题。数学日记如何促进学生学会反思是数学日记核心所在。六年级数学课《圆的周长探究》,师生在学校的菜地里寻找近圆的物体,想办法测量周长和直径,探究实物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在实测中各组的测量数据周长与直径的比率各不相同,老师把各组的测量数据列表公布,让孩子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写成数学日记。有的反思测量工具不好用造成数据不准确,有的反思测量的园菜的大小选择有问题,有的反思测量的实物种类少数据代表性不强,有的反思数据不真实是直接计算的结果。这样的反思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是典型的研究性学习,是极好的数学活动。数学日记把语文和数学学科结合达到了非常好的融合效果,这样的反思类的数学日记是学生学会反思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终生法宝之一。

借助劳动实践平台,通过学科间的互动、影响与融合,创新了课程形态,开阔了研究视野[4]。

三、经验与反思

充分利用校内基地为教学提供便利、经济、有效的平台。校内有“地”的学校不少,但能够用“地”做课程资源的较少。如何让教学与实践基地互相衔接,基地为课程服务,课程适应基地,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基地的种植品类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条件,种植品类要考虑一年四季的应有尽有,考虑适应课程的需要。这样学校要根据“地和课”的要求做好规划设计,既不误农时,又不误课时。同时基地内兼顾新品类的引进,让“地”出奇“花”,让校园里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师生雨读晴耕,教学相长[5]。

另一关键点是基地必须是师生劳动的基地。师生走马观花没有深度参加基地劳动,就不会产生智慧的教学火花,不会设计出高水平的课程。师生的劳动参与是做好课程研究的基础。结合具体农事安排好师生的劳动,才能解决好体验深刻的问题,体验过程中要不怕风吹雨打,不怕汗流浃背。这样的基地才是真正的实践体验基地,给师生一个开放的真实空间,让学生一身泥土一身汗地走进自然,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6]。因此,每学年都要根据农事认真落实劳动任务。

又一关键点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的引领作用。要用基地的资源开展研究性的课程学习,课程的开发需要大胆探索。全人理念下的学科课程融合没有更多可参考的案例和操作方法,需要骨干教师主动作为。基于基地的課程也是新课程新方法,我们从单一课程到多学科融合课程,从文科课程到理科课程,在不断的研究中课程逐渐丰富起来。一方面加强理论文献的研究,另一方面动员广大教师小步走,逐步找到课程资源,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积少成多,逐渐提高水平,逐渐强化效果,解决了课程窄化和单一的问题[7]。

基于校内基地的课程改革与探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形成了新的育人途径。校内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了科研骨干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2017年学校被评为呼市劳动实践基地校和绿色文明校园,2017年9月呼市劳动实践基地会议在我校召开。2018年10月根植于基地的绿色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被评为全国德育示范经验。

四、结语

小学课程的综合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学科课程之间、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融合实施是课程综合化的重要方法。学科课程融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科内与科外、校内与校外课程的联结,呈现了多样课程融合的教育可能。我校基于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的美术与语文、劳动实践与语文、数学与实地测量、英语与手工及信息技术、语文与数学的融合课程仅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层面做了探讨,对于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还需要深入研究,让不起眼的校内劳动实践平台发挥丰富校内课程的作用还有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2]全人教育理念[EB/OL].http://www.mingde.org/cn/main.asp?S_ID=37,2019.2.20.

[3]孟娟,孟霞.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应用探讨[J].中国教师,2013(24):33-34.

[4]童宏保,高涵,谈丰铭.从“全人教育”到“人的全面发展”辨析[J].中小学德育,2018(12):8-13.

[5]各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摘登[J].辽宁教育,2015(22):9-12.

[6]章振乐.基于新劳动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以“开学活动”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04):57-60.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问责:履行我们的承诺——2017-2018全球教育监测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延伸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新时代
2023-06-20
个人入党申请书范例3篇  入党申请书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向党组织提交
2023-06-13
2019入党申请书范文  01  THEFIRST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
2023-06-08
2020最新护士入党申请书范文3篇  虽然我的自身条件距离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我将继续努力。
2023-06-05
入党申请书写作的“小套路”  经过了军训期间的启蒙课,听说许多学弟学妹们都表
2023-06-04